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M10110207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10110207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方浩實先生演講 / M10110207



方浩實先生的演講, 雖然在設計技術方面著墨不多,也省略了長篇大論的設計道理,卻以非常誠懇的態度分享他工作多年累積的職場經驗與人生體悟。在職場生存多年的他,已有了一套自己的商場運作模式,面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說老闆想聽的,以取得信賴。

方先生語重心長的說,做任何事都得有謀,有勇,千萬別像無頭蒼蠅般,未經深思熟慮便矇著頭苦幹實幹。因為少了智謀,靠勞力苦力工作的人,永遠都爬不到最高的位置,無法成為指揮下屬的人,且還可能累壞了身子。

對於他眼前這群新世代的莘莘學子們,方先生有許多感觸,他提到現今的工作環境已達飽和狀態,精力旺盛的我們得充滿幹勁的朝夢想前進,因有衝勁,才有機會! 而我們須看清自己的弱點,與優點,而用冠冕堂皇的道理與解釋,填滿自己。

人生中有太多誘因,也許我們常被眼前的美好所惑,而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擁有,但我們不可能抓住所有,最後發現,其實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延伸閱讀 }

四位台灣知名文創經濟學者,透過與各界高階經理人的對話,
打造連結創意、創造、創新、創作、創業和創投的跨界平台,

讓創意人遇上管理思維,迸發出更多驚艷的可能!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曾御欽先生演講 / M10110207



先生的分享對我而言非常震撼! 陷於設計的泥淖中已四年多,還不算太深,卻已開始感到厭倦,在一個資訊快速流通,所有產物、資訊、圖像越趨平面化的社會中,講求的是一目了然,所有藝術性高、講求心靈層面的產物、自然變成少數且特殊族群的象徵。而曾先生,卻能反其道而行,為了理想奮力向上爬著,即便對政策充滿不滿、對藝術界的黑暗感到不齒,他仍憑著一股熱情與執著,朝著裡想與夢想前進,努力地不斷創作,他也打破了傳統對藝術家沉浸於自身世界的迷思!曾先生認為,藝術,不只是做個人的,作品真正的完成是需要被看見,是需要與觀眾互動的;藝術家的成就象徵著一個國家的文化,與藝術水平;娛樂與藝術,是最直接且快速讓事件看見的方式,且深入所有人心。
他道出台灣許多作品,都是為了討好觀眾,但順應潮流的作品無法長久,但今日的流行,卻也可成為明日的古典,成為一記錄的象徵,何嘗不是件壞事。


{ 延伸閱讀 }


小電影學:電影複像、轉場換景與隙縫偷渡

 
全書分成:當代電影研究、電影導讀、從實驗電影到當代藝術、導演專訪。
內容包括台灣導演蔡明亮訪談及電影分析、香港導演王家衛作品之研究、西方實驗電影、當代藝術、攝影等的歷史分析。
在聽完曾先生介紹所謂錄像藝術後,若想深入了解,可由此書中對小電影有索認識,透過台灣導演蔡明亮訪談及電影分析、香港導演王家衛作品之研究、西方實驗電影、當代藝術、攝影等的歷史分析。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楊淑慧小姐演講/ M10110207

文鼎字體設計總監楊小姐介紹了過去與現代字體設計的演變,與未來字體設計與使用趨勢。演講中提及的專業,如微軟的宋體是將鉛字稿的字型直接數位化,卻因細者太細,所以文鼎將之直接列印下來,並將所有過細的橫線加粗,除逐字設計的過程繁雜外,中文字的多樣化更加擴大與加深了字體設計的工程和難度。
隨電子產品逐漸普及,螢幕越趨縮小,傳統電腦字體受到考驗,字體的間距、筆劃粗細、比例都得隨之改良,來增強自體的辨識度與閱讀流暢性。楊小姐提到,字的設計,不單單只埋頭苦做,不同語言對應不同地域的使用者,是一大挑戰,必須先了解各地區人眼球的閱讀習慣與對文字使用的深入調查,有一定程度了解後方能初步設計。字的設計也絕非為設計而設計,而是位需求而生。
同時楊小姐也預測,未來螢幕顯示用字的主流,即為黑體;而字體改良與設計將傾向服務化與網路化;造型上將會更多樣化、個性化與高解析度化。
“沒有軟體做不到的事,就看你付出多少代價。”



 延伸閱讀 }

文字設計的原理

本書運用大量實際案例,有層次的逐步展開文字設計的各個重要因素,從認識文字、文字與意象、易於閱讀的文字組合、在設計中如何強調文字,以及文字在排版中的運用。 讓我們從而學習設計,與體會文字該出現的場合。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陳雅博先生演講 / M10110207

設計師總是不斷尋求設計的答案,設計是什麼?因著自己的價值觀、生存環境、成長過程的不同,而答案迥異。陳雅博先生表示,設計思考即解決困難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方法論。聽來有些曲折離奇,卻彷彿能從中頓悟!其實設計思考,的一步是得先了解用戶的需求,考慮人的面向,深度了解人的生活、興趣、為何快樂又為何所苦;第二步是尋求商業的合理性;而最後才考慮到科技的可行性並與之結合。
此外,陳先生非常強調設計的執行力,和樂觀開朗的心。因為靈感和想法是不值錢的,唯有透過樂觀的心情動手實做,才能讓創意有形的呈現於是人面前。

世上壞事一籮筐,且先別管、更別陷入,我們需有能力去接受、改變與轉型所面臨的事,時時保持樂觀、有同理心與好奇心、不斷學習,才能成就一些事。


{延伸閱讀}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快樂過一天,不快樂也過一天。 現在的你快樂嗎? 多數人回答,不快樂。
我們不僅不快樂,還很憂鬱、焦慮。放寬心,睜開眼,看看美好世界,便能充滿無限創意!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陳高明先生演講 / M10110207


竹編工藝家陳高明先生的作品,透過對竹子的熱愛和深度認識,與許多設計師的合作,讓竹編工藝以優雅、時尚的姿態重現於世界各地。
非常佩服陳先生擁有傳統卻不守舊的心,打破世人對竹編藝術的刻板印象,他的作品多結合了東方元素、並注入一個個詩意且動人的故事,讓作品除造型美感動人外,內在深度的詩意與文化更能使人常存於心。陳先生除了對竹子、竹編工藝有深度的了解、深厚的經驗和技術,同時他在文學領域也涉獵頗深,從作品及言談中便能感受到濃濃的中國禪意,他表示,深度認識它(對他而言是竹子),它才會幫你!且將詩、故事、和文化注入產品的重要性,當客戶會願意花大錢買你的內涵、買你的生命時,便是最高境界。

他時時提出對科技的反動,並堅持透過手感製作的產物,才有生命。


{延伸閱讀}


《漫步北歐丹麥&瑞典設計:以人為本的幸福創意》

瑞典著名以人為本的設計,不炫爛,浮誇,與陳老師的理念相輔相成。
本書以360度的視角詮釋創意、視野、設計交流、產品等各個領域的設計心得,語言親切而富有內涵,使讀者能夠在輕鬆的閱讀中自如穿梭流連于北歐丹麥和瑞典的設計美景。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蔡介立教授演講心得 / M10110207




[個人心得]

透過不同的測試方式,如應用於樂譜、廣告、網頁編排,或者讓受測者檢視張圖,通常
40毫秒便能知道整張圖片的主題為何。於廣告時,讓受測者觀看兩類廣告,假設其喜好,並讓兩者廣告有圖文比例上的差異,發現通常受試者將是現停留在圖片上的比例接長於文字為主的廣告。
經由蔡老師介紹之眼動儀的概念與應用中,深感研究與理論的重要。以理論為基礎的創作,方能創造出真正具深度的,同時具參考價值的作品。
許多設計者,會由某些欣賞的作品中,擷取其創作手法中抑或靈感,加入不同的元素、或者自己的語言,跳耀式且無邏輯性的加以組合,也許此一創作手法能迸發更多想像,與海報、廣告創作的可能性。我認為沒有理論基礎,只會一味網羅他人概念、使用相同手法創作而不自覺的設計師,是相當短淺與悲哀的。




[延伸閱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usB2xugkRo 
介紹了眼動研究到未來的眼控科技。

蔡介立先生演講心得 / M10110207 M10110211 M10110301 M10110302 M10110304 E10110004



眼動與閱讀

Perception -> Attention -> Language -> EM control
(Psychical features)  (Word by word)    (When & where)
人們看到文字的歷程:
Radical->Character -> word -> Sentence
(首先認出每個詞彙-> 理解句子的結構> 理解整段文字所表達之涵義)

Why Eyes Moving?
在是網膜中,位於眼球正中央,感官細胞中最密集處乃中央小窩,由此所見的物體最為清晰,離開中央小窩以外的視線,越遠越不清晰。
所以人的視線及注意力是有限的。
Visual / acuity / attentional resource / spatial memory
使我們必須移動眼球,找到新事物並看得更清楚。

記憶的提取(眼球的功能) : Attention processing / visual processing

眼動紀錄的優點 :
1.      能反應受測者的注意力及認知運作
2.      在自然情況下收集的資料 : 可見間推論受測者正負面的情緒,因眼動對情緒的感知較弱。
3.      提供了時間資訊 (凝視時間-順序)
4.      提供了空間資訊 (凝視位置)
(凝視時間 : 採用相對及比較的方式,不使用絕對的數值直接評論)

眼動與認知運作的關係 :
影響眼動的處理程序 :
1.      下而上 : 透過計算 刺激物理屬性 : 亮度、色彩、對比
                    符號、意義、字型、音義等。
2.      上而下 : 依循脈絡 作業、情境、意圖等。

Eye movement reveal (認知與視覺的偏好,皆會影響眼動紀錄的結果)

眼動儀的應用 :
樂譜、廣告、網頁編排、圖片、繪畫作品、產品包裝、貨架陳設等。
(網頁編排 : 因網頁字體較小,所以使用區塊的方式測眼動,因而分析受測者觀看的策略等。)

眼動與專家能力的關係 :
如運動員 : 若已知某些人具有棒球專家所需的能力與特質,雖然尚未具備棒球的技能,但技能是可培養的。
反應不停認知運作的指標 :
1.      圖文凝視時間比例 : 注意力焦點。
2.      語言 : 心理的認知運作雨眼睛凝視時的位置有關。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王俊隆和何忠堂先生演講心得/ M10110207




{個人心得}

身兼設計師與策展人的王俊隆先生,分享了數次不同類型的展覽成果。
竅門設計事務所每一次的展覽,從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中找到樂趣,創造生活新觀點,同時,也企圖超越視覺,創造不同的生活經驗;每次的展覽皆讓觀者開始對生活有所反思。
我認為Tea Party的設計理念中,「創造茶藝的可能性」與老人茶如何轉換為青年茶的創意十分有趣,透過對喝茶即是老人刻板印象的反動,將茶葉、竹蓆、古箏、傳統舞蹈,轉化為設計、時尚、現代舞與電子樂,結合得恰到好處,且不失茶道的優雅莊嚴。
何忠堂先生提到,策展如設計,接需要一股強烈的熱情和衝勁,因為展覽,沒有回頭路!如何從小我的純粹設計,轉化成大我的尋找自己、新生活設計、創造經驗等,是竅門設計的核心價值。他們認為,唯有策展,能將理念快速而廣大的傳達予社會大眾;也為有策展,能將設計的影響力發會到極致。



{延伸閱讀}

創造樂活,從食開始。

隨時代演變,食器功能不再是盛裝食物。除功能性外,加入美觀、時尚及強烈設計感,介紹35家優質食器賣店、400件美好單品與食器設計師,並探討食器與生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