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
今天請到HAN Gallery負責人韓德昌先生來課堂之中分享。過去在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工作時,曾經與德昌一共事,並針對Yii專案一同打拼。Yii專案是由工藝所發起,透過台創中心一同執行的跨領域設計專案。之所以跨領域,是在於專案中融合了台灣傳統技藝的工藝家,以及接受現代教育下的設計師,兩方共同激盪之後的成果,由主辦單位共同成立一個Yii品牌來負責接續的銷售及行銷。
這在我當時剛接觸設計時,是一個非常吸引我的專案,裏頭可以看到非常多優秀的設計師及工藝家,透過長時間的互動及激盪,共同設計出擺在眼前的設計品。但事實上,每一件設計品接續商品化的速度及工作,其實在設計完成的那一剎那才剛開始,包括,量產的問題、智財歸屬的問題、成本的問題等,都是要讓設計變成商品的重要關鍵。以上,也是德昌在當時勇敢的自己跳出來成立HAN Gallery的主要原因,我想,這就是設計師內心熱情的實際展現吧。
而從他的分享之中,也可以想像HAN Gallery的下一個挑戰,包括商品種類過於單一,而且多屬高價產品,進入一般消費市場實為不易,因此,如何開發新的中價產品拓新市場,讓公司能有持續性的收入,培養更多未來針對核心產品的潛在買家,就可能成為HAN Gallery未來的核心議題之一。
[提問與答覆]
1. 過去能引領新設計風潮的設計師,都是在學界或是在出版界各據一方,未來是否有機會能朝向以上這些目標發展?
2. 如果都是以高價限量的產品為定位,是否有考慮切入中價市場,培養更多的潛在買家?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王鉞麒 M10110201
[演講心得]
HAN Gallery 的許多設計作品總是讓人驚訝且過目難忘,傳統工藝和設計恰到好處的結合是我對Yii的印象,周育潤老師善用竹編工法的「竹球椅」、吳孝儒運用榫接漆藝的「圈凳」及薄胎瓷器「塑瓷」等,暨保留了東方文化的設計元素更結合多種在地傳統工藝。
創辦人韓德昌先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設計品牌的無限可能,一個以國際為走向並致力於發展東方華人傳統工藝的品牌,唯有強而有力的文化後盾才能讓我們的設計走出自己的特色,因為文化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是吸引別人注目且最有效的溝通橋梁。
回想過去的經驗,注重文化的作品往往能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本土深耕的文化卻是幫助自己變成國際化的最佳利器,徹底顛覆了我對於「國際化」的觀念,而韓德昌先生還提到「善用」文化比「保存」文化來得更有意義,我想經過了這次的演講,我們應該對於腳下的這塊土地多付出一點關懷和認同。
最後,很慶幸台灣有一個HAN Gallery,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台灣設計躍上國際的舞台發光發熱,讓世界各地的人認識台灣、認同台灣,就像我第一次看見Droog的作品一樣,是如此的令人著迷!
[延伸閱讀]
如果買不起昂貴的設計品,但可以住進充滿設計品的旅館享受一番也很不錯 !
荷蘭設計品牌Droog將設 計理念帶入位於阿姆斯特丹的飯店,將空間打造成美妝沙龍 、時尚專賣店、空中花園、咖啡廳、設計用品專賣店和藝廊 ,Droog原本就是設計起家,所以許多產品都擺放在空 間內展示及販售,保留唯一一間房間在頂樓,營造出除了住 客以外,希望能有更多的展覽、講座和派對來歡迎人們作客。 Source:Hotel Droog
HAN Gallery 的許多設計作品總是讓人驚訝且過目難忘,傳統工藝和設計恰到好處的結合是我對Yii的印象,周育潤老師善用竹編工法的「竹球椅」、吳孝儒運用榫接漆藝的「圈凳」及薄胎瓷器「塑瓷」等,暨保留了東方文化的設計元素更結合多種在地傳統工藝。
創辦人韓德昌先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設計品牌的無限可能,一個以國際為走向並致力於發展東方華人傳統工藝的品牌,唯有強而有力的文化後盾才能讓我們的設計走出自己的特色,因為文化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是吸引別人注目且最有效的溝通橋梁。
回想過去的經驗,注重文化的作品往往能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本土深耕的文化卻是幫助自己變成國際化的最佳利器,徹底顛覆了我對於「國際化」的觀念,而韓德昌先生還提到「善用」文化比「保存」文化來得更有意義,我想經過了這次的演講,我們應該對於腳下的這塊土地多付出一點關懷和認同。
最後,很慶幸台灣有一個HAN Gallery,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台灣設計躍上國際的舞台發光發熱,讓世界各地的人認識台灣、認同台灣,就像我第一次看見Droog的作品一樣,是如此的令人著迷!
[延伸閱讀]
如果買不起昂貴的設計品,但可以住進充滿設計品的旅館享受一番也很不錯 !
Hotel Droog 只有一間房的旅館
荷蘭設計品牌Droog將設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劉怡寧 D10110201
[個人心得]
這次有幸聽到 Han Gallery韓先生的演講,個人對於他講述到的越local越global這件事情,感到十分的贊同。其實,台灣近來也慢慢地帶領起這樣的風氣,由於這幾年來經濟的不起色,消費者對於大志向、大豪華的憧憬慢慢減弱,倒是轉向對於身邊隨時出現的喜悅,感到滿足,這也是最近小生活、小日子的生活態度崛起原因。而這些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感動,常常是來自於自身文化及日常經驗中,我們常常忽略的東西,因此當有人將這些東方的文化元素放進常民的生活中時,尤其是生活中常常會使用到的商品。想想看,假使平常從早上到睡前會使用到的用品,一旦注入相當的文化元素,就能誘發出思古幽情,不失為一種浪漫地呈現。
[延伸閱讀]
以下為台科學姊,所創立的自有品牌-黑生起司。
其品牌中就有將台灣獨有的文化帶入商品中,
既有文化意味,也十分地貼近生活。
這次有幸聽到 Han Gallery韓先生的演講,個人對於他講述到的越local越global這件事情,感到十分的贊同。其實,台灣近來也慢慢地帶領起這樣的風氣,由於這幾年來經濟的不起色,消費者對於大志向、大豪華的憧憬慢慢減弱,倒是轉向對於身邊隨時出現的喜悅,感到滿足,這也是最近小生活、小日子的生活態度崛起原因。而這些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感動,常常是來自於自身文化及日常經驗中,我們常常忽略的東西,因此當有人將這些東方的文化元素放進常民的生活中時,尤其是生活中常常會使用到的商品。想想看,假使平常從早上到睡前會使用到的用品,一旦注入相當的文化元素,就能誘發出思古幽情,不失為一種浪漫地呈現。
[延伸閱讀]
以下為台科學姊,所創立的自有品牌-黑生起司。
其品牌中就有將台灣獨有的文化帶入商品中,
既有文化意味,也十分地貼近生活。
http://hesxhers.blogspot.tw/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馬彗娟 M10110117
[個人心得]
這次講者是Han gallery 漢藝廊創立者韓德昌,他也是一位一直努力推廣台灣設計的重要人物,從之前的Yii工藝到現在的Han gallery,終於有工藝產品可以順利小量生產,這是經過一再調整才有如此成果,記得韓先生在演講的最後說的一句話:「越Local,越global」,這句話讓我有所感觸,要如何做出Local的台灣設計,這除了是我們可以了解自己對台灣文化的了解程度,亦可以讓外國人了解台灣的文化並且接受台灣文化,且韓先生也提到保存文化,不如好好運用文化,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哩,我想唯有這樣才能將文化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吧!
另外對於演講內容印象深刻的還有Nendo的作品,之前看過他的作品,作品大多是線架構的現代風格且具有錯視感的家具,沒想到他也有積極參與台灣文化的活動,而他是作品依然延續他的風格是利用鐵絲來做成仿竹編的效果,用另類的方式表現竹編的質感,十分新穎,我也滿喜歡他的作品的。
最後,我滿敬佩韓先生,推廣文化是一個艱辛的路程,而韓先生完全投入在內,我想如果是我大概沒有勇氣做不可預期的事情,看著韓先生的努力,讓我想起「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會後悔的這句話」,讓我也開始想著未來,想想自己能做什麼。
[延伸閱讀]
這是滿久之前在新聞上看到的一篇報導,其實許多台灣設計師一直很努力的再推廣自己的設計品牌,但困難重重(資金成本考量、材料加工等等問題),這些都是考驗設計師的難題,但看到他們還是不斷的嘗試,努力不懈的精神,讓人很佩服,也期望台灣設計能夠繼續發揚光大。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馮睦淳 M10010121
【個人心得】
在本周的演講請到Han Gallery的創辦人韓德昌先生,分享從YII的初創一直到轉型以藝廊方式重新出場的漢藝廊,在這個由政府一筆計劃案的經費而開始的品牌,身分不是單純的設計師,而是要兼顧「設計經紀人」以及「設計公務員」,這樣的角色衝突因而讓他覺得要改變視野來看台灣的設計。因此以著「設計史」的角度出發,審視過往至現今台灣在設計上面的狀況並與國外做比對,希望能夠找出現在所面對的問題,並且發現能表達出台灣的設計語言。
演講當中演講者提到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影響,以近幾年沸沸揚揚的國際性比賽來說,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台灣的設計師和受西方文化薰陶的競爭者,在評審團以西方人數上優勢的狀況之下,有如象棋棋王與西洋棋棋王的比賽一般,這樣的文化差異對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來說應該要有怎樣的調整。台灣是個開放的國家,接收著各國的文化特色還有多樣化的資訊,但當我們在表達自己文化的時候,卻迷失了,當我們越想著要將本國的設計推向國際化的時候,不如重新的檢視並好好的運用發揮,隨著全球的設計差異性越來越小時,越能傳達出本土文化特色的設計,會是越國際化的設計。
【延伸閱讀】
1914 Connection 台灣設計師禮品專賣店
由華山1914創意園區的舊酒廠車庫工坊修整而成,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原鄉時尚概念,與生活設計及時代風格混搭出都會時尚新品牌,並邀請台灣設計師連線合作,建立文創產業跨界合作的新模式。
創意夥伴有來自島民工作室、天晴設計事務所 、 25togo Design、卯設計Moo Design Studio 、西肯設計 SEKOND DESIGN CORPORATION、一顆頭創意整合、 22designstudio 、Jabez & Hsunli 、Second choice等文創組織,文化與創意相互加值,提供一個體驗台灣文創豐沛能量的新平台。
創意夥伴有來自島民工作室、天晴設計事務所 、 25togo Design、卯設計Moo Design Studio 、西肯設計 SEKOND DESIGN CORPORATION、一顆頭創意整合、 22designstudio 、Jabez & Hsunli 、Second choice等文創組織,文化與創意相互加值,提供一個體驗台灣文創豐沛能量的新平台。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郭憲竹 M10110206
[個人心得]
漢藝廊由”藝”計畫延伸,藝計畫因政府工藝經費,發展台灣時尚工藝及設計產業而來,漢藝廊用商業角度去加以改良,演講者表示,他們的商品是以限量精緻的概念去做產出,而特殊的是買家大多是西方人。
台創團隊著手思考提升台灣的設計力,他們邀請世界知名的設計師來台灣,但卻沒有一個設計師回應,於是他們決定把台灣在世界設計的得獎數量告訴這些設計師,但還是為獲回應,最後他們告知設計師故宮工作營計畫,並說明故宮的歷史與文化意義,令人驚訝的是,十個知名設計大師有七、八個回應並表示感到興趣,這才知道"文化"對設計大師來說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台創在塞選後,決定邀請荷蘭Droog設計總監來台,因為荷蘭和台灣的背景較為雷同,一開始荷蘭並不像西方其他國家一樣深具藝術設計特色,但Droog設計讓荷蘭從一張白紙,變成像哈利波特的世界一樣豐富。
東方與西方就像象棋和西洋棋,也像紹興酒的酒杯和高腳杯的對抗。在賽局裡,是採取西洋棋的規則,但這競賽(Red dot, iF)中,象棋棋王沒有輸,這是值得注意的,但同時賽局不變,設計師的角色終究難以發揮。台灣的特色是甚麼呢?演講者說台灣的免洗碗、辦桌椅、野狼125難道就是台灣了嗎?而外國雜誌報導台灣用三重車陣的照片去詮釋。其實,我認為有時候會思考,這些特色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其實是落後的象徵,而這些落後的特徵卻是我們台灣的特色?我相信很多事情是矛盾的,大家也盡力去在當代社會中找新的歷史傳承方法。或許美的事物聽起來膚淺井靰穚H,但在傳承過程中有時認為這一直是東方文化所忽視的,演講者說"保存"文化,不如懂得如何好好"利用",並舉例法國羅浮宮概念被史塔克改造後的設計,以透明壓克力裝點餐廳設計,不僅呈現文化歷史在美感上也令人為之驚艷。
[延伸閱讀]
《有趣的台灣老插畫》
這本書的作者太陽臉記載早期特別色商標的印刷過程,也收集了顏色豐富圖案有趣的抽當、捲起來玩的紙遊戲、眼睛很大像蒼蠅的紙娃娃、紙勞作、用歌星和演員為圖案的尪仔標、廣式月餅包裝上卡通圖案紙等等,最近接觸到一些牯嶺街上賣的的舊報紙,上面深具特色的古老印刷與整個排版、字體設計,和現今的廣告之間比較起來,差別甚大。這本書讓人認識復古台灣的小產品,也像時光機帶你回到古早時期溫馨寫意的台灣。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M10110103 游穎軒
[個人心得]
HAN gallery-台灣少見的設計藝廊,是由韓德昌先生所創立。身為2008~2011政府專案"Yii"的起草兼計畫執行總監,韓先生有感於台灣很多參賽、參展作品最終卻無法真正商業化的情況,而有了HAN gallery的概念。HAN,音同"漢",代表著華人文化的起源及工藝技術,可以看出韓先生將品牌定位提升至更為國際化的層次,而不局限於台灣。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看到"藝廊"兩字,總會想到裡面是擺放著畫作和藝術品,但這裡韓先生將設計作品定位為高單價的、繁複工法的、和藝術品類似的少量精緻商品。Yii的作品大多公法成本太高,無法發展商業模式,於是經過適當的轉化調整,部分作品納入HAN gallery內,成為可以商品化的產品。例如吳孝儒的圈凳融合了骨董的明式圈椅及低價的塑膠板凳元素,創作出符合當代價值的經典設計,椅腳漸層式的漆藝手法非常美麗,還被AD建築雜誌選為年度設計趨勢的榜首。另一件作品是和Nendo合作的編竹鐵桌,以編竹的技法來編不鏽鋼,重新定義了竹編技藝,讓冷硬的鋼鐵材質注入溫暖細膩的情感。
韓先生一再強調培養台灣設計大師的重要性,就像Droog Design為荷蘭從無到有地建立了明顯的設計風格和特徵,並提升荷蘭的國際知名度,台灣也需要這樣的設計來做訊息、觀念的傳達。其中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什麼是台灣設計?西方國家的傳統工藝是直線性發展下來的,也一路主導著國際走向,但台灣器物的工藝發展在歷史上經歷很大的斷層,並直接接受了西方的物品,除了複製西方的方法和觀念外,更複製了他們對設計的預期。如何追求本質並創造自己的設計方向將是台灣目前亟需考慮的問題。最後韓先生也講到幾個重點:1.改變設計產業的規則(賽局不改變,設計師的角色將會很難發揮)。 2.「保有」文化,不如好好「運用」。 3.越local,越global(前提是要經過好的詮釋)。最後一點是要試著從2112年的眼光來看當下,為下一代繪製未來的發展藍圖。
[延伸閱讀]
台灣之光設計師:10組揚名國際台灣新銳工業設計的故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7307
是一本非常淺顯的書,收錄了十組新銳工業設計師的生涯發展故事。這些在國際間得到認可的設計師都來自台灣,看他們的故事能帶給我們許多啟發,並激勵自己更努力,為台灣這塊土地帶來一些什麼。
韓德昌先生演講內容 / M10110M01 M10110201 M10110203 M10110205 M10110206 M10110208 M10110209 M1011021
今日邀請「漢藝廊 Han Gallery」創辦人韓德昌先生
從 Yii 到 HAN Gallery |
「Yii」原先是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共同推動「工藝時尚計畫」,最初是希望透過此計畫達到發展工藝並結合時尚及設計師的參與,達到兩個產業互相的連結並推動工藝領域本質的深入探討。爾後,有許多國內的設計師加入,藉由運用台灣傳統工藝例如:竹編、木雕、陶瓷等等來作創作和設計。因政府主導的關係,更讓Yii有足夠的資金援助,也因此從2009年開始漸漸在國際的設計展上展露頭角。但最終卻因政策的關係,沒有辦法發展成一個商業品牌,因此韓德昌先生創辦了「HAN Gallery」。
介紹 HAN Gallery |
「HAN Gallery」取自中文「漢」字的諧音,漢代表著華人的東方文化,因為Yii無法被商業化的關係,讓韓德昌先生重新思考了品牌的走向。先前韓先生曾寫信邀請各國的設計大師前來台灣演講的經驗,但幾乎都是被忽視或拒絕的結果收場,直到故宮的設計案,才讓部份的國際設計師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東方文化感到興趣。
因此,東方文化如何有效的與工藝及設計作結合才能走出一條專屬於台灣設計品牌的道路,韓德昌先生更邀請了Droog的創辦人Gijs Bakker擔任設計總監,Droog正是讓大家認識荷蘭的設計品牌,從原本沒有強烈特色的國家因Droog而帶來改變,因此Gijs Bakker和台灣許多一流設計師的加入讓「HAN Gallery」碰撞出新的火花!
雖是朝著商品化的目標,「HAN Gallery」卻期望他們可以提供給設計師一個全無後顧自憂的設計環境,可以全然的投入設計當中,目前被量產的作品約有9件,雖說是量產,他們仍打著每件作品皆為100件的限量,並且走向精緻的藝術品取向,雖然價錢不菲,但能真正感受到設計師對於我們的土地以及東方文化的詮釋。韓德昌說:「我們這一代面臨嚴重的傳統斷層,因此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和時間來銜接,再透過設計方式去做國際文化差異的溝通,是最有力量的!」
HAN Gallery 的未來 |
1 賽局不改變,設計師的角色很難發揮
2 「保存」文化,不如好好「運用」
3 越local,越global
4 試著從2112年的眼光來看當下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張琬琦 M10110106
[個人心得]
最近讀到關於品牌的相關案例,加上這次HAN GALLERY的創辦人韓德昌先生分享建立品牌的過程和設計思維,讓我對品牌的重要性和定位方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發現一個成功的品牌在一開始的定位上就要定義清楚,像是HAN GALLERY中的產品都是結合華人文化的精湛工藝限量作品,而主要客戶為設計藝術收藏家,所以他們的產品很容易就能辨識出來,也能在消費者上留有深刻的印象,另外要長久經營品牌必須對國際趨勢和行銷方面要有好的掌握能力,韓德昌先生找Droog
Design的創辦人Gijs Bakker擔任創意總監,一方面是希望能以當初Droog Design帶動荷蘭設計的模式運用在台灣上面,一方面也希望在國際大師的帶領下能夠培養出台灣設計大師,看的出韓德昌先生的用心和對設計趨勢的了解;至於行銷方面,HAN GALLERY在米蘭家具展的展出勢必能吸引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好奇心,而且米蘭家具展除了是設計界的指標性展覽外,也是個很好的推銷平台,許多設計相關雜誌都會報導此展覽,讓HAN GALLERY的理念能向世界推廣並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文化。
韓德昌先生提到目前HAN
GALLERY的銷售通路只有在歐洲地區,而台灣和大陸販賣據點則正在洽談中,突然覺得台灣的文創經營似乎能透過從外國紅回台灣的方式來進行,當品牌在國外打出知名度,台灣的民眾就會逐漸認同並了解其價值,像法蘭瓷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韓德昌先生也分享對於文化的想法,他說:「與其『保存』文化,不如好好『運用』。」我很認同他的想法,他舉了菲利浦‧史塔克的Victoria
Ghost Chair為例子,形式是巴洛克時期的椅子造型,但材質卻使用現代的PC塑料,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跟現代生活更貼近,也是一種延續文化價值的方式。最後他期許我們能試著從2112年的眼光來看當下,雖然不知自己是否有此遠見,但希望能朝這方向為努力的目標。
[延伸聯想]
書裡頭有9個品牌故事,從一開始的品牌概念、品牌定位為起頭,並揭露企業如何和設計師合作,以及解剖品牌的成功原因。我覺得裡面的案例都值得去好好了解,當設計成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時,身為設計師的我們也必須能探究事務本質的能力,面對不同的問題,其解決方式也有所不同,藉由閱讀成功利用設計來改善企業或產業的故事,我們在執行不同的設計課題時,能幫助我們思考和發揮設計的能力。
[問題發表]
Q: HAN GALLERY中的產品屬於高價位並且定位為設計藝術品般,那購買的顧客是西方人多還是東方人多呢?
A: 由於品牌才剛成立不久,線在仍在試水溫,不過目前購買產品的客戶仍以西方人居多,一方面可能是西方社會較能了解新的設計想法,另一個原因就是目前HAN GALLERY的販售據點只有在巴黎、米蘭等歐洲地區,台灣和大陸的銷售通路部分還在規劃中,或許之後東方的購買者會逐漸變多。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蘇天雲 M10110109
[個人心得]
韓德昌先生為專業設計管理與經紀人,HAN Gallery漢藝廊創辦人,工藝時尚Yii計畫執行總監,對於發揚台灣文化中華文化於世界舞台不遺餘力。專長中國哲學和工業設計的韓先生向外尋找可幫助台灣設計產業更上一層樓更加完整的資源。與外界設計大師多方周旋後,以中華文化故宮計畫獲得了與droog合作的機會,並把握機會延續與Gijs Bakker合作發展HAN Gallery,結合多名本土知名設計師與日本Nendo發展作品,將中華文化的精隨融入其中,並參與許多國際展覽的展出。執行計畫時十分尊重合作設計師的想法,給予設計師充分的發揮空間,像是以竹素材的計畫中就出現了Nendo以竹編手法的不銹鋼作品。由於製作的手法成本較高,多採取高單價限量製作拉長銷售時間的手法營銷獲利。其中也提到了政府計畫型的設計案與品牌所需要的延續性發生了需求上的衝突,導致許多政府主導的計畫產生了不夠完善的收尾。
[延伸閱讀]

韓德昌先生為專業設計管理與經紀人,HAN Gallery漢藝廊創辦人,工藝時尚Yii計畫執行總監,對於發揚台灣文化中華文化於世界舞台不遺餘力。專長中國哲學和工業設計的韓先生向外尋找可幫助台灣設計產業更上一層樓更加完整的資源。與外界設計大師多方周旋後,以中華文化故宮計畫獲得了與droog合作的機會,並把握機會延續與Gijs Bakker合作發展HAN Gallery,結合多名本土知名設計師與日本Nendo發展作品,將中華文化的精隨融入其中,並參與許多國際展覽的展出。執行計畫時十分尊重合作設計師的想法,給予設計師充分的發揮空間,像是以竹素材的計畫中就出現了Nendo以竹編手法的不銹鋼作品。由於製作的手法成本較高,多採取高單價限量製作拉長銷售時間的手法營銷獲利。其中也提到了政府計畫型的設計案與品牌所需要的延續性發生了需求上的衝突,導致許多政府主導的計畫產生了不夠完善的收尾。
演講中討論到了台灣設計師參與國際賽事時的處境,宛如象棋與西洋棋的對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設計師,對於作品的詮釋與解讀很難達到一致的共鳴,如果賽局不改變,設計師的角色很難發揮。對於如何處理歷史所流傳下來的文化也做了一些比較,西方習慣以生活的方式將百年前所發展的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的設計中,反觀中華文化多以妥善保存文化為出發點,呼籲台灣設計師保存文化不如善用文化。另外也舉了國外雜誌圖文報導許多台灣人習以為常的景象,像是橋上密密麻麻停紅燈的機車或是隨處可見的後街小巷,其實都是外國人眼裡十分具有文化衝突的代表,抽離平時在地的身份以不同地域者的角度切入文化,會多出很多設計上的可能性,愈local,愈global。在歷史的洪流中,只有過去的史事才能為人所評斷,站在2112年的視角回顧現在,為100後對100年前的台灣設計做定位,設計師們想留下甚麼形式的設計來代表現在台灣,也許就是我們現在可以嘗試著手的設計,試著從2112年的眼光來看當下。
最後韓先生提及HAN Gallery想做的作品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文化符號或文化載體;富藏文化價值的作品,才有被做出來的價值。
[延伸閱讀]

日本工藝工業設計大師喜多俊之-給設計以靈魂: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書中提到結合日本傳統地方工藝產業於現代生活用品、傳統文化工藝產業再造的例子,像是岐阜縣美濃的手抄和紙結合不銹鋼燈具,被永久收藏於紐約現代美術館及巴黎龐畢度中心;川縣輪島的漆器手作工藝,以現代的方式表現冥想空間和做為液晶電視的邊框;福井縣鯖江的精密機械與鐘錶業做結;神奈川縣小田原的拼木工藝應用於現代的托盤中;佐賀縣有田的瓷器以西方餐瓷的方式表現。雖然產品定位以及對於文化應用的方式與HAN Gallery有所不同,但同樣融入傳統工藝的手法於現代的作品中,將地方傳統工藝以及文化的美好以新的美學形式帶給消費者。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韓德昌先生演講內容紀錄 / M10010121 M10110106 M10110108 M10110109 M10110110 M10110113 M10110117 M10110801
﹝Yii﹞
Yii是政府的專案計畫,由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與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共同推動的工藝時尚計畫,透過工藝師和設計師的共同創作,將傳統工藝注入新觀點,達到將傳統工藝帶進日常生活中。計畫中的作品在米蘭家具展獲得極大的回響,許多外國雜誌都有相關報導,讓外國人知道台灣在地文化,但是可惜的是,因為政策上關係,Yii只僅於計畫,裡面的作品無法商品化,因此才會有HAN GALLERY的出現。
﹝東方文化魅力﹞
當初為了邀請國外知名大師來台舉辦講座,韓德昌先生殷勤地寫信邀約,但都沒有得到回覆,之後甚至用台灣設計師獲得國際設計獎項的事情來吸引他們,同樣沒有收到回音,而是直到將和故宮合作並舉辦設計研討會他們才有所回應,許多人都表示極感興趣並躍躍欲試,沒想到打動他們的是東方文化,因此華人文化資產也應該予以延續下去。
﹝HAN GALLERY﹞
為了希望能延續當時Yii的理念並結合商業模式,韓德昌先生創辦了HAN GALLERY,邀請Droog Design創辦人Gijs Bakker擔任創意總監,並集結當初曾參與Yii計畫的設計師一同合作,推廣華人文化。HAN GALLERY中的產品因結合工藝,做工精細、繁複,價格偏高,所以主要定位成設計藝術品,吸引設計收藏家,另外其品牌HAN除了代表「漢」外,也是「韓」的諧音,讓創辦人能更為此品牌盡心負責,而此時韓先生除了身為一位設計公務員,為設計服務並思考東方設計的未來方向外,同時也是位設計商人,想辦法打出品牌知名度。
﹝台灣設計﹞
比較世界歷史和東西方傳統工藝間的關係,因為西方工業革命的關係,機器取代了人力生產方式,西方的傳統工藝則以生產技術與設計的方式繼續延續其價值,但反觀東方,工藝卻沒和大量生產技術相連結,沒有從工藝轉換成設計的過程,這就是東方設計目前落後西方設計的主要原因,因此若想發揚台灣設計,就得想辦法填補那段空白期和建立台灣的設計方向。韓德昌先生舉荷蘭設計為例,荷蘭設計起初並沒有特別的影響力,直到Droog Design的建立,他們強調不露感情地卻能使設計產生意義的理念,而許多產品都讓人眼睛一亮,不僅帶動荷蘭設計的新浪潮,也讓荷蘭設計拔擢國際知名地位。因此,韓德昌先生希望能採用Droog Desgin的模式打造台灣設計,當然韓德昌先生也強調:「除了複製西方設計的方法和觀點之外,更複製了對設計的預期。」
﹝象棋vs西洋棋﹞
韓德昌先生舉了東方的象棋和西方的西洋棋為例,兩者都是棋類遊戲,但是玩法規則大不相同,簡單來說就是種文化差異,目前的國際設計走向還是以西方設計為主流,國際知名設計競賽的評審還是以西方設計師為主,就算東方設計有著特殊魅力和文化,但因為文化差異,很多時候都無法讓人明白東方設計價值,所以這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未來期許﹞
賽局不改變,設計師的角色很難發揮
「保存」文化,不如好好「運用」
越local,越global
試著從2112年的眼光來看當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