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
楊女士首先以字體設計運用的細節作為演講主軸,著重在電子閱讀的演進,不同系統都有差異,需要靠人員的細心檢視才能形成一個字型,尤其中國字相較於英文字母的26個,為千萬的字體,如何透過美感將不同視覺的感受運用在如此龐大的資料庫,需要大量的人力與時間累計。
文字在生活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應網路的普及,更多在電子閱讀上的表達,相較於紙本時代要如何精準的傳遞,會是未來字型發展的方向。
[延伸閱讀]
中國設計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1042
從現代的設計理念詮釋過去中國的文物歷史與演進,除了在宗教、工藝、圖型多有著墨外,更對其中的文化有深入淺出的介紹。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楊淑慧女士演講心得/ M10110123 呂易安
在學習企業識別系統 CIS、設計logo、設定標準字體、規劃字體使用方式時 ,便覺得字體設計暨解讀字型語意,是一件非常困難而有深奧學問的領域,同時也需要長時間鑽研才能瞭解其二,這次真是有幸能聽到文鼎字型公司 楊女士的演講,一聞字型專業者的設計方法或準則。
演講當中,楊女士點出了很多字體細節,都是我從來都沒想過或瞭解的,譬如:漢字除了簡體、繁體之分外,在日本、韓國、越南,甚至大陸慣用型態都與台灣不盡相同。再如進入螢幕閱讀時代,字體需考慮的細節與紙本印刷有多麼地不同,顯示器像素顆粒形狀(方形或六角形)、具裝飾性的筆畫可能會成為螢幕閱讀時的髒點,甚至老齡化社會趨勢在字體設計界也有所影響,比如 infonity font,或是未來手機能偵測到讀者是有老花的老人,UI因應改變。而在設計LOGO時,我們常會去改變既有自行的筆畫,這時「筆寬策略」便很重要,以“圖”字而言,橫筆畫很多,不可能每個橫比都一樣粗,故要有「筆寬策略」,瞭解文字的特徵筆畫為何,加強其,而其他筆畫叫不明顯則無礙。
今天楊女士分享的都是很有趣的資訊,且會讓設計師更有專業價值的資訊,未來做設計時,在選用字體、編排段落時,會更加注意。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楊淑彗女士演講心得/ 陳美伶 D10010101
[個人心得]
經過這次文鼎設計楊總監Grace的詳盡分享,得以一窺中文字型在電子閱讀上的發展歷程。
如同Grace所強調的在電子閱讀時代,大家是低頭族,無論是平面或紙本閱讀,一定會有文字,就會需要字型,所以所有設計都要將字的元素考量進去字型裡面怎麼樣tune,才會有出色的作品,尤其在電子化的潮流中,細節已經不在產品身上,而是在內容(content)的細緻度上,掌握好的字型表現,可能就會是未來質感與品牌的關鍵。
設計如何掌握中間的眉角?Grace 分享了文鼎多年來在電子產品發展上,對於產品字型調整的方向是如何與一般鉛字印刷的不同,因為鉛字印刷的字型設計、筆畫間的粗細,是因應鉛字印刷技術,例如磨損、光線從上方打在字上,這兩個因素轉換到電子產品上就是完全不同的情況,字型不會因為重覆印刷而磨損、光源是由背後打光,所以微軟細明體完全沒有調整,翻用過去鉛字版宋體的結果就是當字體很小時,橫的線條幾乎看不見,字型的辨識性就會大打折扣。這種因為科技載體改變,影響產品呈現或使用的經驗,若非由專業人士來說明典故,一般閱聽大眾並不會得知其中的竅門與主要影響因子,是相當寶貴的經驗分享。
[Q&A]
問:字型設計不像產品設計,一字排開頂多十幾個模型,一套字型是六千多個字,這時該如何修正與挑選?
答:這有宏觀和微觀的方式,宏觀的方式就是全部攤開出來看,有沒有哪個字特別黑、高低有沒有一致。微觀的,就是利用排序的方式一個字一個字看,按照亂數排、按照常用詞頻來排,一個字一個字去看,所以看完一套字對眼球是傷害很大的。
問:台灣公共工間的字型,例如新車牌相當醜,Grace有什麼建議?
答:台灣公共空間根本不會花這時間去管這些,更何況是工程處,這種無法量化的東西都不會被重視。
[延伸閱讀]
董陽孜女士是當代書法的大師,除了書法作品精彩外,董女士更不斷推陳出新的與年輕創作者合作,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將美麗的書法藝術,介紹給年輕大眾,相當令人敬佩,對中文字型設計有興趣者,可以從董女士的作品中得到相當多的靈感與啓發。
董女士歷年作品的整理,出自文化部
若對董女士的生平,可以從龍應台的大江大河1945中,看到關於董女士的人生故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4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