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胡佑宗先生 演講心得 / 許育群 D9610103

創意的落實之路
真的很高興聽到自己學長的演講,胡老師是大我六屆的學長,而且是從德國留學歸國後,就一直在設計實務界從事第一線的設計工作。如今從他的觀感提及在創意與設計間的落差,真的讓我感觸良多。
如果將時間拉回到自己在成大的唸書階段,我也有過同樣的困惑,就是徘徊在創意與設計之間的拉扯。尤其是有些老師是從實務界轉過來的,他們都會問,這是什麼材質?你要怎麼做出來?它的大小、比例、重心對嗎?真的,那時我會認為,老師是在找我麻煩,但隨著自己的成長與歷練,甚至是現在自己也踏上了教學的路途。而這個衝擊也剛我發生在我的身上,真的是因果循環,履試不爽!
就在這個禮拜二,系上也正好是大二的基本產品設計的期末發表,其中有位學生,就有類似的情形。該生是利用廢棄的輪胎來當作此次環保家具的素材,但是他的整個後續設計過程(執行)就有如胡老師所言:該生只負責畫圖,接下來就是他父親,幫他裁切那大卡車的輪胎,還有所有的骨架全部外包。過程中看不到有任何的設計方法,更別提驗證,修改,甚至是期中的發表也不見人影,再過成中我有提到這些建議事項,但該生卻反唇相譏,說我抹滅他的用心,結果他的話鋒一轉,就推給另一位老師,這真的是很好笑。在我任教的10年記憶裡,大概把學生分成3類。第一類是週遊列國型:他的足蹟遍佈於系上得每一個角落,問完同學,問學長,然後再去敲每一位老師的門,然後再將他們的意見整合成他的各人意見。這類型的同學有個發表口頭禪,就是:我是跟某某主任或老師討論過的,當他快掰不出來的時候,就跟他的某某主任或老師投射出關愛的眼神。第二類型是起乩型:他們可以在最後一天連畫數十個構想,然後再自己扮演”桌頭”來解釋他們通靈後所畫出龍飛鳳舞的構圖。試問那還需要問這是什麼材質嗎?還要提這是什麼的設計方法,還有你有經過驗證,修改過了嗎?真的是天知道。第三類型是阿飄型:這類同學似乎不食人間煙火,課堂上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報告時也往往是飄來飄去,最後的產品也是飄渺不定,所以一定得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胡老師的演講真的是一針見血,創意決不是天馬行空,更不是用外包就可以來解決的,但是這些現象反而會因為大眾的誤解或一些奇怪的比賽,讓這股歪風吹的正燄。也許是時候我們該靜一靜來思考一下設計的原來風貌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