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蔡敦仁老師演講 / M9910110

【演講內容】
設計互動:感性體驗
這次請到一個十分年輕的老師:蔡敦仁,他是在日本千葉大學留學,對於工業設計背景的我來說,那是一間相當不錯的學校,也一直在我心中是個目標。雖然目前無法親臨日本就讀,但我也從蔡老師的演講中探索到相當多的心得。

老師是致力於感性互動體驗的專家,他創作了許多可以與使用這參與互動的設計,在談到自己的創作之前,他舉了許多與互動相關的例子,尤其當他提到芒草的互動設計時,在他還沒點破這樣的互動有何缺失的時候,我並不曉得原來感性互動需要具備的觸發點是有多麼重要。他提到,感性是人在一瞬間所產生的心理變化,人會體會到然後轉化成記憶,進而體會與回憶與品嚐。他這次說明了許多關於轉化感性互動的方法,怎麼樣讓使用者可以感受到觸發點,是一項最具有挑戰性的。

其實運用感性設計只要切入簡單的點子,讓使用這可以親臨互動就可以產生許多效果,老師提到許多有趣的例子,例如運用轉動的咖啡杯,用光源投射產生音樂,還有原地走步的踏步器,都是很適合讓使用者親身玩樂的互動遊戲。人與人之間才會因為互動媒介的介入產生更多的互動與樂趣,因為互動就是要讓人可以產生反應,跟心理層面的影響,給人耐人尋味的回憶跟樂趣。要如何達到這樣的目的,應該就是根據老師所說的,去除繁複,找回最原始的感動吧。



【演講心得】
我想找到使用者的經驗,不限在互動的經驗上,運用在產品設計上也一定是一個好的方法,有許多產品設計都是非常貼近生活經驗的設計,同時點醒了使用者的感性經驗,所以才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其實人原本就是感性的動物,我們因為環境練就了部份理性的態度,運用理性偽裝武裝自己,所以感性的元素才會變得那麼重要,所以當我們被感性觸發了心中的水花,那種耐人尋味的回憶就會被多數人喜愛,如果經由互動讓人可以互相連結起來,那就會讓互動的設計變得更加有趣吧?!



【延伸閱讀】
INTEL最近推出了運用FACEBOOK的內容進行拼湊,將使用者的記憶跟過往操作的內容(喜歡的影片,常說的話,我的好朋友等等等…),運用數位運算整理成一個畫面的呈現,將記憶封存展示成像博物館的樣子,展示給你的好朋友看。我想找回使用者的回憶跟提供與彭話題的互動。
http://www.intel.com/museumofme/r/index.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