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陳建廷老師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陳建廷老師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 / M9910114

[演講內容]
今天的演講者陳建廷老師非常不一樣,老師從音樂工程背景轉到音樂治療之後又擴展了音樂推廣與教育的領域,開始的時候陳建廷老師就以演唱搭配Ukulele的彈奏為我們做一個驚喜的開場。老師以介紹他的過去經歷開始說起,學生時代讀工程的陳建廷老師,在出國念碩士時進入到了音樂工程的領域,開始工作的時候在台灣的工研院當工程師,經過長時間穩定的工作後老師又找到了新的方向,應該可以說是更貼近自己心靈的方向,在轉換到音樂治療的過程上,老師接觸到了Ukulele,就好像是老師心中一直在等待的那個樂器,Ukulele簡單上手,體型也很嬌小,讓接受音樂治療的兒童能夠很容易的接觸、互動與開始學習,到現在老師的Ukulele事業已經發展到讓人興奮的蓬勃狀態,而最後陳建廷老師又以演唱與演奏為我們畫下完美的句點。
[個人心得]
陳建廷老師的演講是我覺得這個學期最棒的幾場演講之一,老師在演講的開始與結尾用非常舒服的音樂與我們分享,其中的幾部Ukulele彈奏高手的影片更是讓人目不轉睛,老師的聲音非常舒服,有一種能夠撫慰人心靈的感覺,老師彈奏Ukulele的樂曲也讓人感到很放鬆愉悅,我想這就是音樂治療師的力量吧!Ukulele是一種長得非常可愛的樂器,我還記得結束之前傳下來的好幾把Ukulele長的小巧可愛,有一把兔子與熊的圖案與造型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想像到,製作Ukulele的人應該是滿心喜悅的,而彈奏Ukulele的人與欣賞Ukulele音樂的聽者應該心情也都很好吧!老師對於音樂的熱情還有音樂能夠使人感動的力量讓我很佩服,如果我們都能尋找到心中的那個目標那應該是很大的幸福。
[延伸閱讀]
一個關於自己製作Ukulele的影片,或許有興趣的人可以照著做試試看囉~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 / M9910119

[演講內容]
今日的演講不同以往,陳建廷老師以彈奏ukulele的方式揭開演講的序幕。Ukulele,中文名稱為烏克麗麗,是一種夏威夷撥弦,也因為此樂器多半只有四條弦,有人翻作夏威夷4弦琴。老師原本是機械背景,畢業後遠赴英國攻讀音樂工程碩士,回國後選擇工研院工作,2009年開始接觸ukulele,原不善於與小朋友互動的老師,發現可以藉由音樂接觸到更多的小朋友,並且他們會隨音樂而有所改變,便全心投入音樂事業。Ukulele的音樂讓老師找回原本快樂與熱情。
[個人心得]
透過老師的演奏及演講,讓我感受到老師對於ukulele的熱誠及追尋夢想的勇氣,謝謝老師精彩的演奏及分享築夢的過程,讓我得到許多省思。有人說,工作是生活支出的重要來源,但如果每日重覆著一樣的動作、被老闆或是顧客壓榨著,我想工作的熱情一定會慢慢消失。話說回來,如果工作是與自己喜好相同,不僅得到快樂也能築出更美好的目標,從老師的身上我看到最佳的例證,再發展音樂之餘也替社會盡了一份心力。期望老師在推廣及發展音樂事業能一切順利,並且產出更多的好音樂。
[延伸閱讀]
陳建廷老師個人網站
網站連結http://blog.xuite.net/chientingq/ukulele/19281898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D9910104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D9910104

[演講題目]如何從工程師到Ukulele老師的轉職過程

[演講內容]

今天的演講課很不一樣,一走進教室,變聽到教室之中充滿的一種以前自己沒有聽過的樂曲,在這樣的音樂播放下瞬間就感覺到整體的教室氣氛輕鬆許多,後來才知道這音樂是Uklele的樂聲,從這邊開始,帶領著大家開啓了一場Uklele之旅。陳建廷老師,原先在工研院擔任工程師的工作,歷經了十年的工作之後,對於工程師一成不變的工作失去熱情,這時他審視自己,去思考自己真正喜愛的式甚麼,後來才發現音樂與英文是他的最愛,因此他放下原先工研院優渥的工作,轉入了音樂治療的領域,Uklele音樂的使用去投入自閉兒童的治療,透過Uklele將吉他與小孩之間的距離完全的消除,陳老師利用音樂,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同時也更了解彼此。

[個人心得]

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現在大家找工作大多是向錢看齊,一昧的去思考怎樣的工作可以鑽比較多錢,有錢固然是好,但是這樣的工作環境免強自己去接受,對自己其實是一種慢性的傷害,慢慢的大家會失去原先對於工作的熱情,失去目標與意義,這時候便會開始思考到底甚麼是自己想要的,今天聽了陳老師的演講後,自己應該仔細思考未來在哪裡,自己要做甚麼?

[延伸閱讀]
樂在工作,工作與樂趣並存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 / M9910102

[演講內容]

主講者陳建廷老師分享了從工程師轉到教Ukulele老師的人生經驗,陳老師曾在工研院當工程師,大學是機械系,碩士是學音樂工程,工作了一陣子之後,陳老師開始思考人生的目的,有什麼事是接下來的人生想要做一輩子的?因緣際會之下,陳老師開始了音樂治療的工作,帶著自閉症的小朋友學習ukulele,藉由音樂讓孩子們將情緒投入其中,陳老師說ukulele擁有讓人「不知不覺就很開心」的魔力。


陳老師在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也曾經歷過家人反對、收入不穩定、對未知的未來感到不放心等等,陳老師將過去擁有過的業務經驗運用在ukulele的音樂推廣上,才漸漸達成目標。

[個人心得]

從工研院工程師轉變為音樂家,從穩定的工作中,拋下現有的一切去追求夢想、聽自己心裡的聲音、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夠有這樣勇氣的人並不多。

雖 然陳老師看似是曾經拋下了一切,但我認為人的一生是累積的,在學校學習的日子裡、工研院當工程師的日子裡、甚至是童年,遇到的每個人事物和經歷的每段時間 都是累積,這不是能夠用成功或失敗二分的,也許不是所有經過的事情和記憶都能夠明確地闡述出對有什麼幫助或影響,但我想能造就一個人,一個自己,都是那經 歷過的每分每秒、遇到的每一個人事物、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眨眼所構成,這麼想的話,似乎也就能有勇敢追求自己想做的事的勇氣了,即使需要艱難地換跑道或為 此捨棄些什麼。

今天這場演講最不一樣的地方是陳老師在現場演奏了好幾首曲子,ukulele真的是有一種讓人莫名開心的魔力。

[延伸閱讀]
態度 - 給學生們的一堂課
http://blog.albertlan.com/archives/584#more-584

Song of Lilo & Stitch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陳建廷老師演講/M9910115

[演講內容]

一開始陳老師便以Ukulele自彈自唱兩首輕快的歌曲開場,真的相當動聽。因為對音樂的熱愛,陳老師從機械工程背景轉攻音樂工程師,並在一次因緣際會的情況下接觸了Ukulele,從而毅然決然地由工程師投入音樂治療。這項看似魯莽且不為家人支持的決定,其實陳老師在離職前早有一番準備,不論是以Blog創作預備出書、爭取表演推廣與教學的機會,甚至前往夏威夷深入了解Ukulele的故事,陳老師都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面對,也因為主動出擊而獲得了許多的機會與人脈,讓Ukulele更加地廣為人知,更為自己累積了知名度。陳老師除了分享他換工作所遭遇到的一些挑戰以及心路歷程,也跟我們分享了對於學習語言方面的心得和方法,當然,還介紹了Ukulele的相關背景和故事,並帶了幾把Ukulele到現場讓大家把玩。


[個人心得]

Ukulele以尼龍繩做為弦,所以音調偏高,彈奏起來感覺輕快活潑;也由於外型小巧像玩具,能吸引小孩子的目光,且彈奏簡單容易為小孩子所接受,因此相當適合用於音樂治療,幫助有障礙的小朋友用音樂來抒發情緒。音樂治療除了幫助小朋友表達自己,也讓陳老師從中找到生命的熱情,讓興趣不只是興趣。陳老師之所以能夠成功轉行,一方面是他的主動積極、保有熱情,掌握心中所想的並把握任何的機會;另一方面是陳老師了解自己且懂得推銷,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要能樂於分享、廣結善緣。希望接下來陳老師的表演成功,成立協會和轉型的執行順利!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 / D9910301

[演講內容]

此次的主講者是陳建廷老師,演講的主題是如何從工程師轉到Ukulele老師的過程。陳建廷老師曾在工研院當工程師,大學念的是機械系,碩士則是念音樂工程相關;在工作了一陣子之後,陳老師開始思考人生的目的,有什麼是可以作一輩子的?因緣際會之下,陳老師開始了音樂治療的工作,帶小朋友,通常是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因為一般吉他太大,而且有六根弦,對小朋友太過複雜,後來接觸到ukulele,它的體積小,適合小朋友,而且音樂對情緒的轉移很快,也因此陳老師開始用Ukulele來進行教學。

陳老師分析了幾個Ukulele會造成流行的原因:小巧、便宜、以及另一個很重要的:不知不覺就開心。一開始陳老師是在竹科開班,後來慢慢的由兼差變正職,開始推廣Ukulele。老師提到推廣東西,故事很重要。在當中他也遇到很多困難與阻礙,像是收入不穩定、家人反對、對未來的不確定...等。陳老師將之前的業務推廣經驗,運用在音樂的推廣上,漸漸的達成了設定的目標。

在演講的最後一部份裡,陳老師講了許多勉勵大家的話,他要我們想要累積什麼就要抽出時間去做、要經營自己的興趣;學新的東西,讓自己可以保持熱情,最後陳老師現場演奏了幾首曲子,作為演講的結尾。

[個人心得]

陳老師從工研院的工程師,轉變成為音樂演奏的老師,感覺像是在理性與感性的天平上來回走了一遭;我們總是說要跨領域,我想很少有人能像陳老師這樣,由極度的理性跨到極度的感性。想起曾經在一場演講中,聽到一位老師說人本來就是多元、多領域的,人類本來就有能力去處理多元領域的事情,是錯誤的教育體系與方法,將人教導成單領域的。人類本來就擁有跨領域的能力。我想這一點在陳老師的身上得到了驗證。

另外的一個感想,是我對陳老師毅然決然轉換人生跑道、勇於追求自己興趣的勇氣。在穩定的工作、熟悉的環境之下,能夠拋下一切,追求夢想的人並不多見,陳老師的見證讓我想起了另一個轉換跑道的例子:臨海農場的創辦人,劉力學先生。他是一個加拿大人,原本是科技界高階經理人,曾擔任hp電腦的台灣地區負責人,但他卻忽然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回收廚餘,製作堆肥,種植有機蔬菜的農夫。他與陳老師一樣,因為某個機緣、某個想法,促使自己做出改變,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延伸閱讀]

臨海農場網站
http://www.pierreorganic.com/

劉力學先生的報導,很詳細,建議看看!
http://www.shimen.ntpc.gov.tw/_file/2982/SG/40527/D.html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陳建廷老師演講/M9910203

【演講內容】
從工程師到UKULELE,從現實世界到over the rainbow。陳建廷老師從自己平凡的人生講起,大學就讀機械系,畢業到英國讀音樂工程師,回國後有著人人稱羨的工作與收入。就像大部分的人一般,陳老師過著平實的生活,偶爾思考著自己所崇景的夢想。但不一樣的是,機緣巧合之下擔任了音樂治療師,打開了陳老師與UKULELE的不解之緣,也激起了陳老師的熱情,與付諸行動的心。因此才有今日陳老師用熱情實踐夢想的故事。

【個人心得】
熱情與實踐夢想一直是很受歡迎的話題。從電影、漫畫、戲劇等常常能看見這樣的題材。然而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能了解到在現實生活中能用熱情實踐夢想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也是大家所憧憬的。雖然現在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生活的方式並不只一種,但也是有許多案例是值得我們反思的。並不是用成功或失敗要衡量夢想,而是說當要拋棄一切實踐夢想的同時,應該思考的是自己或是身邊的人是否能夠承擔你的夢想所帶來的結果。此外,雖說有夢最美,然而夢的美好是否是因為他只是夢?如果有一天夢成真了,他是否還是如夢般的美好呢?雖然說了正反不同的想法,畢竟事情本來就有兩面。但我還是覺得有夢與熱情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夢與熱情,今天我們就沒有冷氣可以吹了。

【延伸閱讀】

應該很多人說過「我好想要...,可是我沒有學過。」「要是我可以...,可是我不會」。看看這個吧,一位想當攝影師的盲人,還有甚麼事情你能說你不會嗎?或許我們只是擁有了太多,反而使我們蒙蔽。要是我們一無所有,才會知道自己能做的其實好多。



陳建廷老師演講/M9910304


[演講內容]
這次的主講者陳建廷老師原本在工研院當工程師,不過現在和我們呈現的身分則是推廣Ukulele的相關人士。大學念機械系的陳老師,碩士的時候拿了音樂工程的學位,最後工作卻仍是走軟體工程師這條路。工作了幾年,和大多數人一樣開始思考工作的意義,究竟有沒有事情,是能夠做一輩子的?在這段尋尋覓覓的過程中,各種因緣際會之下,陳老師有機會開始從事音樂治療的工作。對象是有特殊障礙的小朋友們   像是患有自閉症的兒童等。這算是陳老師人生的轉捩點,發現了音樂的力量,讓一個話都講不好的孩子,想要跟著旋律哼哼唱唱,其中ukulele又以它小巧的外型與放鬆的彈奏方式讓小朋友們為之瘋狂。會唱歌、會音樂、卻懷疑自己能做什麼的主講人,似乎找到了那份想讓他從事一輩子的工作、找到了他的熱情。
換工作的過程中也會遭到一些挑戰,像是擔心收入的問題、來自家人的反對、對未來的不安全感……音樂的路和工程師比起來,很沒有保障,其中的轉變是很大的挑戰。在方法上,陳老師不以音樂老師的身分切入,改從一個推廣音樂的角度,也算是應用之前在工研院從事產業推廣的業務經驗;並在轉行之際設定一些目標,讓自己主動出擊、做有效益的事,像是累積教學經驗準備出書、籌辦大型街頭表演以增加曝光率、與媒體合作……等等。
很幸運的,當初設立的目標,大致都有達成。陳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他一路走來的心得:只要主動,就有機會!並要樂於分享,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例如當初轉行的時候,由於很沒安全感,便與很多人聊聊,鼓勵也好、反對的意見更重要!部落格、臉書,都是很好的分享平台,透過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力量,會形成一股很大的脈絡,很有可能就能改變自己的一生。凡走過就會下痕跡,過去的經驗往往會未來的某個地方莫名的串聯起來,想要累積什麼,就要抽出時間去做。當初只是想要分享,從沒想過會因為這樣,能夠把音樂當成自己的事業,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熱愛自己,每天都很快樂。最後,演講就在Ukulele愉悅的彈奏中,畫下了休止符。

[個人心得]
相當不簡單,將興趣當作畢生的職業,是見很幸福的事情,尤其是在有經濟考量的情況下能夠毅然的貫徹行動,之間的衝突、矛盾、煎熬,相信是需要極大的信念才能挺過的。這和那些捧著金幣、嘴裡談著如何追求自己理想的公子哥兒們來的務實多了。其中我覺得最珍貴的是,講者決定以推廣的角度切入,是以一種造福人群的心理,而不是純然只為自己的興趣、自娛娛人而已。發揮自己的長處,幫助弱勢的兒童,自己得到了滿足,同時也幫助了他人 。當一個人知道有人會因為自己而過的更好的時候,心中的那份成就與踏實感,是無與倫比的。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如果有心要做好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幫助你,只要你主動。我自己是有些相信真有這麼一回事,因為我也算個跨行人,當初看到設計系要求作品集、筆試面試,想到這麼多未知的事物,念頭都打消一半了,誰知道現在還真的在這裡呢?

[延伸閱讀]
我一直在想今天介紹的,該不會就是我小時候看過的這個吧!Ukulele真的是讓人琅琅上口啊!
這是一首很放空的曲子。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陳建廷老師演講/M9910109

[演講內容]



今日的演講課程請到了陳建廷老師和大家分享他從工程師轉職為ukulele老師的過程。陳老師的演講風格伴隨著ukulele的樂聲與我們互動,讓大家都覺得非常新鮮有趣,馬上就能跟著進入那充滿夏威夷風情的音樂世界。老師大學時雖然就讀機械系,但還是不放棄自己最喜愛的音樂,從大一開始唱民歌,畢業後更到英國攻讀音樂工程碩士,回國後選擇到工研院擔任工程師,在十年穩定的工作期間接觸到了ukulele,反而讓陳老師想要為了音樂的熱情追求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不顧家人反對,也克服了對未來的不安全感,放棄了工程師職務全心投ukulele的音樂教育和治療,幫助自閉症兒童,並朝著成立ukulele協會和師資班的方向繼續努力,演講最後則以演奏ukulele做為結束。



[個人心得]



Ukulele是夏威夷樂器,造型就像小朋友的玩具小吉他,不用繁雜的技巧或是長時間的練習,隨時隨地即可演奏,讓人非常容易親近,不會有距離感;由於簡單容易上手,用於音樂治療再適合不過了。陳老師毅然決然放棄工研院的工作,選擇重新創業的精神和決心最令我感到佩服,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但看到老師對於音樂的執著,也讓我思考著是否能一樣保持著對工作的熱情,勇於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而不是能做的工作。



[延伸閱讀]



980214 民視異言堂 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心理師 音樂紓壓 音樂治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NeuDwtfbBU


陳建廷老師演講 / M9910211

[演講內容]
與之前的演講不同的是,這次的演講以over the rainbow作為演講的開場,讓下午的演講課佈滿著慵懶與放鬆的氛圍。陳老師講述著他的求學與工作的過程,如海浪般的高高低低。一開始陳老師希望能有一個穩定並且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到了工研院工作。但工作了好幾年下來,老師開始思索,什麼工作是可以充滿熱情的做一輩子工作呢?而在一次因緣際會之下,讓他認識了ukulele,讓他開始用ukulele治療「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小朋友。之後老師下定決心,辭掉工研院的工作,專心的從事教導與推廣ukulele。在演講的最後,陳老師認為「主動就是機會」、「不要小看興趣」,這將是可以讓你乘著熱情去生活。

[演講心得]
很高興陳老師的演講,讓我對ukulele有深入的認識與了解。音樂對我來說,是不可或缺得一部分。不管是讀書的時候還是趕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有音樂的陪伴,讓寧靜的空氣裡多了些不安分的擾動。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溫度,聽著不同的音樂,也許會撫癒心靈但也許會越陷越深。而朝著目標、夢想前進的人,在過程中就像是聲音頻率般的高高低低,唯有相信自己,才可會帶著熱情前往下一站。
[延伸閱讀]


陳建廷老師演講 / M9910302

[演講內容]



一走進教室就看見大排場的樂器擺放著給同學照相,接著陳建廷老師為大家現唱一曲。讓我們更能進入uklele的世界。老師在音樂工程碩士畢業後,在工研院擔任工程師,之後在友人機緣的介紹下去擔任了音樂治療師,讓自閉兒童的在音樂的饗宴下給予治療,不善言語的老師用音樂來與孩童溝通,在心靈上得到舒展,也讓老師到處各地去分享Ukulele的內在精神。最後老師跟我們分享他啓蒙大師的和一個很可愛的小孩自彈自唱的影片,以自彈自唱兩首英文歌結束。

[個人心得]
今天課堂課讓我的心情都放輕鬆了。
老師認真的與我們分享了ukulele和他的人生,如果能把興趣當成工作,是每個人的夢想吧!因為課堂的需要我最近也學了一樣中國樂器二胡,雖然沒有學多久,但我能感受到那種音樂的能量,心情不好時總是會把二胡拉出來彈彈,音樂是沒有語言的限制,美好的音律更是能讓人感動到流淚...。在這堂課裡我學到了,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不管是對別人的關心與付出,或是自我能力得充實,活在這世上就是要多學然後幫助別人,這才是生命的真理。

[課堂的分享]


[延伸閱讀]

各式各樣的ukulele
http://www.etsy.com/shop/celentanowoodworks


Zee Avi - Kantoi 一首又短又輕快的歌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陳建廷老師演講 / M9910103

[演講內容]
這是一次非常有趣且互動很好的演講, ukulele的助興,豐富了整段的演講時光。Ukulele是一種樂器,從老師的演講、演奏與互動過程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對於音樂的熱誠,以及追尋自己喜好的勇氣。在老師求學與工作生涯中,不斷的在音樂與工程學門中徘徊,工作時一開始選擇了穩定的工研院工程師工作,但接觸了ukulele這個樂器後,重新找回了那份內心深處對於音樂的熱情,因此也毅然決然的辭職並投入到音樂相關工作中。在自己喜歡的東西其中注入無限的熱情,並透過音樂治療的相關方式幫助了更多的人,帶給我非常大得啟發性。最後的彈奏演唱讓我動容,感受到了那份純粹喜歡的感染力。



[個人心得]
這次的演講讓我非常的有共鳴,從小學習了一些樂器,但後來走向學習繪畫與設計,但是仍然非常喜愛音樂演奏,每當隨興彈奏時總能感受到放鬆自在的感覺,無形間能夠紓解許多壓力。自己有非常多的喜好,但是對於尋求心中那份對於某種特定喜好的執著熱誠卻一直未能找到,以至於無法全心投入其中,因此很羨慕老師這樣的人。這堂課除了感受舒服的音樂之外,給了我想要找尋自己最喜歡事物的念頭,唯有這樣才能完全投入於其中,讓自己身處於對自己來說最愉悅的情境,甚至做出更多的貢獻。或許找尋的路還要很長,但希望有一天能夠發現明白自己的內心。

[延伸閱讀]
現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有心理上的問題需要治療緩解。其中藝術治療是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下完成,音樂或繪畫等等治療方式都包括在藝術治療的範疇內,不僅可以讓人舒緩壓力及心理上的問題,也可用來減少受創後的恐懼等等,以下提出一些相關的過程。

藝術治療消恐懼:八八莫拉克後使孩童重返新希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S4S7XBvJmM

藉創作釋情感發掘自我的過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zLkJda9Jzc

外國相關藝術治療過程及成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6e85_V-eWA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M9910306

1.【演講者簡介】
陳建廷老師David Chen
在大學一年級時就開始唱民歌,中興大學機械系畢業後,因為本身對語文語音樂有熱忱,赴英國York University攻讀音樂工程碩士,回國後在工研院擔任軟體工程師、技術推廣工程師十年多,工作之餘還和同事共組飛車樂團擔任主唱,在2009年開始接觸ukulele展開音樂事業,至今,擔任全職的夏威夷吉他老師,用自己喜愛的音樂來圓夢和創業。
blog:http://blog.xuite.net/chientingq/ukulele
2.【演講內容概述】
演講題目: 如何從工程師到ukulele老師的轉職過程
從演講內容過程中,知道老師一直以來就很喜歡音樂,在大學時期還有唱民歌,念完英樂工程碩士回國後,在興趣與生活之間的抉擇,後來選擇到工研院工作,工作幾年之後,開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質,思考著有甚麼工作可以做一輩子的?」。因緣際會之下接觸到音樂治療可以幫助自閉症與亞斯柏格症的小朋友紓解情緒障礙,從音樂治療中找到生命中的熱情,同時也發現了ukulele樂器的創業潛力,而這段期間剛好是工作的轉捩點和長久以來思考問題的出口,轉職過程中也面臨到家人的反對以及對未來的不安全感等等,最後下定決心的以ukulele作為新的人生職涯方向,重新盤點自己的能力、以求改變自己,加上擁有之前累積的工作經驗,如在工研院推廣部,和工作期間所累積的人脈關係,一路從工程師轉職到ukulele音樂老師和幫助公益團體,至今的成果有出書、舉辦百人夏威夷吉他街頭嘉年華、協助弱勢族群與無數次帶著小朋友演出等等。未來希望成立夏威夷吉他協會和轉型成立師資班等計畫。
3.【心得感想】
一開始看到ukulele,其實就如老師說的,它看起來就像小朋友玩的玩具,好像不是很專業的樂器,但是因友人介紹深入了解之後,才發現ukulele的聲音其實已經常常出現在生活周遭甚至流行樂曲當中,例如:梁靜茹的小手拉大手這首歌,或者是JASON MRAZI am yours等等,就去買了一把,所以前陣子有在自學ukulele,在網路搜尋ukulele時,就有查到老師的資料和部落格,那時候其實就有注意到ukulele在未來可能會產生的流行風潮,後來也有得知老師也有在台北的其他學校開課程資訊,更沒想到老師今天會親臨演講現場,實在是非常的興奮和開心。
從老師說起轉職創業的過程,還有創業成功之後的心情,當真的把夢想實現後,隨之而來的更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去面對,老師最後給予的結論也很有幫助,如:想要累積甚麼就要抽出時間去做、blog是很好累積經驗的平台等,老師認為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價值和經驗,跟人接觸更是一輩子的事情!演講之後再去參訪老師的網站,老師回應了我們的問題,當興趣變成工作,心境面臨到的轉變該如何調整,其實老師的回答很簡單,他認為除了要保持睡眠充足才有熱情持續工作外,生活要多元一點就才會更有樂趣!
4.【相關影片和網站連結分享】
分享給大家也有關音樂的獨立音樂團體,最近因為他們模仿angry birds主題曲在網路上引起轉載和討論

Pomplamoose其他的音樂

陳建廷老師演講 / M9910116

〔演講內容〕

陳建廷老師原本職業為工程師,求學過程也以工程背景為主,現任推廣Ukulele的老師,也為自閉兒童作音樂的治療。陳老師決定轉換跑道的主因為:什麼工作可以做一輩子?而碰巧遇到了一個機會對自閉兒童作音樂的治療,Ukulele對這些兒童來說是最好的選擇,而音樂不只對兒童有效用,對於大部分的人都是放鬆心情的一個好方式,音樂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陳老師的幾首歌讓演講課氣氛都輕鬆了起來,用音樂為開場也無需多言,一下就感染了Ukulele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提問與答覆〕

詢問陳老師當興趣變成工作的時候,是否增加些許壓力,或者心態上有何轉變?

老師回答關鍵點是時間調配得宜,老師也有在工作上遇到不開心的時候,但有時候讓自己放鬆,調整一下步調會是好的。

〔個人心得〕

要離開自己專精的領域,投入別的工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設計的培訓有如工程一般,需要多年的時間,也是需要熱情才能持續下去的工作,而陳老師的例子告訴我們,除了需要決心以外,也要評估自己與評估工作,如陳老師列出往後可走的方向,客戶群從哪來?收支平衡是多少,包括對於工作的規畫陳老師也做得很足,勇於向業主推薦自己,乍看之下是毅然決然的轉換跑道,有不小的風險,但陳老師在這當中卻做足了功課,不盲目也不茫然,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對於未來茫然的我們,或許可以用評估的方式,了解自己在一股衝勁之下,最後的目標是什麼,不要想要賺多少錢,想想往後的自己想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才是我們要深思熟慮的事情。

〔延伸閱讀〕

DAVID老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w6Nfa45DNQ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陳建廷老師演講 / M9910212

[演講內容]
這次的演講請到了夏威夷吉他ukulele陳建廷老師來為我們演講,演講的一開始就在前面放置了多把ukulele讓我們與之互動,老師在音樂工程碩士畢業後,到工研院擔任工程師,就在期間接觸了ukulele並且辭掉了工作十年的工程師工作,老師勇於追求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而不是選擇穩定的工作,讓熱情與工作相輔相成,試試看,不要害怕轉換跑道後的生活,老師辭去工作後,投入了音樂與教育治療的領域,去幫助自閉症的孩童,最後老師透過幾段ukulele彈奏的影片與我們分享他的啟蒙大師與ukulele好手。老師也以自彈自唱結束這次的演講。

[提問與答覆]
Q:在老師的簡報中,有多次提到聖經章節,請問信仰對於老師來說的幫助是?
A:老師回答信仰對於他來說,是安定的力量。

[個人心得]
音樂真的很能撫慰人心,ukulele比吉他更小,小巧的外型,讓人忍不住也想學習。很多事情都能影響個人情緒,聽上幾首弦樂器彈奏的音樂,心靈也獲得些許平靜;與朋友相約唱歌時,也是另一種情緒的抒發,情緒的轉換對於我來說,走向戶外或是靜靜的一個人看著城市,也會得到些許的抒發。對於能做一輩子並保持熱情的工作,是否也能像老師一樣,勇於去追求,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這是我要多多嘗試的,也要多多相信自己可以辦得到,勇於表達自己。

[延伸閱讀]
聽完老師演講後,除了音樂治療以外,我聯想到了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藝術治療工作者提供一個安全而完善的空間,與案主建立互信的治療關係,案主在治療關係中,透過藝術媒材,從事視覺心象的創造性藝術表達,藉此心象表達,反映與統整個人的發展、能力、人格、興趣、意念、潛意識與內心的情感狀態。在治療關係中的表達經驗和 作品呈現出來的回饋,具有發展(成長)、預防、診斷和治療功能。個人情感、問題、潛能與潛意識在治療關係中被發掘與體悟,進而得以在治療關係中加以解決與處理,幫助個案達致自我瞭解、調和情緒、改善社會技能、提昇行為管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促進自我轉變與成長、人格統整及潛能發展。
http://www.arttherapy.org.tw/arttherapy.php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 D9910102

[演講內容]
陳建廷老師原本是念理工科系,而後在工研院擔任工程師,對一般人而言是最常見的安穩模式了;然而他卻掙扎了十年後,毅然決然地離開熟悉的領域與穩定的薪資,跳到另一番新天地,重新開始學習音樂的旅程(老師的熱情可從他所帶來的眾多Uklele而深刻感受到,這也是我本學期專題演講課程最感動的老師)。

掙扎過程中,老師在安穩的工作與夢想間來回擺盪,興趣是否值得花下這代價重新去轉彎、找回、實現,並且進一步從對自閉兒童的音樂治療找到反饋,那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也讓老師有動力去發揚和分享Uklele的內在精神。

最後,老師還用Uklele彈奏曲子,讓我們能夠深入了解這樂器的美妙;透過老師指間,感受到那一份弦間跳動的天真與執著的熱情。


[個人心得]

看到老師對夢想的執著,以及對音樂治療的熱情,有很深刻的感受。

原因是我之前也曾經輔導過幾個有情緒障礙的學生;利用一些設計或是創造力的課程,讓他們得到自信,或是轉移情緒的爆發。也輔導過視障的小朋友,讓他們學會創作,和突破視覺上的限制。雖然課程的安排要花許多精神構思;有時候小朋友也會挑戰自己情緒上的極限,但藉由課程發現,自己得到的快樂是跟他們一樣,亦或更多。因為這樣的活動,是建構在自己的興趣上;不似於接案所得到的實質薪資高,但是所得到的快樂和從他們身上得到的回饋與成就感,是能夠一直持續的。

藝術治療這個領域,也慢慢在台灣不同的方向拓展開來,除了音樂、設計藝術,還有舞蹈、遊戲。其實,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藉著藝術來自療、或是療人,突破心靈上的藩籬,並且發現自己的潛能。能夠將喜愛的領域結合助人,是最大的喜悅。

[延伸閱讀]
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
http://www.arttherapy.org/

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
http://www.baat.org/

Art Therapy for Mental Health(藝術治療展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6e85_V-eWA

Navigating Art Therapy: A Therapist's Companion
(一本有關藝術治療蠻有趣的書)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art therapists around the world, entries cover: forms of interpretation processes of adaptation history of art therapy the inspiration provided by artworks and popular culture This book is an ideal source of reference as the concise, cross-referenced entries enable easy navigation through ideas and terms integral to the discipline. As such, it is invaluable for anyone working in the art therapy field.”
http://www.amazon.co.uk/Navigating-Art-Therapy-Therapists-Companion/dp/0415223199/ref=sr_1_16?ie=UTF8&qid=1307851878&sr=8-16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M9910208

[演講內容]

音樂擁有很奇妙的力量,可以撫慰人心、振奮精神觸發我們的種種情緒,而這場演講也是透過音樂讓我們瞭解了Ukulele(烏克麗麗)的力量,以及演講者陳建廷老師對於音樂的熱愛以及那份對生命的熱情。
陳建廷老師並非專門的音樂學校出身,甚至大學時期的專業是和音樂感覺扯不上邊的理工領域,後來在研究所攻讀音樂工程,在音樂與工程之間一開始選擇了工程;經過十年之後,放棄了原本的工程師工作,在音樂中重新燃起熱情,在音樂治療的領域裡去創造自己的快樂,讓音樂不僅是聆聽放鬆,更是一種治療的方式,也讓我感受到了音樂所帶給我們的力量原來是如此的強大。

[個人心得]

音樂真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而追求熱情也是我們人生應該不可忘卻的。不可忘卻「初衷」這件事情我們常常聽到,甚至時不時的提醒自己,這份「初衷」人人不盡相同,老師從音樂中去找到了人生的熱情,也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小小的樂器所能創造的卻遠超過他的體積。
以自己為單位,在追求夢想與熱情中,一個人看似小小的力量其實也是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而這樣的過程與歷練雖然現在的我還沒有真正的經歷與體驗,但是我希望未來的自己,在追求生活與夢想之中,仍能對這個社會有些的奉獻。

[延伸閱讀]

http://blog.xuite.net/chientingq/ukulele
陳建廷老師的部落格,內容很豐富,相當詳盡的介紹了Ukulele,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於Ukulele的熱情以及在其中所投入的心血。

------

另外,我想音樂是不分種類,能帶給人感動、共鳴的都是好的音樂。
有看到同學分享了Ukulele的相關演奏片段,因此就分享一些其他的好音樂吧:Dan Gibson的大自然音樂。
憑藉著對大自然的熱愛,Dan Gibson錄製了各種大自然的聲音融入於音樂之中。在心情煩躁、或是忙裡偷閒的片刻不妨閉上眼睛聽一聽,會讓自己有種身處大自然的感受。


陳建廷老師演講 / M9910204


[演講內容]
演講課開始前,就發現許多小吉他排列在地上,並有譜架與麥克風架在旁等候。演講者陳老師即以演奏Uklele(夏威夷吉他)為開場,也開啟了認是Uklele的音樂之旅。在之前,陳老師是在工研院的工程師,並且在那打拚了十年,後來發現對於此工作漸漸沒有了熱情。並且去思考:什麼工作室你可以作一輩子的?但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在演唱民歌,並在英國就讀音樂工程,而在工作將近十年後,毅然決然決定轉換跑道,投入音樂與其教學的世界。在往後的過程中,老師投入了音樂治療的領域,透過Uklele去幫助自閉症等症狀的孩子,透過音樂來舒壓,並且都有不錯的成效。最後透過影片來認識此領域有名的演奏家,同時也讓我們體驗Uklele的觸感,最後老師跟我們分享他啓蒙大師IZJAKE的影片,並且自彈自唱兩首英文老民歌作結束。
[個人心得]
陳老師在演將中提到:有什麼工作是可以做一輩子的?其實在很久以前,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從國小就學畫畫的我,國中到大學都是念藝術,也越來越瞭解藝術這條路實在很難找到出路。若是要當藝術家,就必須考慮到現實面。這也是我很大的原因轉設計,進來以後也學到許多設計,也不是說要將設計當作未來的跳板,或是賺更多錢。而是如何透過設計與藝術的結合,讓自己的領域拓寬,讓自己不是只懂藝術領域,畢竟現實是很殘酷的。但如果要說什麼事可以作一輩子,那我一定毫不疑問的說:創作!
[延伸閱讀]
音樂治療是一種運用音樂來改善人類的生理、心理症狀及不當行為的治療方法。
  音樂,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所發出的聲音、以及自然界所有的聲響,都可以稱之為「音樂」。語言的抑揚頓挫,就如同音樂一般地具有旋律性;假使我們所聽到的聲音都是同一個調調兒,,一點高低起伏也沒有,那不是十分地無趣嗎?
  人類在生活中不斷地求進步,發明語言、使用語言,甚至模仿自然界的種種聲音,也就開始有了「音樂」。原始的音樂經過了世世代代的發展與演變,形成今日的音樂藝術。音樂在人類歷史上,有時被用來傳達訊息、有時用來激勵士氣、又有時成為與神取得連繫的一種方式。當然,在醫學尚未發達以前,音樂也曾經被巫師和宗教人員用來作為治療的工具。
在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現代醫學開始突飛猛進;於是醫學便逐漸朝向純粹科學方面發展,而音樂則趨向純粹藝術方面進展。音樂與醫學之間的關係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分家。直到十九世紀初期,歐洲有一群精神科醫師發現,有些病患對於種種刺激都沒有反應,唯獨卻對音樂有感受力。此後,音樂和醫學的連結又漸漸地被重視。本世紀初,歐美各國的殘障機構、教養院及、特殊教育學校也開始運用音樂來改善殘障兒童和成人的各種困擾,而且成效相當良好。近代專業「音樂治療」的發展,則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當時在英、美的榮民醫院裡,有一些肢體受傷的軍人和一些有情緒困擾的患者,醫療人員發現音樂對這些病患的病情有十分正面的作用。於是,醫療人員便開始與音樂教育界合作,一同來幫助這些病患改善他們的困擾。文章來源: http://0123.net/blog/omega1_edu_musichealing.htm 臺北市立陽明醫院精神科 周勵志主任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M9810109

演講內容
本次演講非常精采,講者Ukulele(夏威夷吉他)為開場(好一陣子前自己超想買烏克麗麗的),想著小巧可愛應該很好入手吧,而且又比吉他少兩條弦。不過仔細研究起來,發現身型頗像吉他,卻又是另外一個世界了,總之自己並沒有完成"會談"烏克麗麗的想法。回到演講部份,這次演講比起前幾次,實在輕鬆愉快很多,很調劑身心呢!像耳朵吃了甜食,心情飄飄!陳老師演講中提到自己如何透過音樂治療來幫助自閉症的患者,以往聽過很多亦然決然轉換跑道的人,但是除了能夠一股腦兒的投入夢想外,實在少有人想到"如何回饋"或著是"如何幫助別人"。這挺不容易;也挺偉大的。

個人心得
音樂的感染力真的很強呢,將音樂融入演講,精采萬分。因為有這層感受,深信著,音樂在自閉症的治療方面,絕對有其效果,音樂治療在國內,是個較少人深入探討的議題,台灣或許總是太追求快,這類無法立即見效的作法,往往無法被重視。我們該反思這種生活步調及方式;還有整體價值觀,是否不夠完善。
總之,我十分地喜歡這場演講,雖然自己還是不會彈Ukulele烏克麗麗,但能夠聽到別人彈、受其感動,也是件極其幸福的事情呦。我愛音樂,音樂無價。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陳建廷老師演講報告/M9910107

[演講題目]如何從工程師到Ukulele老師的轉職過程

[演講內容]
今天一走進教室,就感覺到氣氛輕鬆許多,瀰漫著Uklele的樂聲,開啓了一場Uklele之旅。今天請來的是陳建廷老師,故事的開頭來自於在工研院工作了十年之後,對於工作失去熱情,因此仔細探詢心中所愛,發現自己最喜愛的是音樂與英文,認為工作應有熱情且願意花一輩子的時間去達成他,於是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工研院,轉入了音樂治療的領域,藉由Uklele去投入自閉兒童的治療,利用Uklele破除了本來吉他與小孩之間的距離,讓自閉症兒童透過音樂學習的過程,藉由音樂來開展他們的心靈,打破他們與一般人的芥蒂,音樂這個共通的語言,讓自閉症兒童不再活在自己的象牙塔裡,透過這樣的方式開展自我的人生。陳老師藉由音樂走出自我,也利用音樂讓人與人的距離更近。


[個人心得]


我對於陳老師所說的一個問題:有什麼工作室可以做一輩子的?讓我有了許多的思考,我們對於未來都還太模糊,看不清也摸不著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我們不斷的質疑自我的價值,不清楚未來應該做什麼才好,而陳老師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他認為做自己最重要,想清楚自己對什麼有興趣,且對此具有很高度的熱忱,總會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也許我們還不清楚要做什麼,但我們可以把握每個當下,在每個當下都確實認真的做讓自己滿意的事,我們真正想要的便會一步一步慢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