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蔡敦仁演講報告 / M9910304

[演講內容]
蔡敦仁老師這次以「感性」這個關鍵字,和我們切入關於設計互動的探討。互動設計不免利用到資訊方面的技術,老師先和我們介紹了與 HCI 相關的歷史沿革,再和我們說明 Interaction design 和 Designing interaction 的不同:一者以動作為基底而另一者以情感為基底。理解其中的差異之後,如何在「情感」方面下手,便是今日的重點。
如何融入感性?蔡老師認為:
1.必定涵蓋多領域
2.固定在某一物上
3.一定要有某種感覺
感性是相當抽象的名詞,摸不著也說不清,卻實實在在的存在我們的感官體驗中。如果硬要描述的話,感性約等於 pure experience ,純粹經驗,它必須單純而不複雜,並能嵌入在物品或空間中,無論是虛擬或實體。雖然它是個人、並且倏忽即逝的,但是如何從設計師本人的感性,將它灌注到所要設計的物品上,去引發群體的感性,便是互動設計的靈魂所在。畢竟蔡老師認為,一個設計如果無法帶給人感動,就沒有意義。並透過幾個作品的討論說明,希望能讓我們抓住些許 Kansei experience in interaction 。
[個人心得]
我一直很好奇的一點是:感性是能透過思考獲得的嗎?如果說理性是思考的產物,這應該是毋庸置疑;但若理性與感性是相對的兩面,那麼感性同樣也能透過和理性一樣的方法:思考,來獲得嗎?如果是,那聽起來就有點矛盾。可是既然感性是如此飄渺不定、無法被明確的描述的東西,還真不曉得該從何思考起…… 設計師們還真是終日生活在與虛無縹緲之間奮鬥的空間中,想辦法化抽象為意象,並具象的被接收,這絕對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思考不一定會產生感動,但有感動卻一定經過思考,我想這應該是在一堆不肯定之中可以肯定的事……吧。
[延伸閱讀]
Kansei engineeri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nsei_engineerin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