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到在早期,工業設計並不廣為人知,各公司中也沒有類似的設計組織,所以在公司中大家都以美工來稱呼工業設計的人員,公司對設計這部分也沒有抱持太大的期待,更別說為公司帶來創新與轉變,但林曉瑛老師因著不願安於現狀的精神,抱持著好奇與學習的心態去了解公司整個價值鏈的每個環節與運作,實際跟著期部門去試作,所以從當中去發現到在整個管理流程與生產流程中環節出現問題與不適性,藉而從源頭去改善產品的結構,不只使生產線的員工上能更流暢,也能降低產品的不良率,更重要的是為公司帶來更高的獲利與效益。
我也很敬佩老師對人生的期許,特別是從國外進修回國後,能夠毅然決然的從工業設計公司轉向工藝產品這個夢想的實踐,更難得的是放棄當設計主管的機會。從老師對台灣文創產業的詮釋也讓我從重新認識這個領域,老師說我常覺得不能被量產的工藝品在台灣是很難有通路的,因為台灣的文化及美學發展的歷史比起歐美國家,有相當大的落差,並且台灣普遍的美感認知也還沒到達一定的水準,多半的人還是以價錢為考量購買的依據,所以除非是有重量級人物或技法的加持,或是購買者為較富有的人,產品才有被銷售出去的機會,但老師的堅持及投入,讓我看到原來工藝這部分有一群人一直在默默地耕耘,並在持續再用新的方法來實現它,這是我很敬佩的,老師對產品、文化、消費者的態度也是我們值得去學習與借鏡的。
我也很敬佩老師對人生的期許,特別是從國外進修回國後,能夠毅然決然的從工業設計公司轉向工藝產品這個夢想的實踐,更難得的是放棄當設計主管的機會。從老師對台灣文創產業的詮釋也讓我從重新認識這個領域,老師說我常覺得不能被量產的工藝品在台灣是很難有通路的,因為台灣的文化及美學發展的歷史比起歐美國家,有相當大的落差,並且台灣普遍的美感認知也還沒到達一定的水準,多半的人還是以價錢為考量購買的依據,所以除非是有重量級人物或技法的加持,或是購買者為較富有的人,產品才有被銷售出去的機會,但老師的堅持及投入,讓我看到原來工藝這部分有一群人一直在默默地耕耘,並在持續再用新的方法來實現它,這是我很敬佩的,老師對產品、文化、消費者的態度也是我們值得去學習與借鏡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