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余佩珊教授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余佩珊教授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徐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7 呂易達

可能是這時間過短的關係,如果以後可以真正請徐佩珊教授
來帶我們進行一場發掘創意的過程,那就太棒哩。我們在想
點子時,時常不停的碰壁,真正的創意大多時候都是天上掉
下來的ㄧ樣。
先前有一位老師這麼跟我說,創意不是不來,是你還挖的不
夠深,牆還沒撞破的緣故吧!事實上我到現在還在懷疑,創
意真的可以被引導嗎?再我心中一直是個問號‧我肯定的是
創意是在直到山窮水盡後,湧出來的泉水,常常是先挖乾自
己,然後才會有新的點子。
還有老師所引導的創意是什麼呢?是ㄧ種特別的見解,還是
ㄧ種感動,我比較期待我能夠被引導出後者。

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余珮珊教授演講 / D9610101 朱玉麟

在開始下筆前,我好奇的Google了一下"創意"這個詞兒,沒想到,竟然多達121,000,000筆,由此便可知,"創意",在台灣有多"夯",沒想到更進一步Google一下"Creative"得到的數量竟然更高達526,000,000筆,由此可知,瘋"創意"的顯然不是只有台灣。
其實所謂的"創意",我認為它只能啟發、培養但無法訓練,所有"創意"的呈現,其實只是人對生活的態度的一種具像表現罷了,因為對待任何事物的觀點,會因為態度的轉化而改變。就譬如一件"苦差事",
任何人做了都喊苦,但如果心態一轉,當成是在做公益,可能結果便會不同。就如同也許可以訓練大家做"苦差事"的技巧,但結果還是苦,但是若態度改變了,結果便會大為不同。
所以對於生活的態度就如同做"苦差事"的態度般,它無法訓練只能啟發、培養,但如果有人說它是"開示",我也會舉雙手贊成。

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廖繼盟 D9610104

余佩珊老師談創意與學習在今日的台灣是相當切合時宜的。台灣產業發展至今日已呈現瓶頸,政府也一直鼓勵創意產業的發展,在余老師的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創意的啟發方式。她提到學習創意就是學習了解下列幾件事,(一)自己的:思考框架、各種運作風格及生活習慣。(二)環境:組織、團隊、人際關係。(三)市場:趨勢與發展。(四)方法學:創意的蹊徑。此外余老師紹經由自我問答最近三個月內從事創意相關之事,藉此自我評量對於創意的態度,也是一種有效的檢核的方式。

其實每個人都有豐富的創意。人類就是靠著豐富的創意,以及靈巧的雙手戰勝大自然存活至今。這樣的遺傳基因從數十萬年前人類的老祖宗,不斷的藉由物競天擇的方式而繁衍至今,只是我們有沒有運用它而已。

然而有個觀念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創意不等於創業。如果不仔細評分辨創意與創業的差別,則會掉入好的創意一定會創業成功的陷阱,貿然的創業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因為創意可能是一件事,而創業是一連串要注意的事項,這其中的分別是相當大的。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2 蕭舒駿

與其說本次課程為一次演講,倒不如說這是一堂拓展觀念的課程。余老師在這一次演講內容中帶來了全新的觀念,以往鮮少在演講的過程中發現主講人與觀眾互動的活動,余老師的專長即為「引導」參與觀眾,用其專業的方式來引起最大的知識產出,這就是余老師所謂「引導師」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學習過相當多種類的設計方法,包含腦力激盪、KJ法等方式來導引出每個人對於主題的不同創意與概念,其中也不乏整理雜亂提案的標準流程,每一場Brainstorming活動主持人的專業就受到最大的考驗。余老師所帶來的是一位「引導師」的角色,在余老師所開設的課程中,講師與學員的角色並不該限制在聽與講的單方面傳遞,而是應該夠過主持人的專業來找出學員的想法,進而找到課程的價值,的確我們應該好好的檢視過去所參與過的課程,甚至對於日後的團體討論能否有所調整。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鍾禎豪 M9610112

創意來自於對生活的的體驗,本次的演講者余珮珊教授以「引導師」的名義引用思考創意的模式與途徑,帶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期然的開發出創意的能量,其實我覺得在台科哩,很多老師也是用引導的方式在帶領學生,這絕對是未來教學上的趨勢,但是余教授卻以先驅者的身分進入,這是極為困難的。
常常,對設計師而言,一個好構想的產生,就像是種樂透一樣,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其實很多的問題都在你的週遭還沒被解決,只是你沒發現吧了,這是為什麼呢?我ㄧ直百思無解,直到聽到余教授所說的一番話:「假如你沒有走嘗試不一樣的路回家,做些與平常習慣不太一樣的事,那就算你想要產生創意也很難。」就在同時,我也豁然開朗了。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余珮珊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302 黃建達

Brainstorming 的方法有很多,端看使用那一種。有時,嫌流程過於麻煩便無意身體力行,以致創意難產。這是為什麼老師總是要我們多參與工作坊,多帶一些 Brainstorming,因為集合創意是豐富、多層次且意想不到的。這並不是要我們搜集別人的創意,而是讓自己跳脫既定型式去理解事物的真意。也許一開始並不是十分熟悉,但一回生二回熟,這些被激發的創意會是自己進步的最大助益。

余教授這次的演說多為創意分析與記錄。她提了一個重點,他們在Brainstorming時會考慮該空間適不適合做。空間安排非常重要,連梁老師也不斷希望系上的上課教室有所規劃。我們的空間規劃不應跟著工程線路跑,被背後的電路所操控;我們是人,我們要自己主宰。這要求不過份,只因為我們是設計學院。

如同邱吉爾的名言:「我們先塑造一個環境,然後環境再塑造我們」。能了解環境對人的影響甚鋸,不管在性格、心理、身體上。我們的創意不是只靠一台電腦或一本書而已,多給我們一點空間規劃與人互動吧。

余珮珊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9 王嘉如

Are you a designer? Yes, I am.
Wow!你好有創意喔!你都怎麼想到這個的?
長達五年的設計學涯中,發現原來不是讀設計的人才是真正有創意,如同大部分的人都有個迷思,會覺得會畫圖的人真厲害!但其實人人都會繪畫,只是你該如何傳達你所要表達的感覺與意象;而人人也皆是設計師,只是你從何種觀點切入告訴別人你所要傳達的概念。

跟我來,Follow Me!

第一次在設計界中聽見「引導師」這樣的專有名詞,在我的印象中引導師大部分是用在引導智能障礙的兒童等,因此對於這樣的職業引起我極大的好奇心,而在余珮珊教授的演講中得知,原來就是個引導思考創意的模式與途徑,只是在這樣面對面你說我聽的口語表達下,真的很難在空中直接擦出火花而達到激發創意而無限延伸。

如何「思」奔?
在產生創意的過程中,就如范老師曾說:我們一直都在做撞牆的動作!但要如何在撞牆的過程中找到不同的創意點,這些還是需要透過經驗的累積與觸發,多聽、多看、多與別人討論想法,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特別的創意想法與經驗交流。

換個口味,換條路走,換個方式與人相處,換個心情看世界,也許下一秒我們也能遇見來自未來的創意想法與思維吧!

余佩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6王郁閔

當我得知余教授演講的主題時,便開始困惑著這場演講的內容,到底會對自己造成多大的影響。而在余教授要求大家寫下希望能從這場演講得到些什麼的時候,我更是顯的有點無助與徬徨,因為我對『創意引導師』一詞感到一片茫然與無解。

從大學開始真正接觸設計那一剎那,老師便不斷的再強調創意,無形之中,創意的引導師似乎就是那些在不斷灌輸我設計觀念的老師,而從沒有過管理方面的老師來指導創意。因為我很難想像,除了設計上的創意,在生活哪些地方還能夠產生創意?

整場演講下來,我不禁想到在以往的設計經驗中,時常會遇到腦袋當機的現象,就算硬擠也擠不出好的idea的窘境。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余教授所說的一番話:假如你沒有走嘗試不一樣的路回家,做些與平常習慣不太一樣的事,那就算你想要產生創意也很難。因此,試著脫離現有習慣與安穩的生活,能夠激發出更耀眼的火花吧!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李鍇朮 M9610116

引導師這樣一個名詞是我第一次聽到,當余教授解釋後讓我有所了解這樣一個人物的價值在何處,有點像我這一年才開始的另外一個自我課題,給我的感覺是很有存在價值的。


怎麼突破自我而產生有價值的創意,是我們設計人所不斷的找尋的。創意來自於對生活的的體驗,且無法超越經驗除非建構在想像力之上,而人可以透過引導將創意思維激發出來,我十分認同這樣的架構,但是光會想是沒有意義的,還要將所創造出的創意實現出來,這是我覺得的另外一個重點。這幾年來創意這詞不斷得被提及,也不斷被許多人討論著,就算不是設計人,但能成為創意之人的人不應該只是將創意引導出來這樣而已。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沈千琪 M9610210

余教授以引導師的身分說明,創意思考其實是可以被引導出來的,並非專屬於某些領域的人才擁有的能力,雖然礙於現場制式化的座位而無法進行更有趣的互動過程,但在演講中余教授對於創意的引導有著詳細的介紹,並藉由展示先前引導過的案例,從中發現透過小組的分類進行創意思考,有助於個人創意的啟發,找出自己的優劣勢,且提高執行能力進行創意活動。

創造力的培養,在於對平日生活中各種事物所產生的好奇心與觀察力之養成,它是可以透過學習與訓練方式來作加強的,而教學者則非以「教」授學生某種知識或技術,而是應以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去引導學生創意的思考模式,進而讓學生在創意引導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陳薇竹 M9610304

創意這個詞,突然的在這個時代中不斷的被提及,雖然說突然不太好,因為以往做設計或是創業開發產品等等都是要靠創意,但是最近世界好像突然頓悟了什麼,非常重視起創意,抽象的名詞!市面上也有不少以創意為名的書籍不斷的在出版,究竟創意能不能被教出來?一直是一迷思。
這次的演講將教育與創意結合在一起,讓教育去引導學員如何去學習以及吸收不同的知識來激發出創意。在演講中,余教授要我們反思幾個問題,CORE自問自答題,讓我了解了最近的自己對於周邊事物的觀察還不夠仔細,好奇心好像也因為疲累而減少了!對於冒險從事新鮮的事物也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次的演講又給了我一個當頭棒喝,既然想要從事設計這樣的創意產業,我們不管怎麼樣,還是要保持我們的赤子之心,永遠對週遭感到好奇有趣!創意才會降臨!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曾彥齊 M9610303

其實一直覺得很可惜余佩珊教授演講當天,因為我正在趕一個也是5/2號截止的比賽,所以沒能參加於教授的演講,只好從同學們的口述得知一些演講內容的訊息。
我一直對創意思考的方法也相當有興趣,我們一直說“創意很重要”,卻不知道創意如何培養,余教授用引導的方式述說創意,雖然還沒能很深刻的瞭解其細部內容,但是一直以來,對創意活化的方法我有些微的涉略。
從梁老師最近的課程當中也常常談到創意的重要,可以藉由Brainstorming來激發創意、激發聯想,我認為,Brainstorming的各種使用方法(如:隨機紙卡、隨機關鍵字...等等),主要目的都是先將我們把既定思維打破,先拉到邏輯框框外,然後重新組合,最後再詮釋回來。找到新組合的共通點詮釋回來之後,就很容易產生精采的創意了!
有一本好書一定要推薦給大家,《
決定未來的10種人10種創新,10個未來/你屬於哪一種?本書中談到許多IDEO對於創意思考的培養與訓練,談到相當多創意思考的各種層面,是我現在熱衷閱讀的一本好書。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林穎謙 M9610114

在報章雜誌中、新聞媒體、我們生活周遭都可聽到大家在談創意,但創意從何而來;又要如何成為一個有創意的人?創意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或是隨處可得,成為大家討論的議題。
余老師在這次的演講中以一個極為不同的開場方式,從我們想得到甚麼作為開場方式,從過程中去探究每個人的想法,而從大家的想中便可發現許多有趣的想法。並在演講中提到,她是以一個引導師的角色在帶領團隊,創意的思考是經由引導而產生的,創意來自於對生活的的體驗,我們有多少的熱情;有多少的實踐能力;是否每天都有新的發現;從發現中又得到甚麼啟示…等的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創意能力。在徐老師的資料中也發現,環境也是引導創意的要素之一,一個沒有距離的溝同環境,一個能將想法共同分享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創意不是一對多或多對一的制式教學方式所能做到的,創意引導是相互影響的。
這次一次相當特別的演講,說真的我原本以為是場設計師闡述其創作過程的演講,但沒想到徐老師是以概念釐清的方式,告訴我們創意產生的方式。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楊小青 M9610204

這一次的演講,余佩珊教授以一個引導師的身分,帶領我們進入演講內容,首先請大家寫出3個希望在這次演講中的希望,然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帶動整場的氣氛。

余教授在演講中也提到”創意可以教嗎?”他認為創意的過程不是教學生某些特定的東西,而是在互動的課程中,企盼引導出學生在過程中不期然的開發出創意的能量。其實這種態度來教授或講授創意思考,就是一個相當好的起始定位。

所以,創意不可閉門造車,生活中也是需要很多的刺激,才能激起更多的創意。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黃冠豪 M9410207

創意
創造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是驅動人類進步的力量。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憑空蹦出創意的點子來,除了天賦異稟的人可以有源源不絕的創意想法之外,有時候創意是需要醞釀,從天馬行空的思維中找到出發點,再加一點邏輯思考,一層層經過時間去發酵的。

思維
人類的思維通常在經過教育的規範後,會變的制式化。因此需要一些外來的刺激;生活體驗、哲學思想,甚至是平淡無奇的人事物等,只要透過觀察,換個不一樣的角度去探索,都可以得到收穫的。此時,讓心胸放大、就貪心一點去掠取生活軌道以外的事物。

引導
很多人不是生來就是天生的大師,除非是無師自通,這種人其實不多。學習是需要老師的,就像玩拋接球一樣,你丟我接,然後換我丟你接,是有互動的。當人們在初期,還在目探索時,引導者是很重要的角色,他能幫你站穩立場,指引方向,等到學習者可以舉一反三時,便達到引導者的目的。設計的創意思維從設計者自己播種,引導師灌溉,然就就會逐漸茁壯。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3 張珮容

創意創意,這個詞不管在什麼領域一直被強調著重要性,我們所學過的設計方法很多時候也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創意,每個人都想要當個有創意的人,然而它很多時候卻是一門卻讓人求之不得的學問。

此場演講的講者余佩珊教授,以一位創意引導師的角色來進行這場她所謂「不想像是演講」的演講,以她過往所進行過的案例帶給我們一些可能會引起新創意的方式,也許是改變討論的空間結構,也許是使用不同的思考模式進行發想。

有時候我們會忽略思考方式的重要,但透過不同的體驗,不同的人,真的能激發出不同的想法。也許第一步還是先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驗,把自己準備好,等待一個時機一個環境讓想法迸發,期待更多創意產生的每一刻。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D9610301 曾國俊

創意活化

創意是教出來的嗎?創意可以教嗎?余教授在演講中也提及自己是位「引導」師,而不是教師,不是教學生某些特定的東西,而是在互動的課程中,企盼引導出學生在過程中不期然的開發出創意的能量。其實這種態度來教授或講授創意思考,就是一個相當好的起始定位。

不過,創意這種東西要如何來教導,開發甚至引導出來,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相當有創新的方式來詮釋。記得我曾經修過一堂「創意開發」的課程,或許是還在選課階段,學生比較會以一種評斷的方式去旁聽有興趣的課程,或許是課名太有興趣因此心中的期待與要求也相對的比較高,但沒想到,老師採取的上課方式與課程規劃竟然是那麼的傳統,如果老師本身教授的方式就沒有創意,怎麼會將創意的課程詮釋的好呢?這或許是開創意教學課程的老師,會面臨的最大挑戰。
這次余教授開場白以互動的方式將大家導入主題,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場會跟以往不一樣的演講,也讓大家心中的期待層層往上疊。

之後用一些創意思考引導的案例,如創意工作營運作與上課互動的情形與照片,讓我們從照片中反思自己對於培養創意的熱情及每天訓練自己創新的小動作是否做的確實。雖然說今天的演講的環境是在學校的演講廳且固定式的課桌椅阻擋了許多師生互動的可能性,但或許就可以針對這樣的場合設計出適合這樣場合的互動課程,因為如果常常去演講就會發現,這種典型的演講聽到處都是,與其環境改變適應教學,在這場創意引導的課程啟發下,或許大家可以再集思廣義一下,如何能利用一些道具來突破這種環境的限制,我想,又是一場引導啟發創意的開始。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林欣熹 M9610203

這次邀請教授進行有關創意思維的演講主題,在演講的開始,教授以互動方式引導大家進入主題,期望大家在演講之後,能獲得不一樣的收穫。演講的內容以其創意工作營的實務發展與活動,介紹創意思維的方法,然而,方法不是必然的,透過引導的方式,營造開放互動式的學習環境氛圍,打破一般制式行為的模式,使群體在活動進行過程中,相互串聯、激盪出不同的想法,讓思維產生許多創造性的成果。

而想像力發展成創意思維的過程之後,最重要的在於最後執行的階段,要設法讓想法真正實行,演講中談到有些想法,在執行時卻不易落實,需設法提升執行階段的能力。創造力的培養,在於日常生活的好奇心與觀察力的養成,在不同的場域積極涉略不同的知識,加上自身的經驗,激發出創造力。

這次的演講,老師介紹的資料豐富完整,但僅僅於知識的介紹與認識,期待下次能有機會,在不同的空間以更加互動的方式,體驗創意開發的過程。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黃子倫 M9610202

對於創意思考要如何發生,余佩珊教授以一個引導師的身分,在演講中讓我們了解創意思考是可以被引導出來的,教授展示出她曾經帶領過的案例,案例中她讓同學們聚集成小組,透過不斷的刺激發想來進行創意思考,在這樣的活動中,除了需要沒有隔閡的場地以及足夠的展示空間,更需要有一位能夠引導思考的引導師,讓參與者盡情的發揮想法;而教授也用簡單的圖表讓我們了解自己所具備的刺激創意的能力,如:好奇心、行動力...,找出自己的機會及弱勢,藉以補足自己所不足的能力,也讓自己更了解如何增加自己思考的能力。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溫顓豪 M9610110

創意要如何才能被激發出來,現在社會上都熱烈的討論這樣的問題,甚至出現許多類似的課程,而余佩珊教授則是其中的絞絞者,相較先前專題討論裡設計前輩的較為嚴謹的講授方式,教授希望我們能夠用比較輕鬆的方式來討論,畢竟,創意的發生往往是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之下發生的。
一開始的一張紙,大家在嬉鬧中交換彼此心中的想法,這樣的放出、接收的過程可以激發出大家心中無限的可能,同樣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在平時所累積的記錄當中,和過去的自己討論、對話,形成一個創意的循環,這樣不僅能幫助增進平日對於週遭事物的洞察力,也是腦筋的訓練,人們總是認為創意是某些人的專利,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潛能。創意是一閃即逝或持續的發光發熱則是端看於平日的訓練與沉澱的多少。換句話說:創意是有辦法的、是有機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