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3 王俊隆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3 王俊隆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王俊隆老師演講心得 / 張嘉年 M10210204

TEA PARTY在講茶文化的可能性,透過各個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創作人,從無到有,跨界合作創造了一場茶的五感體驗的盛會,讓原本就存在這麼悠久的文化傳統也能夠讓年輕人喜歡,並且想要進一步了解、探索茶的深奧處。像這樣跨領域合作的關係也越來越多,每每撞擊出的火花都令人意想不到,帶來許多創意的能量和驚奇。
近來也能在這塊市場發現越來越多包裝精美、或是充滿茶文化體驗的空間店面竄出,用新的元素和年輕人對話,雖然純粹只是要搶熱潮商機的品牌大有人在,但未來還滿期待有更多好玩創新、或提供茶文化知識體驗的品牌出現。而能有這股商機也是因為前人默默地耕耘、堅持自己的理想才能創造出的奠基。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2 林浩翔

第一次接觸到「 Tea Party 」是在設計師周的時候,那個時候就對其形象趕到蠻好奇,而今天邀請到了王俊隆先生來解說關於「 Tea Party 」的種種內幕,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做為一個設計師兼 Rocker,王先生首先分享了他的經歷,其中我對於他浮浮沉沉的人生感到特別欽佩,一直沒有穩定收入、堅持玩團、甚至被倒債,我想我所體悟到的是「熱情」在人生的態度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尤其是充滿熱情的時候,會開始克服一些在別人眼中看似不可能的事,而其後的豐碩成果,也當然是個人所收成。

而「 Tea Party 」本身的設計案例,也讓人見識到做為一個台灣設計師,首先要能夠正視自己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背景,再者運用自己所學將其活化、發展;王先生與其他七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設計師、工藝家、音樂製作人、平面設計師等...交織出了熱情的火花。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形式,而是保留其精神作為再發展,其中的作品包羅萬象,像是有一件利用了紅磚+水泥的作品,使用的懷舊的素材與現代的表現語彙,其中的精神令人動容。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3 楊雅筑



大二時在一堂產品設計課中初次見到王俊隆先生,當時他與我們分享了他用廢棄機車做成的作品「洛可可計畫」用原來我認為骯髒而廉價的材質,組合成了華麗而富裝飾風格的作品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相隔三年,他這次帶了新的作品「Tea Party」與我們分享。令人驚豔的是他將傳統茶藝,以現代的形式發揚,除去以往我們聽到茶藝,總覺得是老人坐在樹底下活動的印象。在王俊隆以及工作團隊的詮釋下,變的優雅而時尚。或許這可以讓我們思考,當我們真的想要保存某些我們認為很重要的文化或者是象徵時,是不是以吸引人的手法可以讓這樣的東西自然而然的被重視、傳承,而不是再開闢一個文化館,孤高的重複著那些乏人聽聞的故事。

而他提到夢想的重要性。
我猜想就讀設計系的我們,或大或小每個人心中對於這塊領域都是存有夢想的,否則怎麼能在日復一日的壓力、熬夜中,繼續堅持走這條路呢?



[延伸閱讀]

曾經展出洛可可計畫的特展訊息
「工藝‧科技Craft Science」特展
http://www.moc.gov.tw/images/epaper/20120316/epaper_01_04.html

Yii上對於這件作品的介紹
http://www.yiidesign.com/ch/info.php?id=51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1 王守裕

  「思考設計能不能有更多的負載。
思考一直都是設計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此次講者王俊隆先生就是個思考能力非常強的人,也是個敢做夢的人。
  在TEA PARTY得獎那一陣子似乎有在網路上看到相關的報導,就覺得是個很不錯的設計,但在聽完王俊隆先生的講解後更讓人對這件作品感到佩服,整個設計從全局觀點去發想,結合傢俱、織品、產品、音樂、服裝、視覺設計和舞者,從現有的茶文化抽離出來,重新思考茶葉的可能性和茶美學的主張,整個腳本的撰寫和將細節視覺化的程現,如此大膽的想像和規劃,正如他朋友所說的一句話:這次是視野勝出!」這句話說的真的貼切。
  在王俊隆先生所介紹的作品中,砌磚計劃和作繭計劃是我很喜歡的兩件,或許是小時候住在這種紅磚頭作堆砌而成房子裡的關係,對這件作品特別有感觸,將紅磚和水泥做成容器,再打磨的非常細緻,透過這樣的手法想把紅磚的記憶和觸感傳達給他的小孩知道,真是件富含意義的作品。而作繭計劃利用了蠶寶寶吐絲的特性將竹編的作品完成,完成的作品也別具美感。
  王俊隆先生的成長歷程大概就是一直的在追夢吧,完成了就再往下一個夢出發,如此堅定的信念,好像在提醒我們人生只有一次,不去追夢還要幹什麼呢?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110122 李雅涵

這已經是第四次聽王老師演講了,這次王老師更深入地介紹了《Tea Party》這個作品的過程。很榮幸大學四年級時的畢業製作是由董芳武老師與王俊隆老師共同指導,在當時就已經了解王老師許多的經歷以及老師的設計理念。王老師身為一位工業設計師但是就如他自己所說,他不只是做產品而已,在他的經歷當中策劃過數次展覽,近期幾個即是候鳥計劃、返校日以及Tea Party。一個設計人怎麼用設計的觀點去籌劃一個活動,帶出一個企劃、一個理念,這是一個大的過程。透過策展包著設計的方式,讓人理解的是產品背後更深更廣的意涵。在學習工業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對於產品的本身故事是著重的,它能描繪出一個這個產品所育有的概念與傳遞的理念。展覽是一種更大的形體去包含其中的產品來描述故事。王老師近期的作品皆是以這樣的形式去向大眾述說故事。
常常有人會提到,王老師是個充滿熱情的設計師,老師在演講當中也提及他實踐著自己的夢想,夢想往往是支撐人前進努力的動力來源,老師也常常鼓勵著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夢想,以及自己想要什麼。我想在做設計的時候,能更深的思考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要傳達什麼會讓自己成為更有深度的一位設計師。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207 柯采妙

王俊隆設計師讓我們看到堅持初衷的可能性,因為堅信所以始終都以生活風格產品作為作品,一路上走的跌跌撞撞,在當時的社會裡被認為是怪咖;記得他說他問老師為什麼不設計家具,老師回答說:因為沒人找我做,其實這句話感覺應該都存在我們這些設計系的學生身上,很多時候我們執著於被賦予的設計工作,而忘卻自己真正想做的設計。設計要有能力解決別人丟給你的問題,也要有能力給自己找問題、給自己出題目這樣才能增廣視野也可以戀戀設計功夫。

在Teaparty計畫中可以看到王俊隆設計師以導演的角度去統籌的設計,從茶的根本去敘述與時俱進的新茶道,以視覺化和表演化來展出茶的五感體驗,打破傳統的品茶著重在味覺上的設計,引領出更寬闊設計整合。除了Teaparty計畫讓人感到驚豔,其實我很喜歡他另外提到的作繭計畫,看到一個設計師為了沒落的產業帶來新的可能性,讓人感到很開心。這些產業具有一級的技術卻敵不過社會變遷,不過慶幸的是大家對這樣的事已有危機意識,在未來應該可以看更多這樣的作品,也借王俊隆設計師的話來勉勵自己「即便沒有路了就撞破牆壁,走出自己的路。」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M10210104 林冠芠

演講者王俊隆先生所成立的竅門事務所,在我大學時期是我最想要前往實習的設計工作室,從第一次知道竅門,就愛上了裡頭的每一項設計。每一件作品都有一個故事,這故事像是靈魂將這件作品貫穿並且讓人在欣賞和使用時,能夠產生共鳴,甚至是因為所帶來的衝擊感同身受且會心一笑。

設計之中所帶來的美感體驗,是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能量所孕育的,王俊隆先生所提倡的素民美學,就是透過豐富的生活經驗所累積下來的精隨,將他所感受到台灣許多環境以及文化導入他的設計背景裡頭,產出一件件帶有人文思維且附有美感的設計品,

我曾經在他的臉書看過一段話,要把一種樂器練到專業的程度,有個術語叫做Dirty Finger我不知道有沒有不弄髒手就可以學會設計的方式。至少在竅門裡沒有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子是在做工,不是個有格局的設計師該做的。但是,沒有這些"工" 哪來日後的"功"呢?
看過在竅門企劃TEA PARTY時的實習生以及設計師常常熬夜不斷的動手做工,不斷嘗試,用堅韌的耐力以及創造力去逐漸完成一件設計作品。他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去看設計,每一項設計都是一個要求完美產出的完整計劃。每一件作品都讓人為之驚奇且深刻感受到那份感動。


補充資料【破除山水,不要禪意】
《30》雜誌 2007年5月號 第033期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1佟紹魁


王俊隆老師,工業設計團隊Yii的設計師之一,讓傳統工藝賦予了當代設計的價值,工藝與藝術之間的結合,擺脫了工業設計的侷限,表現出另類的設計作品。

藝術家所關注的是技法,設計師所關注的是造型功能,方向不一致,如何結合這兩者之間的關聯,需要從生活環境中的觀察任何物件,找尋不可缺乏的抽象元素,Tea Party這個設計就是一個轉化過後的結合,對於茶藝的印象多數人都停留傳統古味,但結合了時尚讓茶藝有了全新的面貌。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E10210004 周欣

        設計師設計什麽?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答案吧。王俊隆先生的答案卻是如此詩意的故事,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夢想。他的創作的確近乎于藝術行為,編織著美麗的夢想,背後卻是頑強的意志在做支撐,令人感佩。 王先生在演講中數次提及兒時鄉村生活對自己的影響,這就很容易令人領會他的獨特創意,原來那些奇思妙想的出處就在鄉村的記憶里,這的確是很美妙。
        我也不由得憶起一件往事,記得曾聽一位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農村小孩學什麽設計?眼界就跟不上。” 我雖不是在農村長大,當時卻也像受了侮辱,對此憤憤不平,以為大有歧視的嫌疑。時隔多年,憑藉自身的閱歷和經驗,我倒是愈發相信:環境的影響對於學習設計並非絕對,一個人成才的關鍵還看他是否有心、用心。王先生的成功便是明證,鄉村平淡的生活不僅造就他樂觀積極的心態、堅決果敢的心性,更賦予他獨到的審美眼光和人文關懷的意願。那些閃耀在水田與山石間奇妙意象被他採掘出來,點化都市人漸趨枯燥的生活,這是怎樣的貢獻!
       優秀的 設計人所做的,不只是在設計一個個孤立的物品,倒像是為大眾創造的一種富有靈性和趣味的生活方式。想想古人們是如何消遣的:在山中邊飲酒作賦,把酒盞放入溪水,玩起了“曲水流觴”;今天的人們不是也該有所創造么,可別枉費了這片天地山川的滋潤和養育啊。人同此心,設計師更應走在前頭。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8 王柏皓

忘記是去年還是前年去設計師週,當時就有從李根在老師的Facebook上看到關於一些Tea Party的訊息,所以在逛設計師週的時候有稍微的繞過去看看,不過當時不知道是因為燈光昏暗的關係,只有在展場入口處稍圍觀望一下而已。這次聽王老師娓娓道來整個Tea Party從頭到尾的企劃過程,實在是令人嚮往。
王老師說他覺得自己就像是導演一樣在規劃這個企劃,這點我認為可以從整個企劃的開頭看出來。開頭以文學的方式敘述這個茶文化的儀式、氛圍,以此作為開展,後面的各樣設計緊緊扣著這最初、相當具有詩意的幾段文字,這有別於以往看過的許多作品,我認為非常的吸引人。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M10210206 邱元貞

        這次的演講者王俊隆先生,帶來Tea Party這個團隊合作的作品與我們分享,這作品饒富詩意,而王俊隆先生在其中扮演的導演的腳色,將他腦海中的畫面及故事透過不同的設計師一起分工合作而呈現出來,行雲流水般的將泡茶的過程中會運用到的一切事物,器物、服裝、音樂、空間等,透過融合藝術家、工藝家、設計師的視野和方法,把創意能量整合在一個場域,走到國際市場。利用設計的綜合演出創新文化創造的可能。讓我們重新思考關於茶的文化。

  王俊隆先生也分享了他的成長歷程,告訴我們勇敢的追夢,堅定的把夢想給實踐出來,雖然在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到許多的考驗與質疑,但說不定堅持下去就有可能是你的。也因此王俊隆先生在產品的作品中,他清楚的知道他不想做3C的產品設計等,而是往與文化結合的商品發展,他所介紹的作品中,我特別喜歡砌磚計劃這系列,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許多台灣傳統工藝,其實來自日據時代的影響,但最早緣起於中國;常見的紅磚古建築,事實上是荷蘭殖民台灣時傳入,都已被視為台灣文化的代表。重點不在探究緣起,而在它們從此處產生了在地的意義和價值。王俊隆先生結合砌磚和石雕手法,讓磚的紋路產生全新視覺語言,也為傳統建築工法找到新的可能性。王俊隆先生的概念是一種技術和想法上的突變,我們依賴這樣的突變,來為文化帶來創造性的發展,超越被動的文化保存,而積極地實踐、創造明日文化。




陶作坊 Tea Party--用現代且具宏觀視野,表現茶的所有可能
http://cwntp.pixnet.net/blog/post/92822337-cwntp-%E8%A8%AD%E8%A8%88%3A-2012-%E9%99%B6%E4%BD%9C%E5%9D%8A-tea-party-%E7%94%A8%E7%8F%BE%E4%BB%A3%E4%B8%94%E5%85%B7%E5%AE%8F%E8%A7%80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5 徐笙洋

王俊隆設計師,在介紹自己的時候,稱自己是帶有導演特質的設計師,我想導演不只是在說影片,應該是整合所有事情的整合者,今天完整地介紹 Tea Party 的完整設計流程。
產品設計、視覺設計等,我發現 王俊隆設計師,營造的茶的脈絡,非常的到位,可是這些回憶只是他回想起成長時的經歷,溪邊的回憶,讓我覺得整體的典雅非常舒服。


之後在Q&A的時間,我最喜歡作繭計劃,它是因為一個和蠶絲老闆聊天的契機,進而想到找竹編師傅合作,然後讓蠶寶寶來做椅子的包裹,整個一體成型,雖然花了兩年的時間,作出這個作品,可是非常驚人,這個已經是以材質的脈絡裡來思考,這個作品的設計,不單單是外型,做夢的這個啓發點,就是設計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