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黃孫權先生演講心得 / M9910201 M9910204 M9910211 M9910212 M9910303 M9910110 M9910306

演講者:黃孫權教授 破週報總編輯
演講主題:藝術的社會權利

黃孫權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
現任職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1994年起,擔任破週報總編輯,是台灣第一個電子化的報紙


藝術與設計工作者除了讓世界更佳的美麗之外,還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事呢?是期許希望的社會,而帶來美學;還是只是強化與肯定自然,帶給社會短暫的希望。以下是黃老師提到的案例:
柏林的『佔屋公社』
年輕藝術家將廢棄的建築,改造成表演場地、電影院、酒吧等等,鄰近的公園還有『拖車公社』,長期以車廂為家。藝術家在建築物上塗鴉,讓建築物不再被社會所淘汰,反而具有某種社會意義與價值。
柏林雙年展-剛果三部曲
與其讓世界消費非洲,倒不如讓非洲的年輕人自己將非洲現況利用攝影將它們記錄下,讓非洲人自己傳達。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巴林國家館
201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家獎為巴林國家館。巴林國家館參展主題為拓荒Reclaim),建築師為Noura Al-SayehFuad Al-Ansari。展覽從巴林三個傳統的漁民小屋開始,三位當地漁民通過在小屋中講述他們當地的生活,且展現出巴林海岸線的變遷,也是巴林對於迅速變化的海岸線的自我反省。建築師讓建築物與社會開始有了對話,希望人們對於環境的破壞有所省思。
在演講中也提到,現在台灣東部的海岸線都被BOT,將來海岸線上會有許多豪華的飯店。而難道要等到環境已經被破壞的差不多了,而再來自我反省嗎?我想這應該是生在台灣的我們,應該去注重的問題!政府或大企業總是為了當前的利益做考量,而總是不會去面對社會的真實問題。像是樂生療養院,地方政府為了要蓋捷運,而想把具有歷史性的樂生療養院拆除。
就設計史的觀點來說,包浩斯的出現,就是從社會的立場做為一個出發點,希望提供大眾化的建築和產品,使大家都可以享受到設計。如何與社會對話,將會是對於讀設計的我們,應該要好好思考且面對的問題。
謝謝黃老師如此精彩的演講,增廣我們的眼界與視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