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展公司的林飛比學長透過這次的演講,分享許多實務上的經驗,以及在台科學習成長的心路歷程,對於即將出社會的我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以下為林飛比學長這次的演講內容摘要:
[前言]
學長在台科求學的過程中,看到許多當時候的同學做出的很多「酷」設計,然而,這些在學校裡的酷設計,最後只能淪為設計師家中擺在角落的裝飾品。一個設計、一次的展覽,這一切是否就終結了?
[設計→展覽→END?]
如果說設計可以帶來美好跟歡樂,甚至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在台灣為什麼無法發生?如果說設計師是透過解決問題來創造價值,不懂製造、品牌、行銷、財務的設計師,如何創造商業價值?因此,學長希望能解決台灣設計在商業化過程中所面對到的問題。
[YEF的靈感]
學長參加了一個國際性的青年領袖培訓營,從中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賠掉的只是冰山一角]
2005年學長回國後想要著手創業,看到了當時候學弟一個蜂巢結構椅的設計,決定和學弟合夥一起量產商業化。商業化的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申請專利,但是因為專利是屬地主義,所以初期必須要具有策略性的安排,例如必須要在美國先申請優先權,再去其他地方註冊。當時申請專利必須要花一大筆錢,但學長認為,就算是創業失敗,賠掉的只是四萬元以及一年的青春罷了,而這樣的精神也造就了學長之後的成就。最後在多方努力下,蜂巢結構除了申請椅子的結構外,也延伸至其他的家具種類。
[相信你的設計]
學長認為設計商品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相信你的設計」。商品化的階段中,議價的過程往往會讓設計師失去信心,因此學長透過新一代展覽去重拾信心。在展覽的過程中發現到如何展現自己設計的優點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當時候現場表演自己的設計,不但是很好的測試機會,也聚集了相當多的人潮與相關的詢問。
過了一段時間學長就創立了品展公司。
[何謂市場]
市場就是會發生買賣行為的場所。商品要推到市場前一定要先假定目標族群,例如設計品收藏家或兒童市場等等,設定清楚之後,透過拍攝一系列的相關照片進行宣傳,在拍照的過程中也發生有趣的事情,例如請外國人來拍照就可以證明椅子是適合外國人的身材,同時也相當耐坐,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市場推廣]
Flexible love在簡單生活節展出時學長透過動線的安排,引導觀眾了解整個設計的特點與發展歷程,用完整的故事包裝,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當時候也獲得了廣大的迴響。然而,接下來在中南部市場的發展可就不如預期了,因為Flexible love並不符合當地的市場需求。學長沒有因此而挫敗,堅信著「世界是平的」的概念,勇敢邁向國際舞台。
[國際行銷]
網際網路讓世界開始扁平化,尤其是台灣這樣的小島嶼更是要善加利用。學長透過網路的病毒是行銷擴散,成功的在世界各地曝光,現在的媒體講求的是content的吸引力,只要有好的內容是不怕沒人看的。
[製造外包]
隨著市場的擴大,量產化是必然的需求,製程以及加工方式都必須有所革新。同時還要考慮到相當多的配套甚至安全檢測等。
[信任與合約]
2008年為了要讓產能與訂單平衡,開始去拜訪了一些欲合作的工廠。合作就必須要簽一些保密合約,但是如果馬上就跟對方提簽約,可能會招致反感。如何表現出自己對於工廠老闆的信任可能是維持長期合作關係的重要關鍵。學長之後只有跟工廠簽約保密合約,其他的部分就用專利權來保障。另外在大量生產的時候數量是怕多不怕少,所以要提供工廠一定量的訂單,才可以實現。
[跨界合作]
量產化之後希望開始增加產品的質感,以推廣到國際市場。當時在宣傳的攝影照中也有刻意挑選外國人體型的模特兒。過一段時間,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與三宅一生合作曝光,挾帶著三宅一生的品牌知名度,讓flexible love在西班牙地區獲得了廣大的迴響。2008年的簡單生活節也邀請不同的設計師共同創作。
[想要把設計賣到全世界的兩三事]
l 全球化不代表我全球都一樣,每個國家都要自己特別的文化,不管是宗教信仰或是生活型態都有很大的差異,例如深澤直人的加濕器在台灣不好賣,因為台灣本身氣候就相當潮濕;李蔚郎的文房四寶在歐洲無法推動,因為文化的內涵太深層了。人們要買得是設計所帶來的價值,而非設計品本身。
l 認識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環境,例如泰國的YOHAKA就使用當地的材料,同時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設計品,也為當地創造了許多的工作機會,甚至解決一環境的問題。工業設計的發展是源自於工業革命量產化的美學淪喪問題,那時候他們希望的是一個具有美感的生活。如果工業革命是發生在台灣,我們要如何找出我們希望的價值呢?
l 成為世界公民,透過別人的眼睛重新認識自己。我們都知道美,但究竟甚麼樣的事物足以成為我們心中的美好?比起盲目追求美感,不如重新找到自己對於美的那份感動與追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