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2 吳東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2 吳東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吳東治先生演講心得 / 林盟凱 M10010304

這次的講者吳先生說了很多他的設計之道,設計對他來說所代表的意義。設計等於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設計也會有明顯的改變。設計是因為人對於生活中的種種需求所演變出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連帶地產生出許多商業價值。一個好的設計,如果有故事的背景存在,就能更加地打動人心、產生共鳴。在演講中,吳先生分享了很多他的作品,是由他的生活經驗中所找出的一些問題並加以解決的最佳案例,其中的竹弓椅、蛋糕刀等,之前都有看過而且印象深刻。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吳東治先生演講心得 / 黃新雅M9810110

個人心得

我想念設計的人對吳東治先生應該都不陌生,這次的主題記憶的輪廓讓我更了解到他是一個思緒嚴謹,邏輯清晰的設計師。我覺得我們都已經過了問"什麼是設計?"的時段,而是該開始問什麼是好的設計。這在每一位設計師心中都有一把尺,界定出自己所相信的那個真理,但是我覺得很少有人像吳東治先生一樣可以完整的勾勒出那個模糊的輪廓。我非常同意設計及是生活,如果我們不把設計當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我們又如何去感動別人呢? 這次吳東治先生也交了我們一些訓練思考與觀察的方是我覺得非常的有趣而且實用,讓我又更加的注意我生活周遭的許多小細節。希望我可以更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更幽默、對於美更加敏銳,成為更好的設計師。

 

 延伸閱讀

淺談使用者經驗設計

http://twdesign.net/design/viewtopic.php?f=70&t=34498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吳東志先生演講心得 / 張文馨M10010204

這次的演講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許多卓越的設計,還有背後的誕生過程,重新的思考一個設計的發想與生活的觀察,常常我覺得設計師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我們的觀察力,觀察生活中的點滴,發現問題發現美好,比他人更容易喜怒哀樂的感受力都是我們的利器,雖然可能一時之間用不上,但就像吳東志先生所說的,這些經驗就像資料庫一樣存放在我們的腦中,許多時後一些靈感來源和想法,都來自於過去的記憶。吳東志先生也分享了許多設計方法,像是彩色浴,這樣的方法不僅能發現許多不同的事物,也讓生活驚奇許多,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讓我很開心的除了看著自己的作品誕生,因為設計,讓我有了看見這個世界美好與不美好的眼光!

[延伸閱讀]
巴西設計師 Fabio Sasso 一手打造的 Abduzeedo,是設計界人士尋求靈感與製作方法、學習課程等資源的主要管道之一。
發現!設計靈感:權威設計師給所有設計人的創作靈感指引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吳東治先生演講心得 / 張佳音M10010113

[個人心得]

雖然吳東治先生是設計創作為主,但他同時也有很堅強的研究能力,從演講中可聽出,每件設計的背後,都有強大的理論支持著。

講到設計跟藝術的差別,吳東治先生的解釋是,設計對象的差別~一個是給群體,一個是給個人,我覺得很貼切,也讓我再次思考,自己到底是喜歡怎麼樣的設計。吳東治先生也分享了他思考設計概念時所常用的切入點。講到設計=行為的延伸,他舉了尺當例子;此外還有設計=經驗,設計=溝通,這些都讓我跳脫我原本思考的方式,得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試圖在生活中尋找還沒被發覺的問題,受益良多。而且我也想去買考具這本書了><

[延伸閱讀]


這裡介紹一個買賣書的網站TAAZE讀冊生活,個人覺得其經營方式很特別,是很有創意的網路書店。

連結在此-àhttp://www.taaze.tw/index.html







TAAZE這不是一般的網路圖書館,它使用十分常見的便利商店的貨運收書,賣家只要打包好書,花30元寄去TAAZETAAZE幫賣家整理上網,賣的錢存入TAAZE帳戶,可以買別人的書,或是領出來~~~整個就很可愛又貼心阿,價錢也是很可愛喔^^

大家來挖寶^^

吳東治先生演講內容 / M10010211 黃聰閔

[個人心得]

大部分人類很容易被滿足,很容易喜新厭舊,很容易理性很容易感性,尤其感官的快速成長,所有的事物都以發展異常來滿足社會期待,設計和藝術也一併在這股趨勢之中被檢視,當你的設計不在生活化,不具有故事性,沒有美感,那這件作品將無法發揮獲得需求,很快就會消逝。吳東治先生在對於每個創作的規劃與方法都細心地處理與分析,在作品往後的發展都會真實的感動每個互動者,這樣的自我挑戰不但滿足了人類需求也延續了設計的繁華。

[延伸閱讀]


書名:創造力Creativity

作者:Mihaly Csiksentmihalyi

本書探討的不是日常生活的小創意,而是足以改變社會文化與個人人生觀的創造力。如果你不知創意何來、不瞭解創意的過程,請與我們來趟創意的旅程,書中91位傑出人士的經驗故事應能啟發你,讓你的日常生活更富創意。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吳東治先生演講心得 / 林妙真M10010202

個人心得
吳東治先生以「記憶的輪廓」作為整場演說的主軸,娓娓道來他對設計、對生活的熱情,就像他給予我的印象「親切」,吳東治先生對於設計的著力點不在於浮誇華麗的繁複裝飾,也不是冷漠距離的科技功能,而是透過自身觀察,從平常人視為理所當然裡找出不平凡,尋找生活中的不便與缺口,進而把生活經驗轉換成設計養分,從小地方創造令人感動的設計作品。這場演講好像帶領我們回到最初的地方,或許人在同一個地方待久了就會遺失初衷,忘記自己對設計的熱情在哪裡,像是被提醒了一樣,每天生活的體驗,就是設計師最好、最真實的素材。

延伸閱讀

設計思考改造世界

這本書提到了三個重點「同理心」、「觀察」、「洞見」,設計師必須具備同理心和觀察對象站在同一個立足點,並將觀察轉譯成洞見,進而轉化成產品或服務,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分享,讓我們從觀察開始練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