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曹筱玥女士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曹筱玥女士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曹筱玥女士 演講心得 / 方浩任 M10010103

【個人心得】



  虛擬實境由1990年代開始廣受注目,到了現今,科技發展帶動互動媒體設計走向更成熟的新紀元,其應用範圍廣大,小至產品大至展覽。其中,夢想館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一個經典成功案例,此次曹女士的分享,使我認知到一件觸動人心的互動媒體設計,不只是科技的載具,更要融合藝術與人文的內涵,並且利用五感,如演講中提到觸覺、聽覺、嗅覺,每一個層面都影響到了觀者是否能如願被打動,更重要的是,觀賞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互動媒體設計提供了一個舞台,而觀賞者是鎂光燈下的一份子,能自由的表達意志,並創造出個人與展場的體驗,經過親自參與,觀賞者擁有的不再只是對展品的模糊印象,而是一段與空間共有的記憶,獨一無二。



  而除了技術層面要克服的問題外,執行面更是關乎一個專案的成功與否,夢想館一例結合科技、設計、音樂、工程各領域之專長,龐大的團隊以及不同的專業,容易造成溝通上的困難,此時專案管理者(PM)扮演了其中溝通的橋樑,為一個成功的團隊不可或缺之要角。



曹女士更提到了互動展示設計的商機,其中包括了許多讓原有商品增值的例子,資訊爆炸的現代,學習如何攫住人的目光、抓住話題,是使商品成功的捷徑。




【延伸閱讀】

書名:好設計不簡單:和設計師聯手馴服複雜科技,享受豐富生活
心得: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複雜,我們常常會去思考是不是該回到簡單純樸的生活。本書則是教我們如何在兩著之中去取捨,好的設計和科技應用是可以讓我們生活更簡單的。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曹筱玥女士 演講內容 / M10010206 M10010208 M10010209 M10010210 M10010303 M10010305

::超展示設計-夢想館二廳製作流程
          
曹筱玥女士/來自北科大工業設計系暨創新設計研究所的助理教授
與我們分享她參與製作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夢想館的互動藝術創作經驗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花博夢想館是由工研院創意中心所策展製作,追求的是創意與技術的巧妙結合,結合不同領域的專家,給予充分的尊重及發揮空間,創造出超越一般人想像的科技體驗。

夢想館二廳製作流程
二廳的主題為「互利」,由藝術家黃心健設計規劃,藉由探索來了解植物與昆蟲如何互利合作。在這裏大家都會化身為昆蟲,飛舞在花瓣迷宮中,經過雄蕊通道,最後完成授粉,開啟生命之花。
此外,由於夢想館的每個廳都是由不同的團隊來執行,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便是負責溝通的PM。
/變身區
進入之後,隨著觀眾的行徑,觀眾的身型人影逐漸變化為由蜜蜂、鍬形蟲、天牛、蝴蝶等昆蟲為原型所設計而成的可愛昆蟲身影,暗示著觀眾在本廳中即將轉化成為進入花朵中的昆蟲。
花牆所使用的布料是由工研院所研發的專利-奈米除汙布所製成。曹女士在這裡也告訴我們很重要的一句話:「展覽空間本身就是一個互動藝術作品,觀眾成為演出的演員。」。
/雄蕊通道與花粉小宇宙
當觀眾輕拍或碰觸橘色長蕊,宛如花粉般的雷射燈光旋即點點灑落觀眾身上。隨即,觀眾將帶著滿身花粉,一頭闖入花粉小宇宙。
這個吸附花粉的構想是來自於電影美夢成真(經過查證應該是What dreams may come)中的一個片段,此時依情境來選擇適合的音效也是整個聲光效果中很重要的一部份。通道中的雄蕊也是使用了工研院的專利,以「噴」做成的布特製而成,這種布可以量身訂做自己的衣物或手套,但過高的成本還是一個需要考驗的問題。
/生命之花
開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植物的授粉繁衍,在花瓣迷宮的終點,觀眾將找到花朵性感而秘密的解答。由暗喻花之子房的18片智慧型電控液晶玻璃所包圍,藉由觀眾多人合力觸摸花朵胚珠球型裝置,啟動暗喻授粉成功的全場聲光展演。
同樣由工研院所研發的電控液晶玻璃是以兩片玻璃與一層薄墨所構成,除了技術上的困難以外,還要克服重量與弧度所產生的搬運問題,幸好最後還是呈現的非常美麗的曲線。而胚珠球是球型的投影,使用感測晶片重疊出釋放能量的影像。

夢想館其他展演廳介紹
曹女士藉由文茜世界周報中所報導的導覽流程,告訴我們其他表演廳所使用的聲光技術與展演內容。
全館/共生的旅程
在這裡發放的RFID智慧手環採用工研院所開發超高頻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可以將植物的特性拆解成數位程式參數,將讀取的資訊再做交互運算,最後展現出每位參觀者專屬的花朵。
大廳/綻放
高掛在空中的巨型機械花朵「綻放」,以120片花瓣將搭配整體情境,展現出7種不同的開闔姿態。
大廳/大地的聲音
由150片樹葉造型的可撓式超薄軟性揚聲器所構成,錯落懸掛在環繞夢想館大廳的三萬四千多片紙葉片中,與這些紙葉片共同串接成枝葉繁密的森林隧道。
一廳/花境.鏡花
12台世界最大的直立式裸眼3D顯示器,讓觀眾不必戴上眼鏡,便能享受四季花朵栩栩如生的樣貌,體驗與台灣特有植物接觸的驚喜。
三廳/森呼吸
完美呈現壯闊而影像細膩的360度全景影片,結合工研院UWB超寬頻非接觸監測技術,在不接觸人體的情況下,讀取觀眾的呼吸與心跳,立即與螢幕產生互動,營造出一場如夢似幻的城市與自然情境之旅。
四廳/花械花開
工研院以愛與夢想為主題,設計了電子花,這些電子花隨著音樂變換身形,呈現不同的LED燈光效果。
四廳/城市花園
旅程最後觀眾配戴的RFID智慧型手環已完成運算,可在共生機台上召喚出個人的花朵,更可彼此交換配件、花瓣顏色。一朵朵由程式參數所建構、獨一無二的虛擬夢想之花便這麼綻放於觀者眼前,並一路匯流而上抵達城市花園,與所有人分享。
四廳/共生的庭園
以幾米作品《躲進世界的角落》為文本,運用裝置與動畫影像搭配的表現形式,營造出一個特有的敘事空間。

互動案例分享
/上海市博法國館
展覽中以LED技術模擬了塞納河透過燈光所映照出的波紋,河畔上還有許多知名的作家與藝術家,讓觀眾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上海,我能請你跳支舞嗎?」
展於上海美術館的公共空間,只要站在設定的腳印位置上,揮動自己的手、腦袋,對面投影儀上的建築圖像便會隨著觀眾肢體的移動,改變面貌。
/天工開物
台北101大樓88樓觀景台-全世界最高的互動裝置- 「雲端漫步」、「宇宙」 這是全世界最高的互動裝置,以六台投影機連接投射於走廊地面,遊客走上去雲層會分開,展露腳下的台北城市。
/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
南港展覽館捷運站的LED互動牆面上,可以連結至由1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所主持的一個部落格,作品螢幕中展現的畫面時常更換;而來往的乘客如果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出現,透過觸摸現場小畫框內的感測器,即可現場與作品產生互動。
/數位漢字展
2009年主題「字摸」,2010年主題「字生字滅」,2011年主題「字戀」。以互動媒體的方式,讓觀者更能體會中國文字的美感與含意。

微軟潛能創意盃
曹女士鼓勵我們多去參加比賽,提到她曾在2010帶領台北科技大學學生遠征波蘭,以小孩為主題,在大會指定的30小時內,創作出一支充滿童趣、又具啟發性的短片,贏得數位創作組第一名的殊榮。並告訴我們她的比賽經驗以及得獎重點。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楊舒涵M10010303

{個人心得}

這次來為我們介紹互動媒體設計的是來自台北科技大學的曹筱玥女士,以花博夢想館二廳為例,巧妙的結合了技術與藝術,創造出超越一般人想像的科技體驗。曹女士告訴我們「展覽空間本身就是一個互動藝術作品,觀眾成為演出的演員。」,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在花博館中沒有一朵是真正的花,民眾依然能夠如此投入的完成這個奇幻旅程。

這幾年來互動媒體藝術逐漸成長茁壯,它能夠將創意與科技兩邊的價值與性能提升,是最接近民眾的展演品。目前念的資訊設計顧名思義也是介於資訊與設計之間,因此我特別喜歡花博RFID智慧型手環這項互動裝置,它運用程式的參數配合關卡式的概念,設計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花朵,這種"專屬感"是平常所見的互動設計比較沒有的。二廳的變身區結合了3D動畫讓民眾能夠轉變成昆蟲,這個部分也是屬於程式與設計兩兩合作的成功案例值得我們參考。

花博館可以說是一個大型的互動裝置,裡面有許多不同層次的互動體驗,而工研院嶄新的專利技術是很大的亮點,要如何將設計部門與技術部門整合在一起,曹女士也有提到PM可以說是一個大功臣,之前來自Google使用者經驗團隊的演講者也是這麼認為,看來溝通將是未來產業合作不可或缺的環節,希望以後我也有機會能夠參與向花博夢想館這樣豐富多趣的互動媒體設計。


{延伸閱讀}
來自荷蘭的設計團隊Studio Roosegaarde所展出的Dune 4.0是一座交互式聲光景觀。四周的燈光與物體會針對不同的聲音或動作,而作出不同程度的回應。http://www.studioroosegaarde.net/project/dune-4-2/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吳芳葆 M10010112

【演講心得】

曹筱玥老師,任教於北科大的互動媒體設計所,並以自我所參與的案例與我們分享,而花卉博覽會當中,夢想館的呈現在演講當中讓我們大飽眼福。經演這次的演講也才了解,原來令大家嘆為觀止的成果,過程中是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經歷許多繁雜而重複的程序所創造出來的。

對於多媒體互動不是很了解的我,原以為只是結合影像的呈現,但經由老師所舉的相關案例,了解到互動媒體的呈現方式不單只有平面的影像,而是能經由環境的造景、配合實體相互搭配加以詮釋所想表達的理念和意象,讓欣賞者或參觀者能藉由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影像、摸到的實體環境、聞到的香氣…等五感,進行深入體驗製造驚奇的火花。

合作的過程當中,就有動畫美術、空間設計、程式機電…等跨領域所組成的團隊,面對理工與設計的溝通與整合,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未來整合的團隊合作會越易頻繁,開始去了解理工相關的基本知識及與言,想必是身為設計領域的我們所應該去接觸的。我在下學期的課程修了一堂與台大資工合作的課程,要一同合作從使用者角度與觀點出發,設計出一套可以working的產品。過程的討論,能深感覺到背景不同,思考邏輯和判斷準則也大有不同,雖然課程緊湊,也需要花額外的時間討論,但很具有挑戰性,也相信可以學習到許多。此外老師在演講的過程中,有提及PM(Project Manager) 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向上須對業主定其的進行簡報說明,在團隊中還須擁有溝通協調的能力,讓設計想法能實質從工程科技端加以落實,並呈現實體。我也期許自己可以往這個角色前進。

【延伸閱讀】

國外已經大量使用將互動科技結合廣告的行銷模式


呈現方式也十分細膩


這是麥當勞連結手機的互動科技


有趣的互動魔鏡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曾勝鴻 D10010102

[個人心得]
曹老師精彩的演講,提出日本在展示設計領先其他國家,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到101觀景台的遊客常受到雲霧或空氣污染的影響,常常無法一窺台北的全貌,所以透過投影的裝置藝術,增加與遊客的互動,提升顧客的回流率,其中多台投影機要做到無縫接合這就是關鍵的技術。曹老師也推廣互動媒體與公共藝術的結合,讓更多的民眾可以加入藝術創作的領域,藝術活動可以向下扎根,提升社會對美學的素養。

藝術活動可以透過不同面貌呈現,花博的展出,就是將藝術與科技做結合,透過科技讓藝術增加令人驚豔的效果,同時也展示國內優秀的科技研發技術,同時要具備強大的整合能力才能讓想法完美實現。

[提問與答覆]
問:
您介紹了很多互動多媒體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就您的觀察,感性的藝術家與理性的工程師相互配合,兩者間應該如何合作,才能讓工作順利進行,謝謝。

答:從解決面的角度來看: PM很重要!團體的溝通能力也很重要,同時要能了解客戶的需求,PM要有整合的能力,要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所以PM肩負協調的關鍵角色。

[延伸閱讀] 
奈良美智作品集:Slash with a Knife

曹老師在演講中提到帶領學生到國外參賽的策略,學生用自己獨特的畫風及創意的剪接動畫,巧妙回答評審的提問,所以得到好的名次。
奈良美智獨樹一格的清新畫風,Slash with a Knife是1998春天他停留於美國洛杉磯期間的作品,值得借鏡。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莊偉銘D10010301

【個人心得】

曹小姐以花博館為例,將展館的展示規劃作了新的詮釋,改變了以往的靜態展示,走向新式的動態展演,展覽本身就是一場藝術盛宴,在這個舞台上,深度的考量每一個觀眾的互動。結合展示設計的實務操作,期望能打破以「物」為主的寫實主義策展論述基調,藉實際策展之個案研究,建立「以觀者為主體」的展示設計模式,並產生「互動式美術館經驗」(interactive museum experience)(曹筱玥,2010)。精采的演出背後,還要仰賴專案管理者居中的協調,讓導演和工程師能夠順利的對話,創造國際水準的展演。


在曹小姐分享她指導學生角逐Imagine Cup的過程中,雖然她半開玩笑式的說明她如何分析評審的文化背景,並投其所好推派女同學參賽,然而,我看到的是一種「自信」與「堅持」的好態度,秉持著如此必勝的決心,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是一種包裝自我的行銷藝術。


【延伸閱讀】

人間機關術:黃心健老師的作品集和個人介紹,看他如何大玩裝置藝術,將萬物賦予一種新的思維 一種機械式的思維。

曹筱玥女士演講內容 / D10010102 D10010201 D10010301 M10010115 M9810110 M10010113

[科技藝術的結合 – 花博夢想館二廳]

展覽空間本身就是互動藝術,觀眾就是演員
以花博夢想館的花牆為例,使用奈米除汙布的技術,讓觀眾成為表演的一部分,觀眾經過花牆可以羽化成各式各樣的昆蟲,紛紛長出觸角、絨毛、翅膀,透過剪影的方式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互動媒體除了光線與藝術媒材外,聲音也是很重要的部分,製作團隊審慎挑選適合情境的音樂。應用在雄蕊製作上的技術,是一種用噴作成的布,這是工研院的專利,在技術成熟的未來,成本若能降低,使用者可以量身訂做自己的衣物或手套,參觀的民眾拍打雄蕊,身上就會沾滿花粉,如此富有趣味的呈現,靈感來自於Optical flow(美夢成真)中的沾惹花粉橋段,另外,以電控液晶玻璃的技術作花胚珠的本體,導電後能夠呈現半透明的美感,並透過參觀者手上的RFID手環,呈現動態光流,而每一片構成胚珠的玻璃材料因為呈現不同程度的彎曲,無法疊加作一次性運送,在運送的過程中相當的困難。所有的一切除了工研院的先進技術外,PM扮演了相當重要的溝通角色。

文茜世界週報/驚豔花博夢想館
參觀民眾在整個參觀的過程中不經意的動作,諸如參觀時間、互動方式和夢想選擇,影響了手中數位花朵的成長,透過培育,孕育出獨一無二的花朵,隨機而生的夢想之花,流向巨大的城市花園,愛與夢想齊飛舞。結合台灣擅長的科技與創意,說出了動人的故事。

[其他互動案例分享]

101大樓天工開物專案
於台北101第88樓層的觀景台的天工開物一案,做了一個地板投影互動裝置,讓民眾感受漫步在雲端上的感覺,用身影與雲霧溝通,六部投影機組合的空間,將台北市的空照圖做重新繪製,在觀景台沒有看到清晰的景象不打緊,透過這個互動裝置將能清楚的呈現,其中的六部投影機輪流做投影,將雲霧蔓延做得更為逼真。

就設計系的學生來說, 我們能做的是甚麼?
類體感的偵測技術可以做出很多簡單又有趣的設計,一般的公共藝術較為靜態,南港展覽館的單面鏡展示牆,是一個能動態展示的公共藝術,觀眾可以透過網站:www.publicart.tw中簡單的元素,將你的作品呈現在單面牆上,這些簡單的3D元素,都是從各種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而來,透過手勢,還可以在現場給予這個展覽一個「讚」!
其他案例像是數位漢字展,期以互動媒體的方式,讓民眾以趣味的方式了解字的由來,字的拆解,還有中國字的美感。

Imagine Cup獲獎分享
於波蘭舉辦的imagine cup,徵求各種聯合國千禧年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期盼喚起世界對於這些社會問題的重視,如何融合科技和技術去解決是比賽重點之一,由於曹小姐領導有方,指導學生團隊獲得了數位媒體組(Digital Media)第一名的殊榮。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俞程筑 M10010301

科技跟藝術的結合一直都是最理想的狀態,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每個偉大的作品、發明、創作,幾乎都是科技與藝術的高度結合,不見得一定是最新科技,但肯定都是高度的整合與延伸創作而成,甚至用上多種不同領域的科技和藝術人才。

很遺憾到現在我還沒有機會進去夢想館,所以對於本次演講的前半段感受沒有那麼直接深刻,而對於夢想館以外的其他創作或學生作品,都覺得相當有興趣,如果按照現在自身的規劃走,以後可能也會接觸到相關領域,在看到前輩們的作品展示後,讓我覺得數位藝術有更多更多的可能性,期望自己以後也能做出個像樣的作品。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周上紘 D10010201


曹老師精彩的演講讓坐在台下的我獲益良多,感受到團隊力量的驚人還有跨領域的合作,更能體會【專業】。互動科技(藝術)的發展讓人們對於數位、科技、虛擬不再是冰冷有距離。花博夢想館的概念「觀眾即是演員」,是很棒的構想,有互動就沒有距離,夢想館策展團隊成功擄獲參觀者的芳心,從花朵的生命旅程出發,意味著夢想的開始,展場的動線安排和科技藝術的整體呈現令人感動。使我對互動藝術展演有另外的想法,如果在一個互動藝術的裝置(感測儀器)前伸展肢體的是一位表演藝術家,結合視覺、聽覺和藝術家的觸覺,應該會是一場很棒的科技、表演藝術、互動媒體精彩的饗宴。

【延伸閱讀】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心,科技互動無所不在。
  服裝與科技的結合,讓我們對服裝的造型、款式有新的見解。

曹筱玥女士演講 心得 / 王瑜君 M10010109

【個人心得】

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我們的生活和資訊科技的關係已經密不可分,因此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也很幸運的可以利用數位媒體進行許多有趣的創作。加上許多新的媒材被開發出來,互動設計的範疇已經跳脫了過去的二維空間,進入的整體空間的規劃與設計。

這次曹老師跟我們分享了花博夢想管的案例,在經過老師的後台大解密之後,我發現不果是什麼樣的設計領域,最重要的果然還是溝通,老師在一開始就提到整個專案最重要的靈魂人物,就是 “PM”專案管理人,他是廠商與設計師中間的溝通橋樑,專案是否得以順利完成及能否達到預期的成果,都要仰賴PM的管理能力及溝通的能力。

【延伸閱讀】

《TED: 凱特‧哈特曼:可穿戴式通訊裝置之藝術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tw/kate_hartman_the_art_of_wearable_communication.html

這個主講者分享了他做的許多作品,雖然他們都是以幽默的手法呈現,不過他也提醒了我們,在科技發達的現在,即便我們可以利用科技解決很多事,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忘記我們和周遭的人事物之間的互動關係。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王瑞龍M10010107

[個人心得]


曹筱玥女士帶來了精采的演講內容,其中大致包含了兩個大方向:其一是與黃心健老師有關互動藝術的合作案,花博夢想館的設計提案與實際建置的過程,這個部分非常精彩生動,藝術媒體結合科技,最後與人互動,達到一個既感性也具有趣味性的回饋循環,曹筱玥老師提到當觀賞者開始在意他的結果的時候〈變成哪一種昆蟲〉,代表你的設計是成功的,因為他在乎。這是很耐人尋味的一種想法,對於設計師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另外一個方向即是曹筱玥老師帶領學生參加國外競賽的趣事與策略,其中老師提到要先謀略評審會提問的問題,這個是參賽者容易缺乏也卻步的,我想這是年輕設計學子都可以再精進的部分之一,此外,我尤其喜歡老師以問答的方式帶動演講氣氛,容易讓聽者融入其中,也加入思考。總之,曹老師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要以熱情面對自己的工作。




[延伸閱讀]



好設計不簡單:和設計師聯手馴服複雜科技,享受豐富生活



這是唐納.諾曼所寫著的設計類書之一,我會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他闡述了一種簡單的思維:設計師用合乎人性的設計原則來馴服複雜的科技,使用者也以敞開心胸的學習態度來熟練新的使用技巧。並不是東西越簡單就越好,而是要如何讓使用者能真的懂他,如果能真的了解,那在複雜的東西也都能上手了。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曹筱玥女士演講內容 / M9710211 M9910207 M10010203 M10010204 M10010207

曹筱玥女士演講 (北科大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教授)

主題: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應用在展覽─台北花博夢想館二廳

筱玥老師在介紹夢想館製做過程之前,先舉出過去已經有過科技與藝術應用在展覽例子,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覽中的法國館就運用LED的技術,模擬出塞納河透過燈光照設所反射的波紋,讓觀眾有如親臨塞納河畔。而黃心健老師在上海的雙聯展中的主題「上海我能請你跳一支舞嗎?」,透過人的動作與電腦的感測,呈現出不同的建築形式,也藉此展現出上海建築隨時代所演變歷程。

展覽空間本身就是互動藝術,觀眾就是演員

花博夢想館特別的地方就是沒有一朵真正實體的花,因此夢想館想打造具有生態教育意義並以共生的旅程為主題,讓每個參觀者化身為一隻昆蟲,擁有傳遞花粉的使命,總共有8種不同的昆蟲,依參觀者的身高感應。而整個展場的設計就是一朵巨大的花,藉由與參觀者的互動過程,傳遞花孕育生命的過程及人與自然相處的和諧之道。每位參觀者在進入會場時都會配戴RFID的手環,藉此儲存獨一無二的資料。整個團隊由黃心健老師所帶領,包含動畫美術、空間設計、程式設計等具有不同的專業領域,其中最重要的是扮演著溝通角色的PM,面對不同領域的專業,為有好的溝通與協調能力,才能讓想法從中落實。例如花牆空間設計要規劃投影的品質以及容納的流量,從直線的搭建改成弧形構成,都是靠PM來作溝通。展場設計時也需要考慮突發狀況,比如有人身體不適或器材故障時,有快速通道的設計。

展覽過程中的挑戰,工研院專利的任務

在展覽的製做過程中還需應用到工研院所研發的科技產品。其中在花牆上所使用的是「奈米除污布」,以維持長時間的展覽過程中保有乾淨的展示效果,另外還使用一種用「噴」做成的布,噴在想要的型狀上,就成為一能布料,其產品應用在雄蕊的造型上,除了塑造出更真實的造形,也讓布擁有柔軟的材質。最後一項「電控液晶玻璃」則是在玻璃中間通電,能將畫面投影於玻璃並呈現出半透明的效果。因為其為彎曲的玻璃所以運送時無法彼此相疊,增加其運送成本以及裝置的工時。另外還包含了許多像是超薄軟性揚聲器、無線寬頻感測技術等的科技技術。

藉由新媒體藝術增加附加價值

最後筱玥老師介紹目前團隊所接觸的案例,其中位於台北101大樓88F的景觀台,使用的是地板投影的互動裝置,透過多台的投影機無接縫式的呈現出台北市的俯瞰景觀,影像中的雲朵會隨著觀賞者的腳步而散去,彷彿漫步在101的高空俯視台北的街景。如此不但吸引媒體報導,更增加了其附加價值。另外高雄科技工藝博物館的互動長廊,採用螢幕投影互動的方式進行,讓於參觀者中佔大多數的學童可以透過互動裝置達到學習的目的。在互動藝術中最重要的就是聲音,聲音可以增加其趣味以及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

筱玥老師分享創作平台

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www.publicart.tw

à在此我們可以創作自我的公共藝術作品

數位漢字展(2009字摸)(2010字生字滅)(2011字戀)

微軟創意潛能盃http://www.imaginecup.com/
à老師介紹整個比賽的過程,以及評選的關鍵重點,如何成功的吸引評審的青睞。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馮成文M10010203

[個人心得]

近年來互動藝術蓬勃發展,拉近了人與藝術品之間的距離。曹筱玥老師帶給我們非常精彩的演講,和我們分享了最具轟動的花博夢想館的整體規劃。當初花博夢想館的成功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驚喜,但它的成功絕非偶然。夢想館透過互度藝術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變成了演員,展覽空間本身就是件藝術品。雖然沒有一朵真正的花,但民眾實際參與共生的旅程,不僅富有教育意義,更搭上藝術潮流。我們身處數位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許多藝術家大量使用高科技的輔助來進行創作,打破藝術舊有的框架並產生跨文化、領域、技術之藝術形式。例如黃心建老師的<上海我能請妳跳一隻五嗎?>,就高度的展現了與觀眾的互動。互動藝術多元化地結合了傳媒、娛樂、通訊、遊戲和網路,激盪出一股新數位美學。由於數位媒體的特質,定義作品的權利已經逐漸移轉到觀眾身上。藝術不在是遙不可及,因為每位觀眾在參與藝術品的過程中,必定會得到,完全相異的感受,此時觀眾可以自己重新詮釋作品。

在這次的花博團隊中,PM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只成為藝術家與施工者的中介橋梁,更需要不斷的帶領團隊嘗試與修正。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PM在眾多的音效中挑選適當的使用,這也代表,PM要有超乎常人的敏銳度,也可以看出聲音在互動藝術中所佔有的地位,一個小小的音效,確可以給觀眾完全迥異的感覺。花博由於是政府的案子,其中必須和工研院研發的專利合作,這樣不只可以展示最新的技術,更可以與藝術結合加入一點人性的感覺。互動藝術不只令人感到酷炫,也帶來了不少附加價值。所以不少景點也增加了互動藝術,為了吸引人潮與媒體報導。例如台北101的瞭望台增加了以投影做成的天空步道,讓參觀者可以享受互動的樂趣。

[延伸閱讀]

從博覽會到現代城市、城市未來-台北花博與城市藝術行銷

http://www.alfa2.org/clover/taipeiexp.pdf

城市行銷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話題,在政府積極推動觀光產業下,如何成功的把城市推銷出去國外,吸引遊客是一大重要課題。由於科技的發達,數位藝術成為新興的推展方式,不只舉辦數位藝術節,或雙年展,又譬如大型博覽會(例花博)都是非常好曝光的機會。數位藝術,包含了互動、遊戲、跨媒體的特色,很容易吸引遊客的目光。這篇文章開頭先大致介紹花博,最後探討花博對台北城市行銷的效益。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顏偲如M9910207

[個人心得]

本次演講介紹夢想館的前製到後製作業的過程,也了解到現在許多互動媒體的技術及材質的應用,從創意發想到與科技藝術應用的結合形成各種多變的視覺與觸覺的體驗。而在這之中各領域的專業人員互相配合及溝通是更重要的一環,設計師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其他領域的專家進行溝通,不同的想法在互相激盪,而團隊之間的溝通就靠著PM一人在做橋樑,他需要了解雙方的需求並與師父們“博感情”,這個工作真的令人佩服,也是最辛苦的。

在夢想館內應用了許多的新科技,打造出許多的視覺體驗,雖然沒有親身去體驗過,但能感受到它的衝擊,展場的設計也整合了故事性,讓觀眾也融入到整個場景之中,變成之中的一員,當一進入時就變身為各種昆蟲,不僅寓教於樂也能身歷其境,體驗科技與藝術的新感受。而現在的展場設計也越來越多元化,科技的進步,有許多新設備可以完成虛擬的想像,轉換成現實,但人們可能越來越不能滿足,要有更多的創意去讓大家有更多的驚喜感,以及這些新科技所帶來的一些環境的改變,應該是未來要去思考的。

[延伸閱讀]

設計的表裡:內×外.造形×結構.平面×空間的設計思考與實作
INSIDE / OUTSIDE:From the Basics to the Practice of Design (Second Edition)
作者:馬科姆.葛瑞爾

葛瑞爾檢視物體內部結構、過程或整體構想,並以此思考設計。將現實和哲學、具體和抽象結合在一起。除了靈巧、樸實地捕捉到他所要陳述的主題本質,葛瑞爾還以自然界的影像及造形、字體排版設計、藝術和設計,為設計過程提供了獨特的視野。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110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陳冠儒 M10010117

【個人心得】
  花博展現的不僅是台灣花卉栽培以及建築材料結構運用的軟實力,最讓人驕傲的是運用設計讓原本硬梆梆的科技技術加值的整體呈現。而曹女士在演講中提到夢想館希望達成的目標是「展覽空間本身就是一個空間藝術品,而觀眾本身就是演員」,要讓每位觀眾入戲的背後,需要經過整體設計團隊的縝密設計,而其中幕後最大功臣不是設計師也不是團體的領導者,而是PMPM這位角色需要負責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以方便整合各方專家的意見,如此經過無數次反覆溝通,最後得以端上舞台呈現。
  原先以為夢想館是科技技術的展現,但經過曹老師的解說,明白技術背後設計所隱藏的故事氛圍:觀眾參與科技所提供的感官回饋,讓觀眾扮演探險者的角色,不但使人身臨其境,也成為人與科技以及環境互動的成功案例,同時也成功傳達夢想館人與自然環境自然共生的教育理念。

【延伸閱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5220
這本書介紹許多公共藝術與人們互動的成功案例。公共藝術不再是藝術家奢不可測難以理解的創作,而是走入群眾與其互動,是與群眾息息相關的生活環境。

曹筱玥女士 / 張文馨M10010204

[個人心得]

記得之前在參觀上海世博時,台灣館的表現讓我印象深刻,都不會輸給任何一個高度發展的國家,台灣在高科技創意上一直都有不錯的成績,包括這次的花博夢想館一直是花博中很成功的館之一,這次有機會聽到曹老師帶來的介紹,讓我們有了認識幕後過程的機會,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這樣精細設計的層層關卡都像是變魔術一樣。從材料到概念發想,這樣的展覽是一個非常跨領域的組合,而跨領域又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就像曹老師說的,施工的師父不一定了解設計師要的樣子,資工的設計師又不完全認同藝術家的想法,在這樣長期的合作及磨合,是比創意和實行更加困難的事情,而當中的連結者”PM”更是非常的重要,不僅要整合,更讓我們知道了溝通的重要性。
在影片中,看到許多的民種玩的開心,這樣的互動過程帶來的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教育,不僅僅是小孩,連大人都有了童心,過去一直對互動藝術不是非常了解,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最親切最直接的藝術形態,讓觀眾參予更能直接的傳達意念。台灣一直在高科技有著不錯的創新與成績,希望這樣子的好成績可以越來越進步,在下次的國際舞台綻放光芒~

[延伸閱讀]
將名畫"星空"改造成可以互動的藝術品
非常有趣!!!!!!!


另一個數位互動藝術家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劉婷宇M10010208

【個人心得】

今天請曹老師來介紹互動媒體設計,曹老師是跟黃心健老師一起合作的。

互動設計不只有設計團隊必須要與其他工程技術人員做溝通,而PM更為重要;他必須要做兩方之間的橋梁,而這次曹老師以他們的作品來解釋互動設計為何-夢想館的二廳互動,夢想館的案子必須要先透過市政府與工研院再與其他團隊合作,當然跟老闆合作就必須為其公司打廣告,因此在這互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媒材就有工研院發明的技術;納米除汙布、用噴的布、電控液晶玻璃,從曹老師介紹他們的製作過程中,也學習到了除了程式外,也必須要考慮到展場與空間規畫,在展場的部分,必須考慮動線與人數分析和人數可容納之面積。總歸一句,展場就是舞台,觀眾就是主角,必須讓觀眾深入其中,為這整場舞台做完美的演出,因此不管在燈光與程式設計之下都必須將自己設為觀眾來設計。設計的有趣之處在於設計者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必須依考慮對象的條件不同來進行設計,所以就設計師就很像演員,要先知道這角色的個性如何,再用什麼工具來製作。我也有去夢想館,因此曹老師仔細介紹完私底下的工作花絮之後,更能感受到花博想給觀眾的感覺-從藝術中學習,我想這也是政府極力推廣的吧,希望藉由互動來傳達訊息。現在到處都可見到互動設計,不管是捷運或是街區,設計越來越touch到人心了!

【延伸閱讀】

互動設計(二版)

設計(二版)

作者:陳建雄

出版社:全華圖書

這是陳建雄老師的人機介面課程所使用的參考書。

這本書包含很多領域,像是使用者介面、人-電腦互動、網頁設計、人因工程、產品設計、多媒體設計、電腦科學、資訊系統、行銷學、經營學及娛樂領域等專業知識。互動設計不僅是現在最熱門的而在未來更是重要。有興趣的話不妨去旁聽一下陳老師的周四課程。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陳怡君M9710211


【個人心得】

        數位媒體隨著科技的進步,為生活創造出許多的可能,感謝筱玥老師的講解,讓我對這次的花博夢想館有了新的體驗與認知,瞭解更多關於夢想館背後的故事與主題誕生的過程,頓時有了想到現場感受的衝動。此外,也再一次的感受到設計團隊合作的重要,那些幫助設計師呈現出最完美的風格的團隊才是幕後最大的功臣,團隊中面對不同領域的專業,唯有好的溝通與協調能力,才能讓想法從中落實。

        筱玥老師在演講中所提到工研院所研發的多項專利,總覺得這些具有技術性的科技產品研發後,若是礙於成本無法實際運用在生活中確實有點可惜。而隨著每一次展覽的落幕,這些聰明又有趣的互動裝置也將被拆除,然而數位科技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再只是展示炫麗的技術,這些科技讓更多的不可能重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且多了更具意義的互動介面,所以很希望這些有趣的互動空間可以更接近於生活中。在追求更先進技術的同時若能以人為出發點設計更多具有啟發性及互動性的科技界面,讓這些更為人性化的科技界面豐富我們的環境,帶來充滿趣味以及便利的空間。



【延伸閱讀】


互動建築:空間即媒體、界面與機器人
作者:鄭泰昇
出版社:田園城市

互動設計就像是運用智慧來讓科技真正去服務人類的一種創造過程。多媒體互動科技以各種不同的型式介入生活空間之後,建築空間佈滿感測晶片、辨識系統與電腦多媒體設備,數位科技轉為無形遍佈在空間中。如果建築像人體一樣,具有自主動作反應,可以聰明地感受到人的需要,察覺周圍環境的變化,主動的回應與改變,建築物將成為具有感覺、會思考的生命體。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曹筱玥老師 演講心得 / 彭傳旋 M10010206

[我的心得]

團隊的重要
無論有多優秀的技術與想法,假如沒有好的設計團隊在背後的支持,是無法完成目標的,有能力的人才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設計的考量
如何用正確的設計觀點出發去看待事物,這就是設計師與工程師在本質上最大的不同點,也是最有利的工具。

自我的堅持
自我,是評斷事務好壞的最低標準,假如設計師連自己的這一關都過不了時,就很難去說服別人。

實際的經驗
嘗試是累積經驗的開始,起心動念去做是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能量,除了想清楚要做什麼,更要願意動手去做些什麼,不用害怕失敗,而是要知道如何從失敗中增加有益的經驗。

特色的展現
該如何展現事物本質的特色,必須更用心的觀察與探索,發現與瞭解新的可能性,能不斷地為設計帶來新的突破點,並且向外拓展。

結論
一件偉大的藝術品,我們往往只會想到藝術家的名字,卻忽略了任何一位在過程中參與的人,而設計師的角色,在現實環境中總是被放在最後一個層面去做為執行的工具,甚至被視為與工匠無兩樣,然而,將思想具體化產出的能力,並不能就代表設計全部價值,而是如何從看待一件事物時就能夠透過通盤而全面的設計思維下去構思,並且產生有益的目標與方向,才能夠有更高深的表現,或許,不該否認設計的價值是在為世界創造美好的設計品,但我們應該是要超越於價值與物質之上,去創造屬於設計師才能帶來的嶄新體感經驗,這才會是真正的專業,除了設計的知能與學習外,似乎更是需要培養與建立的觀念。

[延伸閱讀]

關鍵設計報告 Design interactions
改變過去影響未來的互動設計法則
作者: 比爾‧莫格理吉Bill Moggridge
出版社:麥浩斯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關鍵設計報告,談到互動科技如何成型,又將如何對未來做出改變,在嶄新的數位時代裡發展過程與革新,以及設計與各領域間所展現的關係,我們可以預期,未來互動科技將會更加深入日常生活,並且改變人心與思考,作為設計者的角度,我們該如何在這強大趨勢中佇立,十分值得我們去省思,推薦給大家。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曹筱玥女士演講心得 / 何昌達 M10010108

【個人心得】

花博讓台灣於國際上展放光芒,不單單只有展現栽培花卉的實力,在技術方面更是如此,工研院許多技術和創意的媒合產生出更多可能性,近年來工研院展了許多的成果但絕大多數都不能實際應用,只能是一件發明,這次藉由和藝術、設計的交流讓其效益發揮最大,科技再發達最後還是要回歸到人性面,我認為將兩件事結合不一定就是1+1=2,在設計方面,好或不好是看整個團隊的相互合作,之前在公司實習也常碰到設計師與工程師在討論時的堅持與爭執,這中間需要一個中間人來溝通才能讓彼此更快了解,那就是PM,演說中提到所謂關鍵的人物讓我非常佩服,他能夠多方溝通並在中間建立起橋樑,讓工作能進行更順暢,介紹了這麼多的新技術,我最喜歡的還是用噴的布,能依照自己的需求隨意製造,打破使用者與製造者的界線自己就是設計師,雖然沒有實際應用過但或許再過一段時間,技術更加成熟時能為環境、使用行為帶來巨大革新也說不定,科技日新月異如何在進步的同時和自然達到平衡,我想這是未來需要大家一起面對的課題吧。

【延伸閱讀】

浮空投影技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28QtSer6ww

於大學畢業專題曾以此技術來輔助產品,雖還不是真正的三維投影,但假以時日會許是觸控技術的下一代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