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周育如小姐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周育如小姐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花于涵 M10010210

聽完水越設計創辦人周育如演講,是很特別的經驗。絕大多數的設計師,從穿著、言談中,總給人既酷又有型的印象,但周育如卻給人異常親和的感覺。讓我了解從生活中去體驗及觀察,也藉由旅行去體驗更多不同的世界。
city yeast cloud
充滿熱情的可愛都市酵母雲,總是到處趴趴走,並且為這個都市帶來會心一笑的創意,跟著大夥一起快樂發酵,感染這個世界。
現在的社會總是給人冷酷無情的感覺,若大家注意到這塊,將臉上的表情從無變成微笑,對於城市的渲染肯定會是正面的影響。

養成良好的求知慾,多出去走走看看這個世界不同的東西,用心去體會設計,來激盪出不同的靈感出來!!!



[延伸閱讀]

水越設計學自歐美各地的設計團隊,1994以來一直執著價值設計。2000開始以設計為核心發展設計師使用之文具品牌,產品中包含了設計習性與方便使用的功能,2003開始a-z系列的26年計畫,對於紙張的深度研究以及裝訂方式有著執著與熱忱,就為了打造簡潔專屬設計師使用的筆記本,並且堅持限量製作保持每件產品的價值,發行到台灣、法國、丹麥、西班牙等地,手記本不再只是塗鴉記事,同時代表個人風格、收集趣味性、文化信仰等。目前台灣有誠品、美術館、博客來等設計通路。此外,水越更著力在自創的"世界概念設計"發展,將設計延展到十年,二十年後的可能,讓設計與生活密切且和諧的互榮著。獨創"世界概念設計"推廣以設計規劃新的生活形態,進行奧運垃圾處理方案、新型態運動叫囂工具等,2006開始進行"都市酵母"5年計畫,目的是運用創意使人愛上所居住的地方。讓您在各個層面都看得到水越設計的創意。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陳怡君 M9710211

【個人心得】

         有別於我所認知的演講方式,周育如老師以一種很輕鬆的態度分享著旅遊世界各地的心得,每一個她所述說的畫面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情,卻都可以延伸出需要思考的問題,也讓我們透過影像重新去思考,在不同文化的衝擊之下,再一次感受自己所身處的環境。而從水越設計到都市酵母計畫,忙碌的生活中,周育如老師依舊用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在感受環境變化,這也是為何在她為城市所做的計畫中,能醞釀出許多的發酵因子,讓越來越多的人自發性的參與都市的體驗與改造,讓設計不再僅只於口號,而是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的態度。反思自己在學習設計的過程,曾經所擁有的熱情,為了迎合社會價值觀反而失去最重要的思考態度,以及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毎分小細節。謝謝身為設計師的她總是在思考如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也讓我試著空出時間留給自己去思考真正重要且有價值的事。


【延伸閱讀】
12個美麗再生好所在

當藝術介入了空間,任何一個角落,巧遇美麗

藝術家和民眾在公共空間裡,從活動及創作中進一步認識土地與生態,分享貼近生活的美感經驗,彼此針對社區環境需改造的牆壁、堤防、街道、公園、候車亭,展開對居住環境的藝術想像及美化的想法,過程中對空間產生互動的感情,培養專屬於自己及社區的美感經驗,十二個美麗再生的好所在不僅改造了家鄉的景緻,也讓自己產生新的蛻變。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方浩任 M10010103

【演講心得】

你有停下來注意周遭嗎?


第一聲下課鐘響的時後,我腦中充滿著問號和驚嘆號。因為所聽到的演講內容是非常的特別、不同以往。主講人周育如小姐藉由分享不同時期所發現的樂趣堆疊出她的成長過程,尤其是不同文化差異造成的趣味。像在土耳其三位法國女子討論的問題以及台灣人和法國人工作的大不同等。最後在以課堂的問題問自己:如果明天太陽沒有升起我們可以做什麼?或許就是這樣樂觀以及抱著偉大夢想影響著往後的工作態度。


在課堂後半段所介紹關於水越的案例和都市酵母計畫分享中,很明顯的可以和上面的求學過程串連起來。原來設計是可以抱持的多麼樂觀的想法,希望都市活起來、也希望所有人能夠停下來注意周遭和思考。這不禁讓人聽完會像張老師所想的問題一樣:是什麼樣的動力在背後支持著?


你有發現周邊的樂趣嗎?



【延伸閱讀】




















書名:都市酵母+ 系列

出版:水越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心得:都市酵母計畫的各種不同活動的紀錄,可以看到許多設計師對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抱持著各種不同的想法以及有趣的概念。是了解水越團隊的設計理念中最好的途徑也是最大的支持。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邱鈴媛 M9910116

【個人心得】
第一次真正看見都市酵母計劃,是在寶藏巖中,水越設計以不同的展品表達都市酵母的概念,也請參觀者著手繪畫,表達自己的想像,都市酵母就有如它的理念一般,每個人都是酵母,都能改變一些事物,如果每個人都能有一些想像、一些實踐,我們的生活也會有大大的不同。酵母的概念大大的影響了我對設計的看法,有些時候總覺得設計師不是發明家,即使有想法,也會因為生產、製造、技術受限制而作罷。水越對設計的態度,讓我體會設計從小開始,逐漸成為大事物的力量,每個想法都是源頭,只要多一點想像與努力實踐,都可以發展成果的。


【延伸閱讀】
德國的樂高修復市容計劃(dispacthwork project)
這不是lego的宣傳手法,一切都是自發性的創作,以樂高修復市容,讓生活多了新奇、有趣。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洪冠舒 M10010M01

[個人心得]

今天有幸聆聽水越設計創辦人周瑜如老師的演講,從她的話語閒不難體會出一個對設計充滿熱忱的設計師的心情。都市酵母計劃就是例證,酵母計畫,是運用創意與設計,建立地方獨特面向,讓人們愛上這片土地,並以實際行動呈現理念。他們拋開商業利益,在忙碌的設計工作中,抽出時間為這片土地創造,將自己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都投入到了設計之中,並嘗試把這樣的訊息傳遞給大眾,有別於一般設計公司,水越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敬佩與效法,也給我們以啟示。身為未來設計師中的一員,我們也應擁有這樣的熱情和對自己熱愛的世界所應付出的責任感。
老師還在演講中提及了很多關於旅行的故事,同樣給我感觸很深。讀万卷書行万里路,作爲設計學生更應如此,旅行也是我們的老師,用心體會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他們生活的方式,不要再作都市中的井底之蛙。

[延伸閱讀]

為了解釋情感因素在設計領域扮演的角色,本書詳細探討情感元素的三種不同層面:
包含本能的(產品的外觀式樣與質感)、行為的(產品的功能)
和反思的(個人的感受與想法),並提出因應不同層面的設計原則;
對目前越來越重視客製化與互動的設計與服務產業來說,
情感設計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 管哲楓 M10010104


[個人心得]

在三年前,因緣際會下參加過都市酵母計畫,那時候也只是傻傻的做,並沒有想很多。
隨著水越進行越來越多的計畫,其實能夠開始瞭解,那種想要透過自己來影響其他人、讓世界有一些改變的想法的實踐。儘管用著很少的資源,沒有錢的方式,透過網路、透過自己生活周遭附近、透過朋友之前的橋樑,一點一滴的把自己的想法滲透到這個世界。
從來以為要改變生活最大的力量還是透過政府,不過在水越看到的是一種由下而上的力量,我從分享中看見的不只是這些活動、或是他的成果,而是如何用用設計創造價值,不管用任何方式。明天如果世界末日,設計師比起很多人是更無力的,但或許不已設計師,而是以一個人的方式來面對末日,或有不同的作為。
Steve Jobs曾在哈佛的演講中說過,他把每一天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在面對。我想以著這樣的生活態度,是不會讓自己後悔的一種方式,或許Agua的一些作為,也透過這次的演講多少影響到了我們,我想這也是一種發酵。

[延伸閱讀]














Carlo Ratti: Architecture that senses and responds

都市酵母的計畫,讓我想起來自MIT的Carlo Ratti。
在Ted上的演講,他介紹實驗室的計畫,包括與各種機構合作,
影響我們生活的城市,或是正在試圖影響著城市,以一種風趣幽默的簡報,
告訴我們透過一些取得數據的應用,世界將會改變的如何,
今天世界設計大會論壇中也有他的參與,介紹了更多關於互動裝置影響城市的想法,
如果能多去了解,相信是一種新的刺激。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賴采秀 M10010201

[心得感想]
昨天與奧地利IIID協會的主辦人與秘書一同進餐,結束用餐後,回家的路上他們對台灣人的生活十分好奇;台灣特有的垃圾車文化(他們覺得音樂十分有趣,還有人們一個個提垃圾出門)、大學晚上依然響起的鐘聲…,更令他們驚訝的是,晚上10點30分,捷運站滿滿的依然都是人。我解釋大部分是上班族下班了或是學生從補習班下課,國外沒有補習班,解釋’’補習班’’這名詞令花了我一些時間。他們無法理解台灣人拼命的讀書為了考上更好的學校或是拼命的加班僅是為了賺那多一點的錢,那他們平時的生活與娛樂呢?這令我想到周育如小姐所說的,一個僵化的體系是否會造就出一群機械式的人們呢?

外國人在工作之餘更懂得享受生活,我一直覺得這是台灣人一直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像是設計,許多人做了幾年設計後,無論是心靈或是體力上都被磨光了精力,紛紛轉行。我很敬佩周小姐擁有如此多的熱忱,水越設計辦了一連串的活動,都只是希望能帶給這座城市些微的改變,一點一滴。

我很喜歡老師所說的:「人很奇怪,遇到喜歡的事情,要花多少時間、精力都沒有關係。」這令我想到學生拼命熬夜趕作業之餘,抱怨歸抱怨卻是心甘情願的在做。希望不管過了幾年,自己都能抱持這樣的態度,讓自己更進步,並期許即使是微塵般的細小,自己也多多少少能為這世界帶來一些轉變。

[延伸閱讀]
聽了此演講後,大家或許還沒進過水越設計官網看過。
大家務必要仔細看,水越設計官網有太多可以慢慢品味的設計與想法。
http://www.aguadesign.com/design.php





還記得去年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展出的小碎花布嗎?當時一同參展的,也有都市酵母。
大家可以藉由進入水越設計的官網更加了解與重溫。
http://www.aguadesign.com/media.php?news_id=72&yy=2008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程彥彰 M10010110

[心得感想]
旅遊,能帶來很多的體驗以及經驗,可以藉由旅遊期間所發生的一些大小事來了解不同國家的人文風情,看看世界,想想和我們台灣到底好在哪裡?差在哪裡?藉由旅行,得到許多省思,老師也提到了有錢不一定是物質的享受,有些東西是錢也買不到的,看到邊疆地區的人們,生活過的雖然不富裕,但他們所擁有的大自然以及人文風情,是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中每天忙碌及晚九朝五的都市人所沒有辦法體會的吧!而我想會有這些體悟、感觸及想法也是藉由旅行所慢慢體會出來的吧!因此就算再忙碌!也應該找找時間出去走走,充充電吧!不要當個城市井底之蛙。另外演講中也提到了國際官感,臺北身為國際一流大城市之一,但不管是在道路品質,城市美觀及公共建設卻沒有一級城市該有的水準,表現的如此差強人意!我們的政府應該好好想想,好好規劃,來展現出我們台灣人特有的文化風情吧!演講中看到影片播放著在城市各個角落放置可愛的瓢蟲及在繁忙的城市中露營,看了讓我很感動,並且感觸也很多,想到小時候無憂無慮的過生活,但是現在長大了,每天都那麼忙碌,已經忘記了小時後的天真了!現在想起來真是有點感慨呀!

[延伸閱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3078
這是一段背包十年的旅程分享,也是一個孤獨狂徒的夢想宣言,更是一趟深度心靈之旅。書中採編年體結構。不是描述景點,而是描述一種成長,描述一個青年最絢爛的10年光陰,像朝陽一樣,照亮每個心中還有夢想的人。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曾勝鴻 D10010102

[個人心得]

周老師喜愛旅遊,並細細品味世界各地的風情,透過記錄來傳達出她眼中有趣的觀點。設計師也應該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多多去旅行增廣見聞,體驗不同的文化,相信可以增加個人的設計能量。
都市酵母計畫是一個長期的人文運動,透過熱情的志工與設計師,從我們的生活環境開始做起,共同來喚起社會大眾對於環保、文化的重視。周老師說:「我們可以抱持著一個偉大的理想,總有一天可以達成。」由此可見,周老師具有綺麗的夢想,從現在開始播播下小小的種子,堅定不放棄的意志力,相當值得我們來學習。
另外,詳實記錄活動的過程,並進行影片的製作及宣傳,透過網路的傳播可以延長都市酵母的影響力,這樣的宣傳方式也值得設計師及各種團體學習。

[提問與答覆]

問:舉辦這些公開活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財力,請問周老師是用何種信念來長期堅持下去?
答:為自己訂下了目標與理想,就要抽出時間來執行,都市酵母有很多的志工,對於都市有強烈的認同感,對於時間與金錢,就算沒有錢也可以想辦法,設計活動所傳達的內涵比較重要。

[延伸閱讀]

<島嶼瓢蟲記>喚醒了民眾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 《±2℃》(全名:±2℃-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是首部以台灣觀點出發的氣候暖化紀錄片,宏觀地闡述全球暖化帶給台灣的衝擊。本片希望並呼籲台灣土地上的人民面對地球暖化所帶來的問題。議題同時觸及在全球暖化下,台灣在科技、工業以及經濟上必需面臨的改變。
「正負二度C」,片中點出全球暖化、氣候劇烈變遷,台灣將會是第一批氣候難民,若海平面上升6公尺,像嘉義東港、屏東林邊等區域都會沉入海底,影片還以無償供播方式推廣,期待喚醒台灣人民與政府對環保的重視。

第一段:全球的氣候變遷
第二段: 台灣,我們的氣候變遷
第三段: 地球生氣了
第四段:「±2℃」的意義
第五段:我們的家,台灣
第六段:給我們的下一代
第七段:世界上即將消失的地方
第八段:我們該做什麼?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楊舒涵 M10010303

{個人心得}

來為我們演講的是水越設計的周育如小姐,從她說話的輕柔淡雅的樣子似乎就可以瞧見一點法國人的影子,她將她去各國旅行的所見所聞簡單的跟大家分享。

在周育如小姐所分享的幾件事情當中,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最現實的一個議題,為什麼台灣人這麼辛苦的工作,錢賺的卻好像永遠比別的國家少?我彷彿可以回想兩年前初遊法國的時候,在美術館前席地而坐享受陽光的家庭、處處皆可尋覓音樂的地鐵、絡繹不絕的露天咖啡廳是否我們在汲汲營營之餘忽略了很多生活上值得停下來仔細品嘗的美好事物呢?

而另一個相當有趣的想法就是將退休生活提早過,這也反映到台灣人通常會選擇存夠錢了再來周遊列國,而歐美國家則是只要一有錢就拿去跟家人出遊,他們將生活的體驗轉為正面能量,釋放在源源不絕的創意上。

能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體驗各國文化是很令人羨慕的事,想起我們指導教授曾經說過:只有兩件事可以使人變的有思想和深度,一個是流浪,一個是多看書。我想正因為如此,周育如小姐才能夠將都市酵母的深層意涵如此輕巧地植入人心。


{延伸閱讀}

法國人,搞什麼?!:在台灣也可以活得像個法國人

法國人並不是天生優渥,他們只是比較懂得生活。從書中法國人對於生活的體驗,我們可以試著從一些有趣的提議做起,展開與別不同以往的生活冒險。法國人總是對於生活周遭的事物充滿著浪漫的邏輯,不管是一早就得喝咖啡或是任何時候都要裝優雅,在露天咖啡座曬曬太陽,讓瑣碎的煩惱也跟著蒸發,生命是可以不斷地美好。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賴思羽 M10010120

【演講心得】
其實不管哪個領域都有他的苦處,但是選對你最喜歡的事情去做,總是能忽略或是戰勝辛苦,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做是非常開心的事,又或者說,能找到什麼才是自己喜歡而且熱愛的事,才真正是莫大的幸福。工作外生活的各種經驗不僅帶給人輕鬆的休閒感,也會帶來更多的靈感,由其設計工作是一項與生活貼近的領域,若一個設計師根本不懂得享受,怎麼做出讓人覺得享受的產品?如果不懂盡情的去玩耍的人,如何去盡情的在工作上有創意的發揮呢?除了體驗並且細心的去感受之外,還更要有反思的能力,就想周育如小姐描述的,他的旅遊經驗讓驚奇,也讓他去質疑或有更多的探討,例如他講到劍橋學生其實根本對生活常識很缺乏一樣,這樣真的是聰明嗎?我很喜歡她下的結論,很適合做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信條:「再忙也要花時間思考工作以外的事,因為再忙也擠不出時間做的小事,往往都是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
書名:《喂,幹嘛不做你自己》 作者:曲家瑞

在忠於自己的興趣前,先找到自己的興趣,在忠於你自己做你自己前,先找到你自己。曲老師輕鬆愉快的講述,讓人也輕鬆愉快得覺得:好!我就做自己吧!

周育如老師演講心得 /閩浩翔M10010205

【個人心得】

聽完周育如老師的演講後,不禁讓我感嘆,開始接觸設計也好幾年了,確很少用我這微小的力量來為城市做點貢獻。而周育如老師卻努力的舉辦著各種活動,來實踐對城市的認同感,真正的喜愛我們所居住的地方。

而台灣這忙碌的社會聽到周育如老師工作一年休息一年的理想,讓我佩服其享受生活的精神,懂得在生活中找到新的事物去挖掘與觀察,也讓我了解到為什麼歐洲國家工作的時數比我們少得多但效率卻比高得多,感覺他們很懂得生活,在做任何事情時先思考,而不是盲目的進行,休息後儲存能量再出發然後才能走得更遠。人生苦短還是趁年輕時多多體驗與感受生活,不然就像周老師講的等到了五六十歲或許真正想開始體驗時已經沒有體力了。

【延伸閱讀】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或許我們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莊偉銘 D10010301

[個人心得]

設計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周育如小姐引領水越團隊,帶著玩樂的心和對設計的執著,衍生出了許多帶有生命能量的設計,這些設計與活動,都是藉由和設計師或是在地居民之間的互動、玩樂與集體創作出來,像是都市酵母計畫 - 你妳我她他都是酵母,都能改變一些事物;還有台北草地新居實驗 一個重新檢視在台北生活的特殊魅力、都市風格及日常生活感動的體驗;甚至是島嶼瓢蟲紀那樣可愛又有趣的形式,就像已經滅絕的恐龍,都會人看到的不是一塊塊的白骨化石,而是帶著黑點點的手繪瓢蟲,水越設計意圖再清楚不過:一種反思,一種哀悼。


誠如周育如小姐在其他地方演講提到的,透過長期旅居歐洲所培養的生活態度,對設計的想法與看法必定有所不同,我相信,在一張張歐洲生活的紀錄背後,周小姐必定是鼓勵我們學子,有機會,必定出去走走。也呼應了她提出神農氏嚐百草的這種「親身經歷」的態度,身為設計師,親自去挑戰與體驗未知的事物,你才知道這個世界缺乏什麼,並轉化為自己的設計能量。


[延伸閱讀]


電影: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心得分享:水越設計對環境保育的態度讓我想到這部片中揭示地球持續性面臨到的問題,像是:美國生產的穀物足以餵飽20億人,但大多數的穀物並非供給給人民作為糧食而是作為牲畜的飼料或生質燃料,濫伐為農地的區域再也回不來,世界上超過五成的穀物被用來餵食動物或作為生質燃料;還有,杜拜30年內,從一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小漁港,變成屢創世界建築奇蹟的奢華天堂。四周沙漠,就耗費無數能源抽取海水,利用淡化技術來供應奢華的噴水池與大型水族館,有豐沛的陽光,卻完全沒有太陽能面板。諸如此類的問題,顯示人類仗勢著豐沛的地球資源去創造一種短暫的享受有多麼的愚蠢。拯救地球,並不是開發先進的技術,而是作降低污染,並以新的能源擷取機制取代過去濫用地球資源的行為,我相信,這和水越設計用石頭造紙的想法是很貼近的。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 D10010102 D10010301 M9910116 M10010115 M10010113 M9810110

周老師從17年前成立水越設計至今,並在6年前開始推動都市酵母計畫,希望每年都可以透過旅行進行充電,「發展自己喜愛的事情,就可以發展出一片天空」周老師透過旅行的經驗記錄著生活上的驚喜。

[旅遊體驗]

1. 日本漫畫入侵法國事件:傳統的線稿式圖像與日本色彩豐富圖像式閱讀,相互對照下,日本的漫畫正悄悄的深入法國人的生活。

2. 捷克與台灣的食物相似:捷克的食物與台灣的菜餚相似,那思考的方式也會接近嗎?

3. 劍橋大學的學生真的比較聰明嗎?劍橋大學的學生思考的方式比較鑽研深入,缺乏橫向的思考方式,習慣使用火柴的人居然對打火機莫可奈何,我們對於生活的態度應該隨時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既寬且廣的看待周遭一切。

4. 還給原住民尊嚴:2000年法國總理席哈克要還給原住民尊嚴,在巴黎打造原住民文物中心,種植綠油油的芒草與植物,與城市和平共處,一點也不突兀。

5. 260元的牛肉麵:這一碗麵中只有一大塊的牛肉、蘿蔔、麵與湯頭,但細細品嘗下,各種食材發揮他們獨特的滋味,風味絕佳。

6. 土耳其的三位法國女人:為了如何平分五塊錢討論了許久,不同的民族文化就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7. am6&pm8的泰國國歌:聽到撥放泰國國歌時,廣場上的人們都會停下手邊的工作,並且立正站好,這樣的泰國風情很有特色。

8. 新疆的豐富物產:鐵礦讓山頭顯的紅潤,讓我們思考,如果在這樣的地方沒有設計,那可以做些什麼?

9. 西班牙的撞人電玩:電玩中撞到人就可以得分,撞到老人得分越高,這是一個幽默的電玩遊戲,代表西班牙風趣的民族性及創意。

10. 台灣土地公擺飾:土地公有3105歲比耶酥還老,設計土地公公與土地婆婆的設計做為桌上的擺飾,獨特又具有安定心靈的作用。

11. 運送10公斤的鹽到對岸:透過水中載具的設計進行比賽,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來表現創意,例如:怕脫鞋掉了,就用繩子將它固定在腳上吧。

12. 如果明天太陽沒有升起,我們能作什麼?雖然天空一片漆黑,但萬物生機依然蓬勃,當陽光來臨,一切又將恢復活力。

[都市酵母City Yeast]
都市酵母成立的用意就是讓發酵的分子在城市裏竄動,也許在台北,也許在台灣,透過改造身旁的環境與省思,讓我們的都市到處都有生機與活力,我們可抱持著一個偉大的理想,總有一天可以達成。

1. 音街的改造:在街道旁設置音樂感應器,讓路過的行人可以聽到音樂,意外讓盲人覺得這樣的裝置,可讓他找到回家的大門,當然也驚動鄰居與警察的介入 ,所以十天就拆除了,這樣的體驗十分有趣。

2. 尾巴人的活動: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生活是否變的與眾不同。透過這樣的體驗活動,創造一種新奇的互動方式。

3. 捕雲馬拉松:在網路上發起將雲跟建築物一起入鏡拍照活動,北京、上海、加拿大的網友都有來投稿,並幫自己拍的雲取名字,透過拍照的活動,讓網友一起關心自己周遭的生活環境。

4. 島嶼瓢蟲記:好久沒見到瓢蟲了,代表都市的綠地越來越少,透過手作瓢蟲的活動,將瓢蟲擺放到全台灣,喚醒民眾對生態改變的省思,及重視自然生態的保育。

5. 都市酵母 x aveda 珍惜水資源:在信義華納威秀進行水資源的裝置藝術,讓民眾思考全球水資源不足的問題,並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透過互動式的體驗,從水管裏聆聽大海的聲音,能夠吸引民眾的興趣及目光。

6. 陽台計畫:陽台可以做哪些的改變?可以跟鄰居在陽台上打桌球,或者當成表演舞台,如果每個家庭都可以重視都市的景觀,可以讓生活更美好。

7. 台北草地新居:在華山藝術中心,號召朋友一起去露營,打破傳統水泥牆與都市的隔閡,親近都市的脈動,聆聽都市裏的嘈雜聲、腳步聲、喇叭聲、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這座都市。

8. 得利塗料魅色台灣:城市色彩的實驗計畫,透過彩繪大樓的活動,改造這座都市的色彩,讓我們的城市不再是單調的色彩。

9. 台北那條通的那座山:都市每分每秒都在製造垃圾,透過「那座山」的裝置藝術,提醒民眾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要。

10. 市街道美學設計-台北市清潔隊工具:清潔隊員代表這座城市的門面,都市酵母思考如何改造清潔隊員的使用工具,而且不用再到處隱藏清潔用具,讓他們可以更便利的使用。

11. 大稻埕的記錄與人情味:大稻埕的店家都很有人情味,可以與商家閒話家常並從中獲取商品的資訊,例如花生的品種,該如何選購綠豆等等,這是在一般的超市與賣場無法獲得的樂趣。

都市酵母尋找與運用“創意與設計”建立地方獨特面向360度的方法,作為實踐設計的原點。不以商品為主要的目的,以人的需求解決社會問題的面向,並思考如何用設計去創造價值。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林盟凱 M10010304

[演講心得]

周育如老師這次演講的內容包羅萬象,分享了許多有趣的事件,我對於其中某些還蠻有共鳴的。像是漫畫的影響力,尤其是日本漫畫,從小就喜歡看漫畫的周老師,是個漫畫迷,但以前漫畫是被定義為不務正業、不長進的人才看的,好像身為一個”好人”就不可以看漫畫,但是她在看到漫畫出現在葡萄牙的圖書館、而且有一整面牆;在法國的地鐵上看到有人在看漫畫,心裡非常震驚,原來民族與民族之間是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洗腦的!她說當大家都還不知道愛滋病是什麼的時代,周老師已經透過漫畫得知了。這讓我想到我大學時的3D動畫老師,莊絢淳,他也超級愛看漫畫,他在指導我劇本的時候,都是以漫畫做舉例「這裡你可以看一下海賊王的哪一段…」「這邊的分鏡可以參考浪人劍客,宮本對吉岡那邊…」「有看過火影嗎?蠍的回憶那一段的感情用的很深刻…」他也一直跟我們說多看就多吸收,很多好的創意種子說不定就埋在哪一本漫畫裡呢!


[延伸閱讀]


九把刀/海賊王教你的事

這篇文章是九把刀寫在中學生的連絡簿中的,雖然內文主要是在講反霸凌的東西,但是是以漫畫海賊王來做一個對於”裝做沒看到霸凌行為的行為”的反思,我覺得寫的很棒!(我會貼這一篇也是因為我是一個海賊迷)


你/妳有看過海賊王嗎?沒有的話,看一下吧,很不錯的!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M10010205 M10010107 M10010116 M10010120 M10010211 M9910214

周育如小姐經歷

中央法學系畢業後至法國巴黎進修藝術史
1994年 成立水越設計
2000年 發展水越紙品
2003年 開始世界概念設計
2006年 推動都市酵母計畫

「從小就開始學著做生意」周育如老師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帶出她的家世背景。也說到她到法國留學時並不曉得自己該念什麼,只知道對藝術有興趣,便選讀藝術科系,之後也在法國巴黎成立了水越設計。目前在台灣成立的水越設計也歷時16年多之久。
熱愛你手邊的事情,去發展、去投入,就會變成一件成功的事情
周育如老師引用電影「三個傻瓜(3 Idiots)」的中心思想:熱愛你手邊的事情,去發展、去投入,就會變成一件成功的事情。電影中其中一位主角熱愛拍照,但家人要他去念工程科系,他也有考上,但念得不順利也不開心,另一位主角鼓勵他去做他的興趣去拍照,這樣他反而做的很好。因此周育如老師也說:人很奇怪,遇到喜歡的事情,要花多少時間、精力都沒有關係。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哲學
「工作半年、休息半年」周育如老師這麼說道。這是他的願景,他希望能透過休息的時間享受旅行生活,因為年老退休的機制並不恰當,等退休時身體機能可能不好了。另外,他說最近聽到「工作七年,休息一年」這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旅行帶來有趣體驗
周育如老師接著透過旅行經驗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日本漫畫入侵事件」她說令他震驚的是當他在歐洲的地鐵看到有人在看漫畫,相較於台灣以前是禁制的情況,她覺的是一種文化入侵的感覺;

「與台灣食物相近的捷克食物」周老師覺得飛越到了另一個地方,食物卻很接近,那思考會不會也很接近呢?;

「法國的思考方式」周育如老師說這是很有意思的問路經驗,他在法國的一個鄉村迷路,因此詢問路該怎麼走,對方給的回答是:「你不知道,那你就不要去」很直接但也很確實。;

「劍橋的學生真的聰明嗎?」詢問劍橋大學的老師和學生有幾個科系和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卻沒有人知道答案,甚至用很嚴肅的表情和冗長的時間來思考,因此懷疑劍橋的學生真的算是聰明?;

「一碗260元的牛肉麵」簡單的四樣東西:牛肉塊、紅蘿蔔、白蘿蔔還有麵,食材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就可是會讓你覺得好吃、值得。;

「傳遞快樂的司機先生」周老師在台北經常看到計程車,他發現每個司機來自各行各業都有,因此她思考是不是能組織一個特色計程車,如果你想去吃好吃的東西,可以讓計程車司機帶你去。;

「在土耳其的三位法國女人」這是一次搭公車的經驗,她看到三位法國女人為了剛才所找的零錢該如何均分,討論了超過一個小時之久,讓她聽到都想去跟她們說:我給妳們錢好不好,但也讓人思考,這是否正是法國人對於公平的思考方式。;

「早上八點、晚上六點的泰國國歌」在泰國還有唱國歌的習慣,早上八點、晚上六點時,泰國全國會在這個時間點完全靜止,如果那時候你在動,你會是這裡唯一在動的人。老師幽默的說,如果她是導演會來這裡的這個時間點取景。;

「0.42的生活」台灣人的休閒時間是法國人的0.42倍,這讓人思考,為什麼台灣人一天要工作多達16個小時,賺的錢卻沒有比其他國家的人多,是否法國有自動工作的機器人呢?。而且每次回去法國總會看到其更加的進步和大氣的想法,像是法國清潔隊用的打掃工具是像變形金剛一樣的外型,反觀台灣不禁使她打從心底的佩服法國。;

「西班牙的電玩」西班牙有個一款以撞死人就能得分的電玩遊戲,詭異的地方是:撞死年輕人得分數比較低、撞死老長者得分數比較高。讓她思考這或許是西班牙獨特的道德價值觀。;

「如果明天太陽沒升起」老師分享了曾經做過的一個議題,他們團隊苦惱了一週,還是做不出什麼東西,但就在要繳交的前一晚,她在黎明的時刻發現,太陽身起那一刻,突然萬物皆騷動,讓她意識到光對萬物的重要性。

周育如小姐從Christo的一句話:「It is so difficult but I’m trying」沒有目的只想做漂亮東西來引述我們應該抱持著一個偉大的夢想,一生中要能嘗試改變一件事,然而他推動了都市酵母計畫做了很多嘗試,舉辦了很多如:音街,如果尾巴還在,種子巡迴計畫的打造夢想社區的社區活動,捕抓川片雲,瓢蟲計畫,與動物的下午茶,陽台計畫,黃色椅子計畫,用不同角度來親近植物,與塗料公司合作來改變都市色彩,通往大條通的那座山…等地活動,期望能讓改變一件事在都市持續的發酵以愛地方的想法來做設計。

然而周育如小姐在最後也與大家勉勵說了「再忙也要花時間思考工作以外的事,因為再忙也擠不出時間做的事,往往都是最重要的小事」。

周育如小姐演講 / 張文馨 M10010204

[心得感想]

體驗世界思考人生

外表看起來與我們相仿的agua,年紀輕輕就去過世界上許多國家,每個國家也帶給他許多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像是富裕的新疆`、法國那還他好大一個尊嚴的美術館......許許多多的經驗使他回到台灣之後思考與檢驗自己的方向,我覺得藉由體演不同的文化可以使自己的生命與想法有所衝擊,那是一種新鮮又特別的感覺,我自己也很喜歡藉由旅行去探索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也許看得不是什麼很大的知名景點,而是那位於當地最傳統的菜市場,對我來說這也是做設計中一個很重要的過程,觀察與體驗之後產生屬於自己的思路甚至人生觀,也許今天看到的一個落後的菜市場不能給你什麼當下的實質幫助,但我覺得這些經歷的種種都會為維來堆積出一座高塔。

追尋自我

對我來說,旅行是一個尋找自己的過程,也許當下看的是名勝風景也許是體驗文化,但是當看到不同的東西遇到了文化衝擊,就會開始思考自己,了解自己比什麼都難,記得大四在做畢製的時候老師說了這樣的話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這要跟某某偉人一樣,但卻沒有老師或父母叫我們做自己,這句話感動我很深,而我也從大四才開始找自己,總想要跟某某大師一樣的自己卻真得從沒想過自己的樣子,就像是旅行,出國前覺得台灣就是那樣子出了國看到他國的好之外,卻更清楚的看到自己家鄉的美。

設計的價值

設計可以為社會做什麼,曾經在大學時代我們想過這個問題,學習平面設計總想這工業設計可以為世界做出環保的東西,但是平面設計卻好像只會消耗資源做裝飾和包裝,常常就陷入這樣的矛盾。之前不知道都市酵母就是水越設計的一部份,也不太明白在做什麼甚至以為是座裝置藝術的藝文團體,聽了演講之到了他們在做的其實是改編生活中的小事(甚至大事)後,突然間對設計改變了想法,是否以前太過侷限自己的想法,或把事情想得太大,其實很小很小的動作就可以改變些什麼,就像做研究一樣,小小的發現就是大大的貢獻,就像都市酵母的活動,雖然參加的人不是很多範圍不大,但是只要帶給一些人生活的省思就可以向蒲公英一樣擴散出去變成另外一個種子。

Agua的設計是創造價值,那我呢?我想這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等我找到。

[延伸閱讀]

一個人的旅行更能體驗到文化與和自己對話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Eat, Pray, Love
導  演:雷恩莫瑞
演  員:茱莉亞羅勃茲、詹姆斯法蘭柯、哈維巴登
發行公司:博偉
官方網站: http://www.sonypictures.com.tw/movie/EatPrayLove/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王瑞龍M10010107


[個人心得]
水越設計創辦人周育如老師提到了很多生活上的經驗與哲學,經驗的部分像是計程車司機會有自己的技能,法國街道清潔人員用的高級輔助產品,還有土耳其的食物和我們最接近…等等。這些經驗的累積大多數是周育如老師從旅遊中所獲得的;而哲學的部分則像是工作七年應該休息一年的看法,我很認同這個想法,當年老退休後,身體不適的情況下真的不容易到處遊玩了,而且這段時間可以做其他的運用來充實自己,另外,周育如老師還提到了即使再忙也要撥空做其他事情,我覺得這也是我想努力做到的,總是認為功課做完後再來做其他想做的事情,但往往在作業完成後所剩時間就不多了,喘一口氣後又要繼續為下次的作業忙碌,如此的循環下累積了很多真正想完成的事情,我想我該培養決心與時間的管理讓這些堆積物消化掉。
我常常在想一間設計公司的精神可以從產品和領導者的言行舉止中被看出,當聽完周育如老師的演講,水越的輪廓也大概勾勒在我腦海裡了。水越將熱情奉獻給我們居住這片土地,用情感去連結每個住民,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動,像是都市酵母的活動就是對於我們周遭生活的細微觀察所做的呈現。「抱持著一個偉大的夢想,像是神農嚐百草的精神」是周育如老師所要傳達的,也是我該學習的。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雜誌 應該要發請假第一名獎嗎?
會想分享這篇文章是因為周育如老師提到了他在水越會要求設計師除了工作一定要做其它事,「即使再忙也要撥空做其他事情」這樣的想法讓我想到這篇文章,文章中一段引文: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在新北市高中職暨國民中小學校長會議上的演講,突發奇想希望校長們以後不要發全勤獎,應該要發請假第一名獎、請假第二名獎……。他覺得在王品集團裡,不愛請假的主管有三害。第一害,永遠在崗位上,所以部屬無法獨立。第二害,部門會永遠以這位主管馬首是瞻,不會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第三害,這麼盡心盡力的主管會看不慣請假的人,到最後會把好的人才給逼走。我所要傳達的是不要成為工作狂,適度的休息會讓思緒更清晰。另外關鍵時刻家人的相處,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 洪毅軍 M10010101

[個人心得]

設計師不只是要有品味,更是要有品德,這樣才會過上一個有品質的人生。在學習設計的過程當中一直在思索著,該如何透過設計去成就一件大事,以往心裡所謂的大事往往都以著金錢去衡量,當然也有想為這社會付出的一股熱誠,卻總被現實所打敗。周育如小姐不僅是一位理想家,更是一位有生活品質的實踐者,設計總是能喚起人們心中感性的呼求,而透過一步步的執行累積,周育如小姐正準備讓世界聽見她的呼求。周小姐說的一句話:如果你希望20年後過上怎麼樣的生活,你從現在開始也就要努力。這樣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之後的收穫成果,同時也是完成自我實現的不二法門。周小姐要求每一周都要設計師去思考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深深衝擊到我,究竟我有多久沒有去傾聽自己與這個世界了呢?

[延伸閱讀]

剩食


















這一本書提及了許多關於食物浪費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不僅封面設計優雅簡潔,內容也充滿著豐富的圖像說明,是一本相當好的關懷社會議題的書籍。

周育如女士演講心得 / 吳芳葆 M10010112

【個人心得】

踏上設計的領域,「水越設計」其實常常耳聞,也聽說過「城市酵母(City Yeast)計畫」的城市活動,但都未很深入了解過水越在設計上的著墨,這次邀請到水越設計的設計總管周育如(AGUA),藉由演講和資訊的蒐集,才開始對於水越有相關的了解。第一次看到AGUA,有別於設計師會帶給人很酷或很經驗老道的形象,她只穿著一身T恤和牛仔褲,言談的過程雖然都是像聊天一般的輕鬆自然,但卻從中感受到AGUA「了解自己要的是甚麼!」,這讓我所震撼。演講得過程,AGUA從她留學或在國外的旅遊經驗,分享種種看似微不足到的現象與生活,但從她所留意的觀點,發現在地的文化、民族的特性、生活的品味…等,讓生活經驗累積與設計思維產生共伴效益,成就了AGUA看似無心的逆勢操作,反而更顯獨特的設計作風。

在演講的過程,AGUA並非講述自己公司設計的產品,而是分享了許多主辦參與的城市活動,無論是「台北草地新居(City Camping)」,思考與城市間的體驗;或對於「城市清掃的淨化」,轉換想法視清潔員為城市的門面;或者「島嶼瓢蟲紀」,利用手工瓢蟲加上感應的裝置,表達為生態盡的一份心…等,這都是因城市情感而建立地方獨特文化,趨動大家擁有360度解讀城市面向的行動。或許大家會好奇,這是設計嗎?但從AGUA對於活動的熱切感受出,她認為的設計是從生活中能夠感動每個人的。AGUA分享出「行動」其實也可以代表設計,是永續有發酵性的,這些實驗設計的原點,並不是以商業為主要目的,而是以人的需求、解決社會的面向或提點隱憂進行思考,若以商業角度思考,則永遠不是走在尖端,而是在後面跟進的模式,如何用設計創造價值,不論用甚麼方式,為生活創造出具價值的層面,這才是重要的!

「有些事情不做,一輩子不會做了,若為自己下目標與理想,請一定要去執行!」這是AGUA給予大家十分有意義的一句話。許多人懷抱許多夢想與理想,踏著實踐的步伐,卻常被現實層面所震懾,為自己想做的事堅定我想這是許多人缺乏的,但這是邁向不同視野的必經過程;依然是學生的我們,更該體驗生活並累積經歷,這些經歷是靠自我觀察而來的,而非讓經驗只是給予美好的回憶,而
是具有深一層的隱含價值,在產品的設計時,才能真正放下所謂設計者的偏見,能從使用者的故事開始體驗。


【Q&A】

Q:水越設計從成立,到品牌與社會共鳴,背後的基石是如何奠定與經營的?
A:品牌的創立是艱辛的,是要牽扯許多不同層面的,我覺得對思考「如何傳達想法,並能確實傳達給想傳達的人」這個觀點是很重要的。設計層面中,若是在接案的過程,就該了解公司的背景,清楚為誰做設計,做甚麼設計,說甚麼故事,消費者的感受…等,維持設計品質的同時,也要連繫背後的故事,層能擁有打動對方的感染力。我想熱情是重要的,例如設計一個筆記本,從紙的選材、到裝孔方法、互動過程的故事…等,各個小細節的嚴謹是因為熱情,同時也是因為想用小細節表達出一個品牌的意象。


【延伸閱讀】

嚮往之城:慢食者與藝術家的16座城市再生運動




作者:池農深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11年09月11日




簡介:
本書為旅美藝術家池農深歷經三十多年,跨越時空,深入其境,真實記錄16座美國城市藝術再生的過程。內容說明19世紀中期,美國因為經濟的突飛猛進,造成都市化效應的房價升高,造成許多藝術家為了能持續藝術創作而遠離都市,藝術家用他們獨特的眼光、豐沛的生命能量與勤勞的雙手,打造出一塊塊藝術的處女地。這些地方,雖不見得有大量的古蹟文物、長期深化的人文情懷,但在藝術家陸陸續續進駐後,卻能以看來不切實際、不能做為經濟發展主力的藝術生活,重新為小城帶來生機。並且反思台灣的藝術行動,同樣也有藝術改造的經驗,然而台灣卻沒有一座城市能如本書所述,讓藝術能量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為城市再生出悠閒的步調、宜人舒適的社群環境,創造出追求生活品質的慢食者所嚮往的美好生活;在台灣亦如火如荼進行一城一特色的同時,我們可以向這些藝術城市汲取經驗,透過更多藝術面向,讓台灣的藝術改造計畫遍地開花,從而使城市開始有了自己的特色與樣貌而成為台灣的「藝術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