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設什麼?追求得獎還是商品具體化?
同學們應該開始想一個我們做一個設計project可以到完整,
做畢制做比賽的模型背後,是否要變成商品?是否需要被進一步發展?
我畢業後忽然想起這個問題。
其實台灣設計的潛力,就從網路時代的開始,小設計也開始有展露頭角的機會,但知道下一步要如何實現才是真正的關鍵。
設計的好未來?有錢途嗎?
韓國人的能力,薪水約台幣七萬多,約從韓國的台科大畢業,不起眼的工作起薪約七萬多元。台灣每年設計系出來的學生如一窩蜂的湧入就業市場,所以大家更需要重新創造自我的價值,
分享英國生活作設計及生活的分享。
三個創作的啓發,是設計的起點也是轉折點
第一個作品:一張繪圖軟體模擬出來的燈
我台大物理系畢業,開始申請各國的設計學校。當時利用一盞燈的設計,用煙霧把燈表現出來,強調是燈的本質,幫助我進入了好多間學校。我到處申請,羅德島、芝加哥藝術大學、底特律的小小藝術學校等。最後我拿到RCA的入學許可,讓我瞭解國外看設計的角度很隨性,但作設計的態度卻是十分嚴肅,對我來說是對設計的一種全新認知。(注:RCA創新設計工程-像是台灣的工業設計系,強調調查流程設計 ; RCA產品設計-讓學生有極大的自由度去做設計,共分成六個組。)
第二個作品:一個軸心偏離的時鐘,開啟進入市場的契機
這是一個將時鐘的軸心放在分針的側面的時鐘。物理系畢業的我在台灣只有算過理論,但在英國卻講究手作,這麼一來必須從零開始、從手作開始。讓自己從做中學,體驗自己與作品間的關系。使用的加工與齒輪讓作品運作。大家都喜歡,是不是應該讓它可以運作、產品化。之後在米蘭展覽時,恰巧就遇到了荷蘭時鐘公司的老闆,希望可以和我開始談量產的計劃、談論生產授權。一開始都非常的興奮且順利,但是回到倫敦後開始談論生產細節後,發現有許多的精密的問題,有可能無法量產,因此計畫暫緩量產,我開始思考為何無法進入市場。
第三個作品:一個代表台灣,又可以量產的USB
之後我開始進行簡單的東西,但又不想創作小小文創商品。我思考代表台灣及英國工藝的關係,並進行生活手作小量的產品,進而發現台灣的高科技產品是一個十分特別的事情。
於是我開始發想一個USB,
做一個空的隨身碟,開始做一個透明的、具框架型的形態。一開始我前往大陸做隨身碟的工廠,開發新的開發商,發現我的量太少完全不可行。後來是從大陸進晶片,在台灣鑄造。整個生產密集溝通約略做了四個多月。如髮絲紋的製作,需要確保角度的準確性,一個小東西就有20多道工序,才能進到量產。
下一步,參加米蘭、紐約等商展取向的展覽,看到第一線的銷售商,環境的發生,moma的 buyer就在身邊。不需要去害怕,一些事情就會在身邊發生。
這就是我設計築夢的脈絡:一張圖 à 會動的模型 à 一個真正的產品
總之希望大家可以跨出來,讓一個設計能完整呈現外,執行力是最重要的,idea是很簡單的,設計不是說明書,不是說出來即可,執行才是值得思考的面向。
1 則留言:
透過妳轉錄的演講內容, 也同樣受到了啟發, 謝謝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