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邀請到蔡介立先生來為大家介紹眼動研究的相關理論與基礎,一開始即點破眼動儀提供了一個客觀的測量方法,為我們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動作,如閱讀書籍、瀏覽網頁、欣賞畫作等提出了強而有力的證據;並且用學理的方式為我們講解人類的認知歷程;從知覺(Cognition)、注意力(Attention)、語言處理到眼動控制(EM Control),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閱讀,閱讀和學習也是密不可分,正是因為學會所以才會變得簡單;閱讀不僅僅受到眼球所接受的刺激有關,更與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甚至連我們其他的知覺也會影響著我們的閱讀行為。
眼動儀讓我們了解人類先天上無法抗拒的生理行為,一次所看見的資訊視有限的,對於空間的記憶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的眼球會不斷的移動,讓我們的視覺焦點一直改變以便擷取更多的資訊進入我們的腦中,但是眼睛如何移動?滯留時間的多寡?我們受甚麼樣的資訊吸引?這都可以成為我們日後進行設計活動時一個有效的依據;像是應用在廣告設計、商品包裝的吸引力、貨架的擺設、文字的排版,同時眼動儀的實驗數據也可讓我們應用在許多難以操作的物件上,像是駕駛艙的配置、運動科學等,也同樣可以應用在孩童學習認知的教材上,因此眼動研究可以應用的範圍相當的廣,應用於設計領域的眼動研究又該怎麼進行,是個可以討論的課題。
【延伸閱讀】
相關眼動儀實驗研究
相關眼動儀實驗研究
此研究和演講中所提到的孩童和物件之間的學習與認知,只是這次的受測者為患有自閉症的孩童,測驗孩童聽到物件名稱時否會將眼睛注視在對等的物件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