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Prof. Stefan Mittlboeck and Prof. Chris Conley 演講報告 / D9910301

[演講內容]

此次的主講者是Professor Chris Conley, Professor Conley曾在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T)的設計學院(Institute of Design)任教。演講的主題是有關Collaboration的文化。Professor Conley在演講一開始先提到Design就是在於創新,“Doing something new that becomes widely adopted and creates significant value.”能被廣泛接受與創造有意義的價值。在這當中,collaboration,合作,就是讓想法能被廣泛接受的關鍵字,透過合作,能讓團隊內部,或是外面的人們,能夠瞭解團隊所主張的想法。合作並不代表是“EEEMP”- email、email、email、meeting、powerpoint,合作代表的是實質且互惠的溝通,每個人各司其職,近好自己的本分。Professor Conley特別藉一段Pixar動畫團隊的製作幕後片段,來闡述Pixar之所以能製作出一部又一部叫好又賣座的動畫電影,靠的就是製作團隊成員間緊密的通力合作。不斷的開會、溝通討論、修改,成員間各自緊守崗位,片子裡有一段我印象深刻,製作人擺著一張撲克臉說:我在乎的只是錢跟時間,以及這個新技術是不是會拖垮我們。製作人不會去跟導演說:我覺得這鏡頭不好看,或是這個角色該如何演等等之類的。Professor Conley也提到,Pixar “Not just repeating their last success”,他們總是在挑戰自己,他也期許大家:“As a student, you have to love a challenge.”

第二部份,Professor Stefan Mittlboeck則是以介紹奧地利電子藝術節歷年來的一些互動作品,與其主建築物的設計概念為主。當中提到了奧地利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的重要組織--FutureLab,如何藉由水,這個最古老的guiding system來作創意的源頭,設計出了「Source Code」這個貫通整座建築物的作品。

[個人心得]

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之中,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之外,最能夠體驗“合作”的學習模式,就莫過於工作營了。工作營的進行模式,往往是分組進行,藉由組員間的分工與討論,進而找出最好的問題解決方案;在工作營裡,常常能碰到許許多多的突發狀況,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磨合。藉由這些與組員間的磨合,往往能夠學到很多“合作”的技巧與經驗。

[延伸閱讀]

Institute of Design,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newbauhaus.id.iit.edu/index.html

IIT設計學院的Flickr,裡面有非常多工作營的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iitdesign/with/4642189815/

Ars Electronica Futurelab
http://new.aec.at/futurelab/en/about/

Source code
http://90.146.8.18/en/futurelab/projects_sub.asp?iProjectID=1383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