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3王俊隆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3王俊隆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D10210103 黃桂芝  

    近幾年王俊隆先生提倡素民美學,實由他自身出發,參與搜尋不同的材質,如廢棄的摩托車到紅磚等等,他冀圖讓過去的成長、小時候的記憶重生,如以廢棄的摩托車後照鏡為例,他賦予它新的生命,變身成鏡子,閃耀著一抹微笑。

    另外有關人文部分的思維,他打從報廢的摩托車、拆掉紅磚牆到打破的紅酒杯等,除了丟掉之外,王俊隆先生由他自身的經驗思考,從小市民的生活體驗,尋找既有的素材作為設計靈感,而他的一雙巧手將台灣特有的文化融入作品當中,如他在米蘭國際家具展Yii的展現。不論是竹編藝術融合生物的生命展現、如蠶寶寶用生命所創作的竹製藝術品、或是其他素材交融與嘗試,其多元的應用,經由王俊隆先生及團隊的工藝技術,創造出具有台灣生命力的素民美學。

    而王俊隆先生熱以導演的眼光來導出一部創作設計的曲目也是一件讓人頗為驚奇的人生劇本這也提供了大家可以不同的視野與歷練看待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的驚艷進而試著紀錄屬於自己的設計等待將來有一天得以綻放出這份光芒

生命沒有沒落,只是,無法從頭再來一次!
所以,我們更要懂得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與大家共勉之~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王俊隆先生演講分享 / D10210101 黃柏源

因故錯失了 王俊隆先生Rock的演講,其實是感覺非常遺憾的。因此,在此也只有發表分享而不是心得了。
在2007 Rock參與亂有秩序之前,曾經和陳俊豪先生一起去拜訪當時的 Do Design,Rock 那時正在接一個禮品設計案,將街頭刺青文化融入其中。和Rock談起在那個時期,早在2006年 亂有秩序已經開始籌備。我看到的是,包含了幾位留學回來希望投入台灣設計的設計師們,開始了長期參與台灣設計發展的行動中,各自以自己的特質和方式持續耕耘。2006年,也是小熊成立Function,開始希望在新一代設計展以外,有一個為台灣長期投入產業設計師的"老一代設計展",也就是台灣設計師週的雛形---設計師連線。我自己也在當時決定依自己的發展背景進入國際貿易公司,去觀察學習台灣傳統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扮演甚麼腳色、如何發展設計,希望累積資源可以對設計產業發展有一些幫助。
2006時間點是台灣設計發展的轉折點,台灣整體表面上看來還處於不斷追求更富有更高品質的生活,科技產業發現獲利比例開始下滑,需要發展新的台灣產業---文化創意產業。Rock 是在這個背景下能夠走出自己一條設計路的典範。
特別是 Rock 在2004-2005 年擔任Zoe Design 台灣區設計總監的時期,到2007前擔任 Do 設計總監時,是一個提前思考台灣設計的轉折。Zoe Design 是一家位於舊金山非常商業導向的設計公司,具有完整的行銷結合設計的整合流程,也就是傳統上設計人對於工業設計職業發展的最佳典型。但是 Rock 和當時許多設計師已經提前思考,台灣整體的設計發展需要能在生活用品產業上推動。除去科技產業之外,生活中設計的感知能力需要被重視,因此當時也開始有了許多生活用品相關的設計公司或品牌相繼成立。然而,其實台灣的市場胃納量不大,2007年時整體社會的生活感知能力也還在醞釀中,一些新成立的設計公司面臨營運的困難。然而,Rock 在後來幾年間憑藉著自己的專業能力與對台灣的熱血,反而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是令我非常佩服的。特別是2012年,Rock 策畫的候鳥計畫,從一位成熟設計師的角度反思如何關心這片土地人民的生活夢想。Tea Party 計畫倒比較像是Rock 自然熟成、實至名歸的結果了。
王俊隆先生是一位真實面對自我的設計師,不斷建立自己的專業、同時也持續深化自己的思想涵養,非常勇敢的去做自己認為設計師應該做的事情,真實回應自己內在的聲音,是難得的設計典範。

參考資料:

Zoe Design 是一家位於舊金山非常商業導向的設計公司,具有完整的行銷結合設計的整合流程。
Zoe Design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D10210102 林恆毅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D10210102 林恆毅

設計的思考 在於案例的解析,與解讀所探究的問題與觀看者兩者之間的關係

王俊隆老師這次來演講,很難得的講解了tea party案例,透過俊隆老師的現身說法讓我更能體會出,他個人是如何看待Tea 茶的文化的這件事情上,一般人對於茶的詮釋,都是著重在茶葉本身的味道,產地屬性和如何把茶葉往大眾化的目標推送,而王老師則是以中國、台灣在地的文化為基石,希望能創造出結合人文、茶文化、茶品品茶、飲茶的空間營造等,力求點、線、面到立體空間的感受,讓飲茶的人士與茶文化有更深一層的交融與體悟。

透過故事與主題的堆砌方式,可以更加強化每一位設計師的思想與主軸調性,從流水出發,由溪流的流動性帶入與茶具之間的關係,讓泡茶的人與喝茶的飲者之間也有可不同的感動。透過王老師的分享,讓我更能體會到一個好的作品是需要結合多少人的智慧與經驗累積,淬煉而成。這也引發了我,應該也要更加的努力去思索自己的設計方向與定位,就如同在總舖師裡的人物一般,如何去傳達出屬於自己的主題歌,在設計的基礎與未來上能有可以朝向的、支持自己的想法與觀點的作品。

標籤: 2013王俊隆先生演講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09 蔡丞恩

回顧王俊隆先生這次的演講,能讓我一直不斷跑出的字眼是他口中的"夢想",從他敘述tea party展演的設計理念,其中茶文化與結合其他各個領域的介紹,我驚訝這個簡單的卻又在台灣深植已久的元素,成就這般茶的美學,在些都是他跟隨他心中那股實踐夢想的動力產出的結晶,回想他的一生,前期是簡單生活風格的設計產品,在經過遠道荷蘭的體驗,這漫長人生過程中一直在逐織他所謂的夢想,那我自己呢?
我很慶幸能每幾周就能聽到設計師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在各個不同領域的設計思路,眾多的切入點設計,這往往是我意想不到的,尤其是自己現在的方向定位如此的不明確,怎樣的設計師會在怎樣的領域?世界上有無數的設計師與以及旁支分歧眾多的領域,而哪條又會是你最適合或是最喜歡的,王俊隆先生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並勇敢的追尋自己的夢想,在滿腔的熱血與動力外,也不時檢視自己的步伐,每隔十年總有不同的想法,在不斷接觸新事物讓自己反思,在國外的衝擊又讓自己有了什麼樣的改變,這點讓我不禁省思在自己過去的兩個十年多,自己又成就了自己的目標或夢想多少,那些追逐夢想的熱血和動力是否還是當年的那股憧憬呢?然而王俊隆能給我的警惕就是勇敢追逐,盡情發揮自己所愛,總有那麼一天,這故事會換你來述說。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M10210211 呂瑋嘉

[個人演講]

那天演講,最後王俊隆先生分享了「作繭計劃」,發想的概念源自於「農村裡常將快吐絲的蠶放在舊斗笠的骨架上,因為沒有可以著繭的角落,蠶只能吐成平面繭,一層一層的包覆斗笠,最後形成防水耐用的蠶絲斗笠」,這件在農村裡習以為常的事情,王俊隆先生卻試著將載體轉換,經歷過兩三年的時間,在詢問過專家,去理解蠶的習性,並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之後,這件以古老的方式使用嶄新的樣貌詮釋的作品,爾後在國際上受到關注,並且曾受邀至英國茶裡王子的花園中展出。

王俊隆先生曾說,自己很多的想法在旁人聽來都以笑置之,但是越被嘲笑的夢想越值得實現。其實從這次的案例可以看出,我們不需要一味的排斥傳統,當你看重了自己的文化,作品才會流露出內斂的氣息及獨特的涵養。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M10210308 陳敬恆

當我們在完成一件設計作品時,通常顧慮到的是美感、應用、優化、解決問題甚至使用者經驗 . . . 等,當這些觀點都被我們檢視過一遍之後才確定是不是做了一個好的設計,好的設計不知不覺中被我們這樣定義了,雖然這些確實都是非常重要且能夠飽和設計需求的元素,但不得不說我們仍然可以從其他面向來應用作為一個設計的突破.
長久以來的狀況可以發現,自我們開始接觸設計以來至近年,我們逐漸開始挖掘比較深層的潛意識議題做表現,當中包含我們的文化特性以及人文素養甚至歷史性,在做設計時,不少人開始將這一切納入考量作為一個設計的重點,但如何從中去做拿捏達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境界又是另一項功夫,這件事情本身其實是有相當的困難度的,但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在各個設計項目、領域當中都可以看到有不少設計師將其發揮的非常良好,而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其成為一個廣度「聚焦」的設計重點,其實這個意思不外乎是期望在設計界可以得到更為強烈的重視,並非只是作為某一種風格或特性的設計形式,我們可以看到在傢俱、生活用品、餐具 . . . 的設計等,都有很多不錯的表現,但回觀新興的3C或者其他產業的設計品,仍然處於一個迷失的狀態,一個拋開深度追求西方邏輯的設計觀點依然是主流,對於這樣的事情,作為設計師我們應該要做些什麼或者去思考什麼.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M10210208 官孟穎


王俊隆先生這次來演講,很難得的講解了tea party案例,tea party是賣茶更是賣文化,是人與茶、茶具、空間、文化交融的結晶。我覺得tea party已經跳出傳統文化的框架,她詮釋的是一種現代的、當代的美學思維,有視覺、有物件、有聽覺、有茶藝表演的融入,果然是一場盛大而寧靜的party。

其實很喜歡這種案例的探討,可以了解到設計者發想的思維、創作的困難....不是一般可以網上查到的資料。事實上,tea party的創作來自八個不同設計領域,跨界合作激發了無限可能,這其中當然有許多意見的磨合,但tea party激盪出的結果絕非獨立設計所能比擬,平面設計的確很少有這樣合作的機會,就像李根在 李老師演講前笑說的「看看平面設計師協會的數量就知道了」,王老師的演講點出了我對合作設計的無限嚮往,也會在未來時刻提醒我將自己的窗開得更大一些。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M10210M02 袁一

   王先生說自己喜歡做夢,19歲開始學設計就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被認可,讓設計除了商業之外有更多的價值。當時讓人覺得天方夜譚,而今這夢卻都成真了。
    王先生是最早開始做生活風格產品,但他說每個十年都有不同的想法,30歲開始反省自己是否真的只是想做那一些好賣簡單設計又方便量產的小產品,這些反思讓他想要轉變然後決定做與從前不同的東西。去荷蘭讀書,去到國外卻發現本土文化的閃光點,而這之後一直在堅持挖掘台灣,從本土出發。時代的改變讓本土文化的設計探索成為新的趨勢。
    甚是贊同王先生說設計師是用設計講故事的人,不管用什麼方式去講重點是故事的內容。工作經驗多幾年並不意味著你有資歷的同時也擁有更勝一籌的經歷。
      王先生詳細介紹了“tea party”計劃,提出了“茶美學”的主張,如何“茶”成為一種美學。圍繞這個議題進行發想。發想的方式十分新穎,每個人帶8張拼圖,每個人8個不同的想法,再整合成一個故事。開始思考整個色階,元素等,水是茶的基礎,從水出發開始做,水在桌面上流動,“慢” 、台灣溪流的意像、傳統封茶儀式等關鍵元素的整合。延伸到裝置的實現,荷葉空中飄動,茶几如何在桌面的水中流動,控制流動的時間等一系列在實現過程中遇到挑戰,構想總是容易的實現又是一個難題,只要敢做夢都會有實現的機會。配合“茶”展示的同時,專門製作了音樂專輯出版了書本傳達精神議題。設計師一定要大膽假設,小心執行。       在一個完整的設計項目裡,有不同的成員擔任不同的角色,最大可能的利用每個人不同的優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適應點,有人適合做設計,有些人穿針引線,也有人適合整合。 
     

     不要輕視敢做夢的人,總有一天夢都會成真。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王俊隆老師演講心得 / M10210102 卓思陽

『個人心得』

王俊隆老師這次演講中提到:用設計講故事,而使我反思,以一個使用者經驗,或者稱用戶體驗,的設計角度切入,設計師要如何來詮釋一個故事,並且讓使用者深受感動,引發共鳴呢?我想設計師最具備的兩個能力,一為「看見」的能力.在透過與使用者互動、訪談,更深入的了解他們之後,從中發現使用者的需求,「看見」設計洞見,是一大重點.再來就是『轉化』的能力.將這些洞見轉化成為適切的設計,讓使用者能夠真實的操作給予回饋,便是另一項重點.而講到故事,又不能不提到服務設計思維,在使用者接觸產品、服務的所有流程和互動中給予絕佳的體驗,也是讓使用者感受故事的一種.

例如蘋果的apple store,僅僅在店內的燈光設計,就花費了許多的心力.目的只有一個:讓消費者到店內看到產品與他們在網路上或雜誌上看到的樣子是一模一樣的,讓使用者感受到是精品的一種消費,而營造的故事油然而生.

許多品牌賣的也是故事,可能是一種傳奇故事,也可能是溫馨的故事情境.如Nike歌頌偉大球員,讓消費者共鳴,並且達到購買運動產品,只為追求Nike所營造的故事情境.



延伸閱讀
Nike Basketball | Kobe Bryant: #COUNTONKO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x0iu-TC6w

Nike Presents: Just Do It -- Possibilities
http://youtu.be/aPkyPdubqDs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08鄭雅方


這次的講者是竅門設計事務所的王俊隆設計師,工業設計出身的他,除了產出獨具風格的設計品,也一直在進行一些非傳統的設計實驗。之前對於設計師社會設計的觀點是我一直覺得很佩服的:真正懷抱著大我的理想,站在利他的角度為社會問題思考解決方案,方案未必是一個產品,也可能是一個流程或服務。在學習設計以前,曾誤以為設計就是讓世界變得更好看、在生活的細節中植入幸福;而在現今資訊爆炸、妖魔鬼怪紛起的混亂世道中,再美好的設計不過是錦上添花,不幸的事物依然不會被昂貴的設計品所拯救,不管是否真的能改善任何人事物的處境,至少都該奮力一試。
而在之前的Tea Party計劃中,王俊隆老師透過別出心裁的創意手法,試圖在國際間推廣茶文化。藝術家、音樂人與設計師,平常獨來獨往的藝術能量被聚集,跨界合作,以表演搭配各種設計元素的形式傳達理念。這樣的方式是非常新穎的,試想若將此方式應用於不同的主題,可能是現今社會的各種議題與問題,也招集各領域的專家:作家、媒體工作者、攝影師等等與設計相互激盪,一定也會是一次非常有趣且能創造難以預想成果的實驗。

延伸閱讀
從設計到社計的社會學想像
http://twstreetcorner.org/2013/10/28/chendungsheng/

王俊隆老師演講心得 / M10110123 呂易安


從大四畢製時,開始認識 Rock 老師,從言談間、FB 狀態分享上,覺得他真是位帶有藝術思維的設計師, 言行舉止、設計創作上都帶有那麼點藝術家的味道,我想多少受到荷蘭 droog 設計影響吧!那種追求設計師個人理念的創作,呈現出個人夢想,類似藝術表達方式的設計,而非量產式的工業設計,這兩種設計有各別要走的路和職志,在王俊隆老師歷來的工藝作品中看到他將很深層的台灣文化,藉由他個人敏銳的感受力與說故事的能力,將文化底藴給釋放出來,就像 Tea Party 裡,茶葉和水經過細緻而恰當地對待後,所散發出來的茶香會經由嗅覺、視覺進入我們的認知,進而感受到「茶之美」與滿足感 ; 設計師將個人對茶的感受藉由設計轉譯的能力,讓我們所熟悉、視之無謂的物件 - 茶葉,轉化成生命中的一項記憶感受,促使人們進一步地反思,便也讓設計師要表達的想法給傳遞出去了。我想,要能達成這種看似奇妙際遇的結果,敢於做夢是一大關鍵,有夢想,並嘗試將夢想做大,當然就要放大自己的視野,讓自己能夠站在與他人不同的格局上,看見、想到的就會有了層次上的不同。

人因夢想而偉大,偉大不一定是事業上的豐功偉業,更是個人里程碑的達成,樂觀面對自己的人生。

[延伸閱讀]


<職人誌:52個頂真職人,認真打拚的故事報乎恁知>

台灣各地一直都有為個人理念、夢想打拼的職人們,過去他們總是默默努力著,近來有相當多書籍深度介紹他們,引領一般人走進去他們的夢想。本書作者是兩位剛由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設計組畢業的小女生,藉著畢業製作的機會,走訪 52 位散居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工藝職人,採訪其專業巧技與生命故事,以週報形式呈現展出,最終集結為《職人誌:52個頂真職人,認真打拚的故事報乎恁知》一書,圖文並茂、幽默趣味,更兼及傳統工藝的深入與傳承,像是一本旅誌、旅遊指南,下次不妨這樣走訪台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0346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5 林怡菁

今天的演講者是竅門設計事務所的王俊隆老師,這次他所講述的主題:用設計講故事,而故事則是他的設計核心。在為我們介紹了Tea Party的案子後,在我眼前的王俊隆設計師,就像個電影的導演或一個詩人,如詩如畫的每一張投影片,在沒有傳統中國文化的符碼補助下,卻能素雅的傳達出「茶的精神」。
王俊隆老師,是個不畏作夢更不懼實踐的人,當問到:你都怎麼度過被嘲笑,被認為不可能的時候?我原本預期王老師會說堅定自己的方向之類的嚴肅話語,但王老師卻泰然的說「因為我是非常樂觀的人」,大概是因為這樣的真性情,讓他即使陷於泥沼中依然能感受並享受著荷花的香。
王老師的團隊裡,每個人都守著一個專業,王老師的角色,就像的導演拼起一群優秀的人,視覺化一個動人的故事、闡述。而團隊談起的跨界合作,不是工業設計師去做平面設計師的工作,而是工業設計師在自己的領域裡加入、融合平面設計師的專業,我也相信像這樣的「跨界」才能交織出更突破的創作。

典型的夢想家王俊隆老師帶給我們兩大主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找一個題目去創造自己的答案」,謝謝王俊隆老師和我們分享你實踐夢想的心路歷程。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201 陳意淳

[個人心得]

「任何事情的開始都需要一個好的題目,而設計師做的就是解答的動作。」王俊隆老師由陶作坊Tea Party的企劃開始,帶出整個計畫的發想與執行,以及他的思考方式、美學信仰和生活價值,在聽完演講之後,老師似乎留下一個問題給我們: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而當我們設定夢想的同時,也正是拋給自己一個題目和實踐題目的機會,因為等待別人出題,往往很難等到自己的夢想,與其等待題目或時機,不如把握當下的感受和經驗,進而發展出自己的作品,在王老師身上可以看出這樣勇於挑戰與特異獨行的性格。

很喜歡老師分享竅門設計的團隊合作模式,好比踢足球、打棒球......,在團體運動中一定是分工且分配任務以求勝利的,單打獨鬥很難撐起整場比賽,各個角色都非常重要,怎麼分球、配球、使用戰術、得分都是關鍵,而王老師在團隊中就是一個整合、領導的角色,他可以丟出很多個得分的點子或方法,其他人針對其擅長的部份去組織這個概念,最後再由王老師串起每個細節,修飾最後的呈現方式,讓這一球打得乾淨、漂亮,必須在剎那間就能引起觀眾的掌聲,就像Tea Party、作繭計畫、砌磚計畫、候鳥計畫、返校日......一樣,利用簡單的元素帶出文化、童年的共同回憶而引起共鳴。

由於王老師的個人特質與生活經驗,讓他一直保有熱情且樂觀地面對任何困境,也因此創造出許多動人的作品。我想,老師是一個很了解自己的人,所以他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盡情發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也能畫出自己的夢想,只是怎麼實踐讓美夢成真才真的是最重要的。



[提問與答覆]

Q:在接到Tea Party案子的時候,是怎麼想像出那些畫面?怎麼產生Tea Party的設計元素?

A:生活上能接觸到的任何事物,如:戲劇、藝文、電影、音樂、釣魚、運動......等,這些經驗都是我設計時的養分,我是誤打誤撞進入到設計領域,也不太看設計相關的書,那些是執行設計的工具和技術,我靠的就是生活經驗、童年回憶等等拼湊出我想要的畫面,像是Tea Party計畫裡面的宣傳影片,其中勺子的造型與背景河川的組合,就是我小時候釣魚的畫面。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6 / 劉宥佳



今天的講者是竅門設計事務所的王俊隆先生,他把自己定義成講故事的人,重點應該是在故事本身。他想要走跟一般商業很不一樣的路,想走社會甚至藝術的議題。是台灣少數只做生活風格產品的公司。他認為做好設計要先有好的題目,好的題目然後有好的答案,由設計師去找解答。他舉Tea Party 的例子,思考茶和水的關係。
問台灣的文創是什麼?還有什麼可能性?格局和尺度?
他會有一個夢想,有情境和抽象的文字描述,讓設計師去想。譬如如何去表現的水的流動。就像導演一樣,腦袋裡有個劇本交代道具、音樂、現場、演員等等去完整那個畫面。不要出現太具象的符號,不要出現窗花、不要竹子、不要水秀舞,也不要裝飾那些一看就知道東方的符號。重新定義現代茶師的新面貌,與時俱進,而不是拋棄過去。


他認為也許是因為自己平時接觸戲劇或音樂,興趣取向關係,所以思考方式和一般設計師不斷思考設計不一樣,雖然也因此不被看好,但是也有了不同的角度做設計,而有現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