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

侯君昊教授演講心得 / 朱玉麟 D9610101

聽完侯君昊教授演講之後,我便不斷地重新地審思了所謂的"跨界",雖然在演講中侯君昊教授,舉了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如Sarah Brightman、William Mitchell及Santiago Calatrava等,來鋪陳整場演講,並且強化"個人自我跨界"的驚人表現,不過我個人還是選擇,先從學術界最近非常流行的"跨界整合"談起。
學術界所謂的"跨界整合"顧名思義便是將不同領域的,所謂"專家學者"們,透過一個合作機制或計劃,去完成或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但是這樣的合作,往往必須包含至少兩個以上,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不管最後完成的是一個計劃、研究或是一件作品,整個合作的成功與否,重點往往是在"人"的因素上, 如果合作的橫跨面愈寬,整合的難度便會愈高,雖然在學術及工程上他們都使用相同或類似的"語言",但整合的難度卻不見絲毫的降低。
同樣的在產業界也有類似的情形,但不同是在"營利"的大前提之下,有著不得不為的壓力,於是便產生了所謂的"Project Manager ",負責去協調、整合,由多個單位或個人所組成的工作團隊,以期在一定的期間內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在此時Project Manager跨領域的協調能力",便深深地影響著 Project的運行。但這樣的跨界往往是架構在人對人或領域對領域,甚至專長對專長及單位對單位之上;為達成目標,單方或雙方甚至於多方妥協,常常是必然的結果,而妥協的結果便是犧牲原創的堅持及最初的理想性。
其實說來有些諷刺,在高度工業文明之後,人類將各種科技知識不斷的細分,導致今日的我們有足夠空間來談論"跨界",但在十五世紀時,跨界的問題,看來一點都不是問題,就如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米開朗基羅,橫跨雕塑、繪畫、建築及詩人等多個領域,造就了他不凡地藝術成就;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達文西,除了我們曉得他解剖過人體,構想過飛行器,會製造迫擊砲,設計長達三百公尺的橋樑等,在光學、機械、天文、地質學上,也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還是個音樂家,會演奏各種樂器,還會自己動手做樂器。他為了繪畫的練習及對生命的好奇,投入在解剖學上的研究更是令人佩服,他是首位細剖人體結構的藝術家。達文西在解剖實驗與人體組織的科學性研究中,成就其生動而精確的繪圖技巧與人體表現。這不就是今日我們談論的"跨界"嗎?
"跨界"學習或擁有基本的,"跨界"能力,本就是不得然的一種基本職場要求,然而跨界的能力愈深,個人能力的強度便會愈強,說話的份量也會愈重!
待續.........

侯君昊教授演講心得 / 黃冠豪 M9410207


Crossover跨界

跨界所激盪出來的成果對我來說是魅力無窮的,在數年前第一次聽到Sarah Brightman的歌聲,哇!聲樂也能唱流行歌啊,這種傳統與流行的組合就像一種層次豐富的味道,讓人很快的接受,但內容的質感一點都不膩,如此的組合也讓原本聽流行音樂的族群開始接受古典聲樂,很多事物看來雖有很大的差別,但實質上基礎是相同的,相互激盪的火花是相乘的。授的演講一開始馬上把我帶進跨界的世界當中,原來Crossover是從我喜歡的音樂形態來的,近年來跨界的成了一股潮流,許多領域都在積極跨出自己的藩籬,開放的思維在尋找更多的可能性,crossover的精神是設計該去追求的。演說中提到的Santiago Calatrava從建築設計到土木工程便是一個成功的典範,他是我認識的少數建築師中我喜歡的一位,Calatrava的建築風格特色鮮明,在2004年雅典奧運的奧林匹亞運動園區展露無遺,純白直線構成的曲面,力與美的完美組合,美感和機能的絕配,美麗的建築背後是精密的力學工程,跨領域的設計增加了作品的廣度也讓作品更有深度。Crossover的風潮將會一直延續下去,我們對於自己的可能性不該再設限,設計是生活,生活就該含括一切事物。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黃子倫M9610202

剛開始主講者運用色彩、圖像情境及符號…等元素讓我們意會品牌應該要帶給消費者的是什麼,之所以能成為品牌並不是單靠LOGO或是CIS的形成,而是能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及經驗,並能直覺地聯想到這個企業或公司。同樣的人也能成為品牌,如果他夠獨特,因此對於個人或是公司要能形成品牌的要素之一就是要與眾不同,這更加深了我對品牌這個名詞的了解;而主講者也提到品牌除了帶給人視覺上的經驗、印象之外,更可以是觸動各種感覺的,記得無印良品這個公司曾經說過他們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品牌,但是消費者對於無印良品的追求就如同對於其他品牌一樣,因為無印良品帶給消費者一種乾淨舒服的體驗,這樣令人深刻的經驗讓他在消費者心中成為一個品牌。但對於有商業需求的企業來說,在創造品牌經驗時,光有獨特性是不夠的,因為消費者擁有決定權,因此仍須考量到市場、客戶及競爭者…等這些要素。

最後主講者也提到我們對於台灣的認同感這個問題,有什麼形象能代表台灣,而在別的課堂上同學也問過一個問題:什麼顏色能代表台灣?台灣就如同企業一般,員工若不能對自己的公司有所認同,那更別提要對外發展,我覺得要能成為一個品牌除了能有一個代表的符號或印象外,更重要的是要能被認同!

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侯君昊演講心得 / 王嘉如 M9610109

知識經濟時代下跨界設計才是王道



「跨界」的出現與延伸
一段來自異國風情的Sarah Brightman的音樂輕輕的帶入演講會場,也開啟了跨界設計的另一種新詮釋。跨界的出現主要是由音樂界的發聲延伸而來,音樂的跨界與設計有什麼相關?侯教授闡述著從生物學的基因組合的奧妙與達爾文的理論,加上三個當代傳奇人物的貢獻,讓我對跨界設計有了另一種不同的感觸。

「跨界=A+B?」→「跨界=A X B」
跨界的合作是近年來在設計上逐漸表露的氛圍。對我而言,跨界設計一直以為是來自不同領域的合作所激盪出的另一種新面貌,就像是A+B+C+D…,畢竟每個人各司其職發揮其所擅長的部份,雖然我從未有過這種經驗,但卻也從未想過是種加乘的作用。侯教授提到了「Fusion融合」的概念,並簡言之跨界就需要從各領域的Searching且能夠了解,最後能將他們融合透過斯為轉換的方式才能創造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

如何轉換自己成多面向的人?
我們該如何面對五年後的生活,是黑暗期還是光明期文藝復興的來臨?其實這是每個人所必須深思的問題,該如何面臨時代科技的快速變遷加上人類的思維感受轉換,因此要提升自己本身的價值並且能夠進退得宜,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害怕換工具!」
我們應該學著去了解其背後的意義而非只專注於表象上的呈現,並該讓我們的腦子非常Welcome的去接受任何新事物,未來該如何成功甚至達到跨界設計的領域,可以藉由旅行去多看多聽多接觸來讓自己有更多的心靈感受。畢竟,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其背景之深厚與豐富是靠經驗累積而來的。

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侯君昊教授 演講心得 / 許育群 D9610103


我覺得在聽完侯教授的演講,心中最激動的就是跨領域的合作。對於我原本的認知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改觀。
之前就我的認知而言,所謂「跨領域的合作」就是找幾個不同背景的人來從事一件工作(尤其是整合型計劃),然後每個人就從「自己」的專業來做不同的詮釋,其實這樣子的合作,我是親身經歷過,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多頭馬車,還是每個人彈自己的調,非常難有共識及聚焦。
侯教授認為跨領域合作的成功模式是要彼此都能夠有相互了解的知識背景。比方說工業設計師要瞭解城市的規劃,城市規劃師也要了解什麼是工業設計。如此的合作才有真正的「融合」,也才有激發出全新的看法。
對於William Mitchell-Smart City(MIT媒體實驗室)中所開發的未來車概念,就真的是找出問題核心的所在,其中最精采的部份就是將動力系統塞在輪子裡,因此真的是四輪獨立傳動,還有它可以像大賣場的手推車一樣,在停車後可以一台接ㄧ台的堆疊起來,這真的是可以結省多少的停車空間,而令人最動容的地方就是,「新加坡」這個國家真的是有他的遠見,他願意來量產這款車子。當我們的外交達官顯要,居然把他們比擬為「鼻屎」時,那種夜郎自大的心態真的是表露無遺。試想在台灣的行駛環境及停車空間,似乎也沒有比新加坡的環境來的好,尤其在守法的觀念,我們似乎也落後人家一截,如果他們真的量產成功這台概念車,那他們的街道也會增色不少,那試問所謂的四小龍之首,我們還有競爭的空間嗎?套一句侯教授所下的定義,我們台灣目前是處於「黑暗時期」,到處充滿著妖魔鬼怪,內鬥都搞不定了,那還有那個美國時間來看看外頭的演化。每個國家都是有著相同的工具,但差別的就是那個操作手冊的不同。跨界設計門檻就是思維轉換(Paradigm Shift)。這真的是核心所在,也說明了:跨界≠A + B:跨界=A x B。每個人應該將自己比擬為「新世代文藝復興人」,因為他們不會是只扮演一種角色,他們可能是科學家,但卻對於繪畫或音樂專精。如果要成為新世代文藝復興人就必須對各個領域的熱情融入,同時對每件事物都要充滿著興趣。在有此基礎下,才能夠談跨領域合作,否則只是另一個四不像的誕生。

侯君昊教授演講 / 黃詩珮 D9610202

這此的演講中,演講者為我們介紹三位跨領域的專業人士,讓自己對於不同領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未來跨領域將會成為一種趨勢,還期許自己能如同這幾位大師般,有不同的角度來觀看設計領域的發展。

早期在讀傳播歷程中,有一個有趣的比喻,它大約的意思是說,如果人類的歷史是一個圓形的鐘面,我們現在所處的近百年大約是最後的三分鐘,而這最後三分鐘發生的事超過了之前的總和。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傳播技術與觀念的演進將會越來越快,直到超出社會的負荷為止,當然這也牽涉到科技進步造成的影響,這些進步的科學中,民間網際網路的商業應用與普及可以說是最強力的應用,因為網路不但是一種傳輸資料的方法,其獨特且豐富的特性甚至改變了社會的潮流與結構。

也因此社會多了許多新的需求,這些需求有些是充滿創意的創業家開發出來的新需求,有些是將舊有需求的混合或變種,有些是因為工作流程或組織的變化造成的新需求,這些需求產生了很多新的工作,而因為現有的教育體制沒辦法滿足這些工作需要的專業人才,所以會出現大量的跨領域人才填補這些空缺,甚至也有可能是這些跨領域人才,開創了新的可能造就了新的需求。

這些跨領域的人才或許具備數個專業的能力,也可能不具備任何深奧的專業能力,但是他們一定具備「勇敢」與「熱情」兩個特質,畢竟如果沒有這兩個特質他們又如何跨出舊有的領域,又如何擁抱新的世界?

舉例來說,我曾經與某網路拍賣平台的社群人員接觸,他原本是一位記者,但是他深深的被網路拍賣的世界吸引,所以他用自己的熱情快速的了解網路拍賣的架構與市場,並鼓起勇氣至該公司面試網路社群的職務。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他是藉由本身的第一專業(大眾傳播)向外延伸,以原本的專業為核心,開發新的應用方法,而這個過程中熱愛網路是讓他前進的原動力,勇氣則讓他放棄原有的工作進入新的職場。

從剛剛的例子就可以看到「勇敢」與「熱情」的重要性,也可以觀察到如果想有效率的成為跨領域人才,掌握自己的核心價值再向外發展,會讓自己比較快速的進入狀況,因為新的領域多半是從舊的領域演變或混合而來,所以過往的知識與專業帶到了新的領域仍然有極高的價值。

不過我們必須理解跨領域人才的需求並不等於社會不再需要專精於某領域的人才甚至大師,跨領域人才通常適用於創新、溝通、協調之類的工作,而這些創新、溝通、協調完成之後仍然需要「傳統的專才」來實行。

侯君昊教授演講心得 / 廖繼盟 D9610104

隨著時代的演進,設計思維及設計活動也不斷的因應時代的改變而更新。一般的觀念認為,人們應該對於所從事的工作非常的專精才能出類拔萃,即我們常說的專業化,或者是深耕才能長出茁壯的果樹的概念。但是,陳老師的這場演講卻是提供我們另外的一種思維模式,那就是”Crossover Design”跨界設計的觀念。

所謂的跨界設計不只是了解其他領域的知識而已,更重要的觀念是必須融入另一個領域。而跨界設計的精隨在於思維的轉化。換句話說,不只是了解其他領域的人能做什麼而已,而是站再另一個領域的立場來看整件事情。

這場演講讓我們體會到,未來的設計師可能需要了解多面向知識的必要性。設計是一門將許多不同知識領域所欲傳達的訊息,藉由設計師將它整合之後,以產品的型態呈現,讓使用者體會到產品的妙用。

此外他同時提到,未來新的設計設計現象會出現“混搭”(Mash up)的風格,而這種現象在音樂界已經出現了。許多不同知識領域的知識正在跨領域的整合,它將發展出未曾見的新產品,而如何有效的參與此種設計呢?就必須要有跨界設計思維的數計師參與其事。

新世代的設計師應該個性活潑且生活豐富化的人,是個多面向且可以接受不同訊息的人,唯有具有廣大胸襟的設計師在未來知識快速轉化的時代洪流中,才能因勢利導,順利的發展出設計的獨特風格,這也是我們應努力的方向之一。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黃資赫 M9610206

Listening to speech brought back the memory of times when I pondered on the question: What represents Taiwan. Before grad school, I lived in the US for 11 years. To many people in Taiwan, I may appear to be just another Taiwanese, but in reality I may share the views of foreigners in some way. Living in the states, I observed that many Taiwanese American often talk about the positive sides of Taiwan, the parts of Taiwan that we miss. But those things were often related to food or nightlife in Taipei. And if we compare the nightlife in New York to Taiwan, then we can also cross out the nightlife which leaves only food. It's sad to say this but I really feel that Taiwan has not fully developed the culture side. When foreigners talk about Taiwan, most of them recognize Taiwan as a country that makes very nice motherboards. We know Taiwan is more than that(or do we?), but the world does not.

What is even more depressing is that, some fellow Taiwanese people refuse to look at the cold reality and only listens to the junk that the media feeds to them. Obviously, any foreigner that is attracted to Taiwan appreciates some distinct qualities of Taiwan. But it really does not mean anything. It's like some people go to Africa and ends up loving the heat. It means nothing but personal preference, and we should not feel comfortable just by listening to the positive side of comments. The reality is that over the past 8 years, Taiwan has become the slowest Asian country in terms of economic developement. And I am not denying those great companies such as Asus and Benq, but they do not account for the entire Taiwan. Korean, a country that has been behind Taiwan for decades, is now way ahead of Taiwan for many reasons, and we should feel pressured in this global competition to find exactly what those reasons are.

If anyone could tell me what Taiwanese culture is, please do. From what I see, Taiwan's image is vague and weak to everyone including ourselves, and a vague brand certainly does not sell anything.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溫顓豪 M9610110

第一次聽到外國人能夠講國語講的這麼溜十分就感覺到十分的新鮮,而James的公司「薩巴卡瑪」也是給我同樣的感覺。最近國內企業都強調其品牌價值而無不對於其品牌提昇感到殷切,在一面倒地追求與國外知名企業合作的風潮中,薩巴卡馬能夠合作對象專注於國內的中小企業上,與其說他是不知道市場的潮流,不如說他懂得從貧瘠的市場中看到一片藍海,除此之外,他更對台灣有著一份熱愛,很少有外商公司(在這裡我把薩巴卡馬定義為國外公司)會對台灣這樣小的市場下足心力,我相信薩巴卡馬並不能達到如國際廠牌那樣的收益,也因為如此讓我覺得非常的感動。

而在他的演講中也用一個外國人的觀點,具體的點出台灣現在品牌營造的問題,讓我一直不斷的驚嘆「對呀,沒錯,問題就是在這裡!!」身為土身土長台灣人卻不能比一個外國看的更加的透徹,真是汗顏,而我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旁觀者清」吧,希望在未來能夠也向James一樣對台灣設計界及品牌有所貢獻。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林韋呈 M9510306

講題:『知識經濟時代下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

為台灣的中小企業規劃品牌、定位價值並行銷世界,這是薩巴卡瑪(SUBKARMA),來台灣的出發點,也是公司一路走來的自我定位,而事實也似乎證明了,品牌這觀念經過每年這大企業相互的影響之下,企業們也開始要自己正視這問題了。

早期在台灣的市場,只要你肯做,而你看到”部分”需求,就可以在經濟一片看好之下,有一定程度的發展與榮景,而經過經濟的高峰過標以及民生需求以達到飽和的程度時,基本的擁有,早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的生、心理需求,相對的人們已經在需要並渴望在買這商品的本身,我除了享受商品帶給我的方便之外,它還要傳達我什麼呢?
是的!那就是品牌,可能是一種精神,或者是一種態度,更或者是一種處事方式…等。

薩巴卡瑪(SUBKARMA)在台灣的出現,其實一點也不會覺得意外,而他們現階段的成功也是亦然。在全球普遍資金流向大陸市場的環境之下,為世界代工的責任與扮演這腳色的工程,其實就會有所轉移,而接下來的就是因為代工所遺留下的結晶-技術與品質的控管,就在這樣之下不知不覺成為台灣現階段可能可顗在跨出一步的方式,也因為如此,品牌的包裝就不在只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企業是否可以生存的門票。
一種產業,一種品牌,都有其不同的定位,配合其實機與不同時機的環境,而會產生不同的配對,其實我也十分相信,在我們這一袋每個人都會對品牌有不錯的認知,而當要我們去落實並執行時,希望也要不時的回頭或者向前去檢視自我的定位,因為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品牌。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楊小青 M9610204

講題:『知識經濟時代下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

這是一場非常有趣的一場演講,James是以圖片方式先讓我們聯想,思考圖片的消費群以及產品是什麼,再以解釋,結合了互動及思考並讓我釐清不少觀念。

一直以來對企業形象識別(CIS)非常有興趣,但與LOGO、MARK、BRAND之間的關係尚模糊不清,但此次演講了解「MARK」≠「BRAND」的觀念,James以三個商標NIKE、IBM、BenQ進行解釋,他說NIKE的勾勾是一種符號(Symbol),IBM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是名稱縮寫(Monogram),BenQ才是真正的標誌(Logo),但這些都不是品牌。他們用CIS規範的系統不能說是品牌,它只是一本說明書。
James的解讀品牌是一種觀念或是一種知覺,也是一種使用經驗的承諾,不僅靠視覺體驗而是需要加入五感的認知。

所以我認為「品牌>商標」,一個成功的品牌不僅有好的標誌,還包含很多市場考量、消費者族群,而且可能會因市場導向而改變視覺形象,所以經營成功的品牌是需面面觀,多角度的思考的。

薩巴卡瑪James演講 / 黃冠豪 M9410207

文化認同‧自我認同

每一次的演說總是能帶給我不一樣的觸動和想法,James在演說中提到SUBKARMA正在推行的一個活動─「We Are Taiwan」。在資源豐富,資訊管道暢通的環境下,台灣是個集世界文化之精華的的地方,說到台灣的特色,大家想到的不外乎就是人情味,但除了這之外,還有甚麼東西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印象呢;最近,咱們的政府打了一些政績的廣告(先撇開選舉考量來說),那支強打台灣許多No.1的廣告,確實是台灣的驕傲,例如暫時是世界上的第一高樓台北101,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加上最近奧地利的彭剛納爾的那一跳,又增加了101在國際上的曝光率,人人似乎都以這經濟產物建築為榮,但若干年後高度被超越了,台灣人要拿甚麼出來才能大聲說話呢?關於以上的言論並不是在斷定好壞,我只是在反思台灣真正的內涵是甚麼,我們有豐富的人文、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以及特殊的國家立場,其實這樣在國際舞台上想不紅也難,我覺得欠缺的是每個人對於自己所處地方的認同。「We Are Taiwan」由一個外國人的口中說出,讓我有一些些的感動,外國人都這樣相挺了,我們咧?我們是與眾不同的,要能忠於自我,勇於驕傲地呈現每一個形象特點。設計當然也是如此,內涵與實力是根本,熱情和自信就像放大鏡,品牌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薩巴卡瑪James演講 / 林穎謙 M9610114

這次的演講James以什麼是品牌與品牌行銷為何並要如何努力為主要內容,但在這兩小時的演講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說到,他很喜歡台灣;他覺得台歡很好,但為什麼台灣人提到自己卻有種自卑、看不起的味道,當我們在讚嘆韓國、日本時為何沒人說台灣是最好的?台灣也有許多品牌在國際有著亮眼表現。

這讓我想起以前老師總是說到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與特色,從建築、藝術、產品中都可看出,但說到「台灣」的特色為何時,別說是學生連老師也不知為何,什麼是台灣?什麼代表了台灣?這些問題在我的腦中始終都是個問號,希望在未來有一天這問號能從我腦中消失,當有人問我或要我設計「台灣的形象」時我能有所回應但我感覺最大的問題在於多數人對於自己「台灣」缺乏認同感,這是誰的問題?也沒人說得上來,但以我自己的感受是「台灣」在某些方面總是相當令人失望無奈,要對讓自己失望的東西有所認同那是不可能的。

演講的主要內容是說到要如何成功的塑造品牌形象,品牌不是將他硬生生的置於消費者眼前,他關係到公司、市場、消費者、產品…等各各面向,在演講的開頭他給大家看了一張,女孩拿著工具路出曼妙身材的產廣告,從一張產品廣告就透露出該公司,品牌將帶給大家何種的感受針對市場為何;訴求為何,其實不管以何種方式做表達,消費者都是他門的最終目標,正確的將訊息傳達傳達至消費者心中才是品牌的真正目的。

在演講結束前James也提到他們公司用人的標準,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對設計的熱情與能量。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呂易達 M9610107

James總監再次看到他竟然是會是在台科大演講,真的讓人興奮。在台灣懂品牌經營的人不多,他便是其中一個,第一次看到他讓我感動的特點是,為台灣中小企業努力尋找出路,打出品牌價值的是他們。大部份的設計公司,都想接國際大廠的案子,想接大公司的案子。但他們挑了一塊感覺沒什麼賺頭,卻很龐大的一個族群。這是很可貴的一件事情,大公司品牌都不一定能推往國際的同時,他已經悄悄的把許多台灣中小企業打入國外市場。
當全台灣的人都覺得台灣不可能做品牌的同時,已經有人悄悄的戴著一大票的自由品牌衝向國際,我們覺得不可能的,在他們眼中有著很大的希望,大概就像他所說的,品牌是需要慢慢累積的,我們是陪著他們一起成長,James無形中感覺也建立起她的形象、他的品牌。最懂中台灣傳統產業的品牌經理。
James也非常努力在推廣台灣品牌,這真叫人汗顏,讓國際展覽中,幫台灣人推廣(台灣)這個感覺的竟然是一個來自法國的兄弟,雖然可能是他們的視野叫我們寬廣,他們可能比我們看到更清楚的台灣定位,James買的是他在各國的生活經驗,很榮幸的最後他是用在台灣。希望不只有他在想如何讓台灣有個清楚的定位,這也是身為在地人,且也是設計人的責任。
照總監講的,品牌是一種感覺,一種清楚的區隔,記像在塑造一個人物一般,要如何讓他有個突顯得個性,經營品牌的想法透用在身為設計的一分子上,我們也必須慢慢建立自己給別人的感覺,我想品牌經營可能是從自身開始的吧!當你讓自己成為一個鮮明的意象時,慢慢的我們也會懂得如何刻畫品牌吧。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李佳穎 M9610101


這是場很棒的演講,光是從James講中文開始,我就知道,今天的收穫會很多,首先他放出了一張海報要我們思考這張海報的消費群以及產品是什麼,這是個有趣的開始,講著中文的James仍然有著外國人的性格存在著,和一般的演講者不同,他期許演講是互動式的,他問,我們也必須要回答,他說東方人總不愛回答講者的問題,即使眼神中透露出了些許想法的,卻不敢勇敢大聲的說出來,聽到此時,我莞爾了,是呀!為什麼我們總是如此?

今天他所談的是品牌行銷的議題,其實和產品設計是相同的,消費者仍然是最大的主角,消費者要什麼?消費者心底的渴望我們能找出來嗎?品牌對消費者的意義又是什麼?怎麼樣才能讓品牌成功的植入消費者的心中?這一連串的問題,James用了許多簡單的品牌例子化解了我們的疑惑,雖然薩巴卡瑪不是針對大公司做品牌行銷,但是我倒認為他們能夠讓中小企業的品牌成功的打入市場,比起替大品牌做行銷來得更具有挑戰性。

演講中,不斷的提到台灣的品牌該如何打入國際,或許我們真的應該認真思考,「台灣製造」是什麼?「台灣設計」又是什麼?什麼品牌能夠代表台灣?品牌不只是LOGO,不只是廣告,那是一種深入人心的印象與精神,當我們提起「可口可樂」總會有一些既定的感受、意象、情境與色彩從腦中浮現,這就是成功的品牌行銷。一個成功的品牌可以讓產品更有價值與發展方向,但是,一切都要從服務的對象開始著手,我們的品牌希望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感受?這時候,已經不再是價格的問題,這是一個綜合多向度的思考議題,台灣如果要走出國際就不能再單單只是靠著高科技做推銷,我想必須要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品牌一樣,塑造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必須能夠打動人心,在擁有產品的同時,似乎也擁有了此品牌的性格與感情。

品牌是什麼?或許從這場演講中,我還無法完全的透澈了解與明白,但是,從James的演講中,倒是引發了許多的省思,品牌與產品設計一樣都是創意激發的過程,都是在有限的條件中找到出路,都是在讓消費者能對自己的設計產品感動,品牌與產品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必須兩者都能有好的成果,才能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為什麼你們總說日本的東西好、韓國的東西好,而不說自己台灣的東西好?」James的這番話,真的很值得我們去想想為什麼。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張珮容 M9610103

「Countries can be brands. 」
「台灣的形象是什麼?」

主講人如此問著。

「熱情?不行,熱情已經成為泰國的代表了」
「台灣的人總是說我們要愛台灣,但,卻很少人真的喜歡自己的東西」

這段話給了我們台下「所謂的台灣人」一記當頭棒喝,尤其是主講人是一位來自國外的母語法國人,用著我們熟悉的語言,問著我們我們聽得懂,卻完全無法回答出來的問題。也許是一種羞怯,使得我們沒有回答,但是否也可能是,我們對於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

這場演講,主講人分享了很多關於品牌的觀念。然而我們在規畫時常常流於一廂情願,很容易忘了要考量接受端的文化或感知,是否能對產品或品牌產生認同,在編碼及解碼之間,是否會造成錯誤。品牌的建立,可以有很多方法,用了對的語言,對消費者或著顧客的五感造成了刺激甚或是記憶,慢慢的長駐在另一端人們的心中,當某天有人提到某種產品,顧客立刻想到「XXX」或著是某個聲音、某個這個品牌的畫面,我想也許這就代表品牌已經成功的被建立,也深植於人們心中。

然而主講人所提出的問題還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畢竟我們自己對於自己國家,也許可能根本也沒有一個鮮明的印象「Taiwan = ?」,希望這是在未來,as a designer,我們可以盡力用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創意,去打造的一個目標。

薩巴卡瑪James演講 /王郁閔M9610106

這次演講的主要內容圍繞在如何利用設計塑造品牌或者形象,尤其對於面臨對岸強大挑戰的台灣而言,品牌似乎是未來必走的路。其中,對於形象的塑造還蠻有興趣的,就以麥當勞來當例子好了,看到漢堡、紅色、M就會聯想到麥當勞。此外,看到可樂、紅色就會聯想到可口可樂。由此得知,一個品牌形象的影響力,是包含著各式各樣的元素所構成的。

然而,這種類似無形中的"教育模式",也可以從社會中觀察得知。記得很久前有人拿麥當勞來討論他對於社會影響力,其中針對於兒童這個族群有個很特別發現,從幼稚園的幼童開始,他們即開始透過電視、父母親或者是同儕之間的影響力,而被教育著一種所謂的"麥當勞文化"。當小朋友開始哭鬧時,父母親便會對著小朋友說:『你再哭鬧,就不帶你去麥當勞!』,妙的是小朋友竟然真的停止哭鬧,在這裡可以發現"麥當勞"就像一個魔法咒語般,可以讓小孩子乖乖的聽話,不再哭鬧!

在這學期,因為因緣際會的關係去當了一場演講課的助教,而在那場演講中我聽著台上的廣告人士訴說著一個親身經歷,內容大綱大致是這樣:有一個母親帶著小孩去麵攤吃晚餐,而那家麵攤的位置正位於麥當勞的隔壁。一開始這位小朋友便不斷的要求母親帶他去吃麥當勞,然而在這位母親嚴厲的譴責之下,拒絕了小孩的要求,而有趣的是,正當小朋友一邊吃麵,一邊不斷的望著隔壁的麥當勞時,突然無奈的說:『媽媽,那我們可不可以端著麵,去麥當勞裡面吃?』

雖然麥當勞已被討論過很多次,但他品牌所創造出來的影響力仍然可作為一個參考性的指標!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李冠霈 M9610104

這次很驚訝的是,老外的國語怎麼這麼好?!這次演講內容,很風趣很實用,但是也很諷刺。品牌在台灣,好像很難去建立,也很難說是民族性問題還是國家政治問題,雖然聽完之後好像知道品牌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品牌在台灣就是拓展不開,台灣人賣的東西台灣人自己都不會買(除非讓人以為是外來品),真的很悲哀。回想一些台灣成功的品牌,好像一定要弄得像外國的東西才會受歡迎,像是ASUS,得過了幾次國際大獎,把自己的身價台高了才讓台灣客戶如此愛用。學生要從國外回來才算拿到好學歷。

結束了演講,我發現其實最大的問題並非大家不懂品牌,台灣的廣告或是一些媒體比起國外,其實已經相當有創意了,東西的品質也不比別人糟,但是就是缺乏我們對自己的認同感。如果能夠釐清這個問題,相信台灣的品牌設立將不會走得這麼艱辛;另外,我在思考台灣這種缺乏認同感的心態到底來自哪裡?明明隨口也說得出台灣的特色,但有時候我們卻不引以為傲,例如阿嬤的花布,這麼有特色但卻只是一種復古kuso的產品,要我們真的穿上這樣的花布上國際舞台開會表演卻沒人會這樣做。所以到底台灣有什麼可以引以為傲的特色存在呢?至少目前我想不到。

我不討厭台灣,也不覺得台灣是個丟臉的國家,但叫我設計一些台灣風味的產品我卻設計不出來。這可能就是我們設計師或者應該說全台灣人民都該好好思考的事情,我們不該只靠著建立一棟即將會被取代的摩天大廈而妄想得到國際認同。我沒有遠大的志向想要設立台灣的形象,但是希望不久之後的未來能夠找到一些值得認同的台灣文化。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內容 /楊曜全 M9610205

在聽完了James的演講後,能夠理解一個成功品牌的形塑,在背後所花費的精神與時間是相當可觀的,如同James在演講開始由一張具有文化差異的海報談起,因為目標市場鎖定的不同,其顧客族群的差異是必然的,就像生長在台灣的我們不容易對“荷蘭女生頭髮的辮子”馬上發生共鳴一樣,針對不同的文化族群做設計,會比較容易將產品打入該目標市場,並產生良好的品牌形象。

另外,在目前台灣中小企業往往對於自己的品牌認同會流於表面,往往只在乎VI視覺表現,而忽略了BI及MI的核心價值,殊不知讓員工認同公司的品牌形象,藉由瞭解公司到一同成長茁壯的經歷,讓工作夥伴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公司最佳的形象代言人,但台灣的業主常會因為時間的壓力,希望公司可以快速達到預期的目標,但品牌形象的塑造絕非一蹴可幾,需要時間的累積與沈澱,很慶幸越來越多企業瞭解這般的觀念,也開心有如此的設計公司會花心思在長期的推廣與教育企業,而非一昧短期的獲利,相信這種設計公司與企業一起成長,共創雙贏局面的例子會越來越多的。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內容 / M9610101 M9610103 M9610104 M9610105 M9610115

講者:Subkarma Director-James
主題:知識經濟時代下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

Know what's your target market 了解目標市場為何
了解公司形象
考慮老闆以及未來的客人了解end-user的感受:

The key to successful brand design project is
1) make sure client knows what branding is
2) make sure that everyone will accept new brand
3) make sure the client has a clear strategy for future
4) make sure that client has something special

打造品牌的成功關鍵
1) 讓客戶了解何謂品牌
2) 確認每個人都接受新品牌
3) 確認客戶對未來有明確的策略
4) 確認客戶有特別的地方

他也強調,不管設計再怎麼好,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想法,所以設計師也要懂得如何“賣”產品,而不是只會設計。

而品牌不只是一個企業識別系統而以,那只是其中的一環,品牌應該說是一種觀念跟直覺。當我們在設計之前必須先知道品牌的精神是什麼,然後給予一致性的經驗和承諾。


-----------------------------------------------------------------------------------------------------
What is brand?





Nike→符號 IBM→名稱縮寫 BenQ→標誌
→ all these are trademarks. Trademarks are not Brands
這些都是商標,但商標不是品牌。

CIS = Brand?CIS is not a brand. It is a guidebook for consistent Image.
CIS 不是品牌,而是一個提供一致形象的方法。

A brand is a feeling that felt by the customers.
來自於消費者的觀念與直覺。

as well as the promise of consistent experience.
給予一致的使用經驗的承諾。

Brands are not just product. People can be globe brands.
品牌不一定是產品,人也可以是一個國際品牌。
例如施振榮、貝克漢,或是王建民也都可以成為一個品牌。

Countries are also brands.國家也是品牌的一種。
補充:當「熱情」這個特質已經被泰國註冊走時,「台灣」這個品牌代表什麼?

Designing for commercial purpose, you MUS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made in Taiwan” or “Designed in Taiwan” or “Taiwan”
必須了解「台灣製造」、「台灣設計」甚或是「台灣」這幾個詞,在商業用途中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A brand is not visual only. It can touch any of our five senses.
品牌不只是視覺上的感受,還包含了我們五感的記憶。
ex. INTEL 的聲音、heavy = quality

-----------------------------------------------------------------------------------------------------
Can the business support branding?
企業是否能支持品牌?

1.Gain adoption. 獲得採納、被接受


- Engage all current stakeholders 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the brand
讓所有企業擁有人從品牌建立初期即開始參與此工作。

- Bring in the customer voice as soon as possible.
加入消費者的聲音。

- Build in feedback mechanisms from the very start
從最早階段設立好回饋機制
=> Be prepared to refine your brand as you progress and learn

Tell them, and they will listen
Show them, and they will follow
Involve them, and they will understand.” - Abraham Lincoln
告訴他,他們會聽。給他們看,他們會跟隨。讓他們參與,而他們會了解。

2.Know your market. 了解你的市場

3.Understand your customer. 了解你的顧客

4.Understand who your customer really is. Get inside his mind.
了解你的顧客,了解他們在想什麼


Sometimes it's not just about the end-user
有時候那不只是關於你的使用者

Understand the 2 type of buyer behavior.Rational and Emotional
理性的&感性的了解消費者的兩種消費行為:理性的及感性的。

5.Understand what business client is in.
ex:
REVLON → sell HOPE 販賣希望
HALLMARK → sell RELATIONSHIP 販賣關係
7-11→ sell CONVINIENT 販賣便利
WHEELCHAIR → sell INDEPENDENCE 販賣獨立

6.Be aware of consumer trends. 明確了解消費趨勢

a brand image may change over time to follow market trends
有時候形象必須跟著市場趨勢而改變。

以mars巧克力棒為例,起初強調「大份量」,但隨著時間過去,人們不再只想吃得多,因此,改以,改用較輕巧動感的字型,並以「Delight」字樣加入產品,再加以白色等清亮的顏色加入包裝,希望提供一種要美味又健康的感覺。ex. MARS 巧克力棒

-----------------------------------------------------------------------------------------------------
B
randing Rules 品牌規則

以目前的市場來說,我們不能只是在賣一樣產品,而是將品牌經人帶入產品之中,明白你再做什麼樣的生意。例如:REVLON化妝品公司就強調他們是在賣一種 “希望”,而Hallmark賣卡片的公司,也強調他們是一種 “經營關係:”的企業。

而隨著時間的過去,品牌也可能因為市場的導向而改變視覺形象。

Rule 1–Be different 要與眾不同   
The nail that sticks out gets hammered down.
突出的釘子吸引榔頭

Rule 2–Use opposite color with your competitors.
不要和競爭者使用相同顏色

Rule 3–Avoid generic names 避免使用大眾化的名字
ex: 在台灣,有超過五萬家登記註冊的公司名稱裡有 ''tek'' 或 ''pro'' 這個字。

Rule 5–Pick an area where your business is strong and promote it.
挑選一個你的公司現在最強勢的領域,然後宣傳它 避免只是 “ Good price, good quality”

Rule 7–Stay focused on brand message and keep it simple and meaningful
專注在品牌所傳遞的訊息,使其簡單又有意義

Imagine that you are introducing a friend at a party – what would you say?
想像一下在party中要介紹一個人給朋友認識,你會怎麼說。

Can you think of a brand that does not have a likeable personality?

Rule 9–Do not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colors.   
不要低估顏色的力量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內容 / M9510107 M9610106 M9610109 M9610111 M9610112 M9610113 M9610114 M9610116

SpeakerSubkarma Director-James
Topic:知識經濟時代下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










1.品牌Brand

  • 必須能被了解
  • 主要的傳達訊息
  • 公司的品牌

範例:他以一張他們公司所設計的海報當作例子:一個金髮綁雙辮的美女穿著牛仔褲背向蹲著並露出小臀溝,整個情景就是水電工的模樣。
它要我們猜猜看此海報的意涵是什麼?其實是手工具工廠欲行銷到荷蘭去,而大部分維修員基本都是男性,而且給人的意象就是穿著垮垮的褲子並露出臀溝的模樣,而荷蘭女性傳統上會綁兩條馬尾。以荷蘭式的幽默來表達此產品的主要族群。

有幾個有關品牌設計案子的重點:

  • 確定客戶知道什麼是品牌
  • 確定公司裡每一個人將接受一個新品牌
  • 確定客戶對於未來有清楚的策略
  • 確定客戶有特別的法寶

然而買家跟賣家之間,他們對於品牌的認知其實是不同的。


2. 什麼是品牌? What is brand?
NIKEIBMBENQ為例。
其中包含了符號、名稱縮寫、標誌。他們都是商標並不一定意指品牌。

另外企業識別系統(CIS)等於品牌(平面)?
An
s不是。
CIS簡單說是形象說明書,品牌是一種觀念或直覺,也是給予一致使用經驗的承諾。
以大象為例,我們可能想到的是兄弟象、灰色的;以SOAD為例,我們可能想到的是碳酸化合、泡泡等;
以可樂為例: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
象:60%一般人喜歡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
口味:
70%一般人喜歡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
因此,由以上可知,可口可樂的形象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但就口味未必就比百事可樂好。可口可樂的
CIS和品牌似乎做得相當成功。
品牌並非只是商品,也可以是人(王建民、貝克漢、台灣品牌先生施振榮),國家也可以是(新加坡、日本、香港、台灣)。
以台灣為例,MADE IN TAWIANDESIGNED IN TAWIANTAWIAN,當我們看到這些字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什麼,也許好也許不好,但國人其實大多都抱著從洋的心態,對於國產製品並不支持,相對的台灣品牌也就很難建立起來,如果想要讓台灣品牌讓人知道,那麼我們就必須先推廣台灣,讓人人知道台灣,台灣在哪?特色在哪?以及台灣的美,這些也是現在薩巴卡瑪公司現在正在推動的。如此的推動當然還要加上國人的支持,相信便能夠讓大家知道台灣,進而了解台灣品牌。

品牌不只是視覺的,它更是可以觸動任何我們五種感官意識,可以是聲音(INTEL)、觸覺的(B&O)、嗅覺的。

其實我們有太多的注意力只放在產品上,產品固然重要,但其實在外觀包裝和平面宣傳上也是重要的,能帶給人的感受、印象,其實就造就了品牌最基本給人的印象,也就更深刻的能夠明白了解此品牌主要帶給人的感覺以及產品的了解度。

3. 企業是否能支持品牌?Can the business support branding?

Gain adoption (Buy-in)
設計師的任務除了參與設計流程外,也必須要讓客人或者老闆瞭解到品牌什麼?品牌的定位在哪?為什麼呢?因為台灣企業老闆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所注重的大多在產品上面,而往往忽略了消費者的背景。有時後消費者不會那麼注重在產品的功能層面,反而比較注重在外觀,還有售後服務上。除此之外,設計師也必須能夠去說服公司,簡單來說,設計師的工作還包括了Sells這一塊。因為一間的公司老闆往往決定了公司所有的事物,反觀其他人因為沒有一起參與決定,因此很難去支持老闆所做的決策。因次又下列幾點值得注意:

  • Engage all current stakeholders 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the brand.
  • 讓所有的投資者在品牌剛開始的階段就參與
  • Bring in the customer voice as soon as possible.
  • 盡早帶進消費者的聲音
  • Build in feedback mechanisms from the very start.
  • 從最早的階段就設立好意見回饋的機制
  • Be prepared to refine your brand as you progress and learn.
  • 預備好在不斷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焠鍊妳的品牌

然而美國雷根總統所講過的話,就是一個很好的的例子,內容如下:









告訴他們,他們就會聽

表現給他們看,他們就會跟隨

讓他們參與,他們就會明白。 ---Abraham Lincoln

此外,設計師也必須清楚的瞭解以下幾點:

  • “Understand your buyer.”
  • “Understand your market.”
  • “Understand your customer.”

例如,薩巴卡瑪也舉出一個零食的包裝的例子,同樣的包裝形式,但跟根據銷售的據點與國家,也會分別出現不同的印刷形式與圖樣,所以必須要瞭解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 “Understand who your customer really is, get inside his mind.”
  • 瞭解你的顧客,瞭解他們在想什麼。
  • “Understand the 2 types of Buyer behaviour : Rational & Emotional.”
  • 瞭解兩種購物者的行為:理性及感性。
  • “Understand what buisiness client is in.”
  • 瞭解你正在做什麼樣的生意。

例如,REVLON化妝品公司與卡片公司Hallmark,他們最主要的訴求並不完全都只是在賣公司的產品而已,而是在賣一種希望,或者是在經營關係與歡慶的事業。

  • “Be aware of consumer trends.”
  • “a brand image may change over time to follow market trends.”
  • 隨著時間過去,品牌也可能因為市場導向而改變視覺形象。

4. 品牌規則Branding rules
經過前述的說明及讓大家了解其重要性之後,接著就是James他們團隊在做品牌設計時,所依照一些法則來幫助設計發展,來提供給學生參考:


規則一:要與眾不同 – When you do design, try to be different.
當我們在做設計時,第一個要注意的且最重要的就是要與大眾不同,才能引起注意力,其實這是東方人最需要加強的地方,因為相較於西方人當中做設計的心態太過於保守了!就如在日本有句諺語
"The nail that sticks out gets hammered down." 突出的釘子吸引榔頭,正是意味著,當我們設計品牌就是要不一樣,才能更突顯自己的特色!









同時James舉個例子,台北常見的咖啡店:STARBUCKS COFFEE,是大家耳熟能響的。但實際上台北是有相當多家在新開的咖啡店,為何大部分的消費者都只對STARBUCKS COFFEE印象最深?在品牌方面來看,STARBUCKS COFFEELogo、商標主要是以圓的造型來做設計,而其他家剛起步的店家也是相同的設計模式來推廣自己的品牌,很顯然的,欲在如此眾多的品牌脫穎而出是相當困難的

規則二:使用與你的競爭者相反的顏色 - Use opposite colours from your competition.
James
列舉一些世界要著名的快遞公司的Logo,如:FedExDHL … 等。所運用的顏色是完全不一樣,不相互衝突!這就是呈上述的所強調的要與大眾不同的觀念是一樣的!


規則三:避免使用大眾化的名字 - Avoid generic names.
在取名之前須要先了解目標市場的文化,再來思考!就如在台灣人的思考模式,取的名字必須要有所涵義;而西方人的話,則是認為好聽、好記就可以了,未必須需有任何的意思。


規則四:避免欠缺創造力 - Avoid lack of originality in Taiwan.
在台灣,總共超過
50,000間公司登記TEK或是PRO這個名字。


規則五:挑選一個你的公司現在最強勢的領域,然後宣傳它-Pick an area where your business is strong and promote it.

AVOID: GOOD PRICE, GOOD QUALITY!
一般在台灣最常見的就是
” GOOD PRICE, GOOD QUALITY ” 等這類的標語,實際上客人認為這是應該的,而不是強調自己的特色!


規則六:品牌的附加價值為何。


規則七:專注在品牌所傳遞的訊息,使其簡單又有意義-Stay focused on brand message and keeps it simple and meaningful.
想像一下在派對中要介紹一個朋友給別人認識
- 你會怎麼說?

規則八:新的品牌,說話就簡單點,容易牢記! - Easy to remember!
在做設計一個產品或是一個品牌,除了與眾不同引起注意力之外,簡單明瞭的標語也是相當重要的!

舉例:

  • 1.GoogleYahoo!的網頁設計風格的差異性。
  • 2.燈泡廣告:We care. We do.
  • 3.Apple電腦:You know I. So I don’t say.

規則九:不要忽略色彩的力量 - Do not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colors.

台灣設計師的設計能力是擁有相當的水準,但在色彩上的運用卻是較弱的!James 給的建議:必須要透過一些問卷或是觀察,來了解自己的目標市場、當地文化及當時最時尚流行的色彩風格。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雷凱俞M9610113

James4個主題來說明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也提供許多議題讓我們思考。

首先James以一張海報來帶入主題,可以感受到他們在設計規劃行銷時,是很深入地去探討。或許者也是由於它來自英國,也經歷許多歐洲地區,才能深入他們 的文化來呈現。此海報第一眼就非常引人注目,除了女還露臀溝外,色彩及手工具與女性的對立等。更深層的就是能以荷蘭的文化、幽默及象徵來傳達其欲行銷的地區。

品牌是一種感覺,是消費者的感覺,然而此感覺是必須給予一致使用經驗的丞諾。就像Apple給人的感覺,就算其產品價位再如何地高,但由於其產品代表者創新、流行,以及提供新的生活風格,其品牌忠實者仍然會繼續追隨。品牌也不只是產品,包含任何五感都是品牌可延伸的。

我想品牌也是一種意識及精神,例如我很在意個人所給人的感覺的話,我的儀容、談吐及儀態都會分外注意及強調,這時我就是一個品牌了如果有人指證我的缺點時,我必須能接受並且適當改正。所以當企業注重品牌時,所有可被消費者接觸的的層面都必須兼顧,消費著的意見也必須設計回饋基制。

然而必須把消費者當成是追求的對象,所有的人都各有特色,所以無法以同樣的追求模式套用再每一個人身上,除非個人魅力太強了。必須了解不同的對象,也有不同的方式。

有時以台灣人的個性來說,是很難發展品牌的。我們不敢出鋒頭,喜歡默默做事,覺得做久了大家就知道。總是想以壓低成本及低價策略來增加銷售量。但是這樣是無法發展品牌的。

台灣能有這樣從國外居住台灣並開設計公司,其服務對象也是台灣的中小企業,我覺得很難得,也想表達支持的心。或許因為這間公司的努力,台灣也能慢慢的走過產業的黑暗期。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陳薇竹 M9610304

演講標題:知識經濟時代下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

James活潑生動的演講方式讓聽眾着迷,也從演講中發現到他對於台灣的熱情以及奉獻。

James一開始便告訴我們設計需要注意的三大事情:(1)目標市場(2)主題(3)品牌等等。很明確的點出了演講要探討的主題的重要性。講到品牌,很多人第一個就會想到CIS,但是James認為CIS並不代表品牌,CIS像是形象的說明書。品牌是一種 “觀念” 或是一種 “直覺” (這邊的直覺是指顧客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只需要一兩種,不要給了一堆資訊,只要清楚好表達即可。

品牌很重要,因為品牌的關係,會影像到顧客的喜好或是決策,而品質反而變得比較其次。品牌也是給予一致使用經驗的承諾。而品牌並不僅是商品,人也可以是品牌,聲音也可以是品牌,各種感官都可以成為品牌可以考量的點。在設計品牌的時候也有幾點要注意的是:(1)企業是否能支持品牌(2)了解市場(3)了解通路(4)了解客戶(5)了解自己正在做的生意(6)注意客戶的改變等等。

James分析了一些品牌的規則:(1)要與眾不同(2)使用與競爭者相反的顏色(3)避免大眾化的名字(4)挑選一個公司最強項,宣傳它(5)專注在品牌所傳遞的訊息,讓其簡單又有意義、(6)不要忽略了顏色的力量等等。

今天我們以台灣推銷我們的產品,那我們就必須了解Taiwan這詞或是Made in Taiwan帶給外國客人是怎樣的感覺,因為這個形象會影響到品牌,所以要塑造一個品牌需要注意的點不僅僅是商標好不好看,而是客戶、市場、整體的形象等等都必須顧及的!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內容 / M9610102 M9610107 M9610108 M9610110

薩巴卡瑪JAMES演講
講者SUBKARMA的總監James

SUBKARMA的設計總監James提到他們與客戶合作並不是以賺取設計費,而是希望能夠過設計案跟客戶一起成長。

品牌-創造感覺
提到品牌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個國家或是一種感覺。

以人為品牌
個人成為品牌的案例相當多見,凡舉螢幕上能看到的人物都是一個品牌,自己也可以是一個品牌,台灣有很多個人品牌,例如大聯盟棒球選手王建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以國家為品牌
國家成為品牌的例子,例如法國企圖營造給其他國家的人的感覺是悠閒、浪漫,這樣的感覺也可以說是法國這個國家所營造出的品牌。



設計師應該更接近消費者
Revlon品牌宣言
Revlon品牌宣言是我們並不是一個賣化妝品的企業,而是一個賣希望的企業。

Hallmark品牌宣言
Hallmark is not a business of greeting card, Hallmark is in the business of relationship & celebration.

提出了這兩個例子要來說明,品牌建立形象重要的是提供消費者一個願景,例如7-eleven所要給消費者的印象是方便的服務,他們就會推出很多繳費、宅配、沖印等服務來建立起形象。

將這個思維運用在輪椅型錄設計時,他們所放的並不是制式化的產品型錄,取而代之的是使用鮮明的戶外照片Outdoor, freedom, independent等形象來傳達輪椅本身能提供給使用者的承諾。

案例:櫻花牌瓦斯爐
設計師不該總是坐在工作桌前、坐在電腦前做自己的設計,應該深入消費者,了解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潛在的需求是什麼,家庭主婦在清潔與擦拭瓦斯爐或抽油煙機時,設計上的死角會造成怎樣的不便。
案例:藥盒包裝設計
考慮使用者的預期心態,設計不能只考慮最終使用者,有時也要考量通路商,舉其中一個心臟病的藥物來說,由於商品中包含的藥品保存期限有限,可能每星期需要銷售的店員做替換,所以也將店員替換時的方便性列入考量。另外消費者打開盒子時的體驗也會影響對於產品的觀感。

設計師同時也是銷售員
對於設計公司與客戶而言,重要的是要讓提出的構想被採納,在討論時會要求公司的員工、主管還有老闆一同參與討論,這除了讓公司人員能提出意見外,也讓全公司都能對於新的產品或是品牌形象有所瞭解與認同,進而接受這個產品。

B2B與B2C的差異
台灣中小企業習慣用B2B的模式進行,這樣的商品形式強調簡單、直接的產品溝通,缺乏消費者角度的考量。品牌經營必須更著重B2C的溝通模式;由於使用者的使用模式直接牽涉到產品形態的設計,產品的類型、包裝、通路都必須被考慮在內。

James舉例林肯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Tell them, and they will listen.”
“Show them, and they will follow.”
“Involve them, and they will understand.”


→Understand your buyer.
→Understand your market.
→Understand your customer.

品牌是一種感覺台灣中小企業在外銷市場上,在國際展覽中,提供給買家的總是產品的型錄、功能細目等制式化規格。台灣廠商忽略的是品牌的感覺,產品或品牌能夠提供給人無形的感受,如同化妝品公司所賣的不只是貨架上的商品,而是販賣一個希望,讓每個女人有機會變更美的希望。用「感覺」來打動消費者遠比用「產品」打動消費者來得有效益,而台灣廠商則缺乏此類特質。

上圖顯示台灣企業網站上所提供的商品資訊,包含產品型號、產品明稱與外觀圖,提供買家下單,貼牌或是委託製造。

品牌規則
1. Be Different,與眾不同
台灣廠商往往較為保守不願意靠著「特別」來強調自己,而將重點擺在「高品質」、「低價格」的促銷上。當國際市場已將「高品質」視為前提之下,提升公司的獨特性,才不致於流於報價的競爭中,漸漸失去競爭力。

2.避免使用大眾化的名字
James舉出台灣半導體等IC產業,尤其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科技公司,有超過五萬家公司英文名稱包含TEC、PRO等科技字眼,如此經營方式將無法讓「台灣」意象突顯於國際。相對地,SUBKARMA名稱為什麼要取為SUBKARMA薩巴卡瑪?James強調:因為好聽,就因為好聽。

舉一家門鎖公司命名的案子來說,在發想時就不拿鎖lock或是門Door這些字來命名,這些字太容易與其他同類的企業產生混淆,最後決定選取鎖門kacci的聲音作名稱,後來也證實這個名字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印象。

3.挑選最擅長的領域,then promote it.
4.專注品牌所傳遞的訊息
品牌最終將會塑造出獨有的形象,如同VOLVO給人安全的印象無可取代,設計師不能扭曲既有的事實,審慎進行。
5.不要低估色彩的力量
每個地域的文化性對不同的顏色都有不一樣的喜號程度,設計師更必須了解不同顏色的定義。例如台灣老闆對於工業產品「習慣」的顏色並不一定能被歐洲客戶接受;符合歐洲客戶喜好的商品卻又不一定能被美國客戶認同。






薩巴卡瑪James演講 / 黃建達 M9610302

薩巴卡瑪(Subkarma)詹姆士(James)和東尼(Tony)在台灣開設的品牌設計公司,他們生在英國長在法國的外國人初衷是對台灣所需要的品牌管理和國際方向予以協助。品牌所照應到的不光是設計商標而已,它應該是給予大眾如何的感覺及形象。中國易經(亦形上學)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所研究的應是在事物後,追究超感覺性的「實(存)有」道理,而這一塊一直很少被開發執行的。薩巴卡瑪品牌設計似乎是往更高一層的做法來處理這些事。另外,台灣欠缺對國際市場觀念,以致對內無市場對外無辦法的穹況,他們願意幫助台灣中小企業重新定位,走向國際。

談到品牌,這次演講較以往偏重品牌的指導與經驗,一開始便破題說道:「品牌是一種感覺或是一種觀念」。這是大眾的感覺,跳脫出有形的外在。在修課的一門感性品牌中老師提到,打破你的品牌,看剩下的元素,是否還容易被大眾識別,如一塊紅色可以聯想到可口可樂、黃色麥當勞等。如果不是的話就該打破你的品牌。包括在產品型錄上,他們也刻意加入感覺性(Feeling)的元素,如用人表現出友善的感覺,來打動大眾印象。有趣的是,為了節省成本,他們偏好用自己小孩、員工當作模特兒。

台灣欠缺對國際市場的掌握,所有產品、設計和圖案都是可愛(Cute)的感覺,舉到hullo kitty例子,他說道在國外並不喜歡這類的東西,你要考慮到當地的風族民情、文化與顏色,而不是用你喜愛或你文化上的概念去做事情,訂出歐洲人喜愛的色調,就連商標都搭配整體設計。要了解文化,也可以從其他地方如電影、雜誌去擷取這些顏色趨勢。

最後,唐老師對詹姆士(James)發問,關於到他們那工作需要什麼樣條件,他說能力好不是非常重要,反到你的個性和態度對設計有直接影響。他不要你悶悶的從早到晚坐在電腦桌前,他會要你走開(Get Out)到戶外去,因為外頭有太多可能(Possibility)可以讓你滋潤想法和創意的地方。就如Joshua Davis寫程式寫到瘋掉的時候,就拿著滑板喀啦出去了,因為在這世界上有太多如蟲蛀般的生活經驗和創意,還未被發掘。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林欣熹 M9610203

James這場演講,經由分享SUBKARMA公司工作經驗與理念,帶給我兩個深刻的觀念,關於品牌知識的建立管理,以及國際化。公司帶入國外的背景與經驗, 藉由不同的國際觀點,協助台灣中小型企業將品牌推廣至國際上,讓小企業有了更多新的想法與刺激,在未來可能成為國際企業的潛力;品牌的改造,使傳統產業升級,在經營品牌上更具優勢與競爭力,讓人深具信心。

面對國際市場的變化, 台灣仍有其優勢與機會的,但企業的品質有了,轉型的過程,很可惜仍然欠缺品牌形象的經營和行銷的概念,及市場推廣的掌握性。在James的演講中,運用許多實際的案例,說明品牌的重要性與經營方式,執行設計前,先透過對使用者需求與目標市場的分析確立,設計以使用者為導向的產品或設計。面對不同文化差異的使用者,運用文化特質與生活經驗的元素,以理性+感性的行銷策略,產生情感的連結,加深品牌的無形價值與地位。在例子中,可以發現許多賦予人性的行銷手法,譬如小孩與商品形象結合,色彩的運用或是對生活環境的關懷,這些簡單清楚的概念, 讓設計和品牌之間交互連結。

SUBKARMA公司選擇於台灣這塊土地發展自己設計的理念,關心台灣的產業,給予肯定。反思自己, 除了重視自身的文化形象與價值,要多培養國際視野, 相互融合,讓更多人可以看見台灣。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沈千琪 M9610210

James以流利的中文講述品牌的概念,也提出設計師應該具備行銷產品的能力,並且隨時對設計充滿熱忱的態度,和之前所有的演講者所傳達的訊息一樣,設計師必須要有與人接觸和互動的經驗,也就是深入瞭解目標消費群的需求和喜好,如此才能掌握設計物的定位。

現今,許多公司的設計部門已逐漸和行銷部門做整合,更說明了未來設計師必須同時擁有行銷的思維,否則設計師也只能被定位為一名技師而已。在觀看旅遊生活頻道─「決戰時裝伸展台」 (Project Run Way) 第二季冠軍賽時,其中一位服裝設計師曾說過:「我不只是一個設計師,我還必須是個商人。」這句話一直衝擊著我。沒錯!設計最終目的就是要銷售自己或是業主的商品,若不能將自己的商品賣出,徒有創意和熱情是不夠的。

James提到設計師在進行品牌設計時應該具備的概念,然而在台灣高壓設計環境下,似乎沒有太多時間讓設計師深入瞭解目標消費群的需求,只能就行銷企劃人員所給予的片斷資訊來執行設計。我想,品牌在開發時,應該不只做單項商品的設計,而是以商品為基礎,融入生活型態的整體設計概念,如此,才能取得大眾的認同,進而將品牌的效力發揮。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李岳樺 M9610111

知識經濟時代下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
薩巴卡瑪國際有限公司總監 - James

  此次所邀請來的貴賓是來自他鄉的外國朋友James!除了讓大家深刻印象以流利的中文且帶點風趣的方式為大家演講,其實他正是在台灣創立了薩巴卡瑪國際有限公司的總監,專在台灣替傳統產業為名的企業,塑造出真正的自我品牌來打入全球市場,是位相當不容易的人物。最主要的,擁有豐富國際觀的他,看出台灣本身除了具有扎實傳統製造的技術能力,卻缺乏以固有特色的台灣文化形象來包裝自己,因此在整個國際市場上就差了那臨門一腳,只強調著「GOOD PRICE, GOOD QUALITY 」是不足夠的。

  在品牌與企業識別系統的認知,大部分的人都會混淆!所謂的企業識別並非是品牌而是公司的形象說明書,而品牌是直覺的、觀念性的,設計師必須了解公司的定位再去做設計,所得到的目標才有所契合。同時品牌非單單只有在視覺上的表現,透過在人類的五官感受刺激,如:味覺、觸覺、聽覺等!是可以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演講過程當中,James也謙虛地說到他在產品設計的領域可能沒有設計師來得精通,但提到一些品牌的塑造與設計上的原則卻是值得我們牢記在心,包含了應有的差異化、避免運用過於大眾化的標語、明確知道目標市場及該公司的優勢所在。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曾國俊D9610301

設計不只要會做出產品,還要會行銷
James一開始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腦力激盪的問題,給了我們看他們最近的一個新的平面設計海報,讓我們猜猜是要介紹什麼產品。過程當然是奇想紛紛,但當他告訴了我們他們設計這個海報的背後意義時,這時,今天所有要講的內容及想告訴我們的事情,一洩而出,有如提壺灌頂之滋,讓我體會許多。
這個開場白,鋪陳了後面他想告訴我們的一切。
令我想到starbucks總經理徐光宇說的一句話:「starbucks不只賣咖啡,更賣第三生活空間。」所以我想一切好的商業行為,都不只在產品上琢磨,行銷服務更是需要用心之處。
在先要有好的品牌觀念,才會有好的設計的前提下,James給我們看他們很多設計的案子成果,都再再給我們最具體的感受,他們像是一個品牌化妝師,將客戶的設計成品,做最好的詮釋,並且利用顏色的魔力,亮彩了許多品牌。
James的例子讓我想到橙果設計。也都是兄弟檔創業,也都是家裡一個學設計一
個不是,但都在設計領域擦出更亮眼的花火,所以我想一個真正成功的設計商品,要能夠行銷全球,是要有不同領域的常識與知識才能夠八方通達的,因此這點大大提醒了學設計的我們,在本科領域之餘,要能夠有更寬廣的眼光,從每個層面去深入問題,當然,設計的巧思也會因為這樣而更多元化,這樣設計之路走來,則會一步一個巧思,處處都是創意發想的元素,一眼一個驚奇,幕幕皆是融合設計的天地。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曾彥齊 M9610303


James的演講相當生動活潑,很難想像他是一個外國人,我認為當一個人走過很多不同文化之後,本身對於文化的看法也會變得比較客觀。我相當喜歡James我相當喜歡這次的演講,除了演講的內容本身很優,James給人一種相當親近的感覺,讓人強烈感受到“James這個品牌”相當具有吸引力。
品牌就是告訴人家你是誰品牌就是告訴人家你是甚麼個性品牌就是要選對人作朋友品牌有時是一個單純感覺、印象

  1. 你是誰? 品牌是一種感覺、一種形象,面對消費者,品牌就是讓消費者認識你,你必須要知道你是誰,你能為他們做甚麼?你的價值在哪裡?你必須要在乎他們對你是甚麼樣的感覺。有些時候,我認為品牌是消費者對於人是一種情感,就像對一個人的印象一樣,那個人(品牌)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有甚麼樣的個性,我跟他在一起後會有甚麼樣的感覺,他能給我甚麼樣的幫助,我的朋友會怎麼看他。經營品牌就像在和消費者建立情感,在這裡,我個人認為設計某些時候在了解對象,事實上是在了解對象的“情感"。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或許有些人不予認同。可能因為我是偏好動畫、電影而產生出來的想法吧!很有趣的是,我竟然認為我的情感論是可以套用在任何設計的消費者(目標族群、閱聽眾)裡的。For example:許多時候閱聽眾再欣賞某部動畫或電影的時候,常常會對喜歡的角色產生情感(有些時候會將情感延伸至片子裡的演員),這份情感會對觀眾造成一種難以割捨的感覺,這種感覺甚至還會擴大到幕後的導演、製作團隊或片廠上。顯然的,這就類似一種品牌忠誠度的成長。
  2. 台灣動畫的品牌問題:當初在對James提問的時候,我並沒有甚麼特別的意思,只是因為一個訪談的報告,剛好訪談到動畫電影再台灣的一個很大的爭論議題:品牌與題材。我們一直想要經營一個台灣的動畫品牌,所以在題材選擇上往往喜歡用東方文化作素材,動畫電影上又更常用中國故事。但是,可悲的是台灣人並不喜歡自己文化素材的動畫電影,台灣文化也是一個經營的品牌,那麼如果希望台灣的動畫電影能走出國際,以品牌經營的觀點,到底是要做東方素材還是西方素材呢?那為甚麼台灣不喜歡自己文化的素材呢?一聽到“媽祖”的題材就興致缺缺?為甚麼呢?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內容/ D9510104 D9610301 M9510306 M9610301 M9610302 M9610303 M9610304 M9610305

演講者
James Soames(薩巴卡瑪行銷總監,在英國主修行銷,曾任歐洲知名食品MARS市場部銷售部經理)
演講主題
知識經濟時代下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

觀念1>設計的人要有行銷的概念In each image you see you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James演講開始破題,就以他自己本身的行銷理念來注入設計界的觀念。因為他們是一家公司,所以設計出的產品基本上一定要能夠大賣在他眼中才算是一個成功的設計產品。但在設計界裡頭他看到了很多很好的設計產品,卻得不到很大的迴響,原因就是:會設計的人不會賣。這個「賣」字在他眼中就是「行銷」。
所以一開場白就建議學設計的人,要能夠在設計之餘,更要有市場行銷的嗅覺,甚至融合到產品裡頭,將會是激盪出更多好點子的方法。)

方法1>Know the target market, the main point of message

例子1>荷蘭的DIY市場海報
(運用了歐洲民族的幽默性,打破了DIY在人們心目中“胖男子”的聯想,轉用另人賞心悅目的俏女子做新的詮釋,該品牌推出後,便受到歐洲的喜愛)

觀念2>深入瞭解文化的差異性

例子2>InDustrics no “ifs” and “butts”海報

(圖為一位背對著觀眾的「金髮」美女,而且還綁著兩個「馬尾」,另外腰間還掛上一個工具腰帶,露著臀部的「股溝」。

James要大家猜猜看這張海報是在推銷什麼產品?

最後James揭開謎底:他說這家手工具的廠商是要外銷給歐洲(荷蘭)市場,
一般在歐洲對於維修者的映像是「男性」,穿著寬鬆的牛仔褲,而且在蹲下工作時,會露出臀部的「股溝」。另外荷蘭人的女性通常是金髮的,而且都綁著兩個「馬尾」。
因此利用荷蘭人的幽默感來設計這張海報。

接著James深入談品牌的行銷觀念,有四個主要的觀念及每個小觀念都有相關的例子,讓大家好好的來體會。

<觀念一>品牌設計成功的關鍵
1. 確定你的客戶知道什麼是品牌
2. 確定每個人都可以接受這個新的品牌
3. 確定客戶很清楚的知道他未來的品牌策略
4. 確定客戶擁有的特殊之處



<觀念二>品牌≠企業識別系統
1. CIS不是品牌,那只是最基本的門檻,是一本「針對品牌表面」的說明書
2. 品牌是一種觀念或感覺(直覺),特別是針對消費者,不是設計師

[例]
‧每個人看到大象想到的形象不同
‧聽到SODA的味覺感知
‧不同調查發現60%的人喜歡可口可樂大於百事可樂,但是在矇上眼睛僅用味覺去評論時,70%的人喜歡百事可樂勝於可口可樂,是啊!這是品牌的力量。
3. 品牌是給予一致使用經驗的承諾
[例]
‧Friday's餐廳=Make every day friday
‧Apple電腦給消費者的humor style
‧人也可以是國際品牌,如施振榮代表台灣品牌
4. 品牌要給予人們深刻的感受
[例]
‧國家也是種品牌
‧ MADE in Taiwan 或 Design in Taiwan 或 Taiwan 三個層面給人的印象如何
‧製作手工具的來店禮
5. 品牌不只是視覺上的,它更是可以觸動任何的五官感受
[例]
‧聽覺:intel的聲音識別
‧觸覺:B&O
‧嗅覺:國外的超級市場

<觀念三>企業要能支持品牌
1. 如何讓品牌被消費者接受
‧ 讓所有的投資者在品牌開始的階段就參與設
‧ 盡早的帶入消費者的聲音
‧ 從最早的階段就設立好意見回饋的機制
‧ 預備好在不斷的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鍛鍊品牌
‧ "Tell them and they will listen, Show them and they will follow, Involve them, and they will understand."
~Abraham Lincoln~
2. 瞭解市場需求
3. 瞭解客戶

‧人與品牌做連結,例LV,PUMA
‧瞭解顧客在想什麼,會如何使用設計出來的產品
4. 了解你的客戶真正的想法
‧產品的包裝與末端的商店展示都要一併考慮進去
‧例:百利設計刮鬍刀,每天早上觀察100名男性刮鬍子的習慣
5. 了解兩種購物者的行為:理性與感性
‧ 理性:need? why does it do? cost?
‧ 感性:I want it. It looks good.
6. 了解你現在正在做什麼生意
[例]
‧ Revlon化妝品並非一間化妝品公司,而是一間販售“希望”的公司
‧ Hallmark不僅單單是販買卡片,更散播的是“businees of relationship”和“celebration"
‧ 輪椅公司產品傳達肢障者能夠獨立活動、自由行動的概念
7. 品牌可能因市場導向而改變視覺形象
[例]
‧ Mars巧克力,在世界一股健康輕食的浪潮中,花一百萬美金重新設計LOGO造型,傳達"Light"概念
8. 轉型的銷售手法
‧ 產品包裝之外,網站設計更應該具體加強


<觀念四>品牌規則
1. 與眾不同
‧"The nail that sticks out gets hommered down"(突出的釘子吸引榔頭)
‧讓品牌冒險一下
2. 使用與競爭者相反的顏色
‧FedEx v.s. DHL
3. 避免使用大眾化的名字
4. 避免類似的公司名字
‧ 台灣大部分的科技公司末字為“TEK”
‧ 創新於聲音上的發想
5. 挑選一個你們公司最強勢的領域,然後宣傳它
‧ 避免過份強調產品的好品質與合理價格,因為這是應該的。
‧ Volvo汽車強調「安全性」
6. 品牌的附加價值為何
7. 專注在品牌所傳遞的訊息,使其簡單又有意義
‧ 倘若是一個新的品牌,就必須先確立品牌的“終點”(最終願景)為何
8. 新的品牌,說話就簡單點
‧Apple電腦說明書簡單,因為覺得You know I. So I don’t say.
9. 不要忽略色彩的力量
‧時尚的配色
‧文化性的顏色
‧不同色彩給予人不同的感受
圖片來源:薩巴卡瑪網站http://www.subkarma.com/index2.html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林泰利 M9610208

What is your target market? 針對不同的市場必須要有不同的語彙,設計的確是種語言,而品牌更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語言。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思想是語言的主體,「品牌」的建構是將抽象的意識具體化、實體化的過程,「品牌」的建構同時也是把具體的事物概念化的過程。

而在「如何思考?」、「如何定義?」之後又該「怎麼說?」、「說什麼?」,整個過程必須透過一種與目標對象充分互動的結果才能稱為有效的傳達。

有效的品牌語言除了是「鮮明的意識與具體的傳達」,更應該在是一種瞭解與互動之後的選擇,而不該是「自言自語、自說自話」。

「Tell them and they will listen. Show them and they will follow. But involve them and they will understand.」也就是應該對目標對象與文化的「涉入」,同時也讓目標對象能夠「涉入」的機制。

在時尚界捲起潮流的一種Statement Ring,有別於婚戒或高保值珠寶的特定功能或價值,又大又閃的Statement Ring的概念是「不為任何理由,只是宣示自我」。

成功品牌的往往具備這樣的功能,除了能有效的與目標對象溝通,更能進一步的代表目標對象「說話」,使目標對象能藉由品牌「宣示自我」,使消費者在選擇的過程中同時也就是一種「自我定義與自我確認」。

消費是一種選擇的過程,設計也是一種選擇的過程,而品牌就是選擇的指標,在選擇的背後其實有一套嚴密的邏輯與秩序,如果能瞭解這些邏輯與秩序,甚至能夠更進一步去建立新的邏輯與秩序,那麼設計就不再只是外表的裝飾與美化,而是連結、傳導事物不可或缺的最佳介質。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鍾禎豪 M9610112

我喜歡James,除了它是個很棒的演講者外,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對台灣熱愛;很多本土國人都在說要發揚台灣,但只在於說,而這個外國人是真的一點一滴的在發揚台灣,甚至不求回報;在整段演說裡他分享了非常多的理念與經驗,也引起很多的想法跟共鳴,我也將繼續努力在未來創造一個具有價值的品牌,以下是我覺得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將以條列式列出:

1. 台灣老闆都只看規格跟成本,所以不要違背他們,設計師要做的就是在不違背功能跟很小幅度的成本下給與創新的特色或者附加價值。
2. 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讓老闆跟所有的高層投資跟決策者在一開始就參與
3. 儘早帶進消費者的聲音,以增加說服力跟檢視設計是否有問題
4. 在一開始就建立回饋的機制
5. 實地觀察探訪
6. 更深入的去詮釋品牌
7. 包裝的重要性
8. Different But Good
9. 使用與競爭者相反的顏色
10. 產品需簡單扼要
11. 了解未來顏色的趨勢走向
12. 聲音、嗅覺、味覺、人乃至於國家,也都可以成為品牌識別的一種方式
13. 做設計、找工作…等等,最重要的要素是誠意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李鍇朮 M9610116

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中,設計師的對象往往是台灣某某製造某某品牌做設計,但這樣的對象並非所謂的設計目標對象,設計所談要為人而設計,也就是為目標客戶做設計,這不只是指消費者也可能是指產品最終的品牌,但說起來很簡單實際做起來是一大挑戰,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台灣的環境中往往設計師並沒有主導權,一個產品的開發中掌握決定權的人很容易因為自己的主觀意志或狹隘的經驗而改變了整個設計的方向,這時設計師如何在了解所謂真正的目標對象後進而讓所有主導者也了解,將會是需要努力之處。


所謂的What is a brand?品牌是什麼這點我想了很久,對於James Soames提出的「品牌是一種直覺,客戶或消費者的感覺」、「品牌是給予一致使用經驗的承諾」這兩點解釋,讓我有所認同,品牌不只是視覺上的感覺,也不只是CIS,但那又包含了什麼呢?James Soames提出的「其餘的感覺」與「內涵的思維」解釋了其他構成品牌所包含的東西,看起來很模糊但確實是合理的,但這時我產生了一個疑問,該先定義這些感覺與思維呢?還是該做個初步規範後讓消費者在未來去為品牌設定呢?


最後James Soames將自己對於創造一個新品牌該有的思維做了陳述,這之中許多點都在我們週遭時常發生,不管是正面或是負面的思維都有,對此我感到十分有趣,我也將繼續努力在未來創造一個具有價值的品牌。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趙德胤 M9610301


James 的演講內容;關於品牌的建立、設計、行銷等;這些東西想必大家早已「聽聞」;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講,這些「名詞」早已朗朗上口_策略、品牌、感性、差異化、行銷等。但可能只有少數的人有「實務經驗」,畢竟在學生的「案子作業」;僅能始於,小分析;然後勤設計。因為沒辦法作「消費者市調」。對於「品牌策略的建立」是需要「市調」的。而james也坦承;他們並不能作「正式的消費者市調」;但他的作法是找了相關「極少數的確切使用該產品者」;然後進行訪談,加上利用網路等相關免費資訊,分析後,再進行設計,所以;薩巴卡瑪可算是「小而精」的設計企劃公司。

從james的演講中得知;他們公司的目標極為明確_為台灣中小企業創立品牌。這是很了不起的定位,因為現實來說:中小企業是極少會花成本在_建立品牌。但薩巴卡瑪能堅持;並且能成功地營運下去,這點讓人很佩服。很多台灣的中小型設計公司_都揚言是作大品牌、大企業的,但往往到最後都經營淒慘,怎麼說呢?薩巴卡瑪應該很清楚,國際型的大企業或大公司並不需要「設計公司」,他們需要的是「顧問公司」。而james很誠實地說:他們沒能力作「顧問公司」。這種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公司的「能力範圍」和定位的「設計公司」很少,因為很少有人是「利益送上門」還會誠實地拒絕說:「我們沒這方面的能力」。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邱珮華 M9610207

James是個很棒的提報者,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在為台灣設計界賣力的外國人。雖然這學期陸陸續續聽了許多的演講,每個演講者都不斷強調國際化的重要性,但卻沒有一次像James這樣,由一個外國人經過比較後,對台灣提出的見解來的那樣令人印象深刻。

絕大部分設計公司,選擇固定區域性的環境維生,James的工作室卻十分特別地將根基打在世界觀,垮領域與文化的探險,一次一次的找到不同市場下品牌的立足之道,這對我來說,是充滿著魅力的,但是每個挑戰卻又是如此令人期待的!

James運用許多跨國的個案,打破了我對傳統設計思維的想法,每一個個案對我來說就是一場新的洗禮,每一個洗禮都令我對設計與品牌之間的認識,更多加了一層。

讓客戶知道什麼是品牌、說服老闆、研發部門,新產品的誕生、有效的說服目標市場、公司、產品的特色為何?你該如何去說服你的目標市場?…有多少人會有這樣的本事,去完成James對成功品牌的見解?我想做那個人,做那個James認為能掌握品牌成功的關鍵人物。希望能以這次演講的收穫為基點,好好的努力,讓沒有實務經驗的我,也能開始感受到“品牌的真實魅力”。

順道一提,可能是商設性質的演講比較少吧!這次的演講,讓我非常喜愛!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江淑吟 D9610102

SUBKARMA強調設計能力只是徵求員工時的基本標準,他們重視的是設計師具不具備行銷產品的能力,以及,設計師是否有創造性的人格特質,且能對設計充滿熱忱,而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的態度。

這樣的求職標準也顯示出設計師要具備行銷能力的重要性,更說明了設計師必需要有許多與人接觸與互動的經驗才能設計出符合人需求的產品。然而,有實務經驗的人或許有過類似的經驗,就是,並非設計師自己不願意走出去,而是龐大的工作量讓人無法抽身;再者,部分公司將設計師定位成技術人員,希望設計師能依照行銷業務人員的規劃完成設計案,將每一個設計環節的工作內容細分,讓設計師能同時執行多種設計案,以縮短設計時程。而演講中聽到SUBKARMA擁有較佳的環境讓設計師發揮,這應該會是每一位對設計有熱忱的人所嚮往的工作環境。

當設計公司承接到案件時,設計師除了要設法滿足業主的需求,更要顧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很多的業主並不清楚消費者的需求,甚至不瞭解自己的目標族群是誰,當接到這樣的案件時就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定位消費族群,以及與業主溝通,設法找出利基以提升獲利。由於SUBKARMA主要針對中小企業服務,所以遇到這類的業主的機率應該相當高。就設計師立場而言,設計時應首重消費者的需求,當滿足消費者後,消費者逐漸就會成為企業的忠實顧客,而最終獲利的還是業主。

許多設計公司都宣稱可以幫企業作品牌,其實設計公司與管理顧問公司還是有所區隔的,以SUBKARMA而言,他們相當清楚自身的定位是著重於視覺形象的再造,並不會誇大的宣稱能夠包下所有品牌策略的規劃,因為品牌的策略與企業的整體運作,以及企業的組織架構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管理顧問公司或許才有辦法針對這方面對企業進行再造。因此,要如何塑造品牌的形象,讓消費者能獲得品牌訊息進而消費,就是SUBKARMA最擅長的工作。

提到品牌,第一個聯想就是設計CIS,但CIS is not Brand, 而是一本針對表面形象的入門書。品牌是一個符號(Symbol)、名稱縮寫(Monogram)與標誌(Logo)。James提到了四個品牌成功的關鍵點:1. Make sure client know what branding is. 2. Make sure that everyone will accept new brand. 3. Make sure the client has a clear strategy for future. 4. Make sure that client has something “SPECIAL”. 上述這些要素,都必需讓品牌訊息傳遞與消費者訊息解讀達到一致性,為了達一致性的目的,訊息的單純化就是一個重要的要項。舉凡APPLE、GOOGLE都是成功的案例。

品牌是販賣一種情感,在連續幾週的演講下來,每位講述者幾乎提到這樣的觀念,Richard、黃明仁、陳禧冠等。營造品牌不能流於空談,以James所強調的要避免”Good Price, Good Quality”過於自誇性的字眼為例,廣告要轉而以實際且消費者能夠感受到具體表現傳達給消費者,猶如VOLVO所強調的“安全”就能直接的把最重要的訊息讓消費者知道,且在廣告上用許多的撞擊測試證明汽車品質的安全性,這就是一種比喊花而不實的口號更實際保證。把感覺給具體化,說服讓消費者相信品牌,能夠得到購買率增加的相對回饋時,也就是品牌成功的時刻。

圖片資料來源:http://www.conceptcar.co.uk/news/newsimages/9246_1_51_600.jpg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蘇志昇 D9510104

薩巴卡瑪公司是一間有趣的公司,它的存在就是一個有趣的議題;或者說,它的操作手法本身就為國內最近幾年內吹起的這股“品牌風”下了很好的註解。它以一個外國人開的公司,來幫本土公司做品牌規劃,基本上就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品牌在這幾年被大量的提起(或許是炒作?),從電視上只打logo不打產品的運動品牌廣告,到一個動輒數十萬元的名牌限量包包,“品牌”本身及其附加在產品上的價值往往已遠遠的超過產品的價值,也因為如此,有些企業便掉入了“品牌迷思”。國內的明基電通BenQ,為了成為第二個三星電子Samsung,併購了德國西門子Siemens的手機部門,想藉著西門子五千萬手機的產量,將BenQ的品牌價值一次提升,沒想到卻讓原本下大量訂單要明基代工的摩托羅拉與日商京瓷等大客戶紛紛抽掉訂單,因為明基已由原本的“朋友”變成了“競爭對手”。
明基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最被人所詬病的是──產品線太廣,沒有足以代表BenQ品牌的殺手級產品,如Apple的iPod、Sony的PS2,由此可知,要想經營一個品牌,並不是單純的打響品牌的知名度,或是一昧的炒作,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2007年12月16日 星期日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葉鑫 M9610108

講者SUBKARMA的總監詹姆士James,這次來跟我們談知識經濟時代下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James一開口便講了一段流利的中文,大家都笑了,這樣的一個動作立刻讓聽眾產生了深刻印象,接下來的演講使用了簡單扼要的簡報來跟我們傳達什麼是品牌的塑造。

演講中提到品牌宣言,企業透過宣言來傳達給消費者一個願景,品牌宣言對於消費者跟企業都很重要,它會是一個試圖跟消費者溝通,也會是企業內部員工凝聚共識的中心思想,例如Revlon品牌宣言是我們並不是一個賣化妝品的企業,而是一個賣希望的企業。這樣簡單的一句宣言即破除一般人對這家企業的刻板印象,知道他們所能給予消費者的是什麼,也讓Revlon不會被化妝品這個品項所限制,之後還能推出其他的產品而依然能跟消費者傳達一樣的宣言。

品牌因地制宜的手法James舉出一個食品包裝的例子,同樣形式的產品包裝,依據不同的國家或是不同地點會產生不同的設計,目的在於如何使用正確的語言與消費者溝通Understand your buyer, Understand your market, Understand your customer. 這表示要對於目標的市場有深入的了解,讓設計能發揮更大的效用。另外提到Taiwan這個品牌,這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在品牌的潮流底下我們台灣自己的人民對於台灣的特色似乎不夠瞭解,MADE IN TAWIAN似乎沒有獲得台灣自己人民的支持,台灣的消費者不買單,相對的台灣品牌也就很難建立起來,如何增加國人對於台灣的認同感我們應該可以好好的思考。

James的公司在做品牌的規劃,James本身也同時體現品牌的要點,從演講一開始他使用中文,就立刻與其它國外講者產生了區隔,實際做到了Be different。SUBKARMA這家設計公司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James提到他們主要想服務的對象是台灣的中小企業,這樣的定位讓人覺得很有意思,一般可以想像設計公司應該是希望能做大企業或是大公司的案子,而SUBKARMA卻選擇中小企業來做,而事實上也的確,這些自由品牌比較需要有人來指導他們該如何推行品牌,把品牌推行到國際,漸漸的增加台灣品牌在國際的出現頻率

最後值得思考的是James這樣一個外國人對於台灣的認識似乎比你我來的更深刻,姑且不論其目的可能是為了接台灣業主的案子,但確實透過設計漸漸在把台灣的品牌推向國際,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Made in Taiwan或是From Taiwan,認知並了解台灣這個品牌而且是良好的印象,我想這比在政治或是外交手段宣傳台灣,而來的更有實質意義。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葉鑫 M9610108

這次請來的講者Philips design台灣區的設計總監陳禧冠,在演講中他主要講述飛利浦對於人文與社會注重的經驗,提供我們飛利浦是以怎麼樣的觀點來做產品設計的開發。設計上所使用的符碼使人產生不同感覺,透過不同的人詮釋不同意象與消費者達到訊息的溝通,與目標使用者達到通暢的溝通,看起來是目前設計師很重要需要學習能力。

演講前半段主要提到關於類比與數位的比較,在全數位化的時代潮流中,設計目前走向新的黑盒子時代(信用卡時代),物體已經可以被數位的訊號取代,這時設計師怎麼詮釋物體本質功能,是否全部拋棄或是保留部分類比時代產品的特色,留存符號特徵來讓消費者能夠理解,這問題值得讓我們深思。

隨著生活水準提升,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所考慮的因素漸漸從理性面轉向於感性面,買產品是考量的想要而不只是需要,夠用就好的觀念已經被一般人所遺忘,這點的確讓人感同身受,也可以發現陳禧冠老師對於消費者行為的觀察入微之處。

演講最後陳禧冠建議我們用另一種方式思考設計,可以嘗試用不同觀點看待事物,活化思路使自己頭腦不至於僵化,這點的確是面對新時代設計師需要且必備的能力,敏銳的觀察力、資訊蒐集力,的確發現還有很多要加強的地方。總結這場演講陳禧冠老師提出了幾項作設計時應該多考量的因素,確實讓我們上了一堂豐富的品牌知識課。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鍾岳容 M9610115

目前許多消費者購買的決策部再只是依據單一產品的喜好,更關鍵的是品牌或符碼所傳達的感受及生活概念,若能正確的傳達,就能吸引許多消費者上門,在品牌理念的傳達上除了產品之外,還包括了空間、視覺及服務等等,因此現在有許多 “ 風格概念店” 興起,傳達該品牌所堅持的生活模式,或以體驗的方式傳達其概念。

所以我們設計師應該以不同角度去看每一件事,在以看到的不同事物轉化為設計的概念或思維;我們常常被產品的外觀與功能所侷限,在這方面著墨太多,但往往忘記其實生活有很多的角度及層面,產品也一樣,被消費者所注重的地方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小地方,因此設計師更要注意細節的部分。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黃詩珮 D9610202

當天因病請病假所以錯過了這次演講,為此我蒐集了一些資料,並打聽了當天演講的情形,試著了解薩巴卡瑪這間外國人開的台灣設計公司,期待能從不同的方向解讀這次演講的內容。

參考的資料:
1.數位時代雙週刊138P64P65全球行銷推手 薩巴卡瑪
2. 2007/11/06/工商時報 D1「薩巴卡瑪兄弟扎根台灣 明年起在興大開辦洛赫比品牌學院 培養本地人才 協助創意產業走向國際」
3.
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專題影片介紹。

綜觀以上的資料,我覺得與期思考品牌的創見與維護,不如觀察並思考薩巴卡瑪的形象特質,畢竟在這個要將品牌當真人來培養的時代(我們要為品牌賦予性格與情感,讓品牌代表某一種社群或是一種價值觀,甚至是一種人格,如此才能讓消費者產生認同感,而不只是傳統的「品牌識別」) 薩巴卡瑪國際公司的經營方法正是品牌塑造的最好範例。

薩巴卡瑪公司在為本土企業「造勢」的同時,也不忘位自己造勢,他利用自己外國人的形象,讓本土企業以為外國人做的品牌一定可以打入國際市場,再以特殊的議題(「外國人在台灣協助本土企業打造國際自有品牌」外國人與台灣、本土企業與國際品牌,這些都是媒體最愛的關鍵字)吸引媒體的大量曝光,這些手段讓他們在五年間從一個資本額300萬的四人公司,快速成長為一個總部設在台中的國際公司。

薩巴卡瑪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也非常清楚客戶的想法,更清楚的掌握台灣產業界的興奮與憂鬱,興奮在於對國際市場以及自有品牌的期待,憂鬱在於品牌的塑造需要花上大筆預算與艱苦卓絕的長期抗戰,所以他們需要國際的品牌規畫公司撫平他們激動的心情,所以薩巴卡瑪極為小心的維護自己的特點積並建立自己的權威畢竟短短的五年猴是有點資淺,所以他們在在中興大學開辦「洛赫比品牌學院 」、創建http://www.taiwan-branding.com/並不斷舉辦演講與講習,這些努力就如同他們為自己的客戶打造品牌一樣,漫長、複雜但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從薩巴卡瑪身上我們要思考台灣設計產業的發展與未來,世界越來越平台灣的產業也必須走向世界,品牌規畫、視覺設計、工業設計,都將是這波浪潮背後後極大的推手,如何在全球化品牌與本土人文特色中建立為微妙的平衡點,這我們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

在此附上國內知名品牌規畫公司以及相關組織的聯結:
1.北士設計
http://www.pace.com.tw/
2.中華民國企業形象協會 http://www.ccida.org.tw/

陳禧冠總監演講 /M9610106


編碼與解碼

就有如陳禧冠總監所舉出的那樣,當他要求學生對於"可愛"一詞,找出適合的手機形式或功能時,很驚訝的發現每位學生所感受出來的,或選擇出來的樣式都不盡相同,是很分散的。"我們現在所追求的只是一些小眾市場的最大公約數",真的是如此嗎?就以現在的電視媒體或者是報刊雜誌而言,大家都不斷的在談論未來M行社會所造成的影響,甚至市面上更明目張膽的打上了M型社會為標題的雜誌或者書刊,無論是否在製造話題性或者刺激銷售量,由此可察覺到,這是一種未來的趨勢!

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

無論是微風貴婦團代表的孫芸芸,抑或Louis Vuitton的董事長,他們所要求的生活水平的確是跟一般百姓是有所不同的,儘管只是個手機,廚房設備或是遊艇...等,就算是平常鮮少用到的產品,他們仍然希望那些產品可以襯托出他們的身份與地位,那怕只是拿出來炫耀。或許,這也正是因為台灣廠商所忽視的一點,因而失去一些發展的機會。

陳禧冠先生演講心得 / 林穎謙M9610114

聽完這場演講感覺收穫良多,陳總監以簡潔易懂的方式讓我們了解設計為何,設計、市場與使用者間的關係,身為一個創作者、設計師最重要的是所想的與市場、消費者是否能達到一制性,而什麼是設計?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人“造物”都叫做設計,設計是由人創造出來的,所以設計的目的就是要讓產品能夠說話,而他所說的話是要讓人聽得懂的。

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開第三眼,看清事務的另一面。這句話任人感受這別深,我相信許多人在看到那些所謂設計大師的作品時都會想,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他們如何去發現那些看似平凡但卻能創造不平凡的作品,他們不像一般設計不斷創造產品,也就是那些平凡的人造物,而是另一個層面的感受,他們是在創在設計背後那更深一層文化與意涵,就如同陳總監演講中所談到的NIKE、APPLE等品牌與產品,他們都創造了自己的語言。

但話雖如此但要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格調,創造自己的產品語言讓自己的設計告訴消費者告訴市場你想說什麼,這是需要相當的時間與敏銳的嗅覺,去發現去探索身邊的事物才有機會將自己帶入設計之中。

I WANT NOT I NEED---這句話也讓人有所啟發,明確的說明了選擇受到慾望的影響,一個功能十足的產品在不一定是大家所需求的,想想以前在設計時第一個都是想我要給產品什麼樣的功能,我要滿足使用者,但往往忽略了使用者背後那層慾望的需求,一般的表會許功能更好但為什麼要選擇限量表,就在於其真正的價值在於背後是由許多大師及工匠終其一生的精力所完成的工藝展現,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功能而已;而英國某家知名品牌的喇叭,也是利用這樣的概念來向大家展示它所要給使用者的,是一種擁有它的榮耀感,而不僅僅是音質本身的好壞。
---「有錢人的想法和你不一樣」

大家一起努力打開第三眼吧!!!!!!!!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雷凱俞 M9610113

產品要說話
首先陳總監禧冠開場就表示要產品自己能說話,而在溝通過程要讓終端使用者能完整明白,則是需花許多功夫的,原因在於每人的認知都不相同。所以說在使用產品語意時,也要讓使用者去詮釋語意。

設計的詮釋
設計師與藝術家在創造時,有哪些不一樣的層面呢?藝術家只自己世界中創造自我認知的密碼,不管觀賞者人和看待與解碼;而設計師則不同了,創造密碼時,需考慮如何能解碼給使用者了解,”解碼”這就是相當多學問的地方了。以目前的理論來說,語意學則是以產品造形上的語意來傳達或提示使用者如何使用或操作,我想,深澤直人的CD Player則是相當地成功的。


















類比與數位的時代!













這是產品型態的演變,是必經之路,但也有所謂的一體兩面的好壞。以前類比式的產品,其操作介面或內部構造大多採用動件,如有回饋的按鈕、旋鈕、轉輪等,內部也有些許的機構,所以產品體積也相當較大。但是這樣的產品因型隨機能而使使用者較易操作、操作上的回饋,更深入的能使產品與人之間產生感情的聯繫。許多在類比產品上讓使用者最直接操作的部份,在數位產品上都被捨去了,依靠的只有介面上文字或符號的說明。我想,將來一個造型都可以套用再任何功能上了,你說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但它的本質與精神呢?

創意者的第三隻眼
陳總監再三強調設計師要開所謂的第三眼,也是所謂的洞見。現在不賣人造物,而是賣文化、生活型態、使用情境與態度。這也是產品具價值的地方,舉凡Nike、iPod、BMW都是在賣產品背後的意涵,無論在怎麼貴都有人趨之若鶩。只是因為”爽”。

這場演講,增強或者啟發了對設計的看法與態度。我相信類比時代的東西不應完全丟棄,因從新擷取於詮釋數位產品上。對於設計未來的看法,我想設計者應更注意本身的修養與生活品質,提升自我內涵,設計者才能把個人對產品獨特的品味帶進產品的靈魂裡,當有人能認同時,此設計便具有價值。

陳禧冠先生演講 / M9610101 M9610103 M9610104 M9610105 M9610115

陳總監所說的設計是泛指所有眼睛看到的人造物,整個思維的創作過程。並不僅僅是外觀,是一種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講者此時提到他請設計系同學將手機放在桌上,並要求同學用便利貼貼上自己認為是高科技或是可愛外型的手機。結果大家對形容詞的理解南轅北轍,圓的東西,有人覺得是高科技感,有人感覺它可愛。消費者對設計師的形容了解程度或解讀程度是相當不同的,而使用者的感覺也就是使用者的語言正是設計師們該去解讀的語言,這是設計之中相當困難的一環。


The Language of Products
一種編碼與解碼的過程

而這樣的創作過程可以說是我們(設計師)讓產品說話,因為我們腦中對於語言的詮釋都不同,要講話講到大家都聽得懂沒有誤會,沒有隔閡,是相當困難的過程。就像我們把形容詞用在產品上面,設計師對於形容詞的定義解讀有所不同,而且有可能差異性很大,更何況對於一般廣大的消費大眾,他們要如何解讀設計師的意象語言,如:高科技的、可愛的…等等,如此表是語言的連結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所以他今天所要說的就是如何讓產品的語言與消費大眾連結。

從類比時代說起,衍伸到今天的數位時代,要讓產品說話就是要應用某一種的符號或語意,來做為辨識系統,而所有的人造物不管是產品、空間或任何東西,要傳達其語意其實就是靠編碼與解碼,這也可以用藝術品與工業產品來解釋,藝術家在藝術品上的編碼是以自己為中心,完全表現出自己的人生哲學,並不在意其商業價值,也不注意是不是能夠被大多數的人解讀;而工業產品在編碼的過程,必須想到是誰來解讀,因為設計的產品最後是要賣給這些人,要能夠知道這些人能夠解碼的程度。而現今沒有所謂的大眾市場,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越來越難物抓到大眾市場的集體意識,我們現在所追求的只是一些小眾市場的最大公約數,在一些共同價值之下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所以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編碼與解碼。

比較過去類比時代與現在數位時代的設計,稍微比較容易拿捏,因為對於人造物的特性較易掌握,必須要符合其機構合理的原理,所以看起來合理的設計就不會差太多,所以做設計就是賦予機器一個外觀,所以其外觀較容易理解,所以在過去我們常聽到一句話,「Form follow function」。

80年代一些數位的技術出現,設計師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詮釋許多數位電腦產品,於事就用一個方盒子,告訴消費者,知道該怎麼用就好了,不需要知道他是什麼。但有許多人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式符號學與記憶學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套用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語言符碼或意象到一個新的物件上面,進行訊息的溝通,用已經知道的意象或符碼,來詮釋以前根本不知道的東西,或是現在非常難溝通的事件,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目前非常數位的產品要用一些類比的元素來呈現。
而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無洞見時代的來臨,大部份的物理特性都被取代,因此面臨了不知道該如何詮釋物件本質的問題,無法很清楚地與消費者解釋物件的本質,最後都成了無聊的科技複合品。相對的,有一些比較有遠見且負責任的品牌,開始思考,品牌想要許消費者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其形象打著希望消費者能夠跟著我們一起成長。


Understanding Lifestyle!
購買和需求無關,卻和欲望有關

在未來的生活,將變成信用卡時代,因為許多廠商認為,未來每個人身上只會攜帶一樣數位產品,而且輕薄短小,所有的大廠都要搶食這塊商機,無所不用其極的再擴張這塊功能版圖;而這時候設計師該做什麼?在這過程中還是有許多操作的過程的例子很棒,引用不同方式、不同的角度切入這個市場,我們現在不是在賣人造物,而是在賣一種使用方式、態度、生活方式及文化,例如Nike,它是與消費者建立一個溝通管道,這樣的溝通管道要設計到讓目標族群聽得懂,這樣的管道只要能夠建立起來,賣什麼消費者就會買什麼。設計師要從各種角度去看事物─開第三隻眼,如飛利浦史塔克,他認為誰說燈一定是要用來照明的。現在的消費者購買的消費觀點是”I want not I need” ,許多東西與生活需求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卻可以有選擇,這種選擇與主觀意識和慾望是有關係的,而非真正的需求,誰會在這個時代買一台夠用就好的機器?


Selling The Culture, Not The Artifact!
文化是一門好生意

設計師必須清楚地知道產品或品牌的潛在族群是誰,鎖定族群之後,所有的視覺、產品、材質及包裝等等的語言,要與所有的主流市場做區隔,找到能夠與此族群溝通的語言和管道,了解他們的文化符碼;如果認為設計只是外觀,只是美學,只是物件創作的過程,那很難成功。


See/Communication the Value!!
我們不再是賣物件,而是賣文化。

台灣很少企業懂得賣價值,台灣在OEM及ODM方面超強,成本與利潤的關係我們都很會算,但是遇到無形的資產,就算不出來了,不會算的情況就不敢投資,不敢投資的情況品牌就打不開,品牌是無形資產的擴大,因此我們要學習該如何賣價值,例如:手錶能夠看的到機心、Cord音響以視覺戰勝音質,能夠看到電路板、Dyson沒有集塵紙帶的吸塵器、Timberland、Cartier金碧輝煌的店面,與高等級的服務等等,都是在賣文化與價值,而非單一的產品。

在台灣,我們在成本與有形的資產上一直很懂得去計算,並且知道如何得到利潤,但是在無形的資產上卻不知如何計算,所以品牌一直無法打入國際走出去,我們要了解:我們不再是賣物件,而是賣文化。在數位化的時代,如何成功的用類比的手法,並且保持良好的品質是很重要的。


The Power of Possession


佔有慾正在漸漸消失當中,因為所有的訊息都被數位化,但因為我們是人,對於類比式的東西還是會有感情的,身為設計師該如何去挽回消費者的占有欲?就是要創造產品及品牌的價值,讓買的消費者不是因為”我需要”而買,而是因為”我爽”而買,象徵了消費者的社會地位,奢華族群的心理需求。

所以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去看事件,不一定是奢華,但是要注意其價值。

陳禧冠先生演講 / M9510102 M9610107 M9610108 M9610110

演講內容節錄
Part 1--- Product Language
Intro
語言造成解讀認知的差異,就算是說同一種語言的每個人,對同一形容詞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因此設計師將自我認知的語意用在產品上時,如何確保消費者也能讀到相同的意思?

這首先牽涉到編碼與解碼的問題:

‧編碼與解碼
任何人造物的創作過程可以用「編碼」與「解碼」兩個過程概括之,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所使用的是一種「編碼」的過程;當產品到達消費者端時,消費者對這項產品的認知成為了「解碼」的過程。

那設計師要如何決定編碼的形式呢?我們可以這樣說:

‧小眾市場的最大公約數
如何決定產品最終的編碼形式,這牽涉到是要給什麼樣的消費者?廣泛而言,目前各家所做的產品充其量是在滿足每個小眾市場的「最大公約數」,這提供了一個安全的銷售值保證。


Part 2--- Analogue age→Black Box age→Card age
‧Analogue age「類比世代」
在這個階段的產品設計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即〝Form follows function.〞,每件物品的外型與功能有密切的關係。

‧Black Box age「黑盒子世代」(亦即數位世代)
此時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產品外型的詮釋速度趕不及科技發展的程度,因此在不知道如何將新科技用適當的外型包裝的情況下,只好將機件全部塞進一個盒子裡包起來。

後來慢慢地有一些設計師嘗試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因此也有一些類比與數位兼具的產品誕生,因為他們發現,讓消費者容易理解產品的用途,還是要藉由某部份的類比表現形式。
例如:電子小提琴利用電子發音,已不再需要音箱,但在設計的處理手法上仍保留一部份音箱的造型因素在其中。



‧Card age「卡片世代」(可說是第二次黑盒子世代的來臨)
拜發達的科技所賜,現在許多產品的功能都可以由一片電路板來達成,因此現代各個與電子相關的產業無不卯足勁,為了競爭人類最後只會留在身上的一件數位商品,以手機業來說,光成為手機還不夠,還要是數位相機、PDA、MP3等,是個一機多功能的時代。

Part 3--- Product Core Value
在一片輕薄短小的產品聲浪中,有一些人開始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經營,如:Starbucks所賣的不是咖啡,而是「喝咖啡的氛圍」,對產品的詮釋,逐漸朝向無形的資產「品牌價值」出發,如何從「文化」的角度重新詮釋產品,或是從與別人不同的價值觀去看待全是產品,舉以下例子:

‧Dyson吸塵器
當一票人想要把又髒又醜的吸塵垃圾藏起來的時候,Dyson提出不用集塵紙的吸塵器,而且你可以將你勞苦的心血(灰塵)看的一清二楚,這似乎滿足了某些人心理的成就感,對「乾淨」做了重新的詮釋,雖然價格高昂,依舊賣得嚇嚇叫。

在產品的核心價值裡,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即:

‧The power of possession
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心態,像是有錢人總是花高價訂製專屬的產品,其實這樣的價值還可以從產品的「互動」與「把玩」中獲得,讓人們從購買的產品中獲得情感層面的價值。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黃資赫 M9610206

Hearing Director Chen's speech triggered my thoughts revolving product design. What's notable is that Director Chen seems to advocate things opposite to Professor Braham. On the surface, Chen believes that products should include elements other than functional forms, while Braham believes that form should still follow design.

Yet, after much dwelling on the issue, I believe we are witnessing a evolutional process of design. First, we enjoyed products that are concerntrated on their functions and quality. And now it seems that in additional to functions, designers today have the luxury to use new materials and methods to include more stylistic elements. "We are selling a lifestyle," says Chen. This is much more than what we've encountered in our designs previously.

By comparing the two, it almost seems that Professor Braham's points led to Director Chen's. This is not only an interesting discovery but at the same time, a tracable path that answers the reasons for our designs today. Professor Braham had said that as designers we should be proactive, and perhaps including a lifestlye that adds complexity to our products is a great way to entertain the consumers today.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呂易達 M9610107

陳禧冠演講心得
很榮幸聽到陳禧冠總監的演講,設計微妙的地方大概就在於,有些事物只有某些人可以窺見,就像一個磁場一樣,當第一種人走過時完全沒有感覺,其次第二種人走過時感覺到些許衝擊,但具體的狀態卻看不清楚,有些人卻能在這磁場面前停下並仔細的摸索與細細的品味,就像一件國王的新衣一樣,只有慧眼的人才能「真正」看得見吧。

總監另外談到的一點,我們賣的是一種價值,可能是一種符碼這也包含了文化於其中,或許是一種渴望亦者是一種虛榮,再者可能是一種品牌意象,廣泛到一種認同。而不是一種外型,機能。但這含意用口說相當清楚好辨別,但當執行起來那個界限卻相當模糊,感覺每當在做設計,都像站在那條模糊的線上,採取隨便一跨的方式去測試這次有沒有採對邊。我們常常是透過情境故事,結合語意,和零零種種的設計方法去執行設計,自己的本意便是想探知價值的所在,但做出來的東西卻好像只有造型,只有表面。雖然聽完了陳禧冠總監的演講,但聽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那個框架感覺怎麼跳就是跳不出來。我們也渴望做出來的產品是擁有一種價值,一種認同於其中,但好像執行起來相當的困難。是否接觸「人」、「市場」便較能夠創造價值,我們看過大團隊,看過大公司對於市場,對於人的研究用心,但我們個人該怎麼持行。在聽完演講後,得到了一些方向,但也得到了更多問號。反問自己,當我走進人群,我該如何了解他們,當我只有一個人時,沒有龐大團隊時,是不是只有「第三眼的人」才能看的到人的的內心裡在想什麼。或者大師們只不過坐在家中,開啟他們的第三眼,就可以看到他們心中的人群了。是否就是不斷的自我摸索,用各種方法,各種創意的行為做設計,還是靜靜的看,還是主動的問,或者只要想像,好像沒有一個答案。

我們常常在追求,我們自己沒看過的概念,想做出不一樣的產品,希望自己可以想到一個讓自己大叫的idea,是不是我們本身就在追求第三眼了。方向對不對呢?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楊曜全 M9610205

設計師總提供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給使用者,讓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往往會落多功能高價格的行銷陷阱,而不知道什麼是自己實際所需要的部分,不但如此,現在的消費者逐漸在追求一種無形的核心價值,或許實質的產品並不符合現實的需求,但卻提升了使用者在追求操作上的優越感,品牌架構了消費者在購買時的形象認同。所以未來的設計師,應學習用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周遭並體驗生活,在設計中注入情感元素,帶進文化價值,期待使用者對設計產生認同並引發同鳴。如同陳總監在演講中所提到的小提琴設計,雖然是一個完全電子的數位樂器,但因為加入了人文的情感元素,整支小提琴讓使用者在操作上不會感覺到突兀;我想這就是一名好的設計師在編碼能力上的學習,如何讓消費者對產品在操作上不覺得陌生,並將核心價值滲透進入並體驗美好的設計經驗,都是我們需要再去努力的學習的。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李佳穎 M9610101

這次的演講中,深深的感受到陳總監對設計的熱愛與堅持,在他風趣幽默的演講中,他生動地運用許多肢體語言表達他的想法,其實有時消費對於產品的想法是很不同於設計師的。

在大學時曾經有修習他所教授的課程,相同的也是以品牌行銷為重點的課程,在修習的過程中,我們曾透過品牌報告去了解一個品牌成功的因素,並且陳總監要我們試著也評斷在這些成功品牌的背後,是不是也有錯誤的作法或有待改進的政策,這一次他也相同的帶來了品牌行銷的議題,但是又帶來了更大的震撼與收穫。

在他的演講中,最讓我感到認同的部分是「Communicate the Value」的部分,我們常說:「到底要設計一張五百元的椅子給大眾消費群,還是要賣一張五萬塊的椅子給懂得設計的人擁有你的設計?」,在陳總監的觀點中,或許他的答案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但是最觸動我心深處的部分是,他強調設計師要賣的是產品的設計值價。現今科技愈來愈進步,數位化的時代讓一個產品可以身兼數職,要如何讓自己的設計在眾多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重點就在於,我們必須讓產品有它的獨特性,進而去提昇了它的價值。

另一個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陳總監對於「文化與設計」的想法,他說道,設計不再只是外觀與美學而已,我們要推銷的是文化與生活模式,因為這才是真正能觸動人心感動的部分,我們必須要了解使用者的生活模式與使用情境,才有辦法透過設計與消費者對話。從他的言論中,我可以感受的到在「文化」的這一塊,陳總監是相當有想法與敏銳的觀察力,他所提出的例子,字字句句都切入了我們心底的感受,即使他可能用較玩笑幽默的口語去解釋,但是也因為這樣的方式,成功將他所想表達的概念,烙印在我們心中。從這一點或許就可以看出,在品牌行銷的領域中,的確有屬於他的專業與令人懾服的能力。

除了深入人心的設計之外,成功的品牌行銷手法也是影響產品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或許有時候我們不只是用產品的角度看設計,也該同時思考用什麼樣的文化符碼與套入在設計中,並且思考你期望產品本身的價值是什麼,這樣就能夠更成功的吸引消費者自掏腰包買自己的設計。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李冠霈 M9610104

這次演講內容感覺很有趣,也很實際。我們即將可能成為設計師,但其實對時代的改變卻不是這麼了解,我們目前為止只是跟隨著別人的腳步去設計產品,我們設計的產品總是帶著別人的風格,最重要的是,當我們跟隨這些設計時,卻不知道背後的意義。最前面他所提到的概念其實大家應該也都很明白,一些關於設計是什麼之類的…。循著他演講的內容,前面都是一些我們早知道的事情,像是要讓產品能夠與大眾溝通,即使知道這點,也漸漸失去意義了,因為時代已經不斷改變,已經漸漸脫離現在的情況,正如他所說:『信用卡是人類身上最後一件電子產品』這樣的話,設計師以後要設計什麼?漸漸的我們所要設計的可能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物品,一個視覺造型,我們接下來可能要設計的東西是一些虛擬的,無形的。這種東西變得很困難,不禁讓我覺得前途一片黯淡…。

過完這兩個小時,演講者很負責任的告訴我們設計師的義務,設計師的責任,同時也狠狠的把我們敲醒,給我們一個設計系學生不願面對的事實「我們沒東西可以設計了」應該說,我們要設計的境界更困難了,似乎不是唸完設計系就能設計出好東西。設計師在將來的日子 中,要參與的不只是產品最後的外觀設計了,可能要往前推到使用者觀察,這些部分在將來可能變得比設計本身還重要,我們要怎麼讓人想要我們的產品,或是如何令使用者認同我們所給予的未來?一切都好像只是簡單幾句就能表達,但是其實真的要開始著手去了解文化或是價值之類等等較為虛幻的東西,好像又不知道要怎麼開始。

也許我聽懂了演講,但是卻又讓我更不了解設計了,不斷的改變演進實在令人吃不消,就連身為使用者都有許多困擾,不是買不到想要的東西,而是太多選擇,更可憐的是設計師要怎麼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一切都困難重重,但是我相信這些過程都是有趣的,也可以說是一種挑戰吧。嘻嘻哈哈笑了兩個小時,聽完重新思考之後就笑不出來了,很佩服他把這麼嚴肅的事情用這種方式表現。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李岳樺 M9610111

  很榮幸參與陳總監這次的演講,收穫十分良多!讓學生很清楚可以了解到現今要身為設計師,應具有的本質為何,以及設計師、產品與使用者等三者之間的關係。印象最深的,一開始提到陳總監對過去學設計的學生作簡單的試驗,即對產品上的科技的認知與表達!意謂著設計產品的目的就是要讓產品可以說出話來,在無形之中傳達給使用者,也就是所謂的溝通。加上現今屬於科技爆炸的時代,帶來了設計上的變革:意指人類從過去類比時代演變到今天的數位時代的變遷。在溝通上對本意的傳達有一定難度,因此每個人對形容詞才有不同的解讀,這就是產品語意連結的困難所在。

  同時也談到設計師編碼(Coding)與使用者解碼(Decoding)之間巧妙的溝通語言,在這樣的概念雖然在大學時代已有略為學習過,但對此真正的精隨所在,其實只是一知半解!因此在透過陳總監詳細的解說之後,才深刻體會到扮演一位設計師不應處處以自己為中心的思考模式為出發點來做產品設計,而同時也應顧慮到使用者對產品的認知,才會產生彼此之間的共鳴!

  最終提到產品價值的部分,告訴了大眾在產品上並不只是單純在買賣的往來,而是藉由產品賣出自己的文化與價值,就如所舉的NIKE例子,可以很明確了解到對人性面的考量,這種所謂的無形市場是相當重要的,而非完全只朝著科技技術面上的突破!再來所謂的第三眼的部分,其實意旨設計師本身對生活周遭的觀察能力以及對未來理想的想像力需要比一般人更加投入,也就是自己必需要親身經歷,才有深刻的體會!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賴奕茹 M9610209

設計不只是設計,更包含了很多很廣的層面需要去考量與思考.唯讀大範圍的去深思熟慮,加上不停的去嘗試與勇氣,才能做出好設計!而後製的工作並不只有把設計做出來,還必須從使用者~消費者的角度去考量.怎麼結合商業的行為去推廣設計,種種背後的價值是這次演講心得的重點.為誰作產品?是人.了解全方位的問題與動態,用設計建立起與人與環境溝通的管道,進一步了解品牌也傳遞品牌的價值.

事物本身的意義比外在所看來的還要深與廣,如何打開設計的第三隻眼,用敏銳的觀察與分析,去了解週遭環境與人使用的狀況,缺少了什麼.用感性的方式去關懷,其實我們身邊的周遭就有許多具有感動人心的元素!而如何去挖掘,發揮這樣的特質,並讓大眾或消費者可以直覺性的去接觸,並與設計師有相同的情感在其中,對其產生共鳴,讓人從內心發出我喜歡這件設計,我期待擁有它!而非生活上必須天天使用的情感設計,是設計師目前最重要也最困難的課題之一.

台灣雖然小,但是世界觀並不小!台灣具有許多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如何發現並擴大這種感動,進一步的去感動觀者,發展人文的美好,去詮釋不同方向的台灣美,進一步向國際推展專屬台灣的魅力,是我所需要學習與了解的.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沈千琪 M9610210

「設計就是溝通」是此次演講的中心點,從對高科技手機的一個簡單形容詞,都可讓許多設計師的認知不一,表示語言的連結沒有想像地簡單,如何將設計編碼成讓大眾能夠解讀的語意,而非一般只追尋外觀美感的人造物,是很重要的課題。
以平面設計來看,一個產品雜誌稿呈現的畫面涵義與此產品於通路賣場的文宣品是有差異的,若以高價位產品來說,其選定廣告曝光的雜誌,閱聽眾也會是某些特定族群,然而通路賣場的消費者,比這些特定族群還要更為廣大,若以雜誌廣告稿的畫面置於賣場內,而不做任何視覺語言的修改就呈現,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張擁有漂亮圖片的海報或文宣品而已。
陳總監也提到數位小提琴的例子,雖然是數位產品,但是設計師仍然給予葫蘆型的設計,為的就是讓消費者知道這是一把小提琴。這讓我想到,蘋果公司也有相似的音樂編輯器─數位鋼琴鍵盤,由此可知,即使是新產品,仍有類比元素,藉以增加這些數位產品的親和性。陳總監也提到,雖然現今大量訊息被數位化,但大眾仍喜歡佔有的感覺,以蘋果公司的數位鋼琴鍵盤來說,大可把數位鋼琴鍵盤轉換成螢幕上的音樂編輯介面,以省去製作此數位產品之成本,可是蘋果公司卻仍保留這個編輯媒介,為的就是販賣此展品之使用行為,讓使用者感覺到自己真的正在使用一架鋼琴製作音樂之氛圍。

再以伏特加今年推出的冬季限定商品為例,今年主題為「Absoult Disco」,酒瓶外包裝是模仿舞廳之鏡面轉球所做的設計,奢華耀眼、燦爛奪目的獨特設計樣式徹底發揮Disco精神,除了販賣限定口味的伏特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販賣舞動、自由、享樂的Disco文化風格。由這些例子顯示出,未來的商品不再只是商品,設計師必須提升自我的文化詮釋能力,使產品擁有更深一層之人文情感、文化氛圍,才能為產品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與利潤。

薩巴卡瑪James演講心得 / 羅凱 D9610201

談論品牌似乎是再也輕鬆不過的事了,因為品牌如此密切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品牌,感覺如此簡易與熟悉,然而實際對於品牌的推動與建立上,卻不盡然如此。在台灣,品牌是企業最weak的一項能力,對於品牌的知識與Know-How,懵懂的如同新生,在這樣的現況條件及環境下,品牌的推動顯得困難重重。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經濟模式改變與遷徙,台灣已喪失過去OEM的經營優勢形態,轉而朝向ODM至OBM的思考,品牌是不可不為的未來,尤其在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下,將面臨的是國際性的商業競爭,企業實應迅速的反應,學習如何打造與經營品牌的知識。

本次講者邀請薩巴卡瑪國際有限公司總監James兄弟來演說,薩巴卡瑪對於品牌觀念的推動在業界已具盛名,尤其對於台灣中小企業推動品牌於國際上,已展現許多豐富成果。對於台灣從事品牌設計與規劃者而言,這是一個另人開心與樂於見到的成果。在台灣這片品牌知識貧瘠的土地上能逐步開花結果,尤其是中小企業上的成功,實屬一件不容易的事。

綜觀整場演說講述的內容,實際上闡述的是對於品牌非常簡明的觀念與基礎的認識,相信聽完演說的同學都能體會與認同品牌的重要。雖然有些許部分對於品牌觀念的解釋,個人秉持不同的看法,但其操作引領企業邁向品牌化的過程中,許多的方法值得借鏡。如先以演說的方式教育客戶與員工,建立基礎知識與溝通平台,使客戶樂於參與並可清楚明白執行的過程,可使品牌的推動更驅順遂。

對於設計者而言,個人相當認同其對於消費市場與目標對象的重視,這也是個人認為台灣設計教育中最欠缺的一個部分,多數學生都是離開學校,才瞭解有市場這塊的問題要去解決,這又如何論及品牌這麼大的議題。品牌是行銷的觀念,如同James毫不猶疑的點出:「設計者也是銷售人員」。行銷不僅是如何販售的策略而已,更是要能確切地掌握消費者的感覺。在設計領域的學習上,對於行銷知識的瞭解太少,以致於對於消費端的感受薄弱。往往離開學校才開始切入對市場的瞭解,因此產生有好的設計,卻無好的銷售的現象,實屬可惜。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林泰利 M9610208

陳禧冠先生在演講中提到許多有趣並且精彩的設計案例,而其間所貫穿的概念是「設計師編碼—使用者解碼」,設計師必需去瞭解他的對象,然後找出屬於對象的一種獨特的「價值」。

是的,設計不只是「外殼」的裝飾,但怎麼樣的「外殼」是對不同時代、文化、性別、年齡…是具以有代表性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其間的脈絡與邏輯則是一個設計師需要去研究與瞭解的。

「外殼」不應該只是「外殼」,如同Nokia的一句廣告詞:他口袋裡的東西「只有一個又不只有一個」,如果設計師視所設計的物件為「只有一個」,那我相信該物件應該「不用麻煩了」設計師們吧…。

這裡的「只有一個又不只有一個」代表的層面不只是在機能上的,而是文化、社交…甚或是心理學上的種種「形而上」的需求,這些都是身為一個設計師必須去關心與在乎、甚或是去創造與開發的。

台灣現在迫於大環境的改變,急欲的希求循國外成功品牌的模式,以「設計」提昇產品的價值與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是全球化市場下的整體發展趨勢,但台灣企業也必需對品牌建構的設計成本投入有明確的認知。

台灣產業或許太習慣於計算「形而下」的資產,對於「形而上」的知識財往往是忽視的,見到國外成功品牌藉由設計創造無限的價值,計算模式卻仍不脫「該商品成本不高(相對於售價),加上設計就能賣高價並無往不利(品牌價值),那我們也找人來「設計一下」。」

台灣產業開始瞭解設計的重要,卻仍認為設計是「無形的一種概念」,應該「想一下就會有」而往往將其預算列為最不重要的一環,但實質上設計的概念雖看似無形但卻絕對有價,國外品牌甚至建構有專屬實驗室去「開發」設計、「研究」設計、「體驗」設計,對於設計投入了相當大的成本。

品牌的建立絕對不是一種賭博遊戲(以小搏大),設計也不是在用一種盲目的「感覺」,別人的成功也絕非偶然,有了這樣的認知,我相台灣產業與設計的未來會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