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李冠毅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3 楊雅筑
[演講心得]
一開始看了李冠毅先生的傳奇影片,感到很不可思議,彷彿是跟我們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卻站在台前即將與我們對話。
不同於響亮頭銜帶來的想像,李冠毅先生超乎常人的親和,並且很真誠的與我們分享他的經歷,雖然中途提到了很多次曾經遭騙的慘痛經歷,但從他的措詞及語氣中,甚至感受不到一點負面的情緒。在李冠毅先生的陽光笑容中,似乎可以感覺到他的韌性。
草創初期的東西雜誌,由許多朋友的幫助才能誕生,還得先在國外得了獎才受到華人圈的重視,可見我們長期接受外來文化的浸淫,反而對於自己的文化沒有足夠的自信。我們對中華文化總有種傳統、老舊的感覺,但在東西雜誌的演繹下,是前衛而時尚的,足見文化不是舊,而是一種根,深埋在土地中經歷了時間而能長出美好的花朵。
由東西雜誌創立的成功中,他提到了人脈的重要性,李冠毅先生對於新進的設計人員的提攜態度也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不由得想到前一陣子沸沸揚揚的戴勝益事件,我想,在經營人際關係上自己的人格特質絕對比金錢占了更重要的因素。
關於在台灣發行的「東西名人」雜誌,李冠毅先生也提到台灣普遍有種「仇富」現象,但這些人背後其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唉,我想台灣實在有許多為富不仁的例子,若人人都如同李冠毅先生一般謙和,我想台灣的貧富階級將會相處得非常融洽吧。而後追蹤了李冠毅先生的臉書,也發現他總是分享正面的消息,並且對於社會議題非常重視。對於這樣一個人,我實在無法不把它的成功歸於他的努力。
[延伸閱讀]
講到人脈就想到另外一個大力鼓勵大家拓展人脈的企業家---戴勝益,也是藉由這次打心得的機會去深入了解前一陣子沸沸揚揚的新聞「戴勝益鼓勵年輕人不要儲蓄」。
只能說媒體實在太喜歡聳動的標題了,讓像我這樣原來沒仔細閱讀的人誤解了,其實戴董就像李先生一樣,只是鼓勵大家廣結善緣,多交朋友而已!
戴勝益:66人出1.6億相挺,開創餐飲王國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524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李冠毅先生演講心得 / M10110122 李雅涵
在我們熟知的時尚雜誌中,不外乎就是VOGUE、ELLE這類在歐美發跡遠播世界各地已久的雜誌,在時尚界中,向來是由歐美文化主導,李冠毅先生所創辦的東西雜誌核心概念則是以東方文化的觀點涉入時尚領域。其創辦的精神與原由來自於李冠毅先生到法國學習服裝設計時所受到西方教學、文化的薰染,回過頭來反思屬於自己成長的地方所擁有的文化根基。創辦之初,即是領略到在亞洲市場中時尚的西化之深,人們一味地接收來自西方的時尚文化,而沒有屬於東方文化的發聲地。因此,東西雜誌的設立為東方時尚開創了一個發聲平台。創辦一個雜誌也就是開創了一個公司,在營運上會開始有許多商業考量與經營風險,誠如李先生所提到的,他曾經成功的開創價值千萬的廣告公關活動,也曾經經歷商場上的風風雨雨損失無數。然而廣闊結交朋友,適度的幫助朋友,也讓李先生結交了廣大的人脈,對其事業有許許多多正面的幫助。
對夢想的追求與努力,是成就現在東西雜誌在時尚界俱有一定知名度,以及讓李冠毅先生享譽時尚界的最原始的原因。李先生也勉勵我們,挖掘真實的自我、認識自我,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真正的夢想也才會清楚浮現,才能更清楚賣力地去追逐夢想。
對夢想的追求與努力,是成就現在東西雜誌在時尚界俱有一定知名度,以及讓李冠毅先生享譽時尚界的最原始的原因。李先生也勉勵我們,挖掘真實的自我、認識自我,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真正的夢想也才會清楚浮現,才能更清楚賣力地去追逐夢想。
李冠毅先生演講心得 / M10110119 蔡亞典
在李冠毅先生專講前,我先搜尋了講員的相關經歷與作品,閱完相關資料後心裡有許多感觸與激情,先是針對李冠毅先生對於亞洲設計潮流永遠在追歐洲時尚的尾巴這件事上,我深表認同,為何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現今卻總是鄙棄自身的文化,然後張開雙手去擁抱西方大腿;而對於能有一本亞洲時尚潮流書籍暢銷到國際這件事情,深深的感動了我,也代表李冠毅先生擊倒了許多原先等著看笑話的人,並為我們在歐美潮流市場上打開了第一扇窗。
實際聽到李冠毅的演講當下,與我想像中有很大的落差,我想像中的雜誌創辦人應該是要有很man的講話語氣,但李冠毅先生流露出的是一種鄰家男孩的氣質,特別是你會想跟他交朋友,我想這也是能讓李先生有這麼多貴人幫她一把的原因。整體的演講好像一場經驗分享,但也讓我對東西潮流及經營學有了些著墨
【延伸閱讀】李冠毅與他的《東西雜誌》
http://www.wretch.cc/blog/mapleduh/20447189
實際聽到李冠毅的演講當下,與我想像中有很大的落差,我想像中的雜誌創辦人應該是要有很man的講話語氣,但李冠毅先生流露出的是一種鄰家男孩的氣質,特別是你會想跟他交朋友,我想這也是能讓李先生有這麼多貴人幫她一把的原因。整體的演講好像一場經驗分享,但也讓我對東西潮流及經營學有了些著墨
【延伸閱讀】李冠毅與他的《東西雜誌》
http://www.wretch.cc/blog/mapleduh/20447189
李冠毅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08 鄭雅方
﹝個人心得﹞
這次的講者李冠毅先生讓人感覺十分率真,因為有感於華人的時尚湮沒於崇拜西方的潮流中,而毅然決然於2001年創辦了「東西雜誌」,自此提供華人時圈一個得來不易的珍貴舞台,自此便有專屬的等待被看見的地方。之前雖未接觸過這本雜誌,但從封面就能看見創辦人不願華人故步自封、勇於與西方文化碰撞的意圖。
過程中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李先生對於朋友的信任與重視。從大學到研究所,逐漸有接觸業界人士的機會,感覺在專業中打滾較久的人士常常會把朋友與人脈畫上等號,而人脈需要的是「經營」,雖然不太喜歡這樣的說法,但不得不承認不管是否身處社會中,充足的人脈常能解決很多麻煩。人脈雖然意味著更多的資源與方便,也意味著更多的付出,但追根究柢,我們的人脈本質仍是「人」,人有人性。講者李先生非常重視每個朋友,在複雜的社會中也不改初衷地信任他們,這樣的選擇雖然曾經讓他狠狠地跌跤,卻也在許多時刻成為他最好的助力這是不管身處哪個領域,都值得學習的態度。
這次的講者李冠毅先生讓人感覺十分率真,因為有感於華人的時尚湮沒於崇拜西方的潮流中,而毅然決然於2001年創辦了「東西雜誌」,自此提供華人時圈一個得來不易的珍貴舞台,自此便有專屬的等待被看見的地方。之前雖未接觸過這本雜誌,但從封面就能看見創辦人不願華人故步自封、勇於與西方文化碰撞的意圖。
過程中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李先生對於朋友的信任與重視。從大學到研究所,逐漸有接觸業界人士的機會,感覺在專業中打滾較久的人士常常會把朋友與人脈畫上等號,而人脈需要的是「經營」,雖然不太喜歡這樣的說法,但不得不承認不管是否身處社會中,充足的人脈常能解決很多麻煩。人脈雖然意味著更多的資源與方便,也意味著更多的付出,但追根究柢,我們的人脈本質仍是「人」,人有人性。講者李先生非常重視每個朋友,在複雜的社會中也不改初衷地信任他們,這樣的選擇雖然曾經讓他狠狠地跌跤,卻也在許多時刻成為他最好的助力這是不管身處哪個領域,都值得學習的態度。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