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心得 ]
這次演講者為陳涵希先生,畢業於台大物理系之後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RCA)就讀,現經營著自己的品牌獨立販售設計創作。
演講中講者分享了他三階段的作品分別為「Enclosed by mist」、「Dislocation Clock」和「Empty Memory」。Enclosed by mist為燈具設計,也開啓了前往歐洲就學的契機,進入到了RCA就讀後畢業作品為Dislocation Clock一款以分針為中心的時鐘,其後有獲得荷蘭展商青睞,卻因成本問題無法順利製成。這也使陳涵希先生開始去想,什麼樣的商品是能夠順利推到市場為消費者所接受。其後,設計出了一款名為empty memory的隨身碟設計,empty memory隨身碟是一款融合歐式設計手法與科技產品結合的設計,將精品雕塑的概念運用至隨身碟之上吸引消費者目光,初看到時很難不被其精緻的外觀及工藝所吸引,成功的將產品推向消費者端。
講者於演講中亦提到手作實驗精神的重要,以他認識的設計師舉例,在沙漠中與沙灘中做設計,與生活週遭的經驗做結合,並且以極具實驗性質的手法創作,跳脫以往坐於電腦桌前精畫sketch的方式,將自己全心埋進創作裡,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創作經歷。講者亦指出台灣設計環境與歐洲環境的不同,在歐洲能夠相當理直氣壯的進行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處處可見,亦有藝廊作為平台典藏、販售藝術家創作,這是台灣所無法看見的。講者鼓勵台灣設計師多多開展國際觀,走出台灣設計界的框架,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可能。
[ 延伸閱讀 ]
演講中講者分享了他三階段的作品分別為「Enclosed by mist」、「Dislocation Clock」和「Empty Memory」。Enclosed by mist為燈具設計,也開啓了前往歐洲就學的契機,進入到了RCA就讀後畢業作品為Dislocation Clock一款以分針為中心的時鐘,其後有獲得荷蘭展商青睞,卻因成本問題無法順利製成。這也使陳涵希先生開始去想,什麼樣的商品是能夠順利推到市場為消費者所接受。其後,設計出了一款名為empty memory的隨身碟設計,empty memory隨身碟是一款融合歐式設計手法與科技產品結合的設計,將精品雕塑的概念運用至隨身碟之上吸引消費者目光,初看到時很難不被其精緻的外觀及工藝所吸引,成功的將產品推向消費者端。
講者於演講中亦提到手作實驗精神的重要,以他認識的設計師舉例,在沙漠中與沙灘中做設計,與生活週遭的經驗做結合,並且以極具實驗性質的手法創作,跳脫以往坐於電腦桌前精畫sketch的方式,將自己全心埋進創作裡,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創作經歷。講者亦指出台灣設計環境與歐洲環境的不同,在歐洲能夠相當理直氣壯的進行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處處可見,亦有藝廊作為平台典藏、販售藝術家創作,這是台灣所無法看見的。講者鼓勵台灣設計師多多開展國際觀,走出台灣設計界的框架,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可能。
[ 延伸閱讀 ]
The Self Portrait Machine Project by 廖人暉
講者於演講中所提到的一位RCA朋友廖人暉老師的設計。
在我去年進行大四畢業專題製作時承蒙廖人暉老師參與客座指導,那時每週與廖老師討論畢業製作給予相當有創意且實驗性質的創作手法,印象相當深刻。廖老師所創作的The
Self Portrait Machine Project為一自畫相機,創作背景起源於工業革命背景,大量紡織工人於偌大工廠內日復一日重複著一樣的工作,創作者開始思考,到底是人操控著機器,還是機器操控著人?創作者開始尋找相關創作,之後決定以最能代表人的「自畫像」作為描繪主題。在操作自畫像機時,畫像會依造您所被控制的程度而有所改變,當機器挾制我們的雙手時,我們握著筆桿越直、越穩,則自畫像則更為相像,若我們的雙手較不受控制欲反抗,則自畫像便顯得歪扭變形。於繪製自畫像前,機器會先將使用者的面貌拍照下來,並傳輸到後端轉化為向量檔再提供給機器使用。這些技術層面的學習都是廖人暉老師於留學時期自己完成、獨立製作而成的創作,相當令人欣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