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蔡宏賢老師分享國外的工作坊。在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相互合作中,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互相分享的精神,不是美術科的人才可以擔任素描的工作,不是攝影大師才可以負責拍攝紀錄的工作,不會畫圖的人照樣舉手幫忙。如果今天是一門專業領域的合作,可能就相對性的會依賴專業才可以負責,但忽略了其實一個團體、企業甚至是文化之中,之所以會進步的關鍵點在於:不是會不會,是任何人都願意去做。
[個人心得]
蔡宏賢老師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台灣是否有機會發展數位科技?留給大家一個問號,對問題有沒信心的原因,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數位科技不是那麼熟悉,許多網站、展覽資訊、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也是聽了演講者的介紹才瞭解,而在課堂中,我也反覆思考著,想從老師的PPT當中尋找一些答案,想知道台灣目前發展數位科技藝術的階段。而我認為,在產品設計方面越來越注重人本價值,以人文關懷為主軸的橘色設計越來越多,或許另一方面來說,數位科技就是一種人本考量的設計,科技不在於新、快,而注重與人的互動、呈現上,這就是一種對於設計態度的轉變。加上台灣的文化性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高。所以我認為,數位科技藝術在台灣是一步一步、慢慢的落實的更徹底的。
[延伸閱讀]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作品名稱:Sonia Cillari(IT/ NL)
作品網站:http://www.soniacillari.net/
以人
的身體當介面,中間是一個舞者,觀眾可以靠近,調整舞者的姿勢,周圍的投影畫面是這兩人之間的磁力表現,同時,可以聽到磁場變動所配合的互動聲音,這是一件極漂亮的作品。想像,如果能在舞台上,看到舞者跳舞的同時,又能看到舞群間彼此的關係,那樣的張力與視覺、聽覺美感,很震撼!(資料來源:波酷網)
微型樂園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