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展現了先人的生活智慧與文化思想,《周禮考工記》寫道:「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工藝創作者在選取材料時必須關注一年四季的節氣,以及環境氣候變化下工藝材料生長的情況,惟有掌握以上之條件,方可製作出良品美器。在傳統工藝裡講究純個人手工藝的性質,一如日本工藝學者前田泰次指出:「工藝是以手工所製造出的生活器具」,而柳宗悅則將實用的特性定位為工藝存在的基本條件,並將「用」的落實視為工藝之美的根源。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科技生活下,生活節奏、品味需求無不求新求快,導致大自然的資源被過渡開採與使用,嚴重地造成對環境的破壞。或許在追求良品美器的過程中,工藝創作的發展論述,不僅是討論設計的美感經驗或創意的靈光展現,更重要的課題應是如何承續傳統工藝的技藝與精神,同時兼顧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使兼具美感、實用性質的工藝設計作品展現新世紀的創意價值。
[延伸閱讀]
林正儀,《工藝時尚Yii專輯》,南投縣草屯鎮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1。
賀豫惠,林美臣,《文化創意MIT.新時尚臺灣 : 工藝思路系列講座成果專輯,南投縣草屯鎮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0。
|
工藝時尚計畫:2007年起至2008年,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共同推動工藝時尚計畫;最早的出發點,是希望讓工藝回歸到生活的本質,藉由工藝和設計產業的連結,以及此二領域之專業人士的共同創作,達成跨領域合作之綜效。
此時期屬計畫推動初期之嘗試階段,較難針對工藝與設計進行本質性的深入探討,因此以試探合作架構及概念性創作為主。雖然如此,此階段作品已可看出2009年工藝時尚成熟期的初步醞釀;雖對設計、製作及執行細節無法全面掌握,但已可見若干具潛力作品的出現。 自2009年起,工藝時尚計畫正式進入成熟期,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及跨域合作,以竹藝、竹編、木雕、漆器、細銀及陶瓷等工藝領域的系列作品正式進軍國際,並將持續辦理計畫推動工藝及設計跨領域研發,以促進台灣工藝設計的全面復興!
摘自: http://www.yiidesign.com/ch/about.php?id=2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