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
本次的專題討論邀請到竅門設計 (Qiao Design) 的王俊隆與何忠堂設計師,過去在台創中心的工作就開始有與兩位設計師合作以及接觸的機會,尤其在幾次的設計博覽會都可以看到兩位設計師發揮其獨到的設計觀點更是印象深刻。今天的演講從三個國家對於啤酒的不同演繹開始,王俊隆先生藉由這個案例說明文化對於設計的重要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設計語彙,這也是現在全球化市場之下,華人設計未來能被清楚辨別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專題演講的後半段,王俊隆先生開始用影片的方式,介紹四個不同的展覽規劃設計(分別為亂,有秩序 Beautiful Chaos、Tea Party、候鳥計畫以及返校日),說明從小i到大I-也就是從個人的小我到社會的大我的觀點,講述不同設計出發點所帶出的成果。
其中,我個人最喜愛的主題是Tea Party。茶文化本來就是華人社會生活一個很有特色的元素,而設計師邀集不同跨界領域的代表,從不同的專業語彙來說明茶文化的意涵,茶不再只是過去在大榕樹下的閒聊喝茶場景,相對的,而是在不同主題之下給予新的生命,這也是設計所不可取代的價值之一,它讓原本可能不相干的領域專業或體驗,結合茶本身的元素,在舞蹈、織品設計、服裝設計、配樂、家具設計等領域生成嶄新的場景,讓我心生敬佩,也希望未來可以在現代生活元素之中,有機會透過自己的專業說出屬於這個時代新的語言。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王俊隆和何忠堂先生演講心得 / 邱琦 M10110102
[個人心得]
竅門設計,設計的竅門。其實一直蠻喜歡老師們所取的名字,簡單有力,讓人不禁想問:所以請問您認為設計的竅門是?人人不同吧!這次老師們和大家分享小我與大我的概念。簡單而言,就是設計領域的融合和再擴大,並跳脫傳統以最終產出物分類的方式,以人的角度重新出發,可能是生活風格、體驗設計、人道與社會關懷等多種可能,而過程中所介紹的案例也和上述類型息息相關。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Tea Party,嘗試以中式觀點將茶藝轉換成可販售的文化,的確有趣且具挑戰性。透過多元表現媒介連結中式茶藝這件事情也發人深省,尤其王老師提到將來或許會有茶藝師此職業,真的很耐人尋味!演講結束後不是填滿滿的感覺,取而代之是空曠具回音的空間,或許未來有一天,職業不再以現有方式分類,而是以文化分類唷!
[延伸閱讀]
PPAPER BUSINESS FEB. 2013 --- A to Z DREAM JOBS
本期介紹全球精選50份夢想工作快樂評比,工作名稱不見得常見但是都充滿想像力,也具有潛力成為文化或生活新勢力!
竅門設計,設計的竅門。其實一直蠻喜歡老師們所取的名字,簡單有力,讓人不禁想問:所以請問您認為設計的竅門是?人人不同吧!這次老師們和大家分享小我與大我的概念。簡單而言,就是設計領域的融合和再擴大,並跳脫傳統以最終產出物分類的方式,以人的角度重新出發,可能是生活風格、體驗設計、人道與社會關懷等多種可能,而過程中所介紹的案例也和上述類型息息相關。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Tea Party,嘗試以中式觀點將茶藝轉換成可販售的文化,的確有趣且具挑戰性。透過多元表現媒介連結中式茶藝這件事情也發人深省,尤其王老師提到將來或許會有茶藝師此職業,真的很耐人尋味!演講結束後不是填滿滿的感覺,取而代之是空曠具回音的空間,或許未來有一天,職業不再以現有方式分類,而是以文化分類唷!
[延伸閱讀]
PPAPER BUSINESS FEB. 2013 --- A to Z DREAM JOBS
本期介紹全球精選50份夢想工作快樂評比,工作名稱不見得常見但是都充滿想像力,也具有潛力成為文化或生活新勢力!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王俊隆&何忠堂先生演講內容/ D10010101 D10110202 D9910101 D10110101 D10110102 D10110103 D10110106 D10110201
[分組心得]
本次演講請到Qiao竅門設計事務所王俊隆與何忠堂先生,來分享竅門設計從2007年開始進行的四場別開生面的設計策展經驗。王俊隆先生先用三個品牌的啤酒廣告影片來破題,分別是海尼根、Sapporo、Cheers,王俊隆先生點出同樣是談啤酒,三個國家不同的民族性,造就出不同取向的廣告氛圍,海尼根用創意、Sappora運用日本的精緻文化、來自泰國的Cheers則用幽默手法讓人莞爾一笑,不同民族用不同的方式來拍啤酒廣告,所以設計靈感來源與表現方式,都有著多種的面貌,談到是設計,每個不同背景的人對設計的定義都會不同,有一個重要轉變是,過去以產品類別來分類,如平面設計、產品設計,但現在的潮流是以設計的出發點來命名,所以今天要分享的主題分別Lifestyle design、Humanity design、Experience design、Social design,這是一個「從小i 到大I」:從小我到大我的過程,以設計影片的方式來介紹,因為設計影片是當前也是未來的潮流,因為設計最重要的是影響力。Lifestyle Design → 2007 「亂,有秩序 Beautiful Chaos」地點:北美館
這個展算是開啟台灣設計展的第一炮,在這之前台灣並沒有以台灣設計為主軸的展覽,這算是我們的第一個策展經驗,德國包浩斯設計講求的是秩序,但在台灣的生活當中有特色的就是:亂,難道亂就不好?所以我們推出了這個展,以台灣獨有常民文化為基底,策劃出這一系列的展品,來表達台灣設計師的設計觀點,我們只有兩天一夜的時間,也為了經費的考量,我們很多都是先預鑄好,然後到北美館現場組裝,也因為這樣很多問題也是到現場才發現,然後去想解決方法,這個展覽辦在北美館算是一個里程碑,因為北美館展出的都是藝術品,以工業設計品來作展覽也是第一次,這也是為以後的設計展覽敲開了一個大門,當時參與的人也都成了日後台灣設計展的重要推手,像是周育潤、水越Aquo、天晴Allen阿郎。
Experience Design → Tea Party
亂有秩序是從生活美學開始,那Tea Party這個展覽就是跨界去創造出一個獨特的經驗,Tea Party用新的方式,來展現茶道,大部分的人想到茶文化,就會是中山裝、鳳仙裝在大樹下泡茶,但我們想顛覆這樣的想法,而是透過重新設計喝茶的經驗,讓喝茶變成一個很時尚的事,讓年輕的人想要親近,讓它可以進入生活,更重要的是把台灣的茶文化帶到國際去,創造台灣文創新的可能性,這裡我們去思考台灣的茶道是什麼?茶道怎麼樣可以被複製、被輸出。我們是以拍電影的規格來策劃,參與的團隊都是當前台灣非常受到注目的設計師,有視覺設計:李根在、產品設計:何忠堂、織品設計:徐景亭、服裝設計:覃康寧、配樂:柯志豪、傢俱設計:顏文豪,舞者:鄞廷安,這次的策展,我們還把舞者送去學茶道一個月,由她來扮演茶師,用現代舞的方式來表演茶文化。可以看到這次的展覽的合作完全是跨界的,找來台灣年輕的電影配樂師,這幾年很多優秀的電影配樂都是由他操刀,而且我們還拍了預告片、創作過程記錄,正式表演影片,完全是以拍電影的規格來作。
Humanity Design → 候鳥計畫
候鳥計畫是以設計的本質為出發點:熱情,設計的熱情就是去思考怎麼帶給大眾幸福,大家知道候鳥會在九月的時候來到台灣避冬,因此選擇了王俊隆老師在荷蘭求學時買的候鳥來創作,它從荷蘭再跟王老師一起回到台灣,我們這次從台北到高雄的駁二特區,也是從南到北,我們拜訪一些弱勢族群,讓他們來創作,最後再把這1000隻候鳥義賣出去,將所得都再回饋到這些弱勢族群上,所以我們在兩個星期內拜訪偏鄉的國小學童們,請他們在候鳥身上彩繪,劃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夢想,會設定在小學,是因為國小大概是我們第一次去許一個夢想的時候,我們還去了南頭日照中心,讓老人家們來畫他們的夢想,老人家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都會推辭,說「我否會」、「沒啦沒啦」,但我們就是用話家常的方式,跟他們聊天問候他們的日常生活、孫子兒女,卸下那距離感,最後他們也畫出他們的夢想,跟小學生不一樣,小學生可能會說要當科學家或賺大錢,老人家的夢想都很簡單,可能就菜長得好啦這類的。辦展覽跟做設計作品不一樣的地方是,它是沒有回頭路的,所以遇到問題就是要想辦法解決它執行下去,這次展覽1000隻候鳥都義賣出去,而且我們還請購買這些候鳥的人拍照給我們,告訴我們候鳥被放在他們家的哪個地方,很多購買者除了拍照,還上傳了影片告訴我們這隻候鳥帶給他的意義與感動,這些回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
Social Design → 返校日
我們認識一為台灣工藝設計的前輩,他是早期作設計的,在因緣際會下知道老師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辦ㄧ次同學會,我們一起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一年多後宜蘭羅東文化中心邀請我們做一個開幕展,我們就把老師的這個心願來作為展覽主題,因為羅東這地方早期的發展是因為林業的發展,在當時太平山上住了大約三千多人,所以那時的太平山是非常繁華的,當地有醫院、郵局還有小學,為了這展覽我們也研究了太平山的歷史、文化,現場展覽的壁畫是由設計師馬賽kyo來畫出太平山的風景,然後我們就邀請這些曾經在太平山國小就讀的阿公阿媽來參加同學會,當場那畫面是很感動的,然後我們在現場就播放太平山國小的照片點滴,邀請這些阿公阿媽用積木來做創作,創作出他們對太平山的印象,我們再挑選出幾組,把他們的積木製作成傢俱,我們這次的展覽品就是由素人來當設計師。
[提問與答覆]
Q1:做這些是否有賺錢?
答:不賺錢的設計就不要做。我們竅門設計很驕傲地說,我們每年都有賺錢,雖然不是賺大錢,我和何老師都已經是四十多歲的歐吉桑了,但我們還是很努力地持續在做設計。
Q2:Rock老師剛回到台灣時做過很多精彩的設計作品,今天分享的是設計展覽,和老師早期的設計產品很不同,是否可以分享這一路的心路轉折?
答:沒什麼轉折,一直都還是有在做設計,只是今天以設計展覽為分享主題,如果再把產品設計加進來,可能時間不夠。這中間的從產品設計到設計策展,主要的心情就如同標題所言,是一個從小i變成大I的過程,策展最大的目的就是去發揮影響力,設計的影響力不單是產品,更要透過展覽不斷不斷地去傳播去表達,才能真正發揮設計的影響力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王俊隆與何忠堂先生演講心得/ 陳美伶 D10010101
[個人心得]
王俊隆與何忠堂先生都曾受教於荷蘭一流的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nidhoven,從兩位旺盛的創作與實踐上,可以看出兩人對於設計都有相當大的熱情,並且持續將這熱情透過設計去實踐出來,從分享的四個設計策展中,可以看出兩位對台灣設計的探問與思考,不斷地透過與不同領域的專業者、工藝家合作,透過文化與自身的反省,每次設計展覽都丟出不同的問題,並將屬於台灣或歷史、或記憶、或文化的經驗,透過設計再次與大眾產生對話。設計不是藝術品,設計要在日常中活中能扮演某種角色,或許這也是為何竅門設計設計的展覽,都會盡量讓大眾參與,除了是觀眾,更讓素人也能成為設計師,讓大眾也能參與設計。候鳥計劃,是由王俊隆先生的夢想經驗為出發,讓候鳥來承載更多人的夢想,鼓勵小學學童劃出屬於自己的夢想,讓走入黃昏的老者也能重拾赤子之心體會生活中的美好,透過候鳥也讓購得義賣品的出資者,想想自己是否也有個還未完成的夢想,提醒施與受的人,好好照顧自己心中的小小夢想。
[提問與答覆]
Rock老師剛回到台灣時做過很多精彩的設計作品,今天分享的是設計展覽,和老師早期的設計產品很不同,是否可以分享這一路的心路轉折?
答:沒什麼轉折,一直都還是有在做設計,只是今天以設計展覽為分享主題,如果再把產品設計加進來,可能時間不夠。這中間的從產品設計到設計策展,主要的心情就如同標題所言,是一個從小i變成大I的過程,策展最大的目的就是去發揮影響力,設計的影響力不單是產品,更要透過展覽不斷不斷地去傳播去表達,才能真正發揮設計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
1. <從滿街停放的速克達找靈感,王俊隆堅持街頭創作路線>
數位時代2007年對策展「亂,有秩序 Beautiful Chaos」王俊隆先生的專訪,由此篇專訪中,更可得知王俊隆先生在設計人的路上,一路上的心境轉折,也才知英文名為「Rock」的王俊隆先生,原是心有搖滾夢而故取此名,想來也是因其對音樂的造詣與興趣,促成其每個展覽都有一首主題曲,在傳達其個設計概念時更能相得益彰,傳達出更強大的感染力。
2. Core77 2012 Social Impact Design Award 得獎案例
設計是對人類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回應,也因此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設計獎項是頒發給永續發展、以及對社會產生影響力的設計。2012 Social Impact Design 上有許多精彩案例,值得一看。
王俊隆與何忠堂先生都曾受教於荷蘭一流的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nidhoven,從兩位旺盛的創作與實踐上,可以看出兩人對於設計都有相當大的熱情,並且持續將這熱情透過設計去實踐出來,從分享的四個設計策展中,可以看出兩位對台灣設計的探問與思考,不斷地透過與不同領域的專業者、工藝家合作,透過文化與自身的反省,每次設計展覽都丟出不同的問題,並將屬於台灣或歷史、或記憶、或文化的經驗,透過設計再次與大眾產生對話。設計不是藝術品,設計要在日常中活中能扮演某種角色,或許這也是為何竅門設計設計的展覽,都會盡量讓大眾參與,除了是觀眾,更讓素人也能成為設計師,讓大眾也能參與設計。候鳥計劃,是由王俊隆先生的夢想經驗為出發,讓候鳥來承載更多人的夢想,鼓勵小學學童劃出屬於自己的夢想,讓走入黃昏的老者也能重拾赤子之心體會生活中的美好,透過候鳥也讓購得義賣品的出資者,想想自己是否也有個還未完成的夢想,提醒施與受的人,好好照顧自己心中的小小夢想。
[提問與答覆]
Rock老師剛回到台灣時做過很多精彩的設計作品,今天分享的是設計展覽,和老師早期的設計產品很不同,是否可以分享這一路的心路轉折?
答:沒什麼轉折,一直都還是有在做設計,只是今天以設計展覽為分享主題,如果再把產品設計加進來,可能時間不夠。這中間的從產品設計到設計策展,主要的心情就如同標題所言,是一個從小i變成大I的過程,策展最大的目的就是去發揮影響力,設計的影響力不單是產品,更要透過展覽不斷不斷地去傳播去表達,才能真正發揮設計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
1. <從滿街停放的速克達找靈感,王俊隆堅持街頭創作路線>
數位時代2007年對策展「亂,有秩序 Beautiful Chaos」王俊隆先生的專訪,由此篇專訪中,更可得知王俊隆先生在設計人的路上,一路上的心境轉折,也才知英文名為「Rock」的王俊隆先生,原是心有搖滾夢而故取此名,想來也是因其對音樂的造詣與興趣,促成其每個展覽都有一首主題曲,在傳達其個設計概念時更能相得益彰,傳達出更強大的感染力。
2. Core77 2012 Social Impact Design Award 得獎案例
設計是對人類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回應,也因此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設計獎項是頒發給永續發展、以及對社會產生影響力的設計。2012 Social Impact Design 上有許多精彩案例,值得一看。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王俊隆和何忠堂先生演講心得 / D10110102
[ 個人心得 ]
越來越多分類的方式變得模糊,像是以關注的議題或是主題來區分設計領域,而這次竅門設計事務所的王俊隆和何忠堂設計師利用他們過去策展的經驗分享了這個概念。在「亂有秩序」、「Tea Party」、「候鳥計畫」和「返校日」等四個策展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Tea
Party」。文化在設計中的腳色重要性沒有人比楚瑜現在的我們更清楚,而如何不要被鄰近國家影響、進而利用自己的文化優勢走出一條路是知易行難的。
「Tea Party」利用新茶道的概念貫徹用設計創造經驗這個口號,並且重新定義茶師。相異領域的設計師各司其職、卻又互相配合地完成這一整建龐大的作品,令人感動的是協調的合作、流暢的詮釋。設計師總是攬著很多使命在身上,能夠找到一個能夠收支平衡卻又能委身衝刺的道路真的很幸運。
[ 延伸閱讀 ]
從演講中我們知道,臺灣的日常生活能夠接納設計是因為大大小小的設計展,「策展人」除了選擇展品之外,更費心安排展覽、撰寫材料,希望能傳達創作者的理念,「策展人」的地位,由此更顯舉足輕重。這本書深掘策展時代中資訊傳播產生巨變的本質,進而詳述如何藉由策展找到新商機,是一本角度多元、觀點獨到的資訊社會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