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2 汪智偉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2 汪智偉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汪志偉先生演講心得 / 陳美伶 D10010101

汪志偉先生演講心得 / 陳美伶 D10010101

透過汪志偉先生詳盡的介紹與分享,讓我對寶石珊瑚特性有了約略的認識,也才得以瞭解寶石珊瑚在西方歷史文化中的角色,及台灣為何有珊瑚王國之稱的由來。珠寶這類產品,因為單價高貴,非一般展覽中容易接觸到的品項,所以對於寶石的製成與品質優劣都不易得知,因為有這次的演講,讓人一窺其中堂奧,相當難得。

汪先生的專業養成是由工業設計、多媒體設計,然後一腳踏入珠寶設計,因為其商品製成的思維是源自工業設計,也因此在其設計的作品中,會看到跳脫傳統珠寶的表現方式,這也是歸功於汪先生的跨領域涵養。其次,在汪先生與朋友共同創立的GALENE設計上,可以見到兩位創辦人把品牌以及視覺設計的觀念帶入整體的設計當中,除了美好的線條材質外,更重視整體GALENE所呈現出的氛圍,除了產品本身,還滲透到網頁呈現,以及工作室的表現上。

[問] 如何蒐集珊瑚寶石的資料?例如在羅浮宮的畫作等?
答:一開始對寶石珊瑚也是不懂,就是發揮以前作研究的方式,先去多看多瞭解它,這也讓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才有比較多地瞭解。


[問] 寶石珊瑚的設計難處在哪?
寶石珊瑚的有趣之處,就是在它每一件都是由真的珊瑚做出來的,那每個珊瑚的條件都不一樣,可能中間就會有一個洞,就要去想怎麼去表現,就像故宮的翠玉白菜,如果沒有那個菜蟲,它就不會是翠玉白菜了,就是要去轉化它本身的條件。


[延伸閱讀] 尋找寶石珊瑚之相關資料時,看到公視我們的島,對於寶石珊瑚開採之探討,主要爭議點就在於寶石珊瑚並非再生物種,因為其開採石對深海生態系破壞的影響可能性,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育上,要如何找到平衡點永遠是個難題,但必須不斷尋的科技才有可能解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K49-A4DnLE&feature=related

汪志偉先生演講心得/向文君 M10110209

[個人心得]

本週來演講的是
Galene創辦人汪智偉先生,演講者一開始提到自己的背景,在由交大應藝系工設組畢業後前往英國學習互動設計回國後開始了創業生涯,在看似與珠寶設計打不著邊際的學習背景其實讓他擁有更多方面的能量嘗試創作各種不同方位的設計作品。演講前半段介紹了寶石珊瑚種類、屬性、文化意涵、發展歷史等,起初我們並不熟悉珠寶創作,汪先生的介紹著實讓我們開了眼界。演講後半段,講者提到他們公司是由他和另一位學習商業設計的朋友合夥創辦的,除了工藝技術上的要求外,作品也相當重視形象、櫥窗陳列方式,如何擺放讓作品更具吸引力,這些都是他們過往經驗累積而來。從演講中,能夠完全地感受到講者對珠寶創作的熱情,並用嘗試他們的熱情去影響大眾,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延伸閱讀]

Harry Winston
坐落於美國紐約第五大道,極富盛名的珠寶店Harry Winston,全美擁有多間分店,瑪麗蓮夢露曾將它寫入歌詞內,收藏了世界上最昂貴的珠寶,提供英國皇室專屬製珠寶服務販售少見昂貴珠寶。
http://www.harrywinston.com/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汪智偉先生演講心得 / 張宇晴M10110210


[ 個人心得 ]

自創珠寶品牌Galene的汪智偉先生來自交大,以工設背景投入截然不同的珠寶產業,除了因緣際會的巧合,也因其以不同角度眼光重新審視珠寶製作,讓品牌系列呈現獨到的品味與風格。不同的是,珠寶設計不需要大眾通用的概念,每一件都是獨特的美感,偏向藝術的特質也是汪智偉投身此列的原因之一。

        珊瑚原在一般大眾眼中可能算是較屬於「高齡族群」佩掛的珠寶,一方面由於其飽滿的色澤與偏向傳統的款式設計,另一方面也因為價格不菲,使得一般民眾鮮少有機會接觸這種材質。汪智偉先生在講座前半段詳細說明了珊瑚的歷史來源、各國傳說與現代珠寶界的設計應用,以充滿文化衝擊、多元而富想像力的方式讓我們認識珊瑚,原來是如此美麗、脆弱而高貴的物品。

        珠寶在藝術與設計之間的界線較為模糊,藝術性高的設計品更是具有高昂的價格以及被收藏的習慣,對我們而言無疑是以另外一種觀點去檢視設計的領域與本質,擴張了原本對設計的認知與界限。

[ 延伸閱讀 ]
David Webb汪智偉先生極度推崇的珊瑚珠寶設計師,風格強烈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汪智偉先生演講心得 / 王思馨 M10110108

[個人心得]


雖然這次的演講主題是珠寶設計,但卻不是以如何設計珠寶為開場白,而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另一種思維,就好比汪智偉先生不是推銷自己所設計的珠寶飾品而是說故事給顧客聽,先教會客人如何欣賞寶石珊瑚的美,它的獨特,進而欣賞他們的設計品。汪先生也一直強調品牌的重要性,少了品牌,少了產品背後的故事,那就和玉市所販賣的水晶寶石無異了,我相信一間公司要能走得長遠,勢必就要經營自己的品牌,而這樣的法則不僅用在珠寶設計,其他的領域也一定是如此。 

最讓我敬佩的是汪先生豪不畏懼的踏入了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工作,一切從零開始,並且將它發揮得有聲有色,用工業設計的角度看待珠寶設計,寶石珊瑚是種脆弱卻美麗的材質,加上了海中各式各樣的沉積物,讓它變得更難以掌握,看似完整的素材卻在磨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孔洞,這時只能靠著珠寶設計師的巧思將這自然意外轉變成美麗的珠寶,汪先生更以工業設計的思考融入珠寶設計,用產品設計的手法製作出一件件令人驚嘆的作品,堅持自己的理念,試圖在舊有珠寶印象中開創出一條新的康莊大道,讓配戴珠寶這件事更貼近大眾。


[延伸閱讀]

此影片將寶石珊瑚湖做一次概略性的介紹,包括它的生長、捕撈、挑選,甚至到後續的加工,以及它在市場中的特性,寶石珊瑚被稱作是最值得投資的寶石,影片中也提到寶石珊瑚在以前是只有貴族或皇親國企才能配戴的一種寶石,可以與此次演講互相呼應。 


汪智偉先生演講心得 / 陳俊中 D10110103

從汪先生的例子裡可以看到台灣傳統企業,面對資源與市場在競爭更激烈的變化下,期望從開採、加工、設計到販售,形成“一條龍”式的服務價值鏈。擺脫珠寶大盤商與通路在珠寶產業的控制力量,避免成為華麗產業背後的礦工苦力。但行銷畢竟對傳統企業來說是門新學問,設計究竟是為市場服務的行銷手段,還是呈現出設計師藝術心靈的美感凝珠?個人覺得在汪先生的演講介紹中,蠻多部分都在辯思這個癥結,也從許多案例中輕描淡寫帶出市場與自我,甚至是長輩的拉鋸戰,相信台灣大部分的設計師都有類似的經驗,每個設計案裡總是參雜自己的理念、客戶的意見,及老闆(主管)的想法,許多時候公司內的其他利害關係人也會參與提供設計的意見,設計師如何拿捏心中的準繩,是一大考驗。

除了設計之外,汪先生的演講很大一部分也在談Branding,意思是品牌形塑的過程。包含了品牌意函、故事、識別等,同一時間也積極透過設計來與市場對話,讓消費者感知到品牌力量的升起,如其介紹2012的全新設計款,這個概念就是以時尚界常用的年系新款手法定期推陳出新,達到刺激消費的目地。

紅色在中華文化裡象徵喜氣,但曾幾何時,珊瑚被認為是較陳舊的珠寶材質,反觀同類型的鑽石、有色寶石、翡翠,甚至是玉,在國際企業的經營下,愈發成為不可替代的珍寶及奢華的象徵,也亟待有心人士投入熱情經營,尤其台灣擁有絕佳的珊瑚採收海域,更應該保握難得的稀世天然資源,讓效益在台灣設計師手中發光大,避免成為只能販賣原料的礦工苦力,為國際珠寶企業抬轎。

<延伸閱讀>
在汪先生演講中提到的Anna Hu是近年來響叮噹的台灣珠寶設計師兼企業負責人,在其珠寶大盤商父親的資助下,成為全球珠寶設計新星,於YouTube上有「文茜世界周報」對其的介紹專訪,值得一看。


www.youtube.com/watch?v=HxTsnPDmtf8

<現場提問>
汪先生提到因世代的開採,珊瑚已經不容易採到好的大型物件,那針對自然資源逐漸枯竭,是否有好的對策?這個問題在世界的珠寶企業都有可能發生,但因為汪先生的公司是只以珊瑚為主,以其他寶石替代的比率很低,所以又會特別敏感,這是提問的原因。汪先談到保育的重要,同時避免過量開採,可保有長久的原料來源。但個人認為,畢竟珊瑚到頭來與其他寶石不同的是,只要有點耐心,珊瑚會重新在適當的海洋地點中累成,成為不會枯竭的金礦,永遠都會下蛋的金雞母,看來,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