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蔡宏賢老師演講報告 / D9910202

[演講內容]今日,蔡宏賢老師除了介紹數位藝術相關產業,也分享了他的創業過程、團隊目前的工作內容,以及在數位藝術領域所發現的現象。
創業過程:自幫別人辦數位藝術中心,到自己要創建一個數位藝術中心的轉折。包含如何從大學日文系,轉念藝術史研究所,轉至網站設計與介面設計、軟體介面設計,進入宏碁數位藝術中心,爾後辦行動藝術節、與工業局及文建會做行動通訊設備為基礎的數位藝術中心,讓他自接Project過程中找到謀生方法,爾後創業。
團隊目前工作內容:數位藝術策展、創建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交流平台、辦數位藝術教育推廣相關計畫與創作workshop。企圖自Prototype發展Products,再形成Project
數位藝術領域所發現的現象:數位藝術面臨著如何存續及新藝術買賣的問題,前者與文化保存有關,後者與藝術家存活及創作活力有關。此外,數位技術演變快速,影響著數位藝術的價值與未來。蔡宏賢老師分享的兩個數位藝術價值創造方式,一是搶新技術,如BioArt,另一是以意義強化技術濃度,如文化與生活。
最後雖然有點悲觀地說,台灣可能不適合數位藝術的發展,但仍不放棄地說數位藝術對映到城市生活上,是具未來性的做法,這也對應到蔡老師演講之初,開宗明義地說,相信來自於內心喜歡。我相信,蔡老師相信台灣適合數位藝術發展。
[個人心得]
蔡老師演講之初的一句話,讓我更期待這次的演講內容,因為我知道,這將是一位為數位藝術熱血沸騰的台灣先驅,分享創作歷程與創作厚度的經驗、故事:相信來自於內心喜歡。而設計跟生活、生命經驗脫不了關係,這將是具深度與厚度的分享,包含數位藝術遇到的困境與可能解決方案。最後歸結的可能方案都是:文化。的確,我們要向世界發聲,內容是什麼?我們可說甚麼?我們喜歡別人告訴我們什麼?文化確實可以強化或加深對話內容與記憶點,但如何做,蔡老師舉了可口可樂祕方,與國外數位藝術工作坊分享,如何以蘋果汁釀Vodka酒的例子,來告訴我們文化或意義如何深化數位藝術,或者任何形式的對話,包含設計。此外,這次演講,除了開宗明義的那句,還聽到一句有點無奈卻很真實的經驗分享:數位藝術對象是誰很重要,若是大眾,即時歡樂是與大眾互動的重點。再來,自Coca-cola配方流傳過程,體悟到一點,除了成功透過行銷變成國際知名飲料外,其餘都會埋沒於歷史的洪流,如印加的mama coca。最後,要回應那問題,我也自始至終覺得台灣有發展數位藝術的本錢。就如梁老師說的台灣人民的外來文化包容性外,台灣人民樂觀的天性與相信他人的良善,都是讓台灣文化獨具特色的要素與靈魂。我很樂觀嗎?應該是,沒辦法,因為我很在地,我是台灣人。
[延伸閱讀]
LIVE!
互動交流媒體表演_DIMENSION
Dimension+
以新媒體創造出虛擬世界,搭配茶具文物館的獨特殖民地時代建築。藉由歷史和空間互相牽引,構成建築物之感情。再從建築物的質感,創造出一個空間­的經驗,並建構幕幕香港珍貴歷史。地點:香港茶具文物館對出空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DNBcKVZ1wU
另外,找尋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相關影片時,看到這影片,我欣賞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對不同文化的欣賞與包容:與中國官方宣傳的和諧相抗衡,實際上是虛構的草泥馬視頻,獲得2009奧地利電子藝術節評委會特別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e_sG6satp8
Braun Tube Jazz Band at REPAIR in Linz 2010 (Ars Electronica):日本實驗藝術家於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010中,以電視映像管作為打擊樂器,帶來2段爵士樂表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5T2Q_wgoKg&feature=related
補充
雖不是故意的但我仍忍不住選出以上三則影音分別有著不同地區文化元素所構成的文化氛圍及(對我的)吸引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