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周永平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周永平先生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王瑜君 M10010109

【個人心得】

專利對於設計師來說帶底代表著什麼?是一套堅固的鎧甲,還是只是繁複的手續與限制?

術業有專攻,對於設計師來講,不要冒險去當商人,也許是我們設計師的身體裡存在著太多的感性因子,我們追求美感或精神層面的感受更重於現實的考量,所以如果要從事非常現實的商業活動時,常常會碰得一鼻子灰。不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藉由專利,保護自己的作品,也保障自己的權益。

以蘋果公司為例,他們是一個非常聰明且布局完整的一間公司,因為他們大量的將開發出來的產品拿去申請專利,這些專利就成為他們很重要的武器,除了可以保護自己以外,還可以打擊對手。

【延伸閱讀】

書中作者憑藉著一生瘋狂的專利熱忱,以詼諧幽默、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其個人多年來的經歷和看法,逐一介紹有關專利的概念,「創意篇」鼓勵人人都有成為發明家的潛能;「法則篇」介紹專利的基本概念;「產出篇」教大家如何將點子落實為發明提案,撰寫權利要求書,而申請為專利;「品質篇」及「運用篇」闡明如何實際產出且運用高品質的專利來為企業獲利;「攻擊篇」、「防禦篇」及「體系篇」則是剖析專利最實務的面向--訴訟攻防;最後「完結篇」是作者一生專利之路走來的肺腑之言,與大家共勉之。

  書中亦穿插著刺激、高潮迭起的專利趣聞和精彩的審判實例,不但讓專利學習者能輕鬆掌握專利全貌,更是企業公司不可不備之專利教戰守策。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陳怡君 M9710211

【個人心得】

        擁有工程與專利的特殊背景,現在任教於設計科系的周永平先生,介紹與未來身為設計工作者的我們息息相關的設計專利,這也代表著設計創意將會是為來專利保護的重要項目,以往對於專利法的認知只覺得是針對產品的結構、外觀與功能加以保護的法規,沒想過這些生活中小小的創意來源只要是在申請範圍許可的都能申請專利。最近智慧型手機的專利大戰,也讓身為使用者的自己感受到當妳想受科技產品所帶來便利性的同時;卻也為自己帶來了依賴,就如周永平先生提到蘋果很聰明的利用專利保護了自己產品的優勢,當使用者習慣方便的介面就很難放棄這項依賴。在許多有趣的案例介紹與分享後,發現其實智慧財產權與設計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設計師總是走在商品潮流的前端,但往往能夠獲利的卻是那些能夠發現商機的商人。設計師的創意能否兌現?這裡的「現」是指真實的實現自己的創意並從中獲取利潤,就要看我們是否懂得保護自我的智慧財產權,在越來越重視個人智財的時代,或許專利的授權是一項可以發展的目標。

【延伸閱讀】

當設計遇上法律:智慧財產權的對話
作者:陳運星、王桂沰、張真堯、鄒建中、邱順應、曾培育、李朝金、趙方麟、林佳德、陳奕澄、林洲富、陳銘釗
出版社:五南文化

        本書是為了幫助設計人瞭解在創作時所會遇到的法律難題,尤其是大專院校設計類的老師與學生在研發產、官、學之建教合作案與設計畢業專題時,對於智慧財產權有著正確的法律認知,以保障自己的智慧結晶,且不會侵犯到他人的智慧財產權,避免發生後續的法律糾紛。並邀請法官、律師、法律學者與設計師、設計學者等12位學者專家,針對不同主題來執筆,經過一年多的案例式與對話式的教學、討論、腦力激盪而完成。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莊偉銘 D10010301

[個人心得]

專利申請的重要影響產品在市場的佔有率和品牌的形象,而企業之間的專利權之爭除了是一種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措施,不外乎其他目的:擾亂競爭對手的開發速度,或是要求對方支付權利金,企圖墊高對手的成本,甚而造成對手的產品使用不順暢,讓使用者經驗變差,市場版圖縮小,進而取得市場優勢。

無論是不是走實務面的產品設計師,也都需要在專利這塊有所了解,畢竟,作品走向商業,就不能只是單純考量機能、使用者體驗等純粹設計的問題,還須要考慮到更多市場層面的問題。另外,講者清楚地提到專利三大要件:即是有用的、新穎性的、不簡單的,了解自己的產品設計定位,對於擴大自己的品牌地位相當地重要。

[延伸閱讀]


本書詳述如何申請專利,撰寫的原則以及引導讀者如何檢索專利資料等等,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李儀家 M10010102

[個人心得]

真的不諱言這是我畢生第一次聽到如此有趣又豐富的專利演說

排除了繁瑣的細節周主任把專利的特性與應用方式以非常生動且精簡扼要的手法傳遞給我們甚至提供我們未來的另一個職涯參考。在這次的演說中,讓我更了解專利的重要性與殺傷力,雖然內心實在不能苟同美國過度專利保護所造成的商業屏障,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套商業模式運作相當成功,有效嚇阻盜版的蔓延,維護專利申請者的利益。想要在這套規則中成功獲利,了解專利運作與判斷依據的概念就十分的重要。

撇開專利演講內容,當天關於跨領域以及對設計師的特質也有稍作討論。特別想澄清對於周主任認為設計師不適合開公司的論點,個人抱質疑的態度,畢竟也有相當數量的人可以同使掌握好企業家與設計師的腳色,就像跨領域的T型人才甚至是π型人才,不就是值得努力得好目標嗎? 應該不能如此侷限設計師的可能性吧!

不過話雖如此,這堂課真的相當有收穫,希望有機會還能再次上周主任的專利課 : )

[延伸閱讀]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2011/pclass_11_A172.htm

如今專利戰真是打得相當火熱,祝福hTC可以早日找到比蘋果更新穎的設計並 預先取得專利。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洪冠舒 M10010M01

[個人心]


這次由周先生為我們帶來一次非常精彩的,有關專利和智慧財產權方面的講座,讓我們受益良多。對於設計師來說不能光專注於創意和創造,同時也要顧及自己的權利,專利就是有效保護我們產出的武器。老師通過多個例證來告訴我們專利對於設計是多麼的重要。特別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蘋果、三星和
HTC之間的專利大戰,就是最好的例證,HTC付出的慘痛代價也是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警示,不能將全部的熱情都投入到設計創作中,想要我們的創作煥發更大的光彩,就要先學會使用專利這把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利。

[延伸閱讀]











智慧財產 全球行銷獲利聖經

有專利還不夠,讓專利商品化、產業化、增值化,
並升級你的智慧財產商業力與獲利力,才夠夯!

全球第一本智慧財產行銷專書問世!

  如何把「智慧財產」這種無形資產,轉化為可賺錢、可行銷的新型商品,塑造穩定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並變革智慧財產經營環境、創新專利布局戰略?

  以往行銷學都著重於實體商品,而無形的智慧財產相關領域卻付諸闕如,鴻海前法務長以自身25年經驗,並援引國內外重大案例,搭配step by step圖解,建構出萃取智慧財產價值的商業模式。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周上紘 D10010201


【個人心得】
周永平先生用科技、設計和專利的三角關係為開頭介紹專利在設計界裡的重要地位。提到跨領域的重要性設計師不能有好的概念和好的視覺還要加上應用思考模式才將好設計傳達給大眾。設計的價值到底在哪裡,這讓我想到一次的報導,以宏達電子的Touch Diamond手機為例黑色烤漆的手機背面有著如同鑽石般的切面亮眼的外型讓它上市七個月就在全球賣出三百萬支「我們不做me too的手機所以Touch Diamond連機身的背面都要注重美感」,設計的價值到底在哪裡?在於銷售量?還是設計師的核心價值?這讓人引發思考!但現實的是不論再好的再厲害的設計,必定要經過專利讓價值永久保存。

【延伸閱讀】

  科技不斷的進步,大家的一味的追求快速的通訊和科技的虛擬傳達。
  有時候手作的溫暖和質感,更能令人回味!簡單的素材也能化作無限的創意。

  自己玩設計書中介紹了許多有趣的自創品牌和設計手法,值得一讀!!!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俞程筑 M10010301

關於專利的認知,台灣落後國際數十年是不爭的事實,而對於專業的不尊重,也是造成今日局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許多台灣的好設計,即使申請了專利保護,也在短視近利的情況下,被許多其他國家的大廠買斷,一直到今天,台灣人對於專利的認知與認識,都還僅在初學者的階段而已。


被提到很多次的iPhone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沒有台灣,世界上根本就不會有iPhone,這隻銷售量破表的智慧型手機,其中有大量軟、硬體,都是台灣人開發、發明的,但台灣人不但沒有整合能力,甚至沒有保護自己的力量,於是變成了今天「我們的發明,必須要高價跟別人買授權」的狀況。


專利的重要性,個人覺得真的必須從小教育起,否則等到長大才來發現太晚,就真的太晚了....



延伸閱讀



封面很醜內容更「醜」的一本好書,說明了iPhone之於台灣的種種血淚...

"2011年10月,美國加大爾灣分校及柏克萊分校、雪城大學的三位學者:Kenneth L. Kraemer, Greg Linden, and Jason Dedrick,聯合發佈了一份名為<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 Apple’s iPad and iPhone>震驚台灣各界。我們第一次發現,每賣出一支iPhone,美國可以分配到58.8%的利潤,而台灣,只能分配到0.5%。"


周永平先生 演講心得 / 花于涵 M10010210

這次的演講者邀請到周永平講師來為我們演講,主要在研究,
數位學習在設計教育上之應用、智慧財產權知識管理、創新產品設計與服務創,

在演講中老師提出了幾個市場上的實際案例來和我們做份響及解釋,
也提到了使用者體驗不僅會影響到使用者對品牌的忠誠度還會影響到銷售量。

其實在許多產品在開發時,在很早期已經在準備申請專利,
而並不是在產品製造完才提出專利的申請。

Form giving → problem solving
‧Tangible objects ‧Tangbles ‧Intangibles- VI, systems, services, business, models, branding.

還有講到最重要的就是Obvious不等於simple!!!!!
這次真的體驗到好多有關專利這領域的東西,有關智慧財產權這一方面的知識,
是我們所缺乏的,好的作品好的創意必須要有完善的法規來保護。
自己的權利要好好守護。


[延伸閱讀]









這本書是周永平老師上課介紹到的其中一本

A Fine Line: How Design Strategi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

”A breath of turbo-charged fresh air that doesn’t regurgitate the ego-maniac CEO’s selective memory
or an outside expert’s misinterpretations. Hartmut explains innov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design,
and it’s about time we gained his valuable perspective.” —Guy Kawasaki, former chief evangelist,
Apple and co-founder of Alltop.com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周永平先生 演講心得 / 彭傳旋 M10010206

 [我的心得]

權利與義務
設計者擁有透過自身的能力去產生出蘊含設計意念的事物且不受限制的權利,並且我們將能夠創造出帶領人們往美好生活邁進的使命視為義務,但最後設計師究竟擁有了什麼?

地位與價值
不可諱言,如今設計師這一詞彙,在這個時代已經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與價值,但這層抽象的意義,卻使得設計產業某小部分的族群開始驅策了人們對大部分設計工作者的觀感,使得設計精神的本質被抽離,品牌價值深植人心,莫非好的設計沒有品牌或設計名家光環加持,就注定死於市場?

未來與發展
當各式各樣的設計產物與品牌氾濫充斥整個世界,設計師們嘔心瀝血的結晶卻只能石沉大海,或許更加重視專利與研發的設計方向,會是下一波設計產業所必須掌握好的保命符,然而,這層保護罩是否能激發設計者對創新再造的慾望,亦或只是淪為策略與競爭的工具,那設計又何在呢?

結論
追隨與模仿是人們的天性,我們卻在利用著人人都有的能力在鞏固自己,甚至創造價值,這無關對錯,但在權利越制度化的脈絡下,給了設計者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就是唯有不斷創新向前猛奔,讓一切脈絡更加具體,否則下一秒你的想法將死,世界也並不會給予憐憫,再也沒有惺惺相惜,而只剩下剽竊。

[延伸閱讀]

開放式服務創新
賣對手的產品更賺錢
Open Services Innovation
Rethinking Your Business to Grow and Compete in a New Era
作者:Henry Chesbrough 亨利‧伽斯柏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天下
面對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客製化聲浪越來越高,設計該怎麼辦?
如何回應競爭對手推陳出新且快速模仿的壓力?
我們可以去思考,設計如何以創新態度面對競爭,並以開放角度迎向外界,幫助企業能在這服務的年代充滿成長的可能性,我們以設計的角度重新建構企業存在的本質,面對未來可能的不景氣,或許可以找到一條創新的生存之道。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洪毅軍 M10010101

[個人心得]

這次周老師演講得非常生動精彩,對於我們這些從未接觸過專利的設計師而言,真的是一次很好的學習經驗。透過周先生的演講我們發現到其實光只有創意還是不夠的,我們也要顧及自己的權利,也讓我們了解到原來設計與科技與專利是密不可分的關係。我自己正在學習服務設計相關的知識,也很高興聽到周老師帶來第一手關於服務也可以進行專利申請的消息,也了解了大致的流程與申請方式,相信對於這一塊領域絕對有正向的影響。

[延伸閱讀]

智財培訓學院的講師們,劉宗燁、陳省三、魯明德等人一直想出版一系列專利實用的書籍,以供學術界及工業界使用。本書為此系列的第一本,介紹各種專利檢索、計量分析、專利地圖的實務運用,希望能從學生著手,培養基本的知識及使用能力,也希望能直接提供工商業研發人才的實用參考工具。未來將出版專利地圖的製作,訴訟的應付能力,專利範圍的解讀,智財策略的發展以及專利管理系統的發展。都會以實際案例為主,培養讀者專利方面的興趣與能力。

周永平先生演講內容 / M10010101 M10010102 M10010103 M10010109 M10010110 M10010M01 M10010117

The love triangle between technology, Design and Patent (What we have learn from recent IP wars between smart phone tsars)
智慧型手機大廠開始進行專利的爭奪戰,賈柏斯也不惜發動專利戰爭。
演講者的學習背景多元,從工程、物理、專利到工業設計等均有接觸。
現在除了T型人外,更要走向π型的人才發展。
有同學的設計被邀請到其他國家展覽,參與國內外設計競賽之後發現有市場潛力,六個月內還是有優惠期可以申請。
Make your ideas tradable
如果設計沒有變成自己的產權,其他人又可以自由使用。
Design without IPR = design for others for free
Selling IPR, Instead of selling products
設計師跟商人人格特質有差異,所以設計師就大量產生自己的IDEA,然後賣出去。
HTC跟蘋果的專利訴訟戰當中,HTC只要Redesign部分的軟體更新就可以了,但事實上並不如此,HTC侵權的部分,小但是會讓使用者方便的特徵:電子郵件中出現的電話號碼可以按下撥號出現的日期可以按下及連至行事曆記下。現在很多專利是在打使用者介面,或是觸控方式,因此可能就會影響使用者體驗的部分,甚至傷害品牌。
蘋果有兩個殺手級專利。專利申請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產品上市之前的很多年前就開始申請了。所以在產品開發時期就要準備專利申請。
在美國的公開申請案的專案當中,蘋果已經完成專利布局了,SAMSUNG也做了很多,但HTC卻很晚起步。申請成功的專利當中,HTC是零,遠遠輸給三星跟蘋果。很多殺手級的專利是從工設或介面觸碰而來的。跨領域的設計是需要的。科技、設計之前的連結現有很多研究了,但專利與設計的關係探討還是很少有。現在的設計師要做的是problem sovling。
兩本書介紹:subject to change / a fine line
很多設計的標的物逐漸擴大,逐漸走向服務設計的部分。有一種可能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實質的功用性到消費者體驗的部分。比較明確的講法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所造成的。一個新科技的發展可以視為一個S-curve: innovation-prototype-products-services
Character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cur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是會不斷重新輪迴的。
今天會從蘋果的專利申請案會去預測蘋果的下一個東西:Fuelcell(燃料電池的革命性應用)專利的訴訟會先從Technology開始,之後會慢慢進入到User experience。現在設計跟Patent必須要能夠結合。The very basic knowledge of patent for designers:
甚麼可以申請專利:
1) Design Patent - 從article form轉到GUI, Icons
2) Invention Patent – articles / Methods (Software – 不需要規劃技術層面,只要有資訊流,國外很流行,因為可以保護服務, service, business, business model )
關於Invention = Natural laws + Technical thinking (solving problem rather than expressing concepts)
關於心智模式,例如料理部分不是方法提出來之後大家都可以炒得好的。
要申請專利要符合專立三要件:useful (to an industry + can be implanted)/new (never seen before + in history around the world)/not obvious (to a person in the field)
Obvious ≠ Simple
Concept v.s. Form
一個Concept可能會有很多種Form,但是只要設計出一個Form就可以阻擋Concept的專利申請,所以如果有一個人申請了Form其他人用不同方式製作就不能再申請Concept的專利了

演講者聯絡方式:rchou17@gmail.com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馮睦淳 M10010121

【個人心得】

隨著接觸設計的時間越長,越能了解在這個領域當中跨界的合作能激發更多的火花,國內的國科會前瞻概念設計計畫便鼓勵跨領域合作的創作設計,在這類的交流中看見「設計」與「科技」更有突破性的作品,但隨著人類腳步快速的向前,設計與科技的相輔相成已經不再如初的引人注目,「設計與專利」間的關係,漸漸成為設計者和企業間所大為關注的焦點。

由周老師的演講中便得知一件令人相當驚艷的血淋淋案例-HTC股票大跌幕後的因素。台灣品牌難得在國際舞台上能夠如此的大放異彩,但卻沒有其他國際公司有如蘋果及三星等,了解到在產品上市前好幾年,就要開始產品專利的申請,因此造成HTC股票如此的重挫。

身為即將成為設計者的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免不了也會碰到作品的展出,但是對於專利方面知識瞭解並不多,往往都是在問題發生之後才驚悟是不是應該提早就要做出專利方面的準備而錯失或喪失自己的權利。現在的時代已經進入了創意至上,甚至企業主管也要對創意思維及設計有所涉獵,在這次演講中將我們點醒的,就是應該要多了解專利在未來與設計間密切的關係,我們熱愛自己的專業和工作,希望造福全人類,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的喜悅和幸福,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要懂得保護自己的權利,更加讓大眾了解並接受這個軟實力的重要性和價值。


【延伸閱讀】


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好品牌的吸引力法則

Brandjam – Humanizing Brands through Emotional Design

演講當中周老師推薦了兩本書,關於現在設計在企業中漸漸轉型的角色,並提供了案例來佐證設計的力量不可小覷。而在「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這本書當中也提供了相當多的例子,在於許多品牌企業如何突破既有的手法而與設計並行的創造出了更多的不可能,並提供了許多更具體的相關要素讓讀者更加的能夠理解。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劉婷宇 M10010208

[個人心得]

周講師利用他的經驗來分析工程、設計、專利這三個之間的關聯性,並且以htcapple為例說明專利的意義,而且一再強調設計者不能只靠設計了,除了專業技能之外必須懂專利,兩者之間互補才能在這社會上競爭,否則設計將會一昧的被模仿,或者無緣無故被訴訟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周講師還以圖表方式說明現在的科技已往方向,以前一直追求型態表現,但現在科技經驗已經成熟了,必須要往別的方向進行,而使用者經驗的時代也就變得很重要,許多業者專利也紛紛打出使用者介面,產品不能光只是沒有感情的物體,必須要有人味,必須考慮到使用者,也因此服務設計最近這麼熱門,如果不考慮這些點而設計產品,人們也不會進化,只會退化吧我想。

[延伸閱讀]

iPhone User Experience簡單法則:好感度的iPhone使用者體驗

iPhone User Experience簡單法則:好感度的iPhone使用者體驗

這是一本以使用者為中心進行iPhone應用程式草圖繪製和原型建立的工具書,讓iPhone應用程式和服務擁有好感度加分的使用者體驗。

這本書也解釋為何成功的iPhone開發人員能創作出令人愉悅、驚艷和具有創意的應用程式:直覺、輕鬆、功能強,而且好用;這些為使用者需求的設想和規劃,遠比程式設計能力更形重要。開發人員應能對使用者需求有更清楚的了解,並具備熟練的規劃、視覺化和使用度測試的技巧。

本書涵蓋的主題包括:

  .iPhone硬體和iOS應用軟體類型的概述
  .如何逐步進行事前使用者和競爭對手研究的建議
  .對應用程式進行腦力激盪、草圖繪製和原型建立的訣竅
  .改善應用程式之使用者介面及視覺設計的最佳實作規範
  .在應用程式中有效地進行品牌行銷及廣告
  .如何對應用程式當地語系化並利用iPhone的螢幕朗讀軟體讓它便於使用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吳芳葆 M10010112


【演講心得】

周永平先生以工程、設計和專利的之間的關係為開頭,並介紹許多有關專利和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知識與議題,讓大家了解專利在設計裡的重要性。設計師不能單只對於設計領域有所鑽研,還要將自我的出色的概念傳達給大眾。擁有工程與專利的特殊背景,現在任教於設計科系的周永平先生和我們提點,設計師不能只諄求感性的創意而忽略了現實的考量、顧及自己的權利;許多好的設計,無論是品牌、服務設計、或實體產品,因為缺少專利和權限的保護,成為變相的抄襲及模仿,毀壞了原本創作者所想表達的意涵,甚至會連累到整個公司的形象,老師舉例HTC股票大跌的因素,就是沒有了解到在產品上市前好幾年,就必須開始進行產品專利的申請,因而造成公司的虧損。再次證明專利和智慧財產權和設計的息息相關。

【延伸閱讀】


專利,就是科技競爭力
作者:廖和信/著
出版社:天下文化

加倍創新的能力,就是這本書所要達成的最終目的,這本書要幫助讀者在瞭解專利過程中,更加激發創新的能力,瞭解專利的目的對於研發工程師或發明人來說,不應僅僅是增加專利知識,而是利用專利知識來幫助創新發明的能力。作者本身從事專利實務十年,亦不斷從事發明,而能深刻體悟掌握專利核心知識對發明的重要性,因此本書的是以發明人的觀點將專利核心知識點出。書中的內容不涉及專利知識的細節部分,而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剖析,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輕鬆瞭解專利的核心知識。

周永平先生演講內容 / M9710211 M9910207 M10010203 M10010204 M10010207 M10010121


Y.P. Chou, Ph.D., NUUID
The love triangle between technology, design and patent
What we have learn from recent IP wars between smart phone tsars  

Tim Brown: become a T-man.
除了專業之外還擁有第二專長,像T型人一般。而現在,更是要成為π型人  

What patent matters to designers?
What types of patent matter to designers?
What is the minimum knowledge of patent matters to designers?
根據專利條法在作品公開發表的六個月內仍可申請專利。  

Make your ideas tradable.
Design w/o IPR= design for others for FREE.
Selling IPR, instead of selling product. 

Will patent wars destroy a brand?
HTC與蘋果的專利官司,影響北美市場,也影響品牌的忠誠度。專利的申請應該在商品開發的早期申請。有些公司主要是在銷售智慧財產權而不是販賣商品。 

What is patent about?
Small but convenient features that would cause many people to complain if they were not in their smart phone.
Two important Apple patents approved in2011. Both applied years before the product release. Touch-panel-control patents of the major players. 

Summary of the events:
More killer patents from UI design.
Patent coupled with design in product development. (in rather than after design)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s necessary.
The effects of this trend on design knowledge? 

好書推薦:< Subject to change A fine Line 

The force driving to trend
1. Going up with Maslow’s hierarchy.
2.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global enterprises.
3. S-curve
服務設計-需求的動力造就了趨勢,例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Example: apple’s next Jump / Fuelcell 燃料電池 

Very basic knowledge of paten for designers
What can be patented?
1. Design patent: article form, GUI Icon
2. Invention patent: Articles, Methods, Software, Services, Business Models.
Invention: Natural Laws + technical thinking技術思想( Solving Problems rather than expressing concepts. Ex: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RT and DESIGN)  

Three further criteria to meet.
1. useful (實用的): to an industry; can be implanted
2. new (新的): never seen before; in history around the world
3. not Obvious (不容易發現的): to a person in the field; cannot work out easily; (Obvious not equal to SIMPLE) ; Novelty

Q&A: Why is a watch for dogs patentable?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曾勝鴻 D10010102

[個人心得]

從有形的外觀設計到無形的體驗介面設計,都需要專利的保護,強大的介面設計可以讓使用者產生心靈上的感動,也可以提升顧客的忠誠度及企業的成長。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專利需要具備的三要件:有用的(useful)、新穎性的(new)、不簡單的(not obvious,但是從主觀的角度而言,專利需要一筆經費來進行申請及維護,企業經營者或設計師應該從哪些面向來評估,案件是否有伸請專利的價值,這部份往往會造成設計師的困擾。所以,在設計曝光之前,可以尋求專業的專利人員的諮詢,可以讓自己的心血獲得完善的保護。

[延伸閱讀]
哈佛個案研究:智財權生存戰 評論篇 
出版日期:2008/04 

周老師提到了專利對於企業佈局的重要性,所以本哈佛個案研究提到了軟體設計公司對於程式碼的開放面臨了兩難的抉擇,所以智財權也需要當成企業經營的一環,維繫著公司的成長或衰退,值得細細研究。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顏偲如‭ ‬M9910207

[個人心得]

這次的演講把專利這件事情變得有趣生動多了,讓專利變得不那麼難懂。而專利應該說是設計師的一個好幫手,甚麼可以申請,甚麼不能申請,也是我們該了解的,就像綁魚的方式,一直以來賣魚的攤販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去處理魚的,當它變成專利時,將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專利的三要件:有用的、新的、不簡單的。就這三點來看,要想出、設計出是對產業或生活有用的,並且是新的、沒看過的,而且又是不簡單的東西。其實他並不簡單,是有難度的,往往生活中的一些小發現可能發展出一個小設計,就像老師提到的水溝蓋的設計,解決高跟鞋卡住的危機,這就是改善了生活中的小問題,他看起來簡單,但卻又不簡單。常常有人看到一些設計發明,就會想說這很簡單又沒甚麼,我也可以想的到,但真的是這樣嗎。在這背後有許多的生活經驗換取的設計靈感,又或許他是個全新的概念,這是看似簡單卻並不簡單的。而要保護自己的產品不被盜用,申請一個專利是現在所並要的。

[延伸閱讀]

真心看台灣- 宏景智權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OGfyWMD8T4

智慧財產權不僅是對發明者,創意發想的保護,也是一種尊重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http://www.tipo.gov.tw/ch/

周永平先生演講內容 / D10010102 D10010201 D10010301 M10010115 M9810110 M10010113

三個設計師會問的問題:
1.為什麼設計師需要知道專利知識?
2.什麼樣的專利對設計師很重要?
3.專利要了解到什麼程度?

宏達電與 Apple的專利官司:
Apple得到了部份的勝利,宏達電四項侵權爭議只有一項成立,宏達電只要軟體重新設計即可賣到美國市場,客戶的軟體在下一版更新即可,但宏達電真的可以喘口氣嗎?
New time 的報導寫出,手機收到電子郵件中,出現時間及地點,按下地點就可以直接撥號,這個侵權的專利雖小卻很重要,是會讓消費者覺的方便的特徵,如果手機如果沒有這些功能,客戶就會抱怨,會影響使用者的體驗,最終影響品牌的忠誠度及銷售。

Apple 完成專利佈局,但是HTC 起步很慢,這是很致命弱點,對於將來的國際市場的競爭,有很大的影響。

專利申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在產品上市的很多年前,就開始申請的動作。去年年底,從美國的專利局申請案,看到台灣專利申請的弱勢。專利申請最少三年才能完成,所以申請後一年半,專利會提早揭露,避免其他廠商重覆研發。

跨領域的重要性:
研發的過程中需要各單位同步進行,才能加快開發速度,跨領域的設計團隊就變的很重要,各大設計公司所需要的人才,都強調跨領域的需求。

設計與科技如何互相影響:
ID在傳統上強調idea,及附予的造形。
1.有形的物品:設計的功能已經不一樣了,我們是在解決人的問題。
2.無形的物體。沒有造形的 UI 系統、服務、Business Model、branding。

設計實務,介紹兩本小說:1.Subject to change。2.A fine line。

The driving forces – IT as an example:科技發展過程都會有S曲線( S- curves):
1.創新(innovation)。
2.原型模型產品(prototype)。
3.產品(products)。
4.服務(services)例如:雲端服務。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從Apple丟出的專利申請案,來推測Apple的下一代產品Apple會用第三者的名義來申請專利,避免研發遭到對手窺視。下一代的Apple有什麼創新的科技,讓對手難以望其項背?很有可能是燃料電池,只要添加用打火機的油,就可以使用達2-3週。

什麼可以申請專利:
1.設計專利
(1)Article、forms舊的專利保護外觀。
(2)新的專利法保護:例如 GUI、Icons。
2.發明專利
(1)物品。
(2)方法(Methods)、DNA:例如:可以產生基因療法的藥。

什麼是發明?
1.符合自然法則(Natural Laws)、數理、生命的定律。
2.符合科技的思考(Technical Thinking)、設計有技術思想、藝術則不行。

何者不能申請專利:
1.宇宙的定律。
2.心智活動:例如:作菜的方法。
3.遊戲與規則。
4.純粹的資訊傳達,例如:地圖。

專利三要件:
1.有用的(useful):對產業有幫助的。
2.新穎性的(new):從來沒有看過的,前所未見。
3.不簡單的(not obvious):UI的領域,其他人要有點困難才能做的出來。

Obvious 不等於 simple:
以2009台科學生的IF設計獎為例:傾斜肋條的水溝蓋,解決了高根鞋卡住的危險,很簡單的原理,但是改善了人類生活的問題。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李亞芝‭ ‬M10010106

【個人心得】

在我看來,專利一直是個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不管是平常在想產品過概念的時候、或是和同學一起討論,甚至到概念發想完成,產生產品出的最後步驟,其中整個過程都不會考慮到專利的問題,有很多時候都會等到已經公開展覽後,才突然想到想要申請專利,且通常都會有很大的審核問題。反觀在業界,甚至是專利權的佈局也是品牌策略之一,誰能比誰先搶到專利權就擁有最大的使用空間權利,尤其是在現在產業中,隨身行動上網產品的快速發展,大家都在避大家的專利權,好像是一場躲避球賽,所有的人投出差不多的球徑,但是在遊戲中大家都想著不要踩到別人的球徑就好,就這樣產品越做越像,因此有所謂的創新專利佈局的策略產生,公司在為往後的產品發展鋪路,也是一個有趣的生態模式之一。


【延伸閱讀】

APPLE的專利佈局是非常厲害的,許多人會去研究APPLE在專利上有什麼新動作,預測未來APPLE可能推出的產品走向等等,APPLE品牌就是有這種魅力。這個國外網站提供了蘋果最新申請專利的細節等等。很有趣,也許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未來創新點子!

http://www.patentlyapple.com/

周永平先生演講心得 / 何昌達 M10010108

【個人心得】
其實專利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但身為設計相關創作者了解是絕對必要的,在這個創意競爭的時代,無形的想法比有形的形體更為重要,因為一個想法可能會改變世界的走向,申請專利的時間點非常重要,關係著誰才有擁有權,講者提到一些最近APPLE公司的專利爭奪戰,其中可見APPLE不單單只是一個設計公司,在策略上也非常具有前瞻性,永遠都領先對手一步,現在介面與軟體設計已經是個趨勢也是巨大商機,我自己有使用過IPHONE發現不只要介面設計美觀,還要有使用者在體驗時的考量,好的體驗設計應該是讓你在使用時未察覺其特別,過程中一切是那麼的自然,例如IPAD的電子書閱讀,人在使用時上下或左右撥動都不可能是垂直或水平,APPLE考慮到這點,在我們有角度的撥動時也是可以正確被判斷的,雖然只是小小的介面操作專利,但卻是個需要非常注意的細心之處。雖然現在盜版現象普遍,但在未來專利的觀念也會慢慢普及,當大家都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及尊重他人時,才會有更多好的創作出現!

【延伸閱讀】

專利,就是科技競爭力

這本書要幫助讀者在瞭解專利過程中,更加激發創新的能力,瞭解專利的目的對於研發工程師或發明人來說,不應僅僅是增加專利知識,而是利用專利知識來幫助創新發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