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張韶芹及馬慶國先生演講,2013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張韶芹及馬慶國先生演講,2013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張韶芹及馬慶國先生之演講心得/M10210115 林怡菁

我們處在一個科技、資訊 "爆炸" 的時代,科幻電影的情節悄悄浮現在現實生活的周圍,高科技專有名詞不斷的推陳出新,舉凡擴充實境、雲端控制、微小化科技、 3Dprinter革新... 等等,我們都曾試著去想像這些,未來將實現的科技所呈現的方式,而過去聽到腦波、內部情緒之類關鍵字,總聯想成是會傾入我們內心,窺探我們情緒的科技,心的距離感覺遙不可及,因此對於腦波相關科技不敢也不希望他成真。然而今天在看到商品化的腦波產品貓耳以及變色的燈,才重新了解這科技是能拉近人與人心的距離甚至是自己與自己的距離,貓耳-你可以用視覺清楚認知他人現在的狀況,是否需要關心;變色的燈-你可以用色彩和自己的情緒互動,煩躁時可以試著讓自己的情緒色彩轉為平靜的紫色,視覺化個人與他人的情緒,也視覺化過去我們空談的「禪」。
自己能明白自己的情緒與狀態,作為「自我覺察」,演講者舉了列子射箭的道理,說明如果我們能掌控自己情緒的規律,便能將技巧內化,達到「輕鬆、專注」的精神狀態,更能在情緒管理上達到最佳的狀態。

另一方面,提到腦波控制的應用,自人類發展以來,便以雙手為基礎以及工具(手的延伸)來達成我們的目的,即使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我們還是需要雙手去觸碰,人因介面設計方面也是考量手的限制。然而腦波控制,若真的普遍實賤於生活,除了面臨科技革命,我們的思想又該怎麼應對呢?畢竟科技帶來的好壞影響,取決於人類的品行道德。而該技術對於我來說,即便明白這科技的便利與可行性,我認為人依舊需要一個媒介讓人與物、人與人有一個平衡的連結方式,而不單單只是腦波控制,沒有限制的互動操作。
大膽試想一個可能,若在未來我因為信不過保母,用腦波控制機器人在家裡代替我成為母親的角色,也許解決了問題,卻少了血液的溫度,情感面將更為薄弱,最後只能用腦波、或虛擬實境看著感人的親子電影,然後又延伸4D電影院,...最後因為靈魂不夠聰明,總做著本末倒置的事情。科技的發展,需要建立在人性上,也許再慢一點點、想多面向一點,我們的未來就可以走得更溫暖,更觸動人心,而不只是人腦。

[延伸閱讀]
如果可以讓藉由變色燈訓練自己的腦波,將來利用這本書成功的機率也許會變高
操控潛意識,訓練更厲害的自己!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58661

張韶芹及馬慶國先生之演講心得/M10210M01 尹健琳

[演講心得]

       在神經營銷學成為熱門話題的同時,將神經認知應用於產品研究,網站測頻,用戶體驗等各個方向,都在實踐階段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之前在媒體上看到的例如像Necomimi (貓耳朵)這種類似的產品,這次在講座中見到了實物並有同學親身體驗,卻是十分有趣,但是這個有趣的產品背後是否能進行一些更治療性的功能,現在看來只是對於顯示腦波變化及觀察情緒波動變化有很好的反映與觀測。
      整個兩場的講座信息量很大,因為沒有受過研究方法的訓練,感覺有點難度,馬教授在中國最早提出“神經管理學(NeuroManagement)概念,這像是一門交叉多門的學科,有醫學中神經科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乃至心理學多領域的知識,而作為學設計的群體可能還會更關注與美學的結合,其中我對於神經營銷的印象比較深刻,它與傳統調研方法不同之處在於——甚至可以監測到人們一定程度上潛意識的反應,運用神經科學方法來研究消費者行為,探求消費者決策神經層面活動機理,找到消費者行為背後真正的推動力,從而產生恰當的營銷策略,可以“讀取”到消費者大腦對產品、包裝、廣告等材料的反應,將這些應用與商業市場實踐,應該能準確發現消費者共鳴的元素,節約重新設計,優化投入,從而更能促進品牌影響及產品銷量。

有關於一些从复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研究人的行为到品牌及情感营销策略的案例、故事及方法。

張韶芹及馬慶國先生之演講心得/M10210M02 袁一

  之前對腦波的認識基本上是陌生的,僅有的認識來自於課本上簡單而短小的陳述,更沒有想到有關腦波的開發能有如此多讓人驚異的東西。用產品來傳遞微妙的人體感知,將無法捉摸的精神世界通過實質存在的物質來傳遞。
 
 每一個人,每一天、每一秒。不論在做什麽,甚至在睡覺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都會不時的產生[電流脈動]。這些由大腦所產生的電流脈動,稱之為[腦波](何為腦波)
 
   多數人對於腦波的賣點都是陌生的,不同的腦波對應不同的大腦意識狀態,通過張韶芹先生的講解,了解到腦波作用的範圍很廣泛,如兒童遊戲、成人心裡治療、運動訓練等,有意識的腦波訓練能達到特殊的行為要求,使用腦波晶片訓練射箭選手可以獲得良好的成績,也能通過對腦波的傳遞檢驗改善人的心理狀態。在進一步搜索腦波相關知識的的時候更是發現到關於腦波APP的應用。對腦波的發展研究正如馬慶國老師所說是一個大趨勢,腦是人類的最本源,也是一個極為複雜探究的對象,馬老師的演講中能讓人感受到在研究腦波的過程中橫跨很多不同的專業領域,生命科學,基因測序,腦科學,醫學等等,甚至是目前涉及到的品牌設計這一塊,第一次覺得腦波這件事能與設計相關,發現很多研究不能只是單一的侷限在某一個領域,跨領域的研究或許會擦更多不同的火花。

腦波-什麽是腦波 http://postnewage.tripod.com/brainevaluation.html

一直以來音樂對情緒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讓你豁然開朗的樂曲或是情緒激昂的旋律,所以人們才會做不同的選擇聽不同的音樂感受不一樣的心情-感受一下阿爾法腦波音樂的作用吧。http://www.tudou.com/plcover/Npol5au8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