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林飛比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林飛比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 / 賴思羽 M10010120

【閱讀心得】

每次聽演講覺得最有收穫的,就是能確切地聽到實際案例的運作過程,尤其像林飛比學長一開始以學生身分創業,到如何像現在成立穩定的公司,將產品賣到全世界,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定的困難跟必須面對的挑戰,有時候講者雖然經驗豐富做過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或許因為太熟練也經歷太多,反而會忽略一些細節,然而對我們這種完全懵懂的學生所有的細節反而是最重要的,先有了完整的概念,才有辦法自己也跨出第一步吧!這場演講受益良多,也是非常激勵到人心,台灣的設計,像我們這樣子的學生,也有辦法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擁有理想並且同時擁有實踐理想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就林飛比學長所說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相信你的設計。

【延伸閱讀】

《台灣設計力》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0487
「設計」是台灣近年最重要的趨勢,也是大眾最關注的話題焦點!然而從創意發想到付諸實行,有多少路要走呢?這是了解台灣設計產業的入門書,淺顯易懂的圖文、多面向的切入點,介紹台灣設計產業的各個面向,包括:表現亮眼的傑出品牌、最受矚目的工作室,還有許多成功轉型的企業實例,他們如何從原先的平凡,經過改造而竄為強而有力的耀眼品牌。最後介紹台灣最重要的設計科系學院,讓有志從事設計一行的莘莘學子和明日之星們,對學習之路有初步的認識。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 / 邱鈴媛 M9910116

[個人心得]

我們的育成教育是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趁少考慮到有關後端行銷的問題,這也是剛畢業的我們可能會與業界銜接上所要面臨到的考驗,以往只需考慮使用者,但放在經濟學裡使用者卻成為了消費者,這大大影響了設計師的出發點與設計方針,但卻是我們育成訓練告訴我們的結果,就設計的本質而言,就是解決人們的需求,不論是心理層面的或是功能層面,消費者需要「獲得」些什麼,我們在設計的同時,或許可以不用優先考慮商業利益,但是探究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是我們必須一定要學習的道理。

[延伸閱讀]

紫牛-讓產品自己說故事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960199467&actid=tornado&Partner=xxx&Owner=&Nid=&Page=&Uid=
紫牛一書告訴我們,某一群人對產品狂熱的時候,設計端應該如何應對,內容告訴不了解行銷學的設計人一些觀念,也適合我們閱讀。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 / 方浩任 M10010103

【個人心得】

就如同林飛比學長在看畢業作品展時會有的疑問一樣,常常會看到許多年輕的設計師有不錯的想法,可是隨著畢業之後作品也漸漸的被人遺忘,展示的模型也堆放在某個角落被灰塵覆蓋。其實這不只是台灣設計環境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設計系學生的責任。回想以前在做作品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絞盡腦汁去思考哪些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可能還會給予它一個好看的外觀。但到最後要做出模型的時候許多問題總

是會浮現出來。許多地方在製作時會發現不太合理,甚至只能用手工的方式來完成。雖然有著極好的想法與外觀,最後也無法出現在市面上。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除了在學校學習設計之外,也要利用時間去學習各方面的東西,就像是商業運作的模式、通路的尋找以及如何推銷自己。如果一個設計師有很多很棒的作品,卻沒辦法被推銷出去,那麼這些想法是很難有被實現的機會。


【延伸閱讀】


















書名:哈佛商業評論:行銷自己 特刊
心得:這本書就如同上面心得所提到的如何來推銷自己。除了設計方面的知識之外,如何自我推銷可能是未來在找工作,甄選設計概念時最好的致勝關鍵,也是你有而別人卻沒有的能力。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林飛比學長 演講心得/黃新雅 M9810110

個人心得

的確,許許多多的好的作品常常最多到展覽階段就煙消玉殞,明明是非常好的創意卻沒有機會讓更多的人知道,實在是非常得可惜。我很認同飛比學長所做的事情,同時我也覺得他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同時彌補了設計師與廠商雙方面的不足。另外,我也同意設計師不光只是要有一定程度的美感,我們還要學會看得更深更廣,了解與擁抱自己的文化並像不同文化借鏡,這樣才能找出我們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我們才有辦法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相信自己的東西,並且表演你自己,這樣才讓別人看到你。

延伸閱讀

因為新台灣之光,全世界重新發現台灣
因為新台灣之光,讓你我生在台灣倍感驕傲
這些光芒,來自台東菜市場、法國麵包大賽
紐約的時裝週、大聯盟的投手丘…
或許他們未必出類拔萃,但堅持讓他們與眾不同。
《新台灣之光100》期許,你就是下一個新台灣之光!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 / 閩浩翔M10010205


【個人心得】

這次的演講林飛比學長給我們看了許多FlexibleLove至今之所以成功的過程與努力,其實林飛比學長做的這些事情,剛好都是我們所欠缺的,就像我們畢業的新一代設計展辛苦一年的東西,轟轟烈烈的展完,但最後呢?很多都只是放在家裡生灰塵,卻很少是能積極努力的想辦法把自己的東西推銷出去,進而量產,相信自己的設計,讓這世界的人都知道作品的好的。其實真的很佩服林飛比學長,能在大三時就堅持自己的設計,進而成功推廣到現在。而且也積極地找到新的作品產生與量產,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

【延伸閱讀】

















書名:創業逼我想通的賺錢道理:一生為自己當一次老闆,你可以現在先學的腦袋與技術

作者:萊行樂

書中這位創業的主角「方仁」,經歷了每個創業老闆幾乎都會遇上的重要課題,他與偶然相識的一位「問題解決顧問」楊教授,還有許多創業過來人,共同探討了一些新經營者的「最痛處」。


林飛比先生演講心得/張佳音 M10010113





[個人心得]

今天聽了飛比學長的分享,我有幾點特別印象深刻~

飛比學長講的是設計系學生創業的過程,從還在學生時的合作關係,到後來要量產flexible love時跟製作廠商搏感情,除了工作上的交流,建立與別人的一段真正的關係的能力也是我們該好好培養的

我想創業很困難,而且除了設計~還有好多好多要學習的

首先,要將產品商品化的第一步,就是幫產品申請專利

以前不覺得重要,一直到大四開始,會想要替自己做的設計做一些保護措施,所以開始接觸專利

他還提到,要能持續的設計東西,就是自己賺錢,然後支持自己的設計去的動力是相信你的設計”,必要時,也要會表演你的設計

他又說設計重視內涵,我想他的意思是,用心並重視一個設計從頭到尾的完整性,不是像作業一樣馬虎過去,而是秉持著一股熱忱

我想我有慢慢的在找到自己的熱忱了,位於設計裡的某一小塊

最後一句話

飛比學長說,人們要買的是設計帶來的價值,這句話觸發我很多想法,以前覺得設計就是那一樣物品本身而已,但也許能帶來或是引更多價值,這都值得更多的探討


[延伸閱讀]

這次我分享IDEO總經理寫的決定未來的10種人

現在有影響力的人以後並不一定會繼續保有影響力

現在看似困難的職業假以時日會變得比我們現在能想像的都還重要?

這本書用很新的觀點來挑戰現有的價值觀

很好看的一本書大推推推:)))


決定未來的10種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7334

作者簡介


湯姆.凱利 Tom Kelley, IDEO總經理

截自博客來書評

決定未來的10種人,並不見得是最有能力的人。因為每一種角色,都有自己的槓桿、自己的工具、自己的技能,和自己的觀點。如果有人把能量、智慧,和適當的槓桿結合起來,他們就能發揮驚人的力量。

這決定未來的10種人分別是:觀察人類行為的「人類學家」、不斷地把新構想製成原型的「實驗家」、探索其他產業和文化的「異花授粉者」、克服障礙的「跨欄運動員」、把各式各樣的團體匯集起來的「共同合作人」、激發才氣和創造力的「導演」、設計出消費體驗的「體驗建築師」、打造舞台,把實體環境轉化成影響成員行為和態度的「舞台設計師」、透過生動故事和大家溝通的「說故事的人」,以及不只是服務客戶還會照顧客戶的「看護人」。

這是一本談人的書,更具體地說,本書所要討論的是在創業前線上,實際擔任執行工作的無名英雄,以及夜以繼日,不斷創新的個人和團隊--亦即人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為什麼將決定未來。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 / 黃凱蘭 M10010115


[個人心得]
    「在眼前的景象,我們看到了什麼? 這是在聽完林飛比先生的演講後浮現腦中的問題。在演講中,林飛比先生讓我們看了許多圖片照片,並讓我們猜照片中的事物有哪些和一般的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透過林飛比先生的解釋,使我們逐漸的看到這些照片背後的文化意義與創新特點的價值。透過這樣的過程使我發現,設計師必須要能看到事物表面下的價值和核心議題才能透過設計為生活與事物帶來加值。而這樣的過程並不是設計師創造了什麼,而昰設計師將對生活的想法加諸於產品上,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好。就像林飛比先生說的:「你的設計並不值錢,值錢的是設計後面帶來的好的經驗。」

        「香菜的價值」之前有機會參加了一個跨領域的設計營,記得當時覺得很困惑與茫然。我們無法寫程式也不會機械構造,對人的觀察與實驗又不如心理系,那麼設計能做什麼?透過林飛比先生的演講,了解設計的價值在於我們處於工程與商業的中間。我們所具有的眼光與思維就是設計的價值,為產品加值帶來商業利益,為此,我們必須拓展眼界才能有發展的機會。


[延伸閱讀]

演講中,林飛比先生提及了泰國的傢俱品牌YOTHAKA。泰國與臺灣有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泰國走出自己獨特的設計文化。這本書介紹了泰國的傢俱與建築設計以及他們發展的背景與想法。在臺灣發展文創和設計加值之際,泰國的設計發展或許是我們可以借鏡的對象。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王瑜君 M10010109

【個人心得】

這次來演講的是創立品展(Pinzzan)的林飛比學長,在演講的一開始學長就和我們分享了一個設計界的怪現象,對於還是學生的我們來說真的是很有感觸,當我們辛辛苦苦設計出一個外觀功能兼具的作品後,我們可能會去參加新一代或是其他的展覽,然後呢?作品大概就會在房間的某個角落積灰塵吧 。(每每想到這裡不禁悲從中來…)

無法被使用的設計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作品,唯有被生產、被使用後這個設計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整。因此學長提到:如果設計師是透過解決問題來創造價值,那要讓作品成為產品,那就要解決商業的問題,來創造更多的價值。我想這也是身為設計師和藝術工作者最大的不同點吧。

雖然學長也說他並不是每次銷售產品都能成功,不過他還是會持續的嘗試,繼續發掘好設計,所以我們也不該輕易放棄,Keep working!

【延伸閱讀】

其實現在的環境說穿了就是一個靠創意發展的社會,不論是產品設計的過程或是到後頭的行銷手段,沒有一個地方不需要創意,謝謝這次飛比學長和我們分享了這麼多關於他的想法,以下這個影片就是去年公視獨立特派員的一個單元,內容就是關於兩個年輕人分享如何利用他們的點子變成賺錢的方法。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洪冠舒 M10010M01

[個人心得]

這次飛比學長回來與我們分享許多他創業的經驗,通過了解品展公司的成功也使我們更佳了解怎樣去做出讓市場滿意的產品。作為學生的我們雖然有很多奇思妙想,但也就只限於此了,怎樣把這些想法商品化就一竅不通了。這一次學長通過Flexible Love和Jump from paper這兩個項目講起,從發想到製作的過程,也間接的從這個例子帶給我們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例如申請專利,可能要考量未來販售的市場,有屬地主義的限制,這也是商品化的過程之一,而商品化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你的設計」,如果連自己都沒有信心做下去那談何商品化的可能呢?

學長還分享了一些關於如果想把設計賣到世界的經驗,也對我啟發很大。不同的文化生活會醞釀出不同的產品,每一種文化所累積的故事習慣都不一樣導致在某些地方賣得好的商品在不一樣的地方說不定一點銷路都沒有。就像是搏杯橡皮擦就連香港都賣不出去因為那邊的人沒有這種習慣。全球化不代表我們都一樣,隨意我們更應該要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如何設計。

[延伸閱讀]


















本書的作者群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親身探訪在英國、歐洲的設計學校、博物館、設計活動和組織等,內容涵蓋了歐洲的設計先進國家,並且把親眼目睹「好的設計Good Design」 付諸實踐,如何化為一門「好的生意Good Business」 的設計管理和品牌相關的概念。

書中的內容整理了他們所學到、所感受到、所想到的事物,並以設計管理領域的理論為基礎,加上生動的事例研究及現場訪問,透過既實際又具體的文字,加上數百張的圖表、豐富的現場照片、舒適的編排呈現,希望能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探討設計管理與品牌經營的相關議題。

林飛比先生演講內容 / 林純綺 M10010116

[個人心得]

一件設計完成的作品,到成果展覽之後,作品變成了什麼?學長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設計能帶來幸福、愉快,那為什麼買不到?為什麼沒有賣呢?

設計師都是透過解決問題創造價值,但是這樣的價值卻沒有被擴長開來,給大家接觸到,只停留在展覽階段;也因為這樣的問題,學長也創了品展公司;透過品展,給與設計師一個商品流通的平台。

學長分享了開公司的經驗,一一丟問題給我們思考;關於設計商品化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何謂市場?..等等;我想每個人創業的經驗與內容不同,所想的事情也會不太一樣吧,學長的第一件事情是申請專利,與另一位學長合作,為作品申請專利,關於專利的屬地主義,在之前關於專利的演講內容就有些許的了解,很幸運地在專題課就對專利有初步的認識;以及學長的經驗的實證,感覺相當有趣。

相信你的設計,並且表演你的設計,讓人看見其價值所在。

學長放了幾段FlexibleLove®影片,也說明了人潮帶來的回饋力量有多大,甚至影片傳到了國外,椅子的表演也由外國人秀了出來;展現設計的特殊處、表演你的設計,進而傳達所有可能的資訊給人,我想這就是學長想告訴我們的吧。 市場的對或錯? 學長說了他下去南科公司,展示椅子的時候,在身邊的員工對於椅子卻一點也不感興趣,頓時才發現了購買的消費人群不在這裡,這才發現了市場是有所別的;簡單來說市場是做買賣的地方,但是放錯地點的產品,就算有它的價值,也不會吸引人;我想產品是要跟著能產生共鳴的人一起走的,不是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是對的,每次一件產品的產出,我們定義使用者是哪些類群,都是這樣的意思吧。

[延伸閱讀]

設計英國

作者:鄭育欣(Stella)
出版社:流行風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13日

《設計英國》從「看設計」、「買設計」、「歇設計」、「想設計」這四個角度切入,不只帶你邊玩邊看英國最具設計感的知名建築以及公共藝術,更讓你看懂且深入了解每一項設計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本不錯的書,介紹了英國設計背後的故事,從建築與街道上的裝置藝術來了解英國設計文化。

林飛比先生演講心得 / 吳芳葆 M10010112

【個人心得】

對於「創業」以往都看過許多大老闆分享創業的訪談報導,但總有一層距離感,而這次不同的是請到林飛比先生,是實現了產品量產和創業精神的台科學長。學長以教導傳承經驗的方式,跟我們說了他創業的過程和契機。而他在學期間發現了一件事,就是每次做完設計,花了許多精神和新思,成果是處創新有趣的,但在展覽結束的同時,卻無法將設計有所保留,就想著若是具有正面價值意義的作品,為何不能被更多人了解,甚至變成真正的產品?這也開始了林飛比先生想將設計變為產品創業想法,想解決設計在

發現設計變成商品化的過程,不單只有注重設計本身價值,同時要了解製造過程、 成本、市場區隔、品牌經營、在買賣之間的行銷價值…等種種的商業模式。林飛比學長也不時題點我們將設計商品化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相信你得設計,並不停去檢視,表演自己的設計,讓他人能看到設計的價值所在,因為過程中會面臨許多削減信心的事情,與外界的評價;美好是一種體驗,並非一個標準,設計師的責是擁有自己的聲音,從自我體驗開始。商業上遇到的問題。

讓我想到我的教授曾和大家分享在荷蘭的經驗,就是在那邊的有一家協助青年創業的單位,而服務的人也都是所謂學長姐,特別的制度是若想要創業的學生,在學的期間必須一整年休學停課,若缺乏資金,單位就補助你資金,若要進行商業方面的協助,單位提供相關的人才幫助學生,讓想創業的學生們在一年的時間真正進行「創業」這件事。讓我深感非常具有挑戰性質,因為這一年的努力,未必成功,但也未必失敗,但大多數都是擁有成功的案例,學生許多的產品真正實現,無論可能是量產,或被公司或政府相中,進行購買等。至今,學生們的創意在許多地方都看的到蹤跡,而這些成功的學長姐們當然也十分感謝這個單位,也會進而盡一份心力,無論是資金或是自己的專長等,幫助未來的學弟妹們。其中學生的體驗,認為領導、溝通和熱情,是每個想創業的人都需具備的,這也跟林飛比學長說的不謀而合。


【延伸閱讀】

會這些,創業很簡單:實現當老闆夢想的15堂必修課

‧作者:Chris Chen、蜜絲李

‧出版社:意識文化

‧出版日期:20110622




‧內容:

根據「104創業網」──「上班族2010創業意向大調查」發現,高達82.8%的受訪者有創業意願,與2009年調查結果比較顯示,今年創業意願再創新高。但其中僅有3成上班族有信心認為自己能夠成功創業。 不論你是上班族或是從事其他工作。相信你心中一定也曾閃過「創業」的念頭。 但大多數卻都只是想想而已,未曾付諸實行。除了上述調查原因外,一般人在創業前都在擔心什麼呢?

‧對未來不確定的「薪水族」。

想創業卻不知從何著手?

創業後不知如何管理教育員工?

創業後不知如何行銷產品?

開公司要辦理哪些手續?

找人合夥要注意哪些細節……

作者Chris Chen列出了15堂想創業當老闆的人必須學會的必修課。沒有看不懂的大道理,沒有令人一翻開就想把書闔上的瑣碎教條,書中有的只是Chris Chen從一個公司小職員到今日成為一間中小型公司老闆的經歷。



林飛比先生演講心得 / 林妙鴻 M10010207

[個人心得]
也許是台科大學長的身分、也許是年紀相仿的關係,聽林飛比學長演講,就像和朋友互相談天,分享彼此的經驗,整堂課下來是愉悅又輕鬆的;無論是實務、對未來的建議,對我而言都受益良多。

首先,學長提到每個設計學生都會面臨的問題:作品如何商品化,同時他也分享了當初製作「Flexible Love」的心路歷程,從接手學弟的作品、到處找通路販售、從手工到外包製作、擴展國外市場、跨品牌合作,其中的千辛萬苦,學長都笑笑地帶過,無形中,我也能夠了解到他最想傳達給我們的信念是什麼──「相信你的設計」,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才能靠著熱情在設計之路上衝鋒陷陣。

我想到研究方法課的陳老師告訴我們,設計要靠的是熱情,但光有熱情是不夠的,要懂行銷、懂通路、懂管理、懂溝通……就像今年世界設計大展的吉祥物做成「三頭六臂」,設計師真的要有好幾把刷子,才能在這世界上生存下去。

因為自己是非本科生,大學學的和設計毫無相關,進到設計所以後,看到許多未本科系學生或多或少都已具備專業的架式、知識和經驗,不禁覺得自己就像從鄉下來到城市的女孩,和別人就是差了那麼一截,沒有補足那些堆積如山的、從未學過的知識,就不敢動手做設計。但是學長的話、以及他所散發出的自信告訴我,不要輕言放棄,要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當初「Flexible Love」也是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說「賣一百五十元我也不會買」,可是沒想到今天這件作品成為家喻戶曉的商品,不去克服過去這些挫折,又怎麼能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呢?

學長分享了很多設計的經驗,像外包時如何和工廠溝通、跨界合作的效益等,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他一開始的那句話:「相信你的設計」,最簡單、最基本,也是最有份量的一句話。


[延伸閱讀]
創意亞洲現場







因為學長提到泰國設計,想到當初讓我第一次了解泰國設計的就是這本書。裡面提到泰國設計師素旺如何用布袋蓮轉化為家具設計,似乎就是學長講到的例子。另外,還有Mr.P的設計師專訪,讀了之後可以體會泰國人樂天幽默的個性如何反映在這常拿自己生殖器開玩笑的小小人身上。當然,這本書還有其他亞洲國家設計的介紹,像日本、韓國等,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看看。

林飛比先生演講內容 / M10010205 M10010107 M10010116 M10010120 M10010211 M9910214


林飛比先生開場首先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每次創造創作,將作品展出後一切就結束了?他認為:如果設計可以帶來美好與歡樂,為什麼這些好的產品卻沒辦法真正的進入我們的生活呢?一個好的設計師,透過解決問題來創造價值,而這個價值被實現的前提,便是要解決商業問題。

將設計商品化的第一件事與最重要的事。

那麼,將設計商品化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是「申請專利」。林飛比先生講述了當初FlexibleLove®申請專利的過程,他們申請的是結構上的專利,兩個小小大學生丟下畢製去創業,努力賺取專利申請金八萬元,歷經各種困難最後終於度過,將「第一件事」完成。然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答案非常簡單,就是「相信你的設計」。我們在面對商品化的時候總是必須要「定價」,然而大部分人會對於自己的產品感到害怕,覺得好像沒那麼高的價值,也會因為周遭的聲音而動搖等等,整個過程會不斷的遭受考驗,所以最需要的就是設計師本身堅定不搖的信心,對自己的信心、對產品的信心。

什麼是市場?該怎麼進行?

所謂市場(Marketing)簡單來說就是「有買」、「有賣」的地方。他們對FlexibleLove® 做出了消費客群的假設:可能是設計品收藏家、注重環保議題的人、有童心或給小孩子的、喜歡伸縮上的實用功能的人等等,接下來針對顧客群的可能需求,選擇拍攝宣傳照的場景。他們到處參加各個展覽,並且「表演」他們的設計,影片在Youtube上很快的宣傳開來,也在展場上遇到對他們有興趣的客戶,在當時全手工製作,一個月只能生產十張椅子的狀況下,瞬間接下一百五十張的訂單,於是乎促使他們邁向下一個階段:找合作廠商生產。在多次展覽的過程中,他們逐漸發展出自己一套展覽流程,例如配合參觀動線,先「表演」再來看設計師介紹板,再來是耐重介紹、到體驗試坐區並同時播映影片,終點便是銷售櫃台!其中也親身體驗設計賣不過濁水溪的殘酷現實,獲得到南台積電展示慘敗的經驗。

關於製造:外包?還是自己做?

都是到了實際操作,才會領略生產製造有多少細節該注意,例如他們到法國時,被提醒包裝椅子的塑膠袋為避免小孩子拿去玩而不甚窒息,須有特別的警示標語印制在上面,並且產品安全要有第三者認證,消費者才能買得安心。林飛比先生最初找廠商時,由於旁人的叮嚀深怕盜版問題,準備了一份保密合約去面談,然而台灣廠商講究的是信任與博感情,首次出征就大敗。經過多次調整與到處拜訪最後才成功。製造,是怕少不怕多,而要避免廠商盜版的辦法,就要讓對方害怕失去你這個客戶,量與經濟上都有一定的滿足與信任,就是關鍵要素。

品質提升與不斷進步,才能長久持續。

商品要長紅熱賣,絕不能滿足現狀停滯不前。他們開始提升整體質感,例如到學學文創重新作商品拍攝,採用全刷白的款式讓品質提升。中間亦有幸與三宅一生的新裝發表會合作,意外在與西班牙的交易時發現,由於三宅一生在西班牙是為一線品牌,而這項經歷使得他們也立刻成為一線品牌等級的商品!除了FlexibleLove®之外,他們也尋找其他好設計,接下了Jump from Paper 的系列包包,像FlexibleLove® 這種椅子其實是可以單打獨鬥,甚至為了避免喪失新鮮感,所以他們決定不開發系列商品保留其特殊性,相對的Jump from Paper則需要很多不同的系列包款,才會讓通路商覺得這是一個成熟的商品,而基於前例品牌合作的好處,Jump from Paper也將與潮牌「熱血」合作。

如果想把你的設計賣到全世界

其實,設計本身並不值錢,值錢的是你的設計可以為人們帶來什麼樣的價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例如美國的Break Dance就有屬於他們文化意涵的系列商品;又像是我們會在小吃攤上看到,整理免洗筷塑膠套的金屬夾子,底坐還附開瓶器,這就是我們台灣小吃文化所型成的商品;又像是泰國一家設計品牌:YOTHAKA,這個名字是天堂來的植物之意,他們使用當地的有害植物布袋蓮來做材料,並且聘用窮人來做一些編織技法的製作,不僅解決環境生態問題也同時提供工作機會以濟貧解決社會問題,而最重要是:他們的商品展現了泰國的美感價值與生活方式,傳統泰國人家裡其實是沒有椅子的,大家都席地而坐,尤其喜歡躺在地上,所以他們所賣的沙發都是坐面很大,非常適合整個人躺在上面,巧妙將傳統生活方式融入現代家具設計中。如果想把你的設計賣到全世界,不僅要了解別人,更要了解自己,尤其很多時候透過別人的眼光才能更認識自己,例如林飛比先生提到他的以色列朋友來台灣旅遊希望去看搶孤,而林先生因為這個朋友第一次知道什麼是搶孤,也因此第一次親身體驗並且去了解這項台灣文化,藉由跟人的交流,我們得以更了解自己。

設計的美好是體驗,不是標準。

林飛比先生提到他在台灣松山機場與上海機場通關的經驗,松山機場又小又破舊,反觀上海機場又大又豪華,好像顯得台灣設計很搬不上檯面,然而實際在機場中時,上海機場雖然很美但光是出關要拿行李,路程之遠耗時之久,反倒不如松山機場的小巧便利了。所以一項設計的好與不好,其實是一種體驗,而身為設計師最重要的事,就是去體驗生活,體驗各種美好,將這些美好的價值透過商品帶給人們、帶給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而已。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 / 張文馨 M10010204


設計人的角色到底是什麼?在一次次的演講當中漸漸的改變我的思考,這次學長帶來的觀點也是令我想到許多不同的事物,設計賣不出去設計太廉價一直都是台灣的問題,台灣市場太小所以我們更需要有國際觀來看待自己的作品,學長在大學時就想到了這樣的問題所以決定要改變他,最令人欽佩的是他的實踐力與勇氣,很多時候我們有許多想法但是都不敢去實踐,怕失敗是好多人的阻力,追夢真的要勇敢,陪掉的就是一些時間但我相信一定也會得到很多。

[相信設計]
深為學生,長長在面對價格時毫無信心,估價時不知道該如何定價自己的設計,常常覺得自己能力並不到或是身分地位不足以值那個錢,甚至面臨批評時就卻步了,我覺得設計作品有時候就好像自己的孩子,認真的對待他就會長的很好,而他的價值也使自己的決定,我對相信這個詞很有感觸,當自己都不相信的時候你又要讓客戶來相信你就很難了。

[世界是平的]
很早以前是就已經是平的了,隨著網路跨國企業越來越多,小小的台灣更需要將設計賣到其他地方去才有出路,但是既然設計是爲人而制定的那麼全球化也不代表大家都一樣,就像歐美地區不懂為什麼亞洲人喜歡可愛的事物一樣,全球化也許有一定的模樣,但是更具有價值的是自身的文化。在網路上面輕易的可以和許多國家的人對話,就像學長說的,透過別人來看自己,我們再台灣待久了都不知道台灣的好,但只要一出國就會漸漸發現那樣的文化與民族線開始浮出,在與外國人的互動中發現自己是多麼的不一樣,認識自己和自己的土地一直都是人生課題,我也認為設計師更又這個義務去發現跟體驗人生。

[設計代表一種態度]
學校長久教育下來,我們對設計的認知是一種專業技能,也許大部分是這樣,但設計是否更代表著一種看事情的態度,檢視生活的行為?如過設計師的認識是要讓生活更美好,那我想設計師更需要有去發現美好體驗美好的特質和能力,這樣才能創造美好的事物給世界。當具備了專業之後,就像人生課題一樣的,設計到底能創造什麼價值??

[延伸閱讀]
學長提到與世界交流的方式,如果家裡無法提供沙發客服務,也許可以先從小小明信片開始!
和全世界的人交流明信片吧!
http://www.postcrossing.com/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 / 賴采秀 M10010201

[個人心得]
從林飛比學長身上我看見了不服輸的傲氣與勇於一博的自信,不是每個人都如此相信自己的產品,甚至是懂得花錢申請著作權進而做推廣行銷的動作,在孤注一擲的背後,我想「Flexible Love」椅子更是在多方考慮下才能於市面上銷售。

第一次親眼看見Flexible Love是在某百貨公司,真實坐在椅子上的感動是單純看圖所無法理解的;我很喜歡在不同場合巧遇認識的設計師的作品,不是單純擺放在華麗的展覽館或是高單價的商店,而是更貼近人心、深入我們的生活,在唾手可得的身旁。看著百貨公司一件件列於展架的產品,我常常在思考,設計師往往將商品定價哄抬的如此高,甚至得過國際大獎價格更是往上漲,但,是否所有消費者都有買單的可能?就像是學長說的,設計品怎樣就是賣不過濁水溪以南。我期許未來,在思考設計與產品如何帶給人們更美好的生活時,產品最後能夠不要變成中高消費族群才有能力消費,而是更能融入大部分人們的生活中。

與產品不同的是,平面作品或是動畫行銷與推廣的方式又不同;平面作品可以使用出版方式上市,動畫似乎是播放完就結束了,與產品相較之下,動畫好似沒有什麼經濟效益。但以宮崎駿為例,與我們一般的認知不同,早期的《龍貓》電影剛上映時其實一點都不賣座,直到週邊商品的上市,消費者趨之若鶩,才順勢帶起《龍貓》的風潮。不要只會做設計,在這樣的時代下,多方涉獵、多方吸收各種文化知識,學習行銷、市場,每一件事我想都能成為我們創作的更大動力。每種設計都有它的出路,就像是學長說的:「相信你的設計,並不時檢視它。」,我想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作品,並且堅持自己所走的路,作品總能有發光發熱的一天。

[提問與答覆]
Q:2006至2009年那一段時間,品展設計公司是否全心全意放在銷售Flexible Love椅子上,還是有繼續創作進而發展其他商品?
A:2010年以前,幾乎是全心投入於Flexible Love。其實在這幾年間有發展幾個產品,但沒有播放給大家看,原因是那些東西都失敗了。重新推出一項產品,等於又重新創作了一次,通路、製造要重新找,品牌、行銷都必須重新發展,對於小公司而言是一筆很大的負擔,且不易成功。之後所發展的產品希望可以以傢俱類為主,可與Flexible Love相輔相成,這樣的做法比較不會失敗。

[延伸閱讀]

作者:佐藤悅子
譯者:夏淑怡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13日

「我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像米開朗基羅、畢卡索、安迪.沃荷一樣,足以改變時代的價值。」——佐藤可士和

本書由佐藤可士和的妻子佐藤悅子撰寫,詳細介紹闡述佐藤可士和的設計理念、平時在Samurai的工作方式、如何塑造品牌、何謂創意管理、營造激發創意的工作空間、有效的辦公室整理術、「創意人的意識」……,書中並以八個實際的個案(NTT DOCOMO、三宅一生、國立新美術館、UNIQLO、明治大學……等)來探討說明。




最後,我強烈推薦大家上KASHIWA SATO ||| 佐藤可士和的個人網站上看看,在日本,佐藤可士和被譽為「帶動銷售的魔術師」,此網站有太多的作品可以讓你更加認識他。
http://kashiwasato.com/

林飛比先生演講 / M10010201 M10010202 M10010301 M10010302 M10010304 M10010306

林飛比先生為工商業設計系大學部第四屆學長,他於2006年與大學朋友共同創立了品展設計公司(pinzza)。首先,學長陸續介紹他於大二時所看到的設計,紙漿打成的椅子、坐上去會吐出舌頭的椅子、蝸牛人充氣床…等;他納悶的是,具有創意的產品常常於展覽結束便放進倉庫,再也不會使用,十分浪費心血。很多的設計能帶來更方便、對社會有幫助甚至對世界是良善的,但最後作品總是無法變成產品。學設計的人常常不懂市場、不懂行銷,他最想做的事情便是幫助設計師透過解決問題來創造產品進一步的價值。

以蜂巢結構為主的「Flexible Love」椅子便是一切的開端。學弟看中蜂巢結構的特性,輕但結構有耐用、支撐性好,他便將此特性運用在產品上。Archetype原型,是人們對於事物的刻板印象,我們都該拋開既定的成見,便能發想出更多創意。林飛比看中Flexible Love的商機,便邀請學弟將之商品化。將設計商品化的第一件事情是申請專利,專利是有地域性(國家區別),不過只要是在美國首先申請過專利,專利優先權的緣故,之後不管在哪個國家申請,都能享有與美國同樣的時間保護。

講者提問:「將設計商品化最重要的事?」不是市場、不是行銷、不是價格,而是「相信你的設計,並不時檢視它」,無論別人如何看輕批評,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產品。表演你的設計,讓觀者可以看到它的價值所在,一項產品放在架上別人可能忽視它並走過,但如果能夠表演它的使用方式,顯示出它的功用與價值,自然而然便能吸引民眾的目光。並且透過展覽的方式,去感受人群。

品展設計公司的核心概念:「好的設計品,可以有好的發展」。他們一直在思考設計與金錢間相互循環的平衡點。何謂市場(Marketing)呢?是貨品可買賣之處。Flexible Love開始尋找購買對象時,林飛比先生首先作了假設,購買動機可能符合以下四項假設:設計品收藏家、環保設計、市場設計、實用性考量。也發現台灣北部與南部市場的差異性大,它們於南部販賣時碰了釘子,北部或許重質感與創意,但南部市場重的卻是實用與價錢,他們也才漸漸了解不同市場有不同的需求。於市場開始販賣後,他發現設計只賣台灣難以生存,幸好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他們開始拓展海外市場。

目前的產品是以概念(Content)為主,媒體稱霸的這個世界,已經報導到沒新聞報導,媒體便會開始主動尋找內容,這時候產品有沒有想法便顯得很重要。因此,Flexible Love幸運的透過網站的討論轉貼、媒體的大幅報導,逐漸有國外的廠商甚至是展覽來要求合作。訂單開始大量,製造是要外包還是自己做便是一項問題。從一開始的150椅子兩個人手工製作,到後來學會信任與合約之間的關係,委託一直合作至今的廠商。在此他學到製造外包需注意產能與訂單的平衡,還有工廠不怕你貨多,只怕製造少,機器、人力停擺在那,也是損耗錢。

2008-2009年開始更加忙碌,陸續有更多的活動、品牌展覽主動連繫,Flexible Love開始有更多人關切,像是simple life擺攤、質感提升後賣至設計的發源地歐洲、與三宅一生服裝展跨界合作(順便提升Flexible Love在西班牙的名氣)、水泥戒指、二十六巷與草莓救星...等,大幅提升了Flexible Love的知名度。

2010至今則是Jump from paper的年代。林飛比先生挖掘了第九屆學姊的產品,「像是畫出來的趣味包包」,不僅在台灣,也在日本引起很大的迴響。但包包一開始品項不多,工廠並不認為它是一個品牌;直到包包發展品項至12個,工廠才願意大量製作並承認它有品牌價值。在這段時間,他們陸續與許多品牌合作(codebrand),可交換互相的死忠粉絲,進而拓展自己的消費族群。

如果你想把設計賣到全世界該知道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全球化不等於文化都一樣(Different culture; Different Lifestyle),文化與生活結合才可能產出一件好的產品,台灣有許多特色文化是可以發揚的,例如台灣的飲食文化便獨具特色,進而產生許多有趣的商品,像是壓飲料杯的塑膠膜或是收筷套的鐵擺飾。第二件事情是「人們要購買的是設計帶來的價值,而非產品本身」;林飛比先生十分推崇泰國的傢俱品牌YOTHAKA,品牌名稱指的是天堂來的植物,此品牌兼顧設計、社會、環保三大項:產品外觀設計獨具特色、使用窮人編織產品減少貧富差距、利用不要的或是有害的植物(像是鳳梨纖維、布袋蓮)做產品。是十分具巧思且聰明的品牌。

「如何找出我們擁有的價值」是目前應該做的事情。威廉‧莫里斯將柔軟的圖騰線條與裝飾襯線帶進冷冰冰的工業產品中,並帶來改變。「工業設計的開始,是為了尋找更美好的生活」,那,如果工業革命是在台灣發生呢?我們是否有辦法影響全世界?究竟,我們要的生活是什麼呢?第三件事情是「交流是透過別人的眼睛再次認識自己」。講者推薦的couchsurfing.org是背包客交流的網站,他提供沙發給背包客居住,透過他們認識更多不同的國家文化,並帶出「美好是一種體驗,不是一種標準」。

講者最後提到YEF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流程為組隊→課程→出國參訪;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能增長自己的知識並拓展見聞,是一個十分值得參與的計畫。最後分享兩句林飛比先生於問與答內說出的實在話:「語言的進步來自對溝通的渴望」、「設計代表一種態度,對生活要求的態度」。希望以後有機會還能邀請林飛比學長來台科大演講。

林飛比先生 演講心得 / 花于涵 M10010210

[個人心得]

很榮幸可以聽到林飛比學長的演講!!!!對這名字一開始十分不熟悉,但在看完學長的作品後;才將作品與學長本人聯想起來!!!!!!每個學生對於設計都有一定程度的熱誠,而該如何將這種熱誠發揮在職場上,並且有效的將自己的作品商品化的販賣!!!!必須先要有一定的瞭解,不單單只在設計這一方面,而是要多做點功課在行銷上。創業在一開始都是十分的艱難…有誰會想花心思在上面呢!!!???只有有心有頭腦的人才會去!!!!對於未來我也應該好好去思考一下,該如何去充實並且執行。

我更有興趣的是~!!!!下面的資訊!!!!我去了網站看了一下發現有許多可以參考的

YEF國際青年創意領袖計畫

YEF計劃是台灣的創業競賽中,唯一提供學員建立國際網絡、國際觀的學習平台,讓學員經由一連串的學習,試鍊其團隊合作、創新創業精神、執行力及國際網絡能力。藉由實地參訪學習,並與其創業社團及當地創業者交換創意,建立合作網絡,藉此活動提高創業學子的視野,為經濟注入心血。

[延伸閱讀]







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

同時擁有設計力和商業力的設計師,成功的機會比別人多!
每個設計人都該會的自我行銷術!

  • 如果你是在大公司的設計師,你得知道你的設計如何被賣出去、其它部門在做什麼,這是增強設計力的儲備功課!
  • 如果你自己經營工作室,你得知道為什麼有時候別人接受你的作品,有時候卻與你合作一段時間就不做了!
  • 如果你是設計新鮮人,在不景氣的時代,除了設計功力,你還得讓自己具備行銷能力,讓自己能找到客戶、留住客戶!

  行銷不是一個選項,而是絕對必要的工作項目。找到好客戶、並留住好客戶是讓設計事業興旺的關鍵,你的成功不光靠你的才能,還要加上有效的行銷和管理技巧。在現今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設計師若想創造新業務,就得實際理解行銷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