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華老師在演講的開始便問到,在者有無聽過ubiquitous computing(無所不在的運算)?他們一直致力在這方面研究和實踐,試圖找到多個卻又一貫穩定、堅定的設計解答。
在朱老師呈現試驗原型(prototype)過程中,他並未談及這些作品的實用性,而是不斷的把問題丟給我們做思考。在陳建雄老師人機互動課程中提到:「試題可以一樣,答案卻不相同」。人機互動本就處於不斷試驗與評估的循環中,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推移(過去、目前甚至未來的人對電腦看法都不盡相同)。因此,探究人為中心情境脈絡、歷史、規範、社會文化,進而了解這些科技(工具)是否助於學習或傳達,做為科技服務目的的宗旨。
在這樣的活動系統中,隱藏許多讓人不安、無安全感、無實用目地、不連貫的問題。但相對的,也必須有賴這些科技技術,揭露之中的問題參考。以「Playful tray好玩的餐盤」來說,它是否助於小孩進食的目的?是否修正暴殄天物的問題?是否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是否促進腸胃消化等?同樣的,「Play toothbrush 好玩的牙刷」,是否助於小孩刷牙的目的?是否達到潔淨效果?是否養成按時刷牙的習慣?這些問題一直處在不斷的修正與思考。
人因目標而需求,新工具的產生是否解決根本問題,還是製造更多其他混亂,電腦影響甚大;細查與探究於系統活動中的構成要素、學科及領域視為重要課題,有賴大家一起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