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主題:You can observe a lot by watching?--淺談使用者洞察研究
一個好設計不一定要經過縝密的觀察分析過程、透過縝密的觀察分析過程也不一定可以創作出好作品,但透過這些過程,可以幫助你更有機會去接近所謂的好設計。
整段演講段落分明,且引用許多生活週遭之事物,引起我巨大的共鳴,同時也針對過去對於設計的一些習慣作反思;過去的設計大多是閉門造車,為求作品量而假想出大量的問題點,且相當快速就完成解決方案,造成作品乍看之下相當合理,實際上卻暗藏許多問題,記得看過這麼一段文字:"好的設計應該是簡單、型隨機能",當你可以把一個問題描述的很完善的時候,產品的造型應該就在聆聽者的心中有個大致的輪廓,不矯揉造作,簡明扼要。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產品是所有人都滿意叫好的,但好的設計就是儘可能的滿足這些需求,因此設計物是否能引起大多數使用者的共鳴似乎就斷定了設計的好壞,若一個車站完全不需要服務人員做導覽解說、若一隻手機完全不需要使用說明書、若一個產品讓所有人一看就知道怎麼用,那我想這就是所謂好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我目前在追求的,更直覺、更貼近需求、讓產品說話,而不是文字解說。
並不是所有人透過一樣的觀察,都可以有相同的解決方案,而解決方案也必定有分高下,因此除了發現問題外,後續的動作也是相當重要,將拿到的資料消化、解決,因此從頭到尾的程序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要讓設計完整化,就必須反覆的訓練整個過程。
設計扮演的腳色越來越重要,我們要學習的也越來越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