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303
蔡宏賢老師在一開始提及到所謂大家在說的數位藝術熱潮、流行主要還是決定於自己本身是不是真正的去愛這東西、對他有興趣。接著是開始介紹世界各國知名的數位藝術節,上海earts電子藝術節、奧地利電子藝術節、阿根廷國際電子藝術節、台灣2004行動數位藝術紀等,在演講過程中也有提及到何謂數位落差,蔡宏賢老師也分享了他在創業的過程,從早期接觸網頁設置工作、故宮的行動導覽設備,Acer的數位藝術中心,到後期的集體出走去創業(電子科技藝術),到最後說服工業局、文建會從事數位藝術的發展,也提及到老師個人的代表作卻是在宏碁尾牙party所製作的裝置,更提及到在詢問國外數位藝術家如何過活,解答即是七成的數位藝術家都有一份在學校教書的工作,一個穩定收入來從事藝術創作(這同時也解答的我多年對於數位藝術家怎過活的大問題),也提及到日本Hello Kitty的闖關來收集卡片的互動裝置,硬體裝置的成熟會讓買門票進來的人覺得很值回票價,同時也分享了超級瑪莉歐的遊戲反向操作的遊戲製作,後半段則提到了芬蘭在德國展覽的workshop,以藥草植物分類做成釀酒的參與分享,影響到了過去對於電子、科技的思維,體悟到用文化、用生活去做數位藝術,分享需要文本,分享的精神-不是在於會做什麼、做的好不好,而是願不願意做,最後結尾的部份則跟同學們分享了可口可樂秘方的事件。然而演講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於老師問及到台灣有發展數藝術的機會,以及數位藝術未來的延續是很大的問號的議題。
[個人心得]
蔡宏賢老師演講中提及到創業的部份,五十萬太少,至少要有五百萬以上,以及分享到一些創業過程,在這方面聽了相當有感觸,因為個人在大學時代曾經跟一些朋友跨領域組織成一個創業團隊比賽,一路闖關至獲得國際創業獎項,然而畢業後,卻因為升學、當兵問題而將近面臨解散,而在解散前請教過一位前輩的建議,創業的本身就是要燒錢,而且至少會面臨三次的失敗賠本,欠債精光是家常事,因此要做好心理準備,也因為如此,就應該做大家有興趣,覺得好玩的創業,而不要因為申請到了創業補助金,而做自己不喜愛的創業內容,就如同老師演講一開始所說的自己本身是不是真正的去愛這東西、對他有興趣。
而最後探討的「生活」跟「分享」的部份,生活則是想到我很喜歡的幾段句子,來自意大利導演艾曼諾‧歐米所說的說:「第一代電影導演過他們的生活,然後拍電影;第二代導演看第一代的電影,也生活,然後拍電影;第三代導演看前兩代的電影,不去生活,就拍電影;而第四代,看過了設備目錄和使用說明便開始拍了」,說明了現在的許多人拿到了機器便開始從事拍攝短片電影的活動,而卻忽略了應當從生活、從經驗去感受,而生活與經驗及是屬於我們自有文化的一部份。而「分享」的部份則是想到了一本真人真事的書籍,「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一書中,主角克里斯在擺脫一切文明物質社會後,獨自在阿拉斯加荒野過活,然而主角克里斯在死前的最後日子,曾在閱讀的書頁上寫下:「快樂只有在分享時才真實。」分享所獲得的快樂必然是相當的重要。
[延伸閱讀]
最近Lynx香水在英國倫敦車站所製作的互動裝置。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810109
講師提到了他的求學、工作經歷,及最重要的創業的過程。也提到了許多數位展,包含國內外。對於不熟這個領域的我們,可以說是大開眼界。也藉由這個主題探討"科技和藝術整合,台灣有什麼優勢及機會?",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梁老師最後也提出了個特別的答案,老師說,台灣能把世界各國美食轉化為自己食物的國家,如果好好發揮這個專長著眼於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而在演講的過程中,講師也有略提到創用CC及開放原碼,並且用開放可樂配方,以及工作坊自製伏特加作為例子;說明任何事的發展,都要回歸於文化部份,另一方面則是"交流"的重要性。有別於台灣教育一再強調的"保護"及"營業秘密",我們或許可以反過來思考,在這個年代透過"開放"及"交流",我們能夠達到什麼目標?
[個人心得]
每每聽到著作權宣導一再強調"保護智慧財產",多少有點反感。大部份的價值觀總認為"著作權"該受到保護,但既然大家都這樣想,為什麼大家的生活中還是避不了盜版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反過來思考,"是否過度談論保護著作權了?",那些反可口可樂的反骨人士的作為,也許就像駭客,但不知道為什麼,卻有點激勵人心呢!
事實上,無論在哪個領域,我們大部分是踩著先人的成果往上爬,當我們過度保護自己的成果是,想必會阻礙下一代的發展吧。所以回歸到本次講師所提出來的大哉問"科技與藝術整合,台灣該怎麼做?",我想第一步應該是先撇開那個"保護著作財產權"的小氣想法吧!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112
蔡宏賢老師一開始先介紹世界各地知名的數位藝術節,像是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然後介紹數位科技如何與藝術做結合。印象比較深刻的是dimension做的KITTY樂園和moving mario,這些和觀眾互動的遊戲運用數位科技,讓小朋友像玩wii一樣開心;或是讓觀眾用新的玩法回憶起小時候玩gameboy的歡樂時光。之後介紹新媒體創作,蔡老師利用大家可以做出自己的可樂配方做例子,說明我們要將新媒體創作融入我們的生活的一部分,像是自製食物一樣,做出屬於自己特色的數位藝術創作。
演講心得
從事數位藝術行業可能需要不同設計背景的人合作,像是學設計與學資工的人互相討論,不像平常的工作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而透過不同科系的人互相討論也能激發更多不同的想法。另外也需要思考科技要如何與人做互動這件事,運用同樣的數位科技,卻讓人有新穎的互動方式,或耳目一新的感官效果,感覺這就是數位藝術困難的地方;像是世博和花博等大型展覽也運用許多數位藝術,讓觀眾可以與數位球或數位花做互動的特別經驗。
延伸閱讀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211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106
日期:2011/03/25
[演講內容]
"台灣有發展數位藝術的機會性?" 蔡宏賢老師的第一個疑問句揭開了此次演講神秘的面紗,演講內容以介紹國際知名的數位展與競賽盛會當做主軸,包含數位界奧斯卡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及其分類,以及為什麼其有資格負此盛名,演講中期以蔡老師個人經歷為主,包含退伍後至ASUS工作以及創業的契機等,隨後更提到協助或主辦的展覽以及work shop如:行動數位藝術紀、TdAic、數位與藝術教育推廣計畫,以至近期的玩趣工作坊的簡介以及有趣的內容,中間不時穿插即興的互動與提問,讓整個演講生動不少,演講最後提到台灣數位創作藝術的遠景、以及可口可樂成分之謎與國外相當有趣的work shop,最後在梁老師的唱雙簧合作下畫下完美的句點,不過仍留下巨大的伏筆,關於台灣的未來科技與藝術的發展,看似衝突卻又相輔相成,該如何完美結合發光發熱將會是新一代設計師的使命。
[個人心得]
學生並非數位創作出身,求學過程也只有在研一上學期密集的演講中略知一二,但對於不同的領域保持著尊敬與支持的態度,畢竟一切事物相輔相成,若行有餘力,應該要多方發展,不應將自己侷限在某個特定範圍內求自滿,台灣民族應好好把握自我優勢,在這個開放且自由的環境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走最穩的步伐前進,不管未來的趨勢、不管所做的一切是否有前瞻性,只要是自己認為對的、喜愛的就應該不顧一切去做,若什麼事都太深思熟慮,那就不是依照直覺行事,而是按照別人的經驗行事,有好有壞,全看個人造化,台灣應該加強的除了數位藝術外,交通工具設計應該也需要再加強,一味靠政府拉高關稅以及奢侈稅並不能改善問題,培養一群頂尖的交通工具設計學生長遠看來才是解決之道,願台灣的數位藝術與交通工具設計皆有好的發展。
[延伸閱讀]
BMW概念車
某種層度來說,產品設計需要靠數位藝術的幫助,畫出對於未來的遠景,因此整個循環是密不可分且環環相扣的。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116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305
一開始蔡宏賢老師丟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問"台灣有沒有發展數位藝術的可能?",對於往後認為互動設計或藝術會是個強大趨勢的我而言,毫不猶豫的認為當然是有可能的!
老師提到了我們台灣雖然是各種科技的開發代工產地,但是數位藝術卻遠比其他歐美國家慢了許多步。
並舉了許多國外的電子藝術節作為例子並讓我們參考到底在外頭科技藝術已經發展成什麼樣形式的東西?
如: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ARS
也列出了亞洲方面的數位藝術的活動
如:
台灣2004行動數位藝術記
韓國2006亞洲行動大獎
演講中也分享自身經歷的經驗來談為何在台灣數位藝術難以發展起來的原因,我在這方面認為與跨領域的合作上遇到瓶頸有關!
也分享了自己在台灣開workshop的經驗,主要用意是要讓非工程領域的藝術家使用程式來創作。
其中一個媽媽完全不懂程式下慢慢摸索最後成為當中最好的成果令我驚艷,真是令人非常興奮!
在之後更深入談到台灣文化,並提出我們應該要有展現自己文化的東西,當這些東西透過數位化呈現時,似乎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個人心得]
對於最後蔡宏賢老師似乎對一開始的問題"台灣有沒有發展數位藝術的可能?"抱持著較消極的態度,我想是以前在業界跨領域合作遇到一些困難所致,但我認為數位互動設計或藝術絕對是有發展的需要!除了能夠令生活更方便外,提升心靈品質以及素養這也是不可或缺的素材。也許正如老師所說,在藝術方面我們因為不排外而擅於吸收其他文化的關係使得藝術方面難以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但我其實更堅信梁老師所說,族群融合所帶來的力量,可能是我們無法去評估的。
[延伸閱讀]
稍為提出一些與文化有關的延伸閱讀
動漫美學
http://magz.roodo.com/article/3305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304
蔡宏賢老師演講報告 / D9910102
蔡老師從數位藝術開始介紹起,而後藉著數位媒體科技的日新月異,反思我們擁有的資產根源是什麼。 演講中介紹了蠻多與數位相關的藝術節,如: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阿根廷404國際電子藝術節、韓國MOBILE ASIA COMPETITION、上海earts電子藝術節當然也包含台灣的2004行動藝術季。綜觀各國對於”新”數位媒體藝術,皆以百家爭鳴的姿態齊放,也提供給國際更多交流的機會。 除了藝術季的介紹外,老師也分享了傳統文化與數位媒體結合的策展活動,如:董陽孜書法、數位典藏、南南四村、以及微型電子創作(電子逐墨虛實結合)亦或與英國United Visual Artists交流的Volume作品。也許是肩負教育文化的使命,蔡老師在台灣也舉辦了一些workshop,比如: Forever設計/運算/互動,希望用最簡單的工具來創作。DBN(Design by numbers)教導大家把coding當成tool,呈現視覺創作畫面;其中一位工業設計背景媽媽的創作,是蔡老師最為樂見的成果;而後還有如2008的玩趣工作坊等等。 分享完了數位相關的展覽以及工作坊,老師突然話題轉到EA 2010 芬蘭在德國展覽的workshop,一個以藥草分類做成蘋果酒的參與分享。在此展覽裡,每個人都扮演一個自願分享的角色,可以是攝影師、翻譯、或是畫圖紀錄者。透過分享、傳遞文化以及文明的經驗。 最後老師以可口可樂為例,說明文化的分享應是透明的,我們要著重的其實是了解自身文化的資產,了解價值何為。因為唯有價值與資產,才是藝術永續經營的命脈。
[個人心得]
蔡老師為日文系畢業,然後研究所修讀藝術史;而後才開始漸漸對網頁、介面等數位媒體有更深一層的興趣,轉而創業。其實蔡老師也像是台灣文化的縮影,有著不同綜合的養分,當融合成一個有自信的個體時,那份光與熱是叫人望塵莫及的。 在這次演講裡,許多topic一直和自己長久以來的許多想法不斷激盪著。比如,回頭看以前自己的數位作品時,當時老師要求我們學習”技術”,但似乎強調技術的層面下,讓我們忘了從一個以人文為基礎的角度出發。也記得有些傳統出身的老師,在數位科技強大壓境之下,不得不學習以軟體”功能”來表現自身的想法。而後,整個台灣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媒體數位相關科系,驚艷於媒體絢爛的表象、討論的都是軟體的效果,相對地,對於呈現主題的省思比例大幅降低。 有時候我在觀看作品的時候會去思考,若是該數位作品抽離了酷炫的音效以及軟體效果,是否還能傳達出一份人文的精神? 若是的話,當它換成其他媒介時,是否仍保有其本質? 若剝離軟體效果後無法傳達人文精神的話,是不是我們已迷失在絢爛的效果之中而不自覺。就像蔡老師分享的,若是所有傳統藝術硬要和數位科技做結合的話,那麼就失去了人文的本質。 每個文化都有其精神和生命力,不應為媒體的俘虜;他們應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如何將我們文化資產藉由不同媒體(不單單只是數位)而更加彰顯發揚與傳承,才是長久的。
[延伸閱讀]
․Hologram 應用於Catwalk (本範例僅供學術參考使用,不具商業行為) 此範例為:科技與生活藝術的結合的類型。是我覺得能提升觀者想像空間,並使科技與生活相得益彰的範例
另有Diesel Hologram Fashion Sho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ytJUmqRacY
․微型樂園網站 http://www.d-p.cc/
․微型樂園 http://www.microplayground.net
․Playaround workshop http://2010.playaround.cc/
․Forever workshop http://www.microplayground.net/wordpress/?p=138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http://new.aec.at/repair/en
․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 http://www.digiarts.org.tw
․阿根廷404國際電子藝術節http://www.404festival.com/
․台灣新媒體藝術上404義大利國際電子藝術節PLAY雙打 http://blog.sina.com.tw/cmie/article.php?pbgid=39857&entryid=580843
․上海電子藝術節http://blog.sina.com.tw/cmie/article.php?pbgid=39857&entryid=580843 http://www.hudong.com/wiki/%E4%B8%8A%E6%B5%B7%E7%94%B5%E5%AD%90%E8%89%BA%E6%9C%AF%E8%8A%82
․上海電子藝術節 延伸閱讀 http://ma.ntua.edu.tw/labs/dalab/ia-shanghai-2007
․韓國MOBILE ASIA COMPETITION 2006 http://www.turbulence.org/blog/archives/002569.html
․韓國MOBILE ASIA COMPETITION 主辦單位 Nabi http://www.nabi.or.kr/main/main.nab
․Readme 100 Software Art Factory http://readme.runme.org/
․DBN http://dbn.media.mit.edu/
․Volume United Visual Artist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glOn9ea-Y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104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213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107
Johnnie Walker 3D Projection Mapping @ Taipei
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
Johnnie Walker threw a launch party for the new Black Label bottle with another 3D projection event.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101
以下提供兩部有關於3D Projection Mapping的影片連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點閱欣賞。3D Projection Mapping係藉由投影改變原本建築外觀,創造驚奇的視覺體驗。
1.) Amazing 3D projection mapped on building
2.) 3D Projection Mapping promoting The Tourist in Dallas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202
演講主題:數位藝術與創業的旅程
臺灣有全世界八成的科技技術,也有一部份的藝術文化,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在臺灣是有可能的嗎?這是老師一開始問我們的問題,有人贊同也有人否定。一開始蔡老師就大致介紹國外數位相關的重要展覽與比賽,並針對數位藝術可能會碰到的領域做說明,國內一些重要的數位展覽(Design by number)與相關工作坊(玩趣)也出自其團隊。也分享了一些跨領域合作的專案(如2008年的second life),尤其在U19的展覽中看到許多很棒的點子。分享的價值在於願不願意而不是會不會做,這點也道出我們常常給予分享錯誤的定義。後半段分享可口可樂配方,應該是印象最深刻的,因為不斷分享,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個人心得〕
數位藝術這樣的名詞大家應該都不太陌生,但好像冠上數位這個名詞的時候,總是給人有種距離的感覺,但是在我們生活中總是充滿許多數位技術,和我們生活的距離其實很接近。當大家發現到可口可樂的配方時,很多人都躍躍欲試的想要實驗看看,如果可以將分享這個概念套用在數位技術上,讓許多人都能很容易簡單接觸的時候,會不會激發出更多的火花,使數位結合的領域能有更多的創意可能。之前在大學時代有上過梁老師的課,課堂上有學到一點基本的processing程式,運用程式語言做出圖形的感覺真的很奇妙,尤其當跑出來的圖案是因為隨機亂數而形成的有機感時,有種說不上來的視覺美感。可能因為程式給人很冷與理性的感覺所造成的反差效果吧。所以不僅僅是數位與藝術的結合,在許多不同領域的結合都會產生許多我們未曾發現的感動與體驗。
蔡宏賢演講報告 / M9910117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蔡宏賢老師演講報告 / D9910202
創業過程:自幫別人辦數位藝術中心,到自己要創建一個數位藝術中心的轉折。包含如何從大學日文系,轉念藝術史研究所,轉至網站設計與介面設計、軟體介面設計,進入宏碁數位藝術中心,爾後辦行動藝術節、與工業局及文建會做行動通訊設備為基礎的數位藝術中心,讓他自接Project過程中找到謀生方法,爾後創業。
蔡老師演講之初的一句話,讓我更期待這次的演講內容,因為我知道,這將是一位為數位藝術熱血沸騰的台灣先驅,分享創作歷程與創作厚度的經驗、故事:相信來自於內心喜歡。而設計跟生活、生命經驗脫不了關係,這將是具深度與厚度的分享,包含數位藝術遇到的困境與可能解決方案。最後歸結的可能方案都是:文化。的確,我們要向世界發聲,內容是什麼?我們可說甚麼?我們喜歡別人告訴我們什麼?文化確實可以強化或加深對話內容與記憶點,但如何做,蔡老師舉了可口可樂祕方,與國外數位藝術工作坊分享,如何以蘋果汁釀Vodka酒的例子,來告訴我們文化或意義如何深化數位藝術,或者任何形式的對話,包含設計。此外,這次演講,除了開宗明義的那句,還聽到一句有點無奈卻很真實的經驗分享:數位藝術對象是誰很重要,若是大眾,即時歡樂是與大眾互動的重點。再來,自Coca-cola配方流傳過程,體悟到一點,除了成功透過行銷變成國際知名飲料外,其餘都會埋沒於歷史的洪流,如印加的mama coca。最後,要回應那問題,我也自始至終覺得台灣有發展數位藝術的本錢。就如梁老師說的台灣人民的外來文化包容性外,台灣人民樂觀的天性與相信他人的良善,都是讓台灣文化獨具特色的要素與靈魂。我很樂觀嗎?應該是,沒辦法,因為我很在地,我是台灣人。
LIVE! 互動交流媒體表演_DIMENSION
Dimension+以新媒體創造出虛擬世界,搭配茶具文物館的獨特殖民地時代建築。藉由歷史和空間互相牽引,構成建築物之感情。再從建築物的質感,創造出一個空間的經驗,並建構幕幕香港珍貴歷史。地點:香港茶具文物館對出空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DNBcKVZ1w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e_sG6satp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5T2Q_wgoKg&feature=related
補充:雖不是故意的,但我仍忍不住選出以上三則影音,分別有著不同地區文化元素所構成的文化氛圍及(對我的)吸引力。
蔡宏賢演講報告 / D9910103
蔡宏賢老師演講報告/M9910204
蔡宏賢演講報告/D9910104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張宇凱老師演講報告 / D9910202
[演講內容]
今日,張宇凱老師介紹智慧產品權的定義、由來、類型、權益、何謂PCT,另介紹幾個設計作品,說明申請專利是否符合條件以及注意事項。
智慧財產權為無形資產,為國家賦予發明人的法律權,可做為商業授權談判籌碼及企業競爭力指標(例如,鴻海)。分為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積體電路佈局等等。其中以專利具排他權,具產業利用價值,可製造、使用及販售;擁有商標即是專屬及獨佔性,具識別性,與專利一樣皆須經由申請、審查後取得。而著作權則是從事原創性之工藝創作而自然產生,擁有著作權,可避免他人抄襲。對於設計師來說,想擁有設計作品的商業談判籌碼,必須了解並藉由申請與獲得專利,來保護自身權益。專利分為發明、新型與新式樣,其中設計最常碰到的會是新型與新式樣。專利要求的三要件為產業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
得獎參賽設計作品申請專利時,注意事項如下:
1.若是參加政府主、協辦或認可之展覽,則可依據新穎性優惠期一點,於事實發生日起六個月內,提出證明文件排除公開事實。
2.新式樣專利主看新穎性,但以下方式無法申請:由基本幾何或基本形狀構成、模仿自然物或著名創作,及僅轉換特徵。
3.得獎後應邀接受新聞採訪,盡量不於報導中文字透露技術內容,及如何達到功效,如此可減低申請前公開事實的嚴重性,另外發明與新型專利皆為文義擴張權利,因此若報導中明載,即為公開行為,不得申請。
4.單一產品不限申請一項或一種專利。
[提問與答覆]
Q:請問產學合作案,想將研究成果商業化,這智慧財產權屬於哪一方?是否有第第1或第2作者之分?
A:老師以廠商經費研究,其智財權屬於老師。但因老師是學校的一員,故智財權實歸學校,學校藉由授權廠商幾年的方式簽屬合約,詳細狀況可與技轉中心討論。此外,並無第1或第2作者之分。
[個人心得]
智慧財產權、專利、著作權,這三個名詞雖常聽到,但真的要定下心來了解其中差異,對我來說,有點難。不過藉由今天專題演講,正好有了個大致的了解。難怪,有人說,最快了解一件事的方式,就是直接問專家。對商業設計而言,最常碰到的是新式樣申請。新式樣重新穎性,然而師法大自然或名著創作的作品,並無法構成新穎性。創作性則會因是否易思及這主觀判定而決定。因此對於商業設計來說,新式樣專利實在很難獲得。不過,若是透過研究,研究成果的商業化就較易透過申請而取得專利。以及,任職於公司團體期間作品,其智慧財產權屬於公司團體。這2點是今天最大收穫,前者讓我心意更堅定,後者釐清我多年的困惑。Thanks God!
[延伸閱讀]
上網找了些專利相關網站:雖然是私人企業網站,但今日演講內容都略略提到,可看"專利問答資料"部份
http://www.genius8.com.tw/home3.htm
查到國家型計畫智慧財產權授權契約範本公佈,有興趣的可看看:
http://www2.ndap.org.tw/newsletter06/news/read_news.php?nid=300
另外還有:
經研院-智慧財產鑑定登錄機構:法院囑託智財專業機構,侵權鑑定、損害賠償鑑價、存證登記、分析檢測等專業服務。
http://www.tedr.org.tw/
台灣專利商標法務人員協會:代辦各國專利商標申請, 無需透過台灣事務所。www.tptp.org.tw/tptla
再者,產學合作智慧財產權相關:
教育部 產學合作資訊網 http://www.iaci.lhu.edu.tw/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學術服務網 http://web.nsc.gov.tw/
經濟部技術處 http://doit.moea.gov.tw/index.asp
教育部 產學合作資訊網網站http://www.npust.edu.tw/date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www.coa.gov.tw/show_index.php
財團法人高教評鑑中心基金會 http://www.heeact.edu.tw/
中華民國專利核准公告案資料查詢系統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http://www.twpat.com/Webpat/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