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陳國珍女士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陳國珍女士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陳國珍女士 演講心得 / 方浩任 M10010103


【個人心得】

  所傳達的意念,是讓作品有了靈魂的關鍵。

  
  陳國珍女士這位珠寶設計界的大師,這次她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雅致的設計,有趣的是其中包含了許多星星、月亮等的概念,她笑說平常自己就很喜歡觀察天文,我想就是因為融入了自己所喜愛的元素,才讓她體會到,設計是一個自虐又快樂的過程。

  許多大師都會提及「尋根」的重要,近年來東方文化的崛起,更讓我們必須好好思考,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自己的優勢,台灣自忖於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但有多少文化正在不知不覺間一點一滴的流失?

  身為設計者,但願我們能夠更親近這塊土地,利用自身資產,用作品說出動人的故事。

【延伸閱讀】



書名:2011國際工藝設計展專輯
心得:透過展覽內容可以了解到每個國家的創作風格與特色,也是一種跨界與共生的嶄新體現。進而思考台灣在這之中所扮演的角色。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程彥彰M10010110

[個人心得]
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金工或者珠寶這些工藝性質的設計一直都是我們讀工業設計的人很少接觸到的,所以這次看到陳國珍女士分享一些作品覺得很新奇,雖然不了解他的製作過程,但看到成果很細緻,很吸引人,也了解為什麼大學有個同學是學室內設計,最後卻選擇做金工首飾,原來工藝設計也有屬於它的魅力,讓人慢慢織出自己的想法。
   陳國珍女士作品的靈感大多取自自然元素,而老師所作的作品都呈現出她對生活的觀察是多麼的細微,也看出老師她對工藝的熱情。

[延伸閱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058168



不同的歷史時期必然會產生不同的生活形態。正如電腦技術已將我們帶入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因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改變。我以為,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把自己封存起來,或是不加限制地自我表現,而是更多地體現出人與人的關第、尋求相互交流的機會。首飾將不僅被當做一種自我個性宣泄的符號,它還會成為人與人之間達成更好溝通的信息和標識,以促進與他人、與動物、與大自然之間的更好交流。而現代藝術家與設計師恰恰是這種信息交流系統中的構築者。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俞程筑 M10010301

對於精工這個領域完全不熟,之前看到精工類型的作品,都只能單純的用自己最直接的感覺來純欣賞、看熱鬧,也對於精工能夠延伸發展的程度想像有限,而經過了老師分享其自身經驗與想法,以及看到陳老師帶來這麼多精采的作品之後,真的讓我有大開眼界的感覺!看到了許多前所未見、也未能想像得到的作品,使我對於精工領域的認識及創作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曾勝鴻 D10010102

[人心得]

陳老師在英國留學時期,開拓了廣闊的視野,從各個系列中,可以看到金工藝術的創作中,緊扣著藝術家的強烈風格,金屬的光澤的流轉瞬間,顯現出耀眼的動人氛圍,透過異材質的配合,例如,寶石,漆器,讓冰冷的金屬增添了生命力,也附予了獨特的個性。
尤其金工的施作過程,有一定的危險程度,所以,必須專心一意才能做出最完美的作品,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解放了藝術家的靈魂,就如同老師所提到的,當設計完成時會令人覺得很“爽!“,這就是設計的神奇魅力吧。

[提問與答覆]

問:您有豐富的參展及策展經驗 請問您宣傳及行銷的方式為何?

答:目前有兩位助理協助展覽事宜,將來希望以創立個人品牌的方式進行銷,很多學生在創業及為品牌進行設計,都有相當不錯的發展


[延伸閱讀]     生活感。純銀手作:淨教你作35件有故事、有溫度的自然風銀飾     老師很享受在創作的過程中  這本活感。純銀手作的每一個創作幾乎都在廚房的餐桌上完成的,有張桌子、簡單的基礎工具、搭配生活中隨手可及的小物品,就可以開始玩創作。只要是自己真心喜歡的元素、用心地做出來,真誠的作品自然會感動人心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陳國珍女士演講內容/ M10010206 M10010208 M10010209 M10010210 M10010303 M10010305

::金工複合媒材創作經驗分享
陳國珍女士/來自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的副教授,活躍於珠寶設計界並曾舉辦多次展覽
與我們分享她一路走來豐富精彩的創作經驗

創作契機
從孩提時期的敲鐵片釘門牌、看著爸爸磨刀子,到了大學才開始真正接觸到銅片進行創作,同時也遇到了現在的丈夫(現任明基友達設計長王千睿),於是在他的支持與陪同下持續創作至今。

創作歷程
雖然陳女士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時所創作的作品多數遭竊,但對製作的過程依舊記憶猶新。在文化的激盪之下,她表示技巧已經是一個工具,真正重要的是作品的核心價值,要如何讓自己的作品跳脫出來,告訴大家"你來自何方"。經過不斷的思考與嘗試,她接觸到了東方的漆器。漆器源自中國,卻在日本發揚光大,它的色澤是溫潤內斂的,將之配上金屬的冷豔亮麗後,產生了一種低調奢華的美,從此,漆器便成為陳女士創作中相當重要的一項素材。

作品賞析
1998/享、想、宇、空
這一系列是從國外求學時就開始創作的作品。曾經有一次,來自以色列的老師要求以石頭為靈感來進行創作,陳女士就使用了昂貴的柏金線層層纏繞出石頭的感覺。

2000/觀宇意象

陳女士開始在作品中加入了漆器的元素,由於自己平時喜歡觀看星星、月亮、太陽,因此將這些宇宙萬物中永恆不變的美做為靈感來源創作一系列的飾品。

2002/星空夜雨

陳女士在大學時期的作品多半屬於幾何、陽剛的創作,但是自從懷孕之後,她開始認為生小孩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於是作品也逐漸偏向了圓潤、柔和。這一系列的創作以星軌為主軸,有別於以往地加入了一些弧線在作品中,媒材方面也嘗試使用了纖維金與木紋金。

2004/花非花

主要是水果盤的設計,在這一系列的作品中不僅使用了弧線,也開始出現了漩渦狀的線條。

2005/花漾

以「芳非」為設計的發想,芳菲所指的是花草樹木的芬香芳華,也可引申為春天百花齊放充滿蓬勃生機的意境。以花為雛型的大型盤子上加入了象徵水草、波紋的線條,蕩漾出一股流動的生命力。

2006/月光森林

陳女士將樹林之間月光灑進的意境放入72個戒指之中,就如同一幅幅的手上風景。透光的質地與天地方圓的概念相輔相成,這一系列也是她自己相當喜歡的作品,由於突破性的使用了半透明的材質,她自己又笑稱這是羊羹系列。

2007/我在指間有座花園

一樣是屬於半透明材質的戒指創作,特別的是加入壓克力與金屬讓作品的光感變得更有層次,配上國王、皇后、騎士...等設計要素,希望配戴者能夠從戒指中感受到歐式花園宛如童話般的夢幻氛圍。

2009/十美圖

陳女士請了十位好友配戴自己的作品(高晟、陳雅琳、李亞蒨、李欣芸、丁乃竺、鄭芬芬、女王、郁方、田燕呢、王逸白),將前衛創新的藝術珠寶結合十種不同的知性優雅呈現恰如其分的風情。

2010/月光下花漫舞

曾在台北敦南誠品的B2藝文空間展出,耗時兩年,以10元硬幣的大小製作出100種的花朵綴飾,將觀者帶入一個充滿月光樹影、百花綻放的歡愉片刻,每一朵都是親自打模、手工鍛造,加上鑽石、環氧樹脂等複合媒材,搭配專屬的底色布置,創造出色彩繽紛的小花園。

2011/百花瓶安

以「百花齊開、瓶瓶安安」為展覽概念,同時慶祝建國百年。陳女士嘗試了多種不同的複合媒材,結合了金工、漆器、鈦金屬、琺瑯等材質與技術,百種花卉自然活躍的姿態,凝萃於高約十多公分的作品中。內以東方人文內涵為本,外以現代純粹簡約的形態呈現。

回歸本質
在北京展覽百花瓶安時,中國人的反應並不熱烈,但是來自國外的大師們都相當喜歡這一系列的作品。在研討會上,一位荷蘭的國際大師告訴提問者:將來會是你們中國人的世紀,但是你們必須回到自己的根。陳女士有感而發,她認為最在地的東西才是最國際的東西,因為它需要具有一定的識別度,而我們的文化就是自己的語言,必須要先欣賞自己的文化才能夠從中萃取元素,並將之轉化為自我語言傳達予他人。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閩浩翔M10010205


【個人心得】

聽完陳國珍老師的演講,發現精工不只是使用的材料昂貴,其製做也非常得耗時,花費的精力也是非常的龐大的,老師也提到創做其實是一種自虐的過程,但完成時只有一個爽字可以形容,其實非常能感同身受,在自我設計上,也常常想自我突破,做出不同的嘗試,在嘗試中也常遇到種種困難,往往都是做到時間前的最後一刻,但當作品完成的那一刻,真的非常的感動。老師也最後也特別提醒我們在創作上應多多發掘自己本地的文化特色,為自己生長的地方文化上能有不同的能量刺激,進而有所貢獻。

【延伸閱讀】

民國100 台灣當代珠寶設計師雅集

台灣珠寶業發展至今不過四十年,然而製造出的珠寶,不論款式設計、金工背後所蘊含的創意,絲毫不輸給歷史悠久的歐美品牌,每當台灣設計師的作品出現在國際珠寶展或是拍賣會中,總是得到無數的肯定與掌聲。藉由這本雅集,讓大家知道有這麼多敬業的設計師,執著於設計工作,為台灣的珠寶業貢獻所長。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馮睦淳 M10010121


【個人心得】

在演講的一開始,陳老師問道:為什麼你們喜歡設計?
隨著在設計領域當中翻滾了這一段時間,我們心中難免會產生遲疑,為什麼當初要這麼走,追朔到根本:因為設計可以帶給我們成就,這種完成的感覺就很過癮,一切的努力也都值得。這的確是陳老師說所說的「自虐」!
曾經在和一個朋友分享珠寶設計的想法,而那時他回答我「那是騙女人的產業;但是卻是賺男人的錢。」覺得這樣的想法還滿有趣的,對於大部分的女生來說,真是無法抗拒那些精緻小巧閃閃發亮的飾品,能為夢想奔跑一迴做珠寶設計實在很夢幻。而我想回歸到最初的起始點,我們同樣要思考的是要怎麼維繫我的們這份熱情,還有走出一套自己的風格思維呈現在作品當中,在這麼多文化當中,最國際的東西就是最在地的,應該要欣賞自己的文化並以自己為榮,從中萃取元素轉換成自我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文化只能自己來講,是我們的語言。


【延伸閱讀】

全球經典奢華珠寶設計200+
  珠寶不只代表珠光寶氣的奢華,它還蘊藏了珠寶設計師的設計美感與藝術風格。現在紅透半邊天的Dior 珠寶設計師Victoire de Castellane,開始設計珠寶竟然是因為新鮮花朵兩天之內就會凋零,所以要用寶石作花朵來維持永恆,就像珠寶界那個問著十萬個為什麼的女孩,永遠都能生出源源不盡的靈感,創造一個又一個高級珠寶的童話故事。本書介紹30位世界頂尖的珠寶設計師和200件經典的珠寶設計作品。在解讀珠寶作品設計元素的同時,帶領讀者進入美麗又繽紛的珠寶世界,體會那份感動與美麗。是想要多認是珠寶設計的入門好書。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周上紘 D10010201

[個人心得]
陳老師一開始就帶來令人驚艷的珠寶作品──「月光下 花漫舞」,一朵朵精雕細琢的花,細膩的心思表露無遺,她提到第一次體驗金工是小時候,敲打鐵片後釘家裡的門牌,成為自己很久以後工作的契機。長大後,從輔大應美畢業,就到英國念書。 老師提起她在國外留學時的經驗,除了自身的東方文化就是最好的國際化外,東方文化的崛起更是未來的趨勢,陳老師也說未來就是中國的世紀,設計師應該要回到自己的根,找到屬於自己的在地特色。
陳老師認為設計是在黑箱當中摸索,創作則是一種自虐的過程,而得到的結果是愉悅的,且創作過程中旁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動力。這番話令我印象深刻,就如同戀愛一樣,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沒有刻骨銘心過哪知道其中的酸甜苦澀,創作和設計也是如此,唯有經歷過煎熬的醞釀期,才知靈感乍現豁然開朗的愉快!!!


[延伸閱讀]




陳國珍老師說繽紛的顏色是她創作的一大特色,其實顏色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顏色也是帶給我們創作中許多的靈感來源,看看這有趣的Festival of Colors 繽紛的色料讓人們都陷入瘋狂!!!http://www.youtube.com/watch?v=zqsRFAJVN9c&feature=share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楊舒涵 M10010303

{個人心得}

來自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的副教授,陳國珍女士,不僅學歷漂亮到十分嚇人,至今也舉辦過了無數的個展,可以說是活躍在珠寶設計界的小婦人,即使是這樣的她,在頻頻抱怨投影機器材時,也能夠看得出來她是對自己與作品都十分嚴格的一個創作者,因為她想呈現作品最好的一面給我們看。

平常並沒有接觸金工雕塑這塊領域,但從陳女士歷年的作品看下來,不難發現她擅長以觀察日月星晨、甚至是近年的主題"花",這樣宇宙萬物中大自然的美來創作。她在求學階段就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讓大家從作品中看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因此加入了東方特有的漆器元素在自己的創作中,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喜歡觀宇意象中的手環,除了金屬的冷豔亮麗以外,更散發出漆器溫潤內斂的光澤,黑人背景加上繽紛的色彩,可以說是低調奢華的最佳詮釋。

演講最後陳女士告訴我們,她認為最在地的東西才是最國際的東西,因為它需要具有一定的識別度,而文化就是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文化只能自己說。對於這段話我很有感觸,由於科技發達,世界的資訊流通之快,我們很少有機會好好面對自己的文化,甚至產生重洋媚外的現象。雖然現階段要在作品中融入自身文化並不是這麼容易,或者說我都還沒開始思考自己的定位,但我想這將會是很重要並且很值得一試的一件事。


{延伸閱讀}

在2011年德國慕尼黑「Schmuck」(首飾)特展中大放異彩的Marta Mattsson一些作品欣賞
http://www.klimt02.net/jewellers/marta-mattsson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陳怡君 M9710211

【個人心得】

        曾經在誠品參觀過陳老師所展出的「月光下 花漫舞」,能夠將一百朵花的特色一一透過金工技巧展現出來,當時覺得非常特別,所以很仔細的一朵朵看,也許有一部份原因是被花的數量給嚇到,不過還是很令人驚嘆。也很難得有機會聽到陳國珍老師本人介紹了一系列自己的創作,創作過程陳老師嘗試運用許多不同的材質來結合創作,尤其在最近期的作品「百花瓶安」融入許多東方的元素,不曉得為什麼,每次看到具有東方元素的作品,總是會多染上一層神秘感,可能連身為東方人的自己也不太瞭解真正屬於東方的色彩到底是甚麼,也如陳老師所說未來的世紀是屬於東方人的世紀。最後也聽到就如每一位身為藝術與設計領域的人都想做的事一樣,陳老師在未來會發展屬於自己的品牌,台灣的在地特色也慢慢的因這些在地品牌走向國際,也許開始從興趣去延伸出自己的創作才是支持自己可以長久走下去的動力。


【延伸閱讀】
金屬編織:未來系魅力精工飾品DIY
作者:Arline M.Fisch
出版社:高談文化

戴上自己的設計,無價!本書精心介紹29款金屬絲編織示範手工飾品。銀線細緻、銅線優雅、金線貴氣。七彩的上漆銅線,充滿夢幻金屬風格魅力。每款都有詳細的步驟解說與圖示,STEP BY STEP仔細說明,就算不會編織,也能運用各種金屬絲,創造屬於自己、充滿獨特魅力的頂級飾品。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吳芳葆 M10010112

【心得感想】
以往的印象,對於工藝設計的精緻與細膩就有說不出尊敬,作品歷經細微不斷的修改和挑剔,還有技術和耐新的挑戰,才能誕生出令人能驚嘆或感同身受的作品,其中包含著創作者的年歲與情感,同時也是人生歷練的表現。從陳國珍女士的作品當中,能感受到從大學時期的簡約性格到經歷孕育孩子成為媽媽,風格的轉變從不同時其散發不同的個性和韻味,深感對於生命的認真體驗,也能融入自我的創作當中。

大多數人對於工藝的印象是傳統而保守的,但是從陳國珍女士身上也看到對於工藝上創新的突破,就視同時融入東方與西方文化於坐品當中。經歷國外的留學,陳國珍女士深感自身文化就是最好的國際化,我們生活再其中卻常因為習以為常而不足為特色,但其實許多都蘊含著東方文化的精隨與特點,同時也發現國外對於東方文化崛起的重視,反觀許多東方民族卻羨慕著國外文化,遺忘自我具悠久歷史鍛鍊出的文化背景,所以我們應該更加了解自我的文化優勢,必定能為產品的故事性增添風采。

【延伸閱讀】
台灣工藝設計 時尚之都米蘭驚艷亮相

這是2011米蘭三年展,看到台灣工藝結合東方與西方的衝擊,在米蘭備受各國矚目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李儀家 M10010102


[個人心得]
    對於精工的領域過去較陌生,在這次的演講後,覺得它是與藝術較為接近的工藝領域。老師的作品對於材質與加工技巧的考究確實讓人驚豔。比較可惜的是,這次演講除了少數幾張手繪設計圖,沒辦法看到更完整的精工製作過程,只能大概從老師的描述中略知一二。
    這個領域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除了 ,另外則是。材料的成本昂貴,需要雄厚資本才能跨足; 販售與購買價格不斐、社會名流參與,皆是的象徵,這是與過去接觸過一般親切、貼近生活的藝術設計較不同的感受和體會,也可說是讓我這種一般小民有些退卻。
    雖然這個領域整體氛圍與我較為疏遠,但是老師的作品融入了許多自然的意象和元素,卻十分有共鳴。從神的作品中獲取靈感,不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更是跨越文化的共通語言。

[延伸閱讀]
自然攝影師Frans Lanting 在這一個有關生命的專題在這個的的幻燈片裡,通過如詩意般的圖片講述了地球發展的故事
自然就是如此奧妙、偉大、永無止盡的創作。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顏偲如M9910207

[個人心得] 

原本認為的金工,只是跟金屬相關的材質應用,沒想到老師的金工運用了許多的材質結合,一般常見的金屬、琉璃,更加入了漆器、壓克力等一些高級的材料,如柏金…,達到了更多豐富變化的效果。從老師的作品中也看到她對大自然中”月亮”有著情有獨鍾的想法,許多的作品都跟月亮有關,從月亮的陰晴圓缺,個個型態的變化中,找到屬於她自己的想像。另外,我覺得老師其實挺瘋狂的,稱作”自虐”的行為,從她之前的系列作品造型上比較陽剛、強烈的創作到”百花瓶安”系列中看到柔和、圓潤的情感表現,看出他的細膩與執著,一百朵花的風情,並對金工有另一種展現的方式,能夠把自己的滿足感轉移到作品上的創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延伸閱讀]

Dior超鮮艷食人花系列製作影片
Dior食人花系列的設計師-Victoire de Castellane。
從畫平面設計稿開始,蠟雕、灌模鑄造、拋光、鑲嵌等主要的部份都有播出來

http://www.diorheritage.com/diorjoaillerienewsletter/video.php?langFile=EN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陳國珍女士演講心得 / 王瑜君 M10010109


【個人心得】
「做自己喜歡的事,創作在黑箱當中摸索,與自己對話, 當你完成了它,結果啟示一個「爽」字了得。」在這次演講的一開始,陳國珍老師就和我們有了這樣的一段對話作為開場白。在創作的路上其實是很需要有人支持的,老師也跟我們分享了在他的創作路上支持他的人,和每件創作靈感的由來。我覺得藝術家真的都是很厲害的storyteller,他們把內心的故事投射在作品上,除了感動自己外還要感動他人,這樣作品才會擁有生命,而不事只是一個 作品。有時是用造型說故事,有時又結合不同材質的特性,用材質說故事,不用具象的符號,而是用想像力,就可以說出動人的故事。

【延伸閱讀】
視覺溝通的文法:圖像時代必備的視覺力,教你用好圖像說故事,用好視覺打動人心
Essential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博.柏格森
譯者:陳芳誼
出版社:原點
在圖像充斥的今天,從電影、報紙、電視、網路到廣告,訊息無所不在,而所有的訊息都是透過影像溝通。在今天如果只能駕馭文字,將成為視覺時代的文盲。這是第一本跨電影、報紙、電視、網路到廣告,透過大量案例帶領讀者讀懂圖像,解讀訊息的視覺專書,透過多樣的視覺媒介,整理出放諸四海皆準的圖像溝通法則。讓身為觀眾和工作者的我們,能透過圖像說出好故事,提供靈感啟發,幫助大家更加了解瞬息萬變的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