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林曉瑛老師演講心得 / M10210107 陳怡安

[演講心得]

最近一直在想,工藝與文化的價值,而對於設計而言它們又會是怎樣的角色。雖然一直沒有答案。林曉瑛講師從業界到出國進修,到亂有秩序,再到36計,感覺是兩條平行的路,卻讓他跨足過來,說是勇氣,或是膽量,似乎和自己比較都感到羞愧,再透過她的設計看到瓷器廠的師傅、琉璃廠的師傅...,匠師們所搭鋪的是過去成就文化的技術。講座中,講師也提到了他在業界時的作品,和三十六計的作品相較,前者設計的對象是欲望,後者設計的對象是一種生活模式,一種虛無縹緲的情感但卻又重得像生死。想來,設計本是生活的衍生,作品回/骨灰罈能讓人們經歷情感悲喜,籽紙教人們對於生態的回饋。但有些我還是無法想的透徹,像是礙子之於花器、紙、燈具,或許我偏頗地從設計來思考,但我從不認為一個物件或者一種技術能喚起文化思想,我認為文化是一種生活行為,像是土葬而後能成樹,思念亦能成為種籽。
只是思考總是矛盾的,那些我不曾參與的匠師和師傅們的生活,對他們而言,或許吹玻璃、彎竹、工藝便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了,還有我錯過參與的上一代,工藝產品對他們是生活,那些亦然也是文化。問:那麼,對於設計而言,工藝與文化是要延續舊有的生活?亦或承襲一種生活態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