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演講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我非常喜歡國寶總動員裡的人物
只能用栩栩如生阿。
說到王詩光先生他雕塑,讓我想到我們在rend時的特性,有時
後會故意讓表面不要這麼有光澤,製造霧面的感覺,有時會讓
產品更逼真,也更親近。
以前在畫3D時總是很喜歡用鏡面烤漆,整個產品油亮油亮的,
現在回想起來也頗好笑的,確實有時製造一點瑕疵會讓人感覺
更親近,也更生動。
他的學習生涯,應該是值得我們借鏡的,我們現在大概就是在
學如何把面抹平的時候吧。現在的我們追求的是如何把3D蓋的
又快又好,rend又快又貞,希望未來我們可以跟他ㄧ樣,是品
味一產品的生命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王詩光先生演講 / D9610102 江淑吟
雕塑什麼?王詩光先生在一開場就此論點開始暢談對雕塑的看法,從「我從雕塑出發用好奇與質疑來探索那美妙的大千世界!」創作的靈感源自於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個人對事物的觀點。
王詩光先生提到由骨、肉、皮,而取其精、氣、神的創作方式。「骨」指的是骨架、肉指的是內容、皮是呈現在表象的相貌。而「精」是一種能量的凝聚也是根本、「氣」是能量的流動、「神」是精神的原型是蘊含於內的精神與意念。尋找物體的關連性,對於雕塑的整合,有莫大的助益,從分析中找到點、線、面之間的關係。
演說中,讓我們能從藝術的觀點反思我們對於設計所持有的態度和思維,藝術創作者對於作品的執著、看待事物的觀點,或許能為設計工作者注入更多不一樣的思維模式!
王詩光先生提到由骨、肉、皮,而取其精、氣、神的創作方式。「骨」指的是骨架、肉指的是內容、皮是呈現在表象的相貌。而「精」是一種能量的凝聚也是根本、「氣」是能量的流動、「神」是精神的原型是蘊含於內的精神與意念。尋找物體的關連性,對於雕塑的整合,有莫大的助益,從分析中找到點、線、面之間的關係。
演說中,讓我們能從藝術的觀點反思我們對於設計所持有的態度和思維,藝術創作者對於作品的執著、看待事物的觀點,或許能為設計工作者注入更多不一樣的思維模式!
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王詩光先生演講 / D9610101 朱玉麟
這著實是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講 ,豈只是"過癮"二字能形容
其間,王詩光先生從最基本的
"什麼是雕塑",開始引領大家進入雕塑藝術的殿堂;接著"怎麼雕塑"則透過"形而下"的骨、肉、皮,談論至"形而上"的精、氣、神。至於"雕塑什麼"再度探討所謂的"外景"及內觀 ;最後他用,將剎那化永恆得千古流傳、與天地共存、探生命、尋真理、超越時間與空間來為"為什麼雕塑"作結尾。
我始終覺得,雕塑藝術是人類智慧探討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的一種具象表現。創作者透過"形而下"的形態感觀去傳遞"形而上"的意境感受。而觀之在內者,能窺其堂奧;但觀之在外者,亦能鑑其優雅。
其間,王詩光先生從最基本的
"什麼是雕塑",開始引領大家進入雕塑藝術的殿堂;接著"怎麼雕塑"則透過"形而下"的骨、肉、皮,談論至"形而上"的精、氣、神。至於"雕塑什麼"再度探討所謂的"外景"及內觀 ;最後他用,將剎那化永恆得千古流傳、與天地共存、探生命、尋真理、超越時間與空間來為"為什麼雕塑"作結尾。
我始終覺得,雕塑藝術是人類智慧探討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的一種具象表現。創作者透過"形而下"的形態感觀去傳遞"形而上"的意境感受。而觀之在內者,能窺其堂奧;但觀之在外者,亦能鑑其優雅。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204 楊小青
「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這句話出於王老師之口是如此另人動容。自己跟純藝術已是漸行漸遠,不敢在過於想像它與自己的關係。我們會希望回頭攝取藝術的元素讓自己所從事不要過於嚴肅,因為藝術是可愛的、是個人、是自由、是奔放、也是技巧的,但不應對此過於理想化、唯美化;因為藝術的路更是艱辛、孤獨的,偉大藝術工作者背後常陷於資金、朋友、親人的抉擇,很少父母願意讓自己小孩從事藝術,那是鬧上多少的革命才建立起的信任,繪畫、雕塑、演員、舞蹈、音樂個個案例層出不窮。所以能踏入藝術一塊的孩子還真是天之驕子。
語言、手勢、寫作等是人與人溝通的中介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超越這些洪溝與蕃籬,而找到人類生命的脈動。王老師提及形而上的觀點,這是超然於物質之外,音樂就是一例,它是不需翻譯即可共同感受、且各自延伸屬於自己適當的譬喻。這部份是王老師目前所尋。學生們可以做參考之用。
語言、手勢、寫作等是人與人溝通的中介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超越這些洪溝與蕃籬,而找到人類生命的脈動。王老師提及形而上的觀點,這是超然於物質之外,音樂就是一例,它是不需翻譯即可共同感受、且各自延伸屬於自己適當的譬喻。這部份是王老師目前所尋。學生們可以做參考之用。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14 林穎謙
甚麼是雕塑?雕塑又是甚麼?今天這場演講令人感覺相當的不一樣,不一樣的並不是演講內容與我所學有所不同,而是一場必須用“心”去體會的演講,王老師所講述的內容字面上或許用看的便能體會,但他深層的意義卻是要跟著他的肢體動作或他的雕塑過程才能體會。
骨、肉、皮與精、氣、神,在講到這些很玄但又常聽到的名詞,王老師以他的肢體語言,用身體來告訴我們甚麼是骨、肉、皮與精、氣、神,或許在當下我們只覺得好笑,像在耍寶但仔細想著老師剛剛的一舉一動,這些玄妙文字的涵意卻慢慢在我們腦中形成,我們似乎知道他在解釋甚麼但要我們說出來卻難以形容。
看著老師雕塑的作品,想起自己以前學美術玩黏土的情景,再看看影片中王老師專注的表情,就像一個沉浸在自己世界中,一個自己命想世界中的大孩子,說著自己最喜歡的事物是如此的快樂,但想想現在的自己,社會是現實的有多少人能像王老師一樣沉浸在自己最愛的事物中。
骨、肉、皮與精、氣、神,在講到這些很玄但又常聽到的名詞,王老師以他的肢體語言,用身體來告訴我們甚麼是骨、肉、皮與精、氣、神,或許在當下我們只覺得好笑,像在耍寶但仔細想著老師剛剛的一舉一動,這些玄妙文字的涵意卻慢慢在我們腦中形成,我們似乎知道他在解釋甚麼但要我們說出來卻難以形容。
看著老師雕塑的作品,想起自己以前學美術玩黏土的情景,再看看影片中王老師專注的表情,就像一個沉浸在自己世界中,一個自己命想世界中的大孩子,說著自己最喜歡的事物是如此的快樂,但想想現在的自己,社會是現實的有多少人能像王老師一樣沉浸在自己最愛的事物中。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李冠霈 M9610104
這位演講者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外表充分展現了藝術家氣息,藝術家在我印象中一直都是嚴肅的,想法特異,但他似乎也加入些許理性的成分在他的理念中,而非無理的創作一些大型垃圾。各種抽象、具像的作品都有一些理論或文學的涵養在支持著他的各個藝術品。
難得的部份是老師的幽默,很多藝術家會沉醉在自己的藝術境界中,變得孤僻、離群索居,雖然這也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吧?不過我倒是非常喜歡王詩光老師的整體感覺,感性中帶著理性、幽默中帶點點嚴肅。整場演講中並無法完全了解每句詩句中的美意,藉由這次演講才了解原來藝術並不只是外表的美感,背後的內涵也不僅僅為視覺上的解釋,而充滿抽象的詩句風景。
難得的部份是老師的幽默,很多藝術家會沉醉在自己的藝術境界中,變得孤僻、離群索居,雖然這也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吧?不過我倒是非常喜歡王詩光老師的整體感覺,感性中帶著理性、幽默中帶點點嚴肅。整場演講中並無法完全了解每句詩句中的美意,藉由這次演講才了解原來藝術並不只是外表的美感,背後的內涵也不僅僅為視覺上的解釋,而充滿抽象的詩句風景。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林欣熹 M9610203
本次邀請王詩光 先生進行演講,以不同的角度刻畫雕塑的領域。透過每一件作品的分享,體認雕塑不僅止於形與體的塑造,包含其作品中的深層意涵及內蘊對人生智慧的關照,引人深思。
演講中,感受到王 先生對於雕塑的執著與熱情,除了展現其精湛純熟的技術,充滿著生命力,更著重於雕塑作品所傳達的精神,並分享兩位老師在生命中對其發展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每一件作品,都有其背後的故事,雕塑外在的表象,不在乎是否為真,而重於內在精神的詮釋,才能使每件雕塑成為活的生命體,同時反映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及生活的態度,適切的引起觀賞者的共鳴,在刻劃增減之中,所保存下來的,是巧妙的取捨、虛實的精神性。
從這場演說,感受到藝術上或者其他設計的領域,對於美感追求另一種執著的態度與熱忱,從中學習觀看事物以不同角度,在未來,可以激發創造出更多豐富的設計思維。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02 蕭舒駿
從小時候開始雕塑這件事情就相當另我著迷,每個人的童年應該都少不了捏捏黏土、在砂坑中創造自己碉堡的記憶。王詩光先生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闡述雕塑作品與生活哲學間的關聯性,其中充滿了哲學的思想還有許多自然界維持平衡的道理。我相信任何藝術品都是一種透過不斷調和、在視覺上在心理所達成的一個完整模式,因為大地的運行都是圍繞在這種調和的平衡當中。雕塑的過程,就是用立體的形塑來傳達不同的形態。
我十分佩服王詩光先生在多年創作的過程中同時找到了自己創作的理由以及哲學,從來不是一位單純為了增加「產量」而創作的藝術家,演講過程中不斷以人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形」與「力」的協調,以及不同物態的原則。我想藝術家勢必要有比一般人更敏銳的洞察力,加上浪漫的想法還有實踐力。王詩光先生的演講過程另我全神專注,十分佩服。
我十分佩服王詩光先生在多年創作的過程中同時找到了自己創作的理由以及哲學,從來不是一位單純為了增加「產量」而創作的藝術家,演講過程中不斷以人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形」與「力」的協調,以及不同物態的原則。我想藝術家勢必要有比一般人更敏銳的洞察力,加上浪漫的想法還有實踐力。王詩光先生的演講過程另我全神專注,十分佩服。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06王郁閔
這一堂專題在王詩光先生的演講下充滿了歡樂與想法。尤其,在講解骨、肉、皮與精、氣、神時,王先生特別以身體實踐了精神與意涵,使得可以更清楚的瞭解與貫通整個演講的內容。
此外,在已故大師楊英風的作品也早已有所聞,記得第一次見到大師之作品是在一次偶爾參觀臺北市立美術館時見到的。見到實體作品的感覺的確跟照片有一定的差距,只是當初見到『太魯閣』時,只被那豪邁的氣勢所震懾到,而不知其所包含的意義如此之深遠。另外,我對楊大師最有印象與感覺的是那一系列跟『鳳凰』相關之作品,那種時而扶搖直上、衝破天際,時而婉約、秀氣的表現手法,真的深深打動我心!值得高興的是,現在楊大師的作品也可以在台灣燈會,抑或北京奧運等公共場合見到,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與體驗到那股源遠流傳的氣勢。
此外,在已故大師楊英風的作品也早已有所聞,記得第一次見到大師之作品是在一次偶爾參觀臺北市立美術館時見到的。見到實體作品的感覺的確跟照片有一定的差距,只是當初見到『太魯閣』時,只被那豪邁的氣勢所震懾到,而不知其所包含的意義如此之深遠。另外,我對楊大師最有印象與感覺的是那一系列跟『鳳凰』相關之作品,那種時而扶搖直上、衝破天際,時而婉約、秀氣的表現手法,真的深深打動我心!值得高興的是,現在楊大師的作品也可以在台灣燈會,抑或北京奧運等公共場合見到,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與體驗到那股源遠流傳的氣勢。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16 李鍇朮
王詩光先生是個十分特別的人,他在本次演講中所說的雖然表面上是些基礎的雕塑知識,甚至可以說是雕塑概論,但他非常堅持的想將這最基本最有價值的事情分享給大家,從他的演講中感受的出他對雕塑思維中的堅持,以及對雕塑思維的深度。
對我來說,設計與雕塑間的關係就像是是金字塔一般,雕塑提煉出創作者自我的思維做為底層,一個寬大的基礎,所傳遞的思維包羅萬象,並透過設計為人所考慮為人所設計而往上堆疊,使其到達塔頂成為完整的金字塔。雕塑就像是產品設計的原型一般,是為經雕琢的思維原型,而設計就將這原型經由限制與人的需求而架構出具有意義的產品。
對我來說,設計與雕塑間的關係就像是是金字塔一般,雕塑提煉出創作者自我的思維做為底層,一個寬大的基礎,所傳遞的思維包羅萬象,並透過設計為人所考慮為人所設計而往上堆疊,使其到達塔頂成為完整的金字塔。雕塑就像是產品設計的原型一般,是為經雕琢的思維原型,而設計就將這原型經由限制與人的需求而架構出具有意義的產品。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209 賴奕茹
兩個簡易的單體所組合成的雕塑品,在王先生的解釋下變
得相當有趣。從造形的設計及材料的運用也都呼應了所謂的活潑與生命
力,能適切的反映觀賞者那心中的感動,不僅是個佇立的藝術品,更是
活的生命體。王先生也指出不同元素間所建立的關係秩序排列性,動要
平衡,盛滿的器皿要先空了才能再注入新的東西。
要如何維持心靈上的空,去學習,去了解自我。並從中去體驗做人處世
以及與人相處的方式等等,王先生是個很有內涵也很有自我主見的人生
導師,也希望自己可以運用這樣圓滿的方式去活出自己的設計。
得相當有趣。從造形的設計及材料的運用也都呼應了所謂的活潑與生命
力,能適切的反映觀賞者那心中的感動,不僅是個佇立的藝術品,更是
活的生命體。王先生也指出不同元素間所建立的關係秩序排列性,動要
平衡,盛滿的器皿要先空了才能再注入新的東西。
要如何維持心靈上的空,去學習,去了解自我。並從中去體驗做人處世
以及與人相處的方式等等,王先生是個很有內涵也很有自我主見的人生
導師,也希望自己可以運用這樣圓滿的方式去活出自己的設計。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207 邱珮華
無法用文字完整詮釋的演講心得,卻是我聽過最棒的一次演講。你問我為什麼?試問,若我告訴你生、老、病、死的體悟,你只想用文字定義是無法令人感同身受地,唯有用真心去感受,並真實落實每一個過程,才能理解每個字被定義的原因。是啊!從演講的開始,他就說了:「我想要告訴你們,比我作品更重要的東西。」。
對於這個切入點,我可是拍手叫好;我是個設計師,商業為我最終的行為,數字會替我的設計說話,每個設計師都將庸庸碌碌的為工作賣命;可是最近的我,已經想停止這樣無意義的生命循環。我想要以一種超脫世俗的姿態,盡性的活在工作當下,我想要為人去執行我的設計,而不再是為老闆或是為錢。
他說:「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因為他能創作。」。這句話掀起我內心的漣漪,從五歲開始的藝術生涯,卻導致我在二十三歲陷入了迷思,一向視為的理所當然,卻無法建構出能助人的藍圖,我清楚的知道對於未來,我是不想面對而消極的;而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信心,雖然從接受到消化,從消化到理解可能還需要再給我一些時間。但我記憶猶新,那一刻,斗大的淚珠如雨落下,靈魂體是炙熱地,彷彿它早已蓄勢待發,等待拙腦體會並命令它的時機。
是啊!我是個從藝術開始學起的孩子,我什麼都沒有,也因此什麼都有;生命是種流亡,不到最終你仍舊無法判讀這一生的好與壞,活著時擁有的越多,死後失去的也越多;我曾經想撒手邁向我心中的極樂世界,但是,現在我想好好的活著,用我的軀體及有限的歲月,盡可能地去完成沒有這個肉體時不能完成的事情。
那一天,結束後的天氣,印象中是永恆的蔚藍晴空,萬里無雲。
對於這個切入點,我可是拍手叫好;我是個設計師,商業為我最終的行為,數字會替我的設計說話,每個設計師都將庸庸碌碌的為工作賣命;可是最近的我,已經想停止這樣無意義的生命循環。我想要以一種超脫世俗的姿態,盡性的活在工作當下,我想要為人去執行我的設計,而不再是為老闆或是為錢。
他說:「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因為他能創作。」。這句話掀起我內心的漣漪,從五歲開始的藝術生涯,卻導致我在二十三歲陷入了迷思,一向視為的理所當然,卻無法建構出能助人的藍圖,我清楚的知道對於未來,我是不想面對而消極的;而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信心,雖然從接受到消化,從消化到理解可能還需要再給我一些時間。但我記憶猶新,那一刻,斗大的淚珠如雨落下,靈魂體是炙熱地,彷彿它早已蓄勢待發,等待拙腦體會並命令它的時機。
是啊!我是個從藝術開始學起的孩子,我什麼都沒有,也因此什麼都有;生命是種流亡,不到最終你仍舊無法判讀這一生的好與壞,活著時擁有的越多,死後失去的也越多;我曾經想撒手邁向我心中的極樂世界,但是,現在我想好好的活著,用我的軀體及有限的歲月,盡可能地去完成沒有這個肉體時不能完成的事情。
那一天,結束後的天氣,印象中是永恆的蔚藍晴空,萬里無雲。
王詩光先生演講內容 / M9510107 M9610106 M9610109 M9610111 M9610112 M9610113 M9610114 M9610116
雕塑什麼?
我從雕塑出發用好奇與質疑來探索那美妙的大千世界!
演講者:王詩光 先生

前言:
雕塑什麼,從雕塑出發用好奇與質疑探索那美妙的大千世界。
雕塑什麼,從雕塑出發用好奇與質疑探索那美妙的大千世界。
笨問題開始:
1.如何把表面抹平?
首先,請教學長如何把泥巴用平的?雙方很認真的問答,但到進了楊老師的工作室學習雕塑後,就不這麼重視這個問題了。
2.為什麼不是石膏白,而是銅綠呢?
一開始並不是很喜歡銅的感覺,但後來漸漸感受到銅綠可以常久留存,像智者的考驗與洗禮一樣,藉由時間銅綠可以證明一切。
3.佛像為什麼都半瞇著眼?
起初得到的答案是因為菩薩都高高在上,往下看著普羅大眾所以都半瞇著眼。後來經由楊教授得知,半瞇著眼像遮罩一般看別人也反射出自己的觀點,一種自我省思的人生哲學。
因此,雕塑品給了自己活潑與生命力,在許多雕塑品新舊之間找到豐富顯現自己。
影響極大的兩位恩師:葉世強大師與楊英風大師
在曾經教過自己的兩位老師中,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情操」、「氣節」、「風骨」、「大智」、「大氣」與「大能」。因此,深深的影響著往後對於事物觀察的角度。
葉世強老師
他說:學藝術的孩子乃是天之驕子(自重,不設限),畫畫不只是畫像,更在於畫活,他不把學生當畫匠,要學生有藝術家的胸襟。使盡全身的力氣,發自內心的顫抖。
葉世強的藝術:
蕭條者 形之君也 寂寞者 音之主也詩成天地寬 畫意自綿長極簡又豐富的生命經驗楊英風老師 - 景觀雕塑大師宇宙自然生妙化,得其環中應無窮還諸山川清淨貌,返照人倫自在心觀納緣起本生滅,靜雕萬象達性空型塑景境出凡塵,俯仰形影應中觀
雕塑的四大問題:
1.什麼是雕塑
雕塑就是「加減」「拿捏」「取捨」所堆疊出來的。雕塑本身是一增益減損的調和性工作,透過技巧與素材的使用調度傳達創作者的意念與智慧,呈現外師造化
心中的感動。
2.怎麼雕塑
由骨、肉、皮,而取其精、氣、神。
骨是骨架、肉是內容、皮是呈現在表象的相貌。精是一種能量的凝聚也是根本、氣是能量的流動、神是精神的原型是蘊含於內的精神與意念。
找關係非常重要,雕塑是分析、歸納、計劃,重新排列組合,找到關係,建立製序,使之有倫理。由點、線、面而量,由面與面之關係,找到弧,建立三度空間的弧,由弧而見凹凸。自然界沒有直,只有弧。因為運行,所以直的背後都是弧,直是直覺的思考模式,用不同的想法看事情,或許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中國人最喜歡找關係,有關係是沒關係,沒關係也可以有關係。設計亦然,物與物之間有血緣的價值存在。
而動靜之間需找到平衡,不動就死了。平衡非常重要,藝高人膽大的創意,而生命是一種抗拒,一出生就在抗拒,抗拒地心引力,創作思維裡是非常重要的。
形塑造型的兩大元素:方直、圓曲
在感性上:剛陽與陰柔
在理性上:高矮、大小、長短、胖瘦
凹凸比例:一種相對的因果關係
3.雕塑什麼
可以從景觀來看:景,外景→(外在 形下)形體觀,內觀→(內心 形上)良知良能(精神)
「真善美新」是真實、美麗、善良、創新,強調其完美的形體,最完美的形體是女人,在造型語彙,對美感的貼近,有兩句話可供參考「纖細而不美感,飽滿而不癡肥」。
生命的脈動是超越語言種族,找到生命的脈動,即能打破鴻溝與藩籬。找到音樂性,起承轉合,高低強弱,旋律與節奏,沉澱激昂,流動而或空靈,使成雕塑的樂章。
4.為什麼雕塑?
將剎那化永恆得千古流傳、與天地共存、探生命、尋真理、超越時間與空間、與普羅共享那份悸動,這就是雕塑的用意。
結語-作品分享
精誠-楊英風
精誠:精於做事,誠以帶人。
「精誠所至,精石為開」,看起來方其實圓,其實曲。傾斜是尋找動靜之間的平衡點
1.如何把表面抹平?
首先,請教學長如何把泥巴用平的?雙方很認真的問答,但到進了楊老師的工作室學習雕塑後,就不這麼重視這個問題了。
2.為什麼不是石膏白,而是銅綠呢?
一開始並不是很喜歡銅的感覺,但後來漸漸感受到銅綠可以常久留存,像智者的考驗與洗禮一樣,藉由時間銅綠可以證明一切。
3.佛像為什麼都半瞇著眼?
起初得到的答案是因為菩薩都高高在上,往下看著普羅大眾所以都半瞇著眼。後來經由楊教授得知,半瞇著眼像遮罩一般看別人也反射出自己的觀點,一種自我省思的人生哲學。
因此,雕塑品給了自己活潑與生命力,在許多雕塑品新舊之間找到豐富顯現自己。
影響極大的兩位恩師:葉世強大師與楊英風大師
在曾經教過自己的兩位老師中,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情操」、「氣節」、「風骨」、「大智」、「大氣」與「大能」。因此,深深的影響著往後對於事物觀察的角度。
葉世強老師
他說:學藝術的孩子乃是天之驕子(自重,不設限),畫畫不只是畫像,更在於畫活,他不把學生當畫匠,要學生有藝術家的胸襟。使盡全身的力氣,發自內心的顫抖。
葉世強的藝術:
蕭條者 形之君也 寂寞者 音之主也詩成天地寬 畫意自綿長極簡又豐富的生命經驗楊英風老師 - 景觀雕塑大師宇宙自然生妙化,得其環中應無窮還諸山川清淨貌,返照人倫自在心觀納緣起本生滅,靜雕萬象達性空型塑景境出凡塵,俯仰形影應中觀
雕塑的四大問題:
1.什麼是雕塑
雕塑就是「加減」「拿捏」「取捨」所堆疊出來的。雕塑本身是一增益減損的調和性工作,透過技巧與素材的使用調度傳達創作者的意念與智慧,呈現外師造化
心中的感動。
2.怎麼雕塑
由骨、肉、皮,而取其精、氣、神。
骨是骨架、肉是內容、皮是呈現在表象的相貌。精是一種能量的凝聚也是根本、氣是能量的流動、神是精神的原型是蘊含於內的精神與意念。
找關係非常重要,雕塑是分析、歸納、計劃,重新排列組合,找到關係,建立製序,使之有倫理。由點、線、面而量,由面與面之關係,找到弧,建立三度空間的弧,由弧而見凹凸。自然界沒有直,只有弧。因為運行,所以直的背後都是弧,直是直覺的思考模式,用不同的想法看事情,或許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中國人最喜歡找關係,有關係是沒關係,沒關係也可以有關係。設計亦然,物與物之間有血緣的價值存在。
而動靜之間需找到平衡,不動就死了。平衡非常重要,藝高人膽大的創意,而生命是一種抗拒,一出生就在抗拒,抗拒地心引力,創作思維裡是非常重要的。
形塑造型的兩大元素:方直、圓曲
在感性上:剛陽與陰柔
在理性上:高矮、大小、長短、胖瘦
凹凸比例:一種相對的因果關係
3.雕塑什麼
可以從景觀來看:景,外景→(外在 形下)形體觀,內觀→(內心 形上)良知良能(精神)
「真善美新」是真實、美麗、善良、創新,強調其完美的形體,最完美的形體是女人,在造型語彙,對美感的貼近,有兩句話可供參考「纖細而不美感,飽滿而不癡肥」。
生命的脈動是超越語言種族,找到生命的脈動,即能打破鴻溝與藩籬。找到音樂性,起承轉合,高低強弱,旋律與節奏,沉澱激昂,流動而或空靈,使成雕塑的樂章。
4.為什麼雕塑?
將剎那化永恆得千古流傳、與天地共存、探生命、尋真理、超越時間與空間、與普羅共享那份悸動,這就是雕塑的用意。
結語-作品分享
精誠-楊英風
精誠:精於做事,誠以帶人。
「精誠所至,精石為開」,看起來方其實圓,其實曲。傾斜是尋找動靜之間的平衡點
現在的精誠景觀全景
毛高文校長謹識精誠景觀雕塑緣起手稿
太陽城-王詩光在立方體上切上兩刀,使其面都成三角形,表不同的面向,如鑽石的光芒。太陽是生命力極致之錶線;話聲光明而含育萬物,所有生命之源。隱喻「幅合」與「幅散」現象。
林之口-王詩光以兩隻手呈現出如同樹幹的意像。「雙手合十、聚眾為林」以這樣的意像呈現出過去即現在的林口。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09 王嘉如
爽朗的笑聲是整場演講印象尤為深刻的片段。
王詩光先生一席話:「你們院長很大膽!在世貿會場上向我提出是否可到貴校演講一事,也不想想我是誰…」,激起了我對這場演講的好奇心。
*雕塑是什麼?
給我活潑與生命力,在新舊之間找到豐富。
在國家玩具總動員的影片中,王詩光先生將主角雕塑地如此栩栩如生;儘管整段影片在剪輯過之快速狀態下,不難從其中感受到演講者眉宇之間所流露出對雕塑的熱情,在其一筆一刀的刻畫下,活靈活現的呈現在大家眼前,不得不讓人嘆為觀止。
雕塑是由動中取靜、靜中取動的藝術思考裡充分的拿捏增減及取捨,在增益減損的協調性過程中,取得其平衡點。將其影射至人生觀裡,我們其實就像畫家、像雕塑家、像導演,我們都在有形無形中改變著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不同的時間點做下不同的決定,也就造就我們今天不一樣的人生,而如何在這樣動盪的環境中取其平衡點,就端看個人所展現的人生智慧了。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句話是王詩光先生所提出的一個問題,而這句話也是我在不同人生階段中,一值不斷思考的一句話。因為我常常會忽略掉真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事物,反而追求不重要的事情,或許在別人眼中的我總是有幾分愚蠢,但我總覺得需要經歷過才知道自己該從哪邊再重新出發。常常有人會問我後不後悔?我不禁莞爾,這樣的過程或許你無法體驗,但這都是鋪成我人生道路的重要過程,我應該後悔嗎?
你覺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思考的是:人,生活在世界上可以有多少貢獻,才不枉此生。
王詩光先生一席話:「你們院長很大膽!在世貿會場上向我提出是否可到貴校演講一事,也不想想我是誰…」,激起了我對這場演講的好奇心。
*雕塑是什麼?
給我活潑與生命力,在新舊之間找到豐富。
在國家玩具總動員的影片中,王詩光先生將主角雕塑地如此栩栩如生;儘管整段影片在剪輯過之快速狀態下,不難從其中感受到演講者眉宇之間所流露出對雕塑的熱情,在其一筆一刀的刻畫下,活靈活現的呈現在大家眼前,不得不讓人嘆為觀止。
雕塑是由動中取靜、靜中取動的藝術思考裡充分的拿捏增減及取捨,在增益減損的協調性過程中,取得其平衡點。將其影射至人生觀裡,我們其實就像畫家、像雕塑家、像導演,我們都在有形無形中改變著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不同的時間點做下不同的決定,也就造就我們今天不一樣的人生,而如何在這樣動盪的環境中取其平衡點,就端看個人所展現的人生智慧了。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句話是王詩光先生所提出的一個問題,而這句話也是我在不同人生階段中,一值不斷思考的一句話。因為我常常會忽略掉真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事物,反而追求不重要的事情,或許在別人眼中的我總是有幾分愚蠢,但我總覺得需要經歷過才知道自己該從哪邊再重新出發。常常有人會問我後不後悔?我不禁莞爾,這樣的過程或許你無法體驗,但這都是鋪成我人生道路的重要過程,我應該後悔嗎?
你覺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思考的是:人,生活在世界上可以有多少貢獻,才不枉此生。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03 張珮容
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而站在台上的王詩光先生,充份展現了這一點。
演講之初在講著似乎還未熟悉整個場子的氣氛,他講著他所敬重的師長們的風骨氣度思想,也為我們介紹何謂雕塑。雕塑這個東西以往都帶著一種模糊的感覺存在我們的生活空間裡,很多時候我們不懂藝術家自己的想法,認為那就是一種我們不會懂的東西,但在這場演講中我改變了這種想法。
我想,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東西,也許在你接觸到的當下不會明白,但它所要對觀者講的話,也許就在你看到它的那一剎那聽進去心底,並且在那個角落沉澱,埋下一個種子,等待多年以後當自己經歷了更多、思考了更多也看了更多的某一刻,當那個想法遇到了最適合的環境,它會長成結果並且讓自己豁然開朗般地明瞭許多事。
演講到最後,講著王詩光先生似乎感覺他和我們談開了,於是場中多了許多他的爽朗的笑聲,人是如此,藝術如此,都需要一些時間讓彼此熟悉,在經過某一個巧妙的時間,便會讓我們發現屬於它的美。
演講之初在講著似乎還未熟悉整個場子的氣氛,他講著他所敬重的師長們的風骨氣度思想,也為我們介紹何謂雕塑。雕塑這個東西以往都帶著一種模糊的感覺存在我們的生活空間裡,很多時候我們不懂藝術家自己的想法,認為那就是一種我們不會懂的東西,但在這場演講中我改變了這種想法。
我想,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東西,也許在你接觸到的當下不會明白,但它所要對觀者講的話,也許就在你看到它的那一剎那聽進去心底,並且在那個角落沉澱,埋下一個種子,等待多年以後當自己經歷了更多、思考了更多也看了更多的某一刻,當那個想法遇到了最適合的環境,它會長成結果並且讓自己豁然開朗般地明瞭許多事。
演講到最後,講著王詩光先生似乎感覺他和我們談開了,於是場中多了許多他的爽朗的笑聲,人是如此,藝術如此,都需要一些時間讓彼此熟悉,在經過某一個巧妙的時間,便會讓我們發現屬於它的美。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李岳樺 M9610111
演講內容:數位雕塑
演 講 人:王詩光 太極影音 3D 動畫長片處 雕塑組長
很高興這次請來的講師是太極影音王詩光先生,所講授的內容相當具有啟發性,一開始所提到的雕塑是調和性的藝術創作,可加可減的適度運用再結合作者的智慧,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是相當具有生命力!另外,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他提到了「直」其背後都是「弧」,尤其從大自然就能夠看出,「弧」象徵著生態的運行是源源不絕的!王詩光先生經過日積月累的分析、歸納,從雕塑找到的關係,從點線面,在由面與面的關係找到「弧」,建立三度空間的「弧」並從其而見凹凸,這是在創作中相當不簡單的體會!闡述了「直」的概念是人類的思維,意謂了人們對於生活周遭的事物很直覺得都僅注視在表像,容易忽略背後所帶來的意涵!
演 講 人:王詩光 太極影音 3D 動畫長片處 雕塑組長
很高興這次請來的講師是太極影音王詩光先生,所講授的內容相當具有啟發性,一開始所提到的雕塑是調和性的藝術創作,可加可減的適度運用再結合作者的智慧,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是相當具有生命力!另外,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他提到了「直」其背後都是「弧」,尤其從大自然就能夠看出,「弧」象徵著生態的運行是源源不絕的!王詩光先生經過日積月累的分析、歸納,從雕塑找到的關係,從點線面,在由面與面的關係找到「弧」,建立三度空間的「弧」並從其而見凹凸,這是在創作中相當不簡單的體會!闡述了「直」的概念是人類的思維,意謂了人們對於生活周遭的事物很直覺得都僅注視在表像,容易忽略背後所帶來的意涵!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林銘璋 M9610105
雕塑是什麼,王詩光先生用好奇與質疑的態度來探索這美妙的世界。在
這場演講裡,王先生並沒有著墨太多關於雕塑的工法,反倒是講了一些
對於雕塑的想法。在過去,雕塑對我來說僅是個藝術品,簡單的幾何形
狀所構成的形體是陌生的。
分合隨緣,由兩個簡易的單體所組合成的雕塑品,在王先生的解釋下變
得相當有趣。從造形的設計及材料的運用也都呼應了所謂的活潑與生命
力,能適切的反映觀賞者那心中的感動,不僅是個佇立的藝術品,更是
活的生命體。王先生也指出不同元素間所建立的關係秩序排列性,動要
平衡,盛滿的器皿要先空了才能再注入新的東西。
起初這場演講聽得很玄,而在了解雕塑所表達的深層意含後,雕塑不再
只是形體的塑造,而是一種精神的詮釋。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眼前所
獲得、呈現的事物,忽略了什麼才是具有意義而該被留下來的。在生活
中總是無時無刻的反反覆覆做這些事,這聽起來倒也挺有意思的,就好
像每個人試圖在雕塑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作品,供人觀賞,也許是激勵
他人,也許是警惕他人,重要的是存在的價值,而不是變相的為了存在
而存在。
這場演講裡,王先生並沒有著墨太多關於雕塑的工法,反倒是講了一些
對於雕塑的想法。在過去,雕塑對我來說僅是個藝術品,簡單的幾何形
狀所構成的形體是陌生的。
分合隨緣,由兩個簡易的單體所組合成的雕塑品,在王先生的解釋下變
得相當有趣。從造形的設計及材料的運用也都呼應了所謂的活潑與生命
力,能適切的反映觀賞者那心中的感動,不僅是個佇立的藝術品,更是
活的生命體。王先生也指出不同元素間所建立的關係秩序排列性,動要
平衡,盛滿的器皿要先空了才能再注入新的東西。
起初這場演講聽得很玄,而在了解雕塑所表達的深層意含後,雕塑不再
只是形體的塑造,而是一種精神的詮釋。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眼前所
獲得、呈現的事物,忽略了什麼才是具有意義而該被留下來的。在生活
中總是無時無刻的反反覆覆做這些事,這聽起來倒也挺有意思的,就好
像每個人試圖在雕塑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作品,供人觀賞,也許是激勵
他人,也許是警惕他人,重要的是存在的價值,而不是變相的為了存在
而存在。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沈千琪 M9610210
太極影音王詩光先生的演講中,提出許多不同以往所接觸的想法觀點,甚至藉由其學習雕塑的過程心境轉變,闡述隨著對事物觀察角度不同,創作靈感來源亦隨之增加。
王詩光先生提出,學習就是問問題找答案的過程及在錯誤中成長,重點在於過程的演進,不只獲取專業知識,也能從中體會感受到不同視野所帶來的衝擊。複雜事物透過敏銳的觀察力與分析,可以簡單的原理及法則來說明,而簡單的事物卻也非表象所見,需深刻的咀嚼品味,才能感受其背後蘊含的意義。
透過演講中的作品欣賞與創作心路歷程的說明,重新讓人省思自己所缺乏的部份,亦學習如何將對生命的感受,融入作品的動靜虛實中。
王詩光先生提出,學習就是問問題找答案的過程及在錯誤中成長,重點在於過程的演進,不只獲取專業知識,也能從中體會感受到不同視野所帶來的衝擊。複雜事物透過敏銳的觀察力與分析,可以簡單的原理及法則來說明,而簡單的事物卻也非表象所見,需深刻的咀嚼品味,才能感受其背後蘊含的意義。
透過演講中的作品欣賞與創作心路歷程的說明,重新讓人省思自己所缺乏的部份,亦學習如何將對生命的感受,融入作品的動靜虛實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