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吳瑪俐演講心得 / 黃御彰 M9910118

在最近從黃孫權老師到吳瑪俐老師的演講中,我們都可以很清楚的發現他們所關心的議題其實都是圍繞在藝術與社會責任的關聯性的深究,不管是在性別議題或者是環境問題的正視,藝術已然從過去單純美學的角色,成為對社會現況批判進而省思的意識型態,從生活產生藝術,從藝術涵養生活。
在這次的演講中,吳教授在創作上的一些表現手法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例如將報紙或書本絞成碎片再裝入壓克力的盒子之中的方式,有種將資訊解析再重組的意涵,不僅在視覺上造成相當的衝擊,更讓我隱約有在設計手法上有發揮的聯想,這也一再強化我對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應用的藝術的想法,換個方面想,那設計在社會責任上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否更為吃重?
吳教授過去關注在女性議題的作品,強調女性與經濟、歷史、城市發展中的關聯性,也是相當令人深思的議題,在過去漢文化男尊女卑的思想到現在強調男女平等的社會地位演變,是經過多少年長期的摸索與協調而成的,往往其中所遺漏的記憶,在如今重新被尋回,挑動我們的情緒與思維,鑑故而知今。
"秘密花園"是一個我相當喜歡的一個作品,倒不是花很美麗的關係,而是這個創作所呈現的氛圍,在外表長滿籐蔓,枝葉糾纏的廢棄屋下、在帶著神祕感的外表下,竟然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天地,透過光線的襯托,更讓這個地下花園更具有與世獨立的精神。這讓我不禁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有避世之清幽又或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這或許是現代人的悲哀吧,總想在繁忙之餘找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暫時忘掉所有的煩惱。
最後老師所討論的人詩意的居住也是個有趣的題目,透過溯溪的方式,重新認識河流,並希望重建河流與人的關係,希望透過用水的流動當做媒介,帶出人對於土地的情感,鏈結你我的生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溯溪過程中,老師所帶出的一條溪流在不同區段中所呈現的不同面貌,大大的給了我一種震撼,也許可以說,我們人類到底幹了什麼好事?或許自己從來沒意識到我們已脫離了自然,而過去那清澈的溪水已形成記憶中的潛流,深深埋入厚厚的水泥與柏油之下。
設計師的社會責任在哪?而我們要如何去實踐卻不能流於只在吶喊著綠色設計的口號?藝術家透過田園的鄉土實察以及環境與文化間深究的成果,應該是很好的材料可讓設計人可以去發揮,了解一個故事背後的意義所進行的設計過程才是真正具有內涵的設計,去檢視創作本身的價值與環境的關係,而這在吳瑪俐教授的說法創作的過程就是個寫詩的過程,也許有一天,在透過不斷的探索與重建我們與自然間的關係的旅程中,我們真的能過的像詩意般的生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