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陳涵希先生演講心得 / M10110117 馬彗娟

[個人心得]
一個過去背景並非設計的人,到「Enclosed by mist」這樣一個燈的設計構想的開始,去國外面試不同的設計學校,之後在RCA(Royal college of Art)的Design Product,他的畢業製作為一個時鐘「Dislocation Clock」,顛覆現有時鐘的框架,以分針帶動時針的偏心時鐘,簡潔優雅的設計,是一個相當美且獨特的時鐘設計。
而之後介紹的作品則是「Empty Memory」,這件作品是我很久之前在設計網站上看到,覺得很美,一直很想蒐藏的USB設計,在此次演講第一次看到實品,也在那天才知道原來這是陳先生設計的,讓我感到非常驚訝,陳先生說到「Empty Memory」這件作品是用歐洲式的想法來做小雕塑品的設計,且結合台灣廠商來製造,少量高單價,讓整體設計看起來就像一個飾品。
「每一個細節都是必須去嘗試的」,這樣才能抓出對的比例、對的型態、對的美感,「把project執行到下一個層次」則是需要面對量產以及之後會遇上的難題,陳先生的三件作品分別代表著三階段,從一個概念到最後被量產製造這些過程的轉變,林飛比先生也提到在台灣往往注重概念比賽得獎來累積名氣,卻很少看見概念的設計被量產,這是相當可惜的。

陳先生分享了許多RCA學生的作品,每一件作品皆是利用機器與半手做的方式來製作,都相當厲害,從自畫像機到用太陽能在沙漠用沙子做RP,每一件作品,都充滿著實驗與手作感,最後的成品很像可以小量生產,與Art center的學生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一個給人的感覺是注重技法與實作能力,而另一個則是手作與創造力。

最後,陳先生說到為何歐洲可以讓設計師做藝術性質的東西,是因為歐洲本身市場的切割較細,整體大環境與台灣不同,歐洲有許多限量商品的藝廊,許多設計師會寄放東西在藝廊販售,這是台灣沒有的風氣,他也鼓勵大家要真的到外頭多看看,才能改變自己對設計的想法與看法,而不再將自己侷限在一個只能做ODM或文創商品的框架內。

[延伸閱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2/today-art1.htm
廖人暉自畫像機,這是陳先生在演講時有分享的一件作品,作者是台灣人。廖先生在2011年時,在北科藝文中心辦過展覽,當時我還在北科,所以實際操作過他製作的自畫像機,非常有趣,由機器帶著人來畫自己的臉,超酷的,還記得是先畫完右手在畫左手,可以藉由踩的力道控制速度,畫完一張的時間很久,手滿痠的,不過是個滿新鮮的體驗!以下是當時在北科大藝文中心展覽時的照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