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2張葦葦老師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2張葦葦老師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張葦葦老師演講心得/ 陳冠儒 M10010117


《個人心得》
  這次邀請到張葦葦小姐來演講,讓我獲益良多。首先演講者的求學路程,與我們同樣得有一樣的問題,就是做為一位設計師的自我定位與價值的摸索。由於氣機之下在大二選修的包包設計,淨開啟演講者遠赴義大利去學習包包製作,然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工,這一去的半年之中靖都學習零錢包的製作,卻也為她墊定兩好的技術基礎,而後開始了更精進的技術琢磨,這點讓我對於設計的價值有了顛覆的思考,向精品包包的設計,貴在人力的因素即為手工的價值,而每位縫紉師傅也是經過如同演講者般的地獄培訓才得以勝任縫紉精品包的職位,因此產品的人文價值也相對反映在末端售價上。
  而最後提及了設計師尋找自我的階段,演講者認為每位設計師應該可以多花費一些時間尋找自己的強項,並從生活中的樣貌去追尋並激發潛能。因此也可以說是設計的靈感並不是存在於白紙之上,而是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延伸閱讀》

巴黎.家的私設計

巴黎.家的私設計Ma deco a Paris
譯者:廖慧淑
出版社:田園城市

這本書有一系列的書冊,紛紛訪問了居住在巴黎的平面設計師、插畫家、建築師以及產品設計師等等創意產業的人士,從中可以看到這些創意人對於看帶設計以及二手物價值的觀念,而其中此書目多數創意人多以熱愛手作家中器物以及擺飾而受訪,對於手作的溫潤以及人文價值,欉此書可略知一二!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張葦葦小姐演講心得 / 郭憲竹 M10110206


[個人心得]
張小姐在意大利學習皮件設計,每天必須做20個依樣的零錢包,接著到英國RCA學習,雖然跌跌撞撞,但最終得到教授們的認可。張小姐鼓勵大家應該無時無刻都當個海綿努力吸收養分,讓成就更豐碩,記得聽過一句話:「你的底盤越穩,越能堆得更高。」基礎的能力很重要,我想這就像讀設計的人也必須具備的草圖能力,沒有一件事是速成的。
張小姐在畢業後開始思考未來的發展形式,ZARA、H&M等講求速食主義的時尚量販迅速攻占全世界。在這個環境下該如何定位自己?張小姐強調要忠於自己想做的事,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並勇敢的面對自己不足的地方,GAYA的價位沒有時尚精品那般高不可攀,以原創品牌與管空品質走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其實仔細思考ZARA是成功的,因為他抓住現代人的消費心理,或許ZARA不是好的設計師,但他一定是個成功的商人,這也讓人思考一些現實面的因素。最後讓我覺得有趣的提問是「在大陸要如何保障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張小姐回答其實之前有台灣的公司隊U他們的衣服來銷售,但不是像GAYA購買而是大陸工廠直接把GAYA的設計賣給他們,但也因此在台灣展開知名度,並以樂觀的心情去看待這件事。
[延伸閱讀]
策展的時代
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展覽是一個可以展現自己的地方,很多品牌借由相關展覽、網路資源增加曝光度、讓更多人看到,GAYA讓許多想成立品牌的人躍躍欲事,但在一般白手起家的人中,又得如何把握契機,讓世界認識你呢?這本書描述策展人在生活中早已不著痕跡的出現在你我身邊了,只要我們擅於重組商業模式的價值,並賦予新義,最後針對中意的目標族群做到最準確的訊息傳達,你就是那位策展人。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張葦葦老師演講內容 / M10110105 M10110210 M10110M01 M10110206 M10110209 M10110203 M10110208 M10110201


【求學】
  張葦葦小姐於20歲時即與家人共同創立GAYA品牌,現任實踐大學配件設計講師,小時候全家人移民至加拿大,小留學生所必須學習的獨立自主與溝通從此開始,也因此比其他人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設計。高中時期選修各種課程,如:攝影、家政、繪圖軟體等,但也因此開啟他對藝術與設計領域的興趣與愛好。直到進入大學亦是如此,在第一年未分組的學期中也是隨心的探索各種領域。


【轉折】
  大二時對於自己的未來感到恐慌與不確定,在一堂工業設計系中選修包包設計的課程之後,決心離開藝術學校,前往義大利皮革之都-佛羅倫斯,在一間教堂裡的工作室跟著老師傅當學徒,然而半年內一直被要求做相同的零錢包,在耐不住性子的情況下,張葦葦小姐私下開始將零錢包變形創作,最後拿給師父看。師傅表示,這就是必須每天磨練的原因:有避著眼睛也能打模的技術,才能有做自己東西的能力與動力。爾後師傅便開始教導她新的技術。


【領域】
  在工作室磨練一陣子後,張葦葦小姐希望有更深入的學習,因此申請了Royal College of Art(Postgraduate Art and Design),以大學肄業的狀態成功申請進入研究所。但進去後發現自己並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不懂presentaton的方式,在眾多方法、表達上遇到困難,但張小姐依然因此走出自己的特殊表達風格。畢業製作時,張小姐挑選了一項具有社會議題性的題目:2 Boys With One Head。將連體嬰的概念運用在包包上,想要突破設計系學生太過在意美感而忘記意義的問題,卻一直無法得到老師教授對於美感上的肯定,在多次的失敗之後,張葦葦小姐在美感與概念之中取得平衡,最終才順利畢業,但張葦葦小姐認為,失敗的作品中卻是她學習到最多的部分。


【品牌與背景】
  GAYA成立之初與家庭背景有關,父親在大陸製鞋業,認識一些工廠,因此初期只是張葦葦與姊姊們批發商品到加拿大販售,當時H&MZARA等平價連鎖品牌正大受歡迎,具有專業設計能力的她認為這樣的銷售方式雖然創造高獲利與市場,但對設計師而言卻是很大的傷害,於是GAYA開始出產自己設計的包包:走高價品牌開發商品的模式,但卻是中等價位,和ZARA等牌子差不多的價格,希望在同樣消費等集中給予消費者尊重的設計與合理的品質。


【尋找自我】
  『每個人都應該花點心思挖掘自己的強項,同時也要點勇氣去接受自己的弱點。』在RCA時的她其實常常對於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感到恐慌,但她發現了自己的長處,具備細膩觀察力與說故事的能力,讓她的的設計在眾多設計系學生內脫穎而出。她認為人們常常花太多時間在猶豫與觀望,看別人在做些什麼,但是找到自己的興趣並對其努力鑽研,時間╳(興趣+執行力),就會等於成就。然而在這之前,要如何挖掘自己的強項?張小姐說,當她壓力很大的時候,創造力的品質就會提升,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必須去留意自己生活樣貌,在什麼樣的時刻會激發潛能,便是挖掘自己強項的時刻。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張葦葦老師演講心得 / 曹心琪M10110204


[個人心得]

有主題、有故事的設計,行銷有商機/
  回想之前來過的GALENE汪智偉老師,汪老師的珠寶將神話故事的內容當作珠寶設計的題材,甚至是行銷的主題;譬如伯利恆之星以及天使系列。而張老師的GAYA,本季運用「聖女貞德」當作包款系列的主題;不僅依據主題延伸了相關攝影手法和視覺設計,包款更理所當然地有了微仿鎧甲的時尚造型。個人特別喜歡本次的攝影手法,用晃動呈現戰爭的不安感,貼切且新穎。
  當設計被訂了「主題」,而那主題又是消費者曾經閱讀過、不陌生的,便較容易在大眾腦海中留下印象。有故事,委託公關公司在做行銷的時候就有了依據,甚至能夠彈性地延伸相關活動和包裝。主題讓媒體看到新聞稿而「印象深刻」,不只宣傳商品,更增加品牌能見度,引發採訪動機。


時間x(興趣+執行力)=成就/
  對於張老師的「海綿階段」理論,印象深刻。曾攝取多領域養分的張老師,那些養分,幫助她在創業階段時,很多包包設計工作以外的任務(譬如攝影和網頁設計)都能自己來;只會一種專業,難免侷限發展和思考,然而,會很多知識的人,更必須找到一個值得自己深入投入的事物,全心投入。人必須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必須找到強項,並且努力發展;深知是弱點的部分,便不要硬碰硬。
  這個道理,不只適用於探討專業領域,同時也是工作思考上的區隔。譬如在RCA的同學善於在古典元素和歐洲美術史中找靈感,張老師卻選擇在擅長的生活觀察中挖題材。在課後,老師也提到,若將來需要創業,也要懂得找到能互補的人彼此配合、補足。
  最觸動的,如同我整理組報告時記錄下的:張老師說到,她相信人們在扣除娛樂和休息,剩下來的時間,是用來決定自己成就的,而每個人都有機會很有成就。只要專注,好好利用自己的強項,就有機會完成每一個目標和成就。




[問題與答覆]

Q:
(課後)請問老師的靈感來源?

A:
我不會特別專注在找靈感,那些是平常生活的累積;
或許是一場電影、一本小說之類的事物。就用心過生活吧,
很努力的過生活,不要有靈感的壓力,
需要的時候,就會從這些過往的經驗中找到靈感。




[延伸閱讀]
故事行銷
http://www.books.com.tw/magazine/item/common1204.htm

張葦葦老師演講內容紀錄 / M10010114 M10110103 M10110104 M10110107 M10110115 M10110204


Profile/
張葦葦(Wei Wei Chang) 

GAYA設計總監
RCA皇家藝術學院、佛羅倫斯皮革學校、加拿大愛蜜莉卡爾藝術設計學院

結合了自己在設計、藝術及皮革工藝的豐富經歷,賦予每個GAYA包更多新鮮創意與驚喜。


Enlighten/
什麼都有興趣、什麼都想學,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想深入學習的。
直到大一結束,背包製作的分數最高,才開始有了對包包設計熱忱。
但由於學校給的相關課程很少,張老師毅然決然輟學飛往義大利學習皮件設計。


Power of Perseverance/
在義大利,張老師跟隨教堂裡的老師傅學習皮革包包製作工藝,每天重複做著20個零錢包,日復一日;
直到有一天自己私下開始嘗試不同的創作,才理解師傅的用意。
每天練習,才有純熟的工匠技藝,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穩穩地創造新的東西並將其製作完成。


RCA/
報考RCA,是因為自己喜歡的設計師的設計風格和設計作品,大多出自RCA
當時並不知道RCA名校的程度,毅然決然報考了。

進去之後,發現同學們的底子都相當深厚,臥虎藏龍;
相較之下較不會畫畫的張老師,卻在這樣的壓力之下,自創了以雜誌拼貼表現的手法。
非常特別,且受到了好評。


Self-understanding/
人必須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發展強項,使其更好;絕非對著弱點硬衝,不會有好結果。

RCA的時候,
張老師不選擇重讀或是辛苦地和同學的強項相拚,
而是,
在其他同學使用傳統藝術、歐洲歷史如魚得水的時候,善用自己善於觀察生活題材的強項,
專為插畫家有人量身訂製一個插畫家專屬的皮包。

教授反應不錯,也找出了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Two Boys, One Head”/
畢業製作,若不相拚美感華麗第一的設計,那該做什麼?
張老師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連體兄弟的報導,
從中挖掘了很多故事,並開始製作連體嬰的包包。
試圖讓包包說故事。

一開始是有點失敗的,
但看似失敗的過程卻讓張老師學得最多;
起初教授並不喜歡這樣的idea
不過張老師從未受到批評就放棄,
反而堅持想法持續做下去,

認為既然引起話題就是成功的開始。
稍微修改外形的美感,但還是保留原始創意。

事實證明,這是對的堅持。












FAST Fashion, FAST Design, FAST Production/
談論到創業過程,我們得知張老師的父親在大陸製作男鞋,並擁有工廠,
所以在販售包包的一開始,係張老師和兩個姊姊利用家中在中國工廠的資源,嘗試製作包包並且販售創業。
從中國製作,再販賣到加拿大溫哥華。


要創立一個品牌,創業者必須將品牌定位;

面對ZARAH&M等大品牌,仿名家設計的產品,
並做相對低價大量販售,

張老師瞭解,
須有一條完全特別的路,能加以區隔並且有競爭優勢。








GAYA的定位即是,和ZARA等品牌擁有同質量的材質和品質,一樣都按照四季推出,
卻堅持原創不仿冒名家,完全從頭開始自己設計;

價格卻幾近相同、甚至只貴一點點,大約台幣售價在30005000元區間。
讓消費者面對兩家品牌的選擇的時候,能夠選擇GAYA,因為付出一樣的價格,
絕對能擁有一個保證原創、有設計品味的包包。

面對素食的服飾配件市場,GAYA找到自己的路子,
雖然辛苦一些,但是走出自己的特色。


Focus/
張老師相信,人們在扣除娛樂和休息,剩下來的時間,是用來決定自己成就的,
而每個人都有機會很有成就。

海綿期的積極吸收,讓張老師學了不少,但到時候了就應該收斂。
建議我們,不要再看東看西、浪費時間,該專注下來,好好利用自己的強項完成每一個目標和成就。

畢竟,時間x(興趣+執行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