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
這次有幸聽到吳東治先生的演講,感觸頗多。首先吳先生先談到了關於什麼是設計的問題,設計分為兩種,即任務型設計與創作型設計。還有許多關於設計的見解,例如『設計=生活』、『設計=行為的延伸』還有『設計=與經驗做溝通』等,而另外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設計=與經驗溝通』和『設計=生活』,生活上觸發的靈感以及大自然的知識,都可以從中擷取這些既有的知識來執行設計。生活上遇到的每個問題都是設計的經驗,經驗來自於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生活是我們的導師和靈感的源泉,而只有觀察和累積這種經驗,才能創作出令人感動又印象深刻的作品。
[延伸閱讀]
情感@設計:為什麼有些設計讓你一眼就愛上 Emotional Design-Donald A. Norman
同樣的葡萄酒倒在精緻的玻璃酒杯中,品嚐起來比較美味?
車子洗乾淨、打過蠟後,感覺特別好開?
新的研究顯示,有吸引力的東西的確會比較好用!
每當我們接觸到一個產品,決定我們能否接受的不單是它有什麼功能,
還包括它有多好看、有沒有忠實地反映我們的形象,或甚至喚起美好的回憶。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願意花大把鈔票買昂貴的手工錶、名牌包,
而其實便宜的電子錶或提袋也能滿足相同的功能需求。
為了解釋情感因素在設計領域扮演的角色,本書詳細探討情感元素的三種不同層面:
包含本能的(產品的外觀式樣與質感)、行為的(產品的功能)
和反思的(個人的感受與想法),並提出因應不同層面的設計原則;
對目前越來越重視客製化與互動的設計與服務產業來說,
情感設計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雖然並非每個人都是產品設計師,必須知道日常用品之所以被喜歡(或討厭)的原因,
但是追求美好生活是我們共同的想望。
長期鑽研實用性設計、重視產品功能的諾曼博士
在他的暢銷書《設計&日常生活》中說明了:
為什麼生活用品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還有沮喪;
《情感@設計》則解釋了為什麼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