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藝術的結合 – 花博夢想館二廳]
展覽空間本身就是互動藝術,觀眾就是演員
以花博夢想館的花牆為例,使用奈米除汙布的技術,讓觀眾成為表演的一部分,觀眾經過花牆可以羽化成各式各樣的昆蟲,紛紛長出觸角、絨毛、翅膀,透過剪影的方式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互動媒體除了光線與藝術媒材外,聲音也是很重要的部分,製作團隊審慎挑選適合情境的音樂。應用在雄蕊製作上的技術,是一種用噴作成的布,這是工研院的專利,在技術成熟的未來,成本若能降低,使用者可以量身訂做自己的衣物或手套,參觀的民眾拍打雄蕊,身上就會沾滿花粉,如此富有趣味的呈現,靈感來自於Optical flow(美夢成真)中的沾惹花粉橋段,另外,以電控液晶玻璃的技術作花胚珠的本體,導電後能夠呈現半透明的美感,並透過參觀者手上的RFID手環,呈現動態光流,而每一片構成胚珠的玻璃材料因為呈現不同程度的彎曲,無法疊加作一次性運送,在運送的過程中相當的困難。所有的一切除了工研院的先進技術外,PM扮演了相當重要的溝通角色。
文茜世界週報/驚豔花博夢想館
參觀民眾在整個參觀的過程中不經意的動作,諸如參觀時間、互動方式和夢想選擇,影響了手中數位花朵的成長,透過培育,孕育出獨一無二的花朵,隨機而生的夢想之花,流向巨大的城市花園,愛與夢想齊飛舞。結合台灣擅長的科技與創意,說出了動人的故事。
[其他互動案例分享]
101大樓天工開物專案
於台北101第88樓層的觀景台的天工開物一案,做了一個地板投影互動裝置,讓民眾感受漫步在雲端上的感覺,用身影與雲霧溝通,六部投影機組合的空間,將台北市的空照圖做重新繪製,在觀景台沒有看到清晰的景象不打緊,透過這個互動裝置將能清楚的呈現,其中的六部投影機輪流做投影,將雲霧蔓延做得更為逼真。
就設計系的學生來說, 我們能做的是甚麼?
類體感的偵測技術可以做出很多簡單又有趣的設計,一般的公共藝術較為靜態,南港展覽館的單面鏡展示牆,是一個能動態展示的公共藝術,觀眾可以透過網站:www.publicart.tw中簡單的元素,將你的作品呈現在單面牆上,這些簡單的3D元素,都是從各種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而來,透過手勢,還可以在現場給予這個展覽一個「讚」!
其他案例像是數位漢字展,期以互動媒體的方式,讓民眾以趣味的方式了解字的由來,字的拆解,還有中國字的美感。
Imagine Cup獲獎分享
於波蘭舉辦的imagine cup,徵求各種聯合國千禧年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期盼喚起世界對於這些社會問題的重視,如何融合科技和技術去解決是比賽重點之一,由於曹小姐領導有方,指導學生團隊獲得了數位媒體組(Digital Media)第一名的殊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