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恆志先生演講內容/ D10010101 D10110202 D9910101 D10110101 D10110102
D10110103 D10110106 D10110201
葉總經理所負責的設計公司為“莽原國際”,從字面上並沒有沒有“設計”兩個字,這也反映出莽原國際不是以一個製作設計為出發點的公司,其業務範圍涵蓋設計顧問、設計開發與設計貿易,公司業務除了七成的設計顧問服務外,三成是自有品牌。今日葉總經理的演講,除了介紹本身公司設計業務的運作外,更希望在這演講中強調設計流程,以及一般在學校課堂上,老師比較不會強調的部分。
第一部分:莽原國際介紹
公司成立於2002年,2005年成立品牌,一直到2009年商業模式才正式確定。莽原國際旗下共有三個品牌:Henry’s Collection, iloomi, STIL-Fit 。
Henry’s Collection是以陶瓷為主所開發出的產品,產品本身希望呼應環保,因此在主題上的選擇上會以植物為主,所以開發出來產品的主要為花器,且在目前陶瓷產品的市場趨勢當中,其中一個方向是以大量製造,將陶瓷處理出類似金屬的質感與線條為主,八方新氣就是一例;而Henry’s Collection則是希望能保有陶瓷燒製本身的特性,不要有太繁複的機械製成過程,希望更朝興手工藝精神邁進,可以看到花器設計的表面有紋飾,這些都是由大陸的工廠手工繪製的,也希望由這方式去保有產品中的手工藝成分。但這部分的品牌可以說是已經不存在。第二個是iloomi,一開始是以燈飾作為主軸,後來再把Home加進去,這裡面在公司內部也有很有趣的發想,讓設計師們去想像,當你從開鎖進入家門後,一直到你睡覺,你會遇到些什麼,所以目前除了燈飾外,產品線還包含花器、時鐘等。STIL-FIT則是與德國設計公司共同開發的品牌,雙方的合作比較是各取所需,因為亞洲的優勢是產品的製成、開模、製造模型等,所以德國那邊如果有接洽到廠商想要小量生產、開模的時候,就會委託給我們,同樣若台灣這邊廠商如果想對歐洲進行一些市場調查,就會交給德國的公司,而STIL-FIT則是兩家公司,共同去想像開發出健身用品,這產品不是給那些要練出大肌肉的人,所以這健身產品不單是個器材,而是會希望這健身產品可以擺在客廳、擺在臥室、擺在浴室,都可以融入在室內空間的產品,這產品概念是由參展的經驗以及我們對生活的觀察發想出來的,所以這產品的開發就不單只是做產品,而是你要去多想一步是什麼樣的市場定位與族群,會想來買這樣的產品。這一臺健身器材,目前在誠品有販售,一臺是四萬五,差不多一臺摩托車的價錢,不是低單價的產品,所以如果在台灣,我們就會自己去送貨,因為這是一個很寶貴的機會,當場除了把產品組裝起來,還包含教顧客怎麼使用(這不是一般售貨員會去做的),這過程你就可以去觀察去推敲,買這台機器的人的背景生活,甚至家庭的成員,是有小孩?這台機器除了給自己,會不會給小孩子使用等等,可以透過這機會去瞭解更多,這是很寶貴的設計回饋。
莽原國際的公司組成,相當精簡,共八人。執掌分別為
1 Product Manager, USA
1 Technical Supervisor
3 Product Designers
1 Graphic Designer
1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第二部分:莽草的設計流程
介紹完莽原國際的業務,葉先生想強調的是設計流程,莽原的設計流程大約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客戶委託案、另一種則是自主開發。以客戶委託案來說,大約會經過四個階段,包含設計發想、資料蒐集、時程表、設計概念發展、材質確定、設計修正、機構設計、功能雛形、色彩計劃等。如果把這四階段拆開來看,其實在第一階段或是說第零階段,會花最多的心力和時間,也就是資料搜集與研究上,但這階段卻是很多台灣廠商不願意付錢的地方,可能會說不要設計研究,只要純設計的部分,在現實的考量上,我們還是會做,但就會說清楚。因為前端的部分是很重要的,這部分就是讓客戶與我們的腦中,有一個共同的 image,這個共同的image,就有可能就讓設計提案的成功率從50%提高到70%, 85%,你說這段算不算設計?對我來說,這就是設計。
另一個由我們公司自主開發的流程,和先前講的客戶委託沒有太大不同,差異是在前端我們要投注更多心力去觀察分析,不斷的推翻假設,建立假設,然後在這過程當中去決定,我們選擇相信哪一個假設,然後繼續發展下去,所以我要鼓勵在座的同學,如果你是設計師應該往更前端去走,要去發問要去質疑,設計是從批判開始的,你要能夠提出懷疑,這比畫出產品的形更重要。對比客戶委託,另一個差異是如果一切順利往下走,就會進入一個“Warning Area”,這時候才是頭痛的時期,因為在之前雖然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但那裡不起就是損失設計費,但一旦進入這階段就是要開模進行量化生產,那損失可能就不只是幾十萬,這階段我們也還在努力當中,所以提案給客戶當一切順利的時候,我們反而會說“這時候才是你要擔心的時候”,究竟要不要投入生產,然後到通路銷售、怎麼銷售,都是挑戰,所以我們現在對客戶提案,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因為我們也有自行開發商品,所以我們可以對老闆將心比心,我們知道把產品做出來然後銷售,這段有更大的風險,我們不是只會了賺這次的設計費,拿到手就結束了,我們也很關心這東西賺不賺錢,對我們來說,如果今天的設計沒有幫老闆賺到錢,那就是失敗!
第三部分:Skecth 不僅是畫圖而已!
Sketch 很重要,但這裡不是強調你手繪的技巧,而是要看重你如何透過手繪的Sketch來溝通,因為在跟客戶的互動當中,很多時候是能立即回應,去確定彼此的想法,尤其當你溝通的客戶,可能你只有10到15分鐘,來溝通你的想法,如果你還要開機,有些時候你的電腦又慢一點的話,那就過去了。所以葉經理認為,Sketch是一種表達工具,功能包括:說故事、描述情感、重現思考邏輯、形塑形態概念,是一個設計師非常重要的工具,重點不是在於展現手繪的技巧,而是透過手繪的方式讓概念與想法更清楚。Sketch是一種快速地記錄工具,這過程中會運用到大腦、眼睛、手的協調,透過這過程去輔助設計師的自我思考與對外溝通,這是一種最自由的方式,讓設計師不限形式、聲音、圖形、色彩的表達想法,因此Sketch是設計師的基本技能、表達工具、溝通交流的語言,不是單純的表現技法,可以運用的場合包含概念、情境、造形、機構、操作與組裝等。在莽原國際也會用3D蓋模等等,但會讓進電腦這件事慢一點,而是在概念與想法都確定後,再進電腦模擬最後的樣式與材質,你要表現出金屬的光澤與質感用手繪的方式還是有一段差距,這時候用電腦是比較經濟有效率的。葉總經理指出在汽車工業,還是保有手繪草稿的習慣,他自己也認為在概念發想階段,用手繪會比電腦3D轉來轉去,更能實際去刺激腦袋。葉總經理認為,在Sketch的建構過程中,ˋ是訓練設計的理性邏輯思考,也同時間展現出設計師感性的造形活動,運用視覺圖示的形式來發現大腦思考邏輯內容的活動,這是一個圖形語言化,語言圖形化的交互過程。
Q&A
國際參展
參展的確有助於打開知名度,但是相關費用很高。
iloomi的設計目標族群
重視生活、有生活嗜好的人,iloomi提供設計感但單價不高的產品
設計流程的前端與莽草的自我定位
不衝突,設計發想和研究室去輔佐之後的設計
風格的形成
風格不會是一開始決定的,通常都是在案子進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葉恆志先生演講/ 陳美伶 D10010101
葉總經理用兩個小時,把自己公司十年的創業轉折,輕描淡寫地把辛酸和成功都略略帶過,我想這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不知道葉先生當初走上設計創業這條路,當初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情與豪情壯志,但十年走過也是留下一片風景,雖不是聲勢響亮的設計公司,但十年的積累,也讓葉先生可以略帶驕傲地說,大部分的客戶都是老客戶,或是口耳相傳介紹來的客戶,以台灣大環境還是把設計當美化用、不值得花錢的風氣下,能有七成營收仰賴設計顧問,這是相當不容易的成績。
引用葉總經理的數據,莽原國際成立於2002年,2005開始自有品牌,但這品牌嚴格來說目前已不存在,到2009年公司的商業經營模式才告確立。由此可見,三年的摸索後走上自有品牌之路,這台灣設計文創業業、或是台灣代工廠,都會希望走上的品牌之路,但當品牌放在國際間的競爭版圖時,如何還能保有知名度?如何營造起自有品牌的擁護者? 這條路台灣一直走得艱辛,怎麼把開發出的產品送上國際舞台呢?莽原國際的經驗是國際參展,參展是一個有效打開知名度的方式,但當設計公司的營運規模還不夠時,光是國際參展的人員差旅費就相當可觀,這也凸顯出台灣設計圈,要打進全球化市場的先天困境,要上戰場,還先得把戰士送上戰場,但當台灣本身的市場經濟規模過小,的確很難從本土市場累積出一定的獲利,這和古代帝國征戰應該是一樣的道理,先不論兵力優劣,光是把士兵送上戰場的糧草就是一大開支,若非自家國庫充盈,豈敢出兵呢?因此莽原國際這幾年也是透過與德國公司的合作,再踏出自有品牌之路,但此次是與德國公司共同開發,並且也是瞄准市場上較少被注意的區塊,不是把健身器材視為一種工具,而是把健身器材變身為家中的優雅擺飾,來作為產品的市場定位。這轉換想必也是品牌之路,一路走來的調整與修正,以維持在自我開發之路上繼續前進。
提問:莽原國際與德國設計公司的結合,似乎是由於亞洲生產工廠的優勢,但為何葉總經理卻更重視設計前的思考過程呢?
答:這並不衝突,與德國公司的合作是互取所需。設計師一定要往前端走,設計不是指畫“形”,每次給客戶看十個圖,然後挑出一個,其他打叉,就回去修正,再補兩個,那是選圖,不是設計。今天你會CAD 會photoshop,那些都不算什麼,今天我面試一個設計師,我看重他的興趣是什麼?嗜好是什麼?因為那是生活,那是設計的養分,其他電腦的工具,都只是一個工具,如果不會再學就是了。
延伸閱讀: IDEO Design Thinking Toolkit
這是IDEO將公司內部的設計思考流程公開下載的pdf檔,除了描述設計思考的發想收斂過程與概念外,並詳細說明各階段如何執行的交戰手冊,圖文搭配得宜,文字說明清晰,將如何進行設計發想,統整聚斂為設計策略的法則與要訣都一一公開。
延伸閱讀:<設計要怎麼思考:培養設計創新的意識> 作者:Ken Nah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8968
設計要有想法,要有理路的論述,也要有社會文化的涵養,這些都需要慢慢的積累,但如何培養日常生活中培養設計養分?如何觀察社會脈動?這書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搭配圖像,來說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設計師的觀察之眼。
延伸閱讀:<30>雜誌,2012 八月號,視覺企畫力
葉總經演講中提到的Sketch溝通能力,剛好與30雜誌的八月號主題相呼應,專刊中有從各創業產業延伸出的如何用視覺說故事。
延伸閱讀:<餐巾紙的背後>
本書作者是企業顧問,拿手好戲就是把客戶苦惱的問題,隨手轉換在餐巾紙上,畫出圖像的銅時,問題的癥結點也就一目瞭然,解決方向與方式也就呼之欲出。作者雖分享了自己的圖像解題方法,但實際上手還需個人的練習與領悟,但可參考作者如何將問題圖像化的方式,幫助自己理性的邏輯分析。
延伸閱讀:Ken Robinson:Changing Education Paradigms (改變教育方式)
這段影片示範了如何把演講內容,變成一張張的圖像,用口語及圖像來讓閱聽者了解演講者想傳遞的中心思想。非常好的一個演說,內容也相當值得深思。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葉恆志先生演講心得 / D10110102
[個人心得]
不論是財團或中小企業,商業模式的確立都是成功起步的要素。不只做設計的公司還不算少,「莽原國際」也是其中一家。即使「莽原國際」是家人員共八人的精簡公司,但其中包含了三位產品設計師,可以見得葉恆志先生對於推出自有品牌產品的決心。
我對於該公司旗下的品牌iloomi最感興趣,除了活潑的CI之外,品牌命名方面,考慮到每個國家的人都能在第一次認識品牌時能夠正確的念出名稱,一方面是對於顧客的一種貼心,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宣傳品牌。在演講的第二部分強調設計初始階段的資料蒐集的部分實在讓人感同身受,但很無奈的常常遇到一味壓低價錢、忽視資料蒐集與分析的設計委託人。我認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真的很適合用來描述設計流程。最後,葉先生提到Sketch的定義:製圖的技巧輔佐訓練設計的理性邏輯思考,提醒了正在學校接受設計教育的我們,創新設計的思考扮演了設計溝通的重要角色。
[延伸閱讀]
曾經在台灣光華雜誌(這本雜誌同時刊登中文與英文版本,也是學習英文的好雜誌喔)看到過關於「鉅輪實業」的報導,這是一家從彰化發跡的公司,以腳踏車配件與手工具設計為主,花了很多年成立自有品牌「Birzman」。「鉅輪實業」跟「莽原國際」都是找好自家公司的定位之後推出品牌的公司,成功的經驗值得參考。
附上雜誌的網路版:
另附上「鉅輪實業」的網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