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102學年度專題討論缺曠課統計


姓名 學號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堂 第五堂 第六堂 第七堂 第八堂 第九堂


設計碩二
蔡亞典 M10110119
到              
0
林奕岑 M10110120
4
劉立祥 M10110121
到             
3
李雅涵 M10110122
到            0
呂易安 M10110123 到             
2
官佩萱 M10110212
到             
2
設計碩ㄧ
鄭宇婷 M10210101
到               1
卓思陽 M10210102
到               2
林冠芠 M10210104
到                0
趙亞紀 M10210106 1
陳怡安 M10210107
到               
0
鄭雅方 M10210108
到               2
蔡丞恩 M10210109 到               0
王守裕 M10210111 到              
0
楊雅筑 M10210113
到                0
廖栢賢 M10210114 1
林怡菁 M10210115
到                0
王柏皓 M10210118
到               0
李雄傑 M10210119 到                0
陳意淳 M10210201 到               0
潘冠廷 M10210203 到                0
張嘉年 M10210204
到               0
邱元貞 M10210206 到                0
柯采妙 M10210207
到                0
官孟穎 M10210208
到                1
吳亭葶 M10210209
到                0
吳羿蓉 M10210210 到                1
呂瑋嘉 M10210211 到                0
佟紹魁 M10210301 到                1
林浩翔 M10210302
到                1
陳威霖 M10210304 4
徐笙洋 M10210305
到                0
劉宥佳 M10210306 到                2
陳敬恆 M10210308
到                0
尹健琳 M10210M01 到                0
袁一 M10210M02 到                0
設計博ㄧ
黃柏源 D10210101
到               1
林恆毅 D10210102
到                1
黃桂芝 D10210103

1
歐庭綱 D10210104
4
高萱芳 D10210201
2
設計博二
王怡美 D9910201
到                0
交換生
周欣 E10210004
到               0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設計講座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林曉瑛老師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面對一層不變的滑鼠設計模式她決心離開辦公室離開每日每日同樣的工作模式
澳洲求學後,聽著他開始走訪台灣各地的角落,尋找台灣傳統工藝技術,讓設計與工藝合作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我印象深刻。欣賞的不單只是那些作品,更是她那精彩的生活,巧妙建立起情感橋樑,這是大多設計師所不尊重的一塊。
情面。
這一塊或許在商業可有可無,但她卻是無比珍貴及無假的。
歌手在舞台上享受的同時,是否有尊重在背後辛勤支稱的樂手,決定一個歌手的最終價值與否。
然而
林曉瑛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橋樑,讓工藝跟設計結合,而且彼此都保有更多的發展性,更多的市場可能性,在新的產品誕生時,也讓傳統工藝得以被注意,被重視,被保留。
她的設計,開拓了願景



陳玉勳導演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陳導演在演講中述說著自己的生長過程,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走上了倒驗這條路,過程中自爆曾被李安說過試假文青,而他也承認年輕時的作品,有點為附新詞強說愁之感,拍攝作品以廣告居多,其中包含廣為人知的"張均雅小妹妹"這則強烈喜感的廣告。
被稱為喜劇導演並不是他的本意,走一步算一步,這是他給人的感覺,利用現有的環境,資源,盡力做能做的事,但是沒想到這樣的一部本土話電影,導演竟然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所謂天龍人。
人生就像一場戲,覺得之所以他會想講的他的人生,是因為所有的靈感,都是來自於他的生活經驗吧,培養說故事的能力,導演說著。用心去感受身邊的每一個事物,體驗心的生活,那將會是所有的靈感來源。




吳牧青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批判性思考和批判文章在東方文化裡是件少有出現的事物,中國人講輩分,講情面禮貌。所以大部分的人很少去觸碰這一塊,一方面怕得罪人,因為上過梁老師批判互動設計的課程,發覺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於言上的差異,英文的CRITICLE翻譯成批判,讓人會覺得有點貶意的感覺,像在罵人或批評人似的,但評論只是以中立不帶情緒的立場,去提出問題所在。
或許東方人不是缺乏批判的精神,而是該多學會接受被批判這件事,有人發現問題,才能使世界更為進步,我想只要在態度跟用字上是誠懇的,大多數人都是可以接受批判這件事,畢竟有缺點有錯能改是個好事,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往更高處的地方爬。



張紹芹馬國慶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腦波研究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很神祕的一塊,研究顯示大腦至今能然有很多區塊是沒有被開發的,連愛因斯坦的大腦也只使用了不到一半,雖然演講內容不是很懂,不過有兩個區塊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當試驗同學戴上貓耳朵進行算術測驗,貓耳進然沒有發出任何反應,緣由在於受測者是本系同學,推斷類似如此的藝術家人們,所運用的思考模式都是直覺,也就是受測者並未真實計算,而是靠一種本能反映去應答算術問題。
而當我們進行著設計創作時,是否也常常屬於這種本能反映而非思考,這對設計會有什麼影響,是好事壞呢。
再者是腦波研究套入韓國國手的訓練課程裡,東方體系有所謂的禪宗,可所謂禪的意境,到底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藉由科學稍稍給了一個解答,讓每個選手可以確切知道在什麼樣的心境下,是處於一個最佳狀態,進而練習如此心境,套入至比賽中,發揮最大的實力。




易安妮女士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藉由外國人看台灣,發覺平常所習以為常的,外別人眼裡是如此的特別,所謂旁觀者清,有時會需要外人來提醒,才會了解自身的處境。
易安妮女士深深的愛上台灣的各種文化,會後回國後又來台灣,想在台灣生活,演講時也穿著中國風的傳統服飾。
演講內容是比較少接觸的互動設計,不過發覺他所分享的那些案例裡面,大多都是利用光影,也就是打光和投影技術所做出來的,這也是後來許多投影技術會快速革新的一個原因吧,因為人們想做出,想看到,更令人驚艷的光影效果。

演講結束後易安妮女士請我們上台拍張照,為祖國社會議題加油,這點真的另人感動且印象深刻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M10210106 趙亞紀

在台灣許多特色小房子都已被巴洛克式建案所取代,但是尚有些低矮建築存著一抹幽靜的傳統風貌。如何在現代化與傳統文化中找出平衡,並著實依造當地作出符合需求與習慣文化的生活空間,確實是極需要探討的問題。我十分贊同阮老師所提及的:「找出台灣特色,並讓大家知道這就是台灣。」藉由設計師的視角發現並強化台灣文化,讓大眾逐步地懂得欣賞台灣在地的原生之美,並走出一條讓台灣人感到驕傲的文化。居民懂得欣賞自身環境,才會有熱情去延續、去深入設計師所開啟的門。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王俊隆老師演講心得 / 張嘉年 M10210204

TEA PARTY在講茶文化的可能性,透過各個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創作人,從無到有,跨界合作創造了一場茶的五感體驗的盛會,讓原本就存在這麼悠久的文化傳統也能夠讓年輕人喜歡,並且想要進一步了解、探索茶的深奧處。像這樣跨領域合作的關係也越來越多,每每撞擊出的火花都令人意想不到,帶來許多創意的能量和驚奇。
近來也能在這塊市場發現越來越多包裝精美、或是充滿茶文化體驗的空間店面竄出,用新的元素和年輕人對話,雖然純粹只是要搶熱潮商機的品牌大有人在,但未來還滿期待有更多好玩創新、或提供茶文化知識體驗的品牌出現。而能有這股商機也是因為前人默默地耕耘、堅持自己的理想才能創造出的奠基。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M10210301 佟紹魁

阮慶岳先生在這次演講中,分享了許多有趣的展覽經驗,藝術的表現不只在於框架之類,而應該要帶入生活周遭,讓在地文化甦醒,一個區域的藝術空間,可以引起許多當地民眾不同的思維,讓當地人產生更多互動與對話,他提到台灣目前的狀態是屬於溫帶區域,身受了溫帶地區的美學思考引響較多,而忽略了我們本身該有的色質,沒發展出自我該有的特色。



最後阮慶岳先生所提到大系統裡小系統,如何找尋當地能夠寄託情感的文物,表現出當地的台灣美學,而不適純粹的模仿。

林建宏先生演講心得/M10210115 林怡菁

過去沒有聽說過中興百貨,也不熟悉台灣的廣告市場,直到今天林建宏先生的分享,才知道台灣的早期廣告海報的層級居然這麼前衛,富有美感和思考!在這些這些主視覺播放中,能看到東方前衛美學的味道,還有過去廣告業最意氣風發的年代。
然而現在已經很少像中興百貨這樣高辨識度的平面廣告畫面,林建宏先生說道,台灣的時代轉變和經濟不景氣,台灣的企業不願意花大錢製作高品質的平面廣告,導致廣告市場外移到對岸,他提到對岸血淋淋的崛起與大氣,台灣不可避免的會面臨產業斷層,突然氣氛變得凝重,也讓我們憂心台灣該怎麼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然而一件事情都會有兩面,也許台灣美感素質的提高,企業界有一天會感受到市場的需求,也或許台灣的在地文化正漸漸被看見與加值,而因此被國際市場看見且需要,我們只要認同台灣的獨特與學習,未來還是有點希望的!

延伸閱讀
中興百貨的文案總添加一些意識在裏頭

其一:當暴漲的歷史洪流 沖刷掉一切美好可信的事物 詩人屈原愈益清明地端詳自
己 乃至於以生命 縱身完成個人與時代的辯證……他造就了清芬的端午節。
端午,詩人節 值此紛擾不安的年代 中興百貨與您 共同堅持一種完美的理
想典範。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09 蔡丞恩

  阮慶岳先生這次以一個相當有趣的議題,如何在這個全球化的衝擊之下看見在地性的文化,並以鳳山興仁里為範圍策劃了一場展覽,在他的概念裡總是用大系統與小系統來相對譬喻在這個全球各地的文化,更訴說了地球因地處不同的氣候帶,而延伸出溫帶文化或是熱帶文化,這是一個讓我相當訝異的想法,在有趣之中也是第一次聽到如此的發現,不禁讓我回想前幾次的演講,講師們來自四面八方,有來自澳洲的多媒體設計師,也有去過法國的雜誌創辦人,在過去有許多想法式鼓勵我們盡量向國外探索,要在台灣遠眺更寬廣的領域,但當阮慶岳先生以台灣應屬於亞熱帶文化的時候,再回頭看看台灣這塊土地在過去幾百年孕育出的文化,其中的美跟那些溫帶國家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有著我們深根台灣的小系統,卻也有外來西方溫帶文化的系統結合,但而這樣的小系統追尋著大系統的概念,真的是無法避免或是必經過程?就好像主流流行音樂和地下樂團,沒有誰對誰錯,當然外與內都有不同的眼界,阮慶岳先生便是向內的文化守護者,其實這樣的角色也很重要,在我們向外尋求不同文化與融合的時候,還有這麼一群人回歸著我們本土的文化,想讓更多人知道當我們視野朝著遠方的時候,腳下踩的還是那塊原本屬於我們台灣的土地。
  然而,阮慶岳先生也不是工設背景,以號招建築設計的設計師們在興仁里策展的創舉,也讓我不興讚嘆,就像阮先生說的一般民眾如果要去觀看一場傳統式建築設計展覽的話,大多數的群眾會顯得對建築的陌生與不了解,但如果透過像是這樣在生活居住的空間,且創作的題材元素也不一定是我們以往想像中的建築模型,而是我們生活中的能夠觸及的元件,並在這個鄰里的角落讓我們去發現與感動,這才是真實的體會。也從他口中介紹的九組創作作品中看到不同設計師感觸的創作理念與創作形式,每組其中都有著值得我們省思的議題,有趣的是也從他們策展準備的過程中,看到台灣設計師與國外設計師的創作能量與想法,而最終,這些都會回歸到我們鳳山人民的記憶裡,並喚起他們意識。
  而聽過這次的策展活動讓我思考著也許我們也能靠著我們微薄的能力,在台灣的某個角落,築起一塊小舞台或是小宇宙,那天我們也能找訴說著我們這世代的議題,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想法,而設計師在創作不論是產品或是其他,不都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美好,如果一場展覽可以喚起更多人的想法與意識,讓更多人能更省思我們所提倡的議題,並回歸到讓我們自己生活更加美好的途徑,那何嘗不試。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 / M10110119 蔡亞典

    阮慶岳老師的演講中分享了「城市的甦醒」這個策展的內容,裡頭集結了國際上許多不同領域的設計師,以台灣當作畫布,以設計當作媒介來喚醒城市中的一些味道及聲音,當中也看到有設計師透過設計的表現手法,使原本沒有生氣的巷弄,再次活了過來,但我也不禁思考設計所要帶出的本質為何?創造議題與吸引人潮是其中的重點嗎?阮慶岳老師也提到:「要營造出台灣的普遍性,並找出台灣的特色,讓大家不管在哪裡拍照,都會知道這就是台灣,才能夠造成影響」,在這次策展的許多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在當中的巧思以及信念,但也會有許多疑問伴隨在我的心中,例如:黃色的巷弄當中,作者用了油漆的表現法,槍向弄都塗滿了色,彷彿重新有了生命一樣,帶這樣的方式是否破壞了巷弄長年累月所孕育出來的味道,這次我們在古物翻新時需要去衡量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方式確實創造出了話題以及影響。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M10210115 林怡菁



阮慶岳先生分享策展的經驗,並提及全球化下台灣的定位。大系統(全球化)裡小系統(在地文化)必須找尋自己可以寄託情感與文化的物,也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廟宇、亦或是一個村里裡里長與里民之間的關係。
阮慶岳先生便是想要藉由對小系統的思考,來傳達對定位台灣的想法。他限制參展者在鳳山興仁里,運用有限的金額去實踐小系統拓展到大系統的思考,這些作品藉由環境切入、議題思考、民眾意見等等角度,發展屬於自己在地的東西。這樣的策展做法,就像在土地上種出只屬於這片地的植被,而這也呼應到阮慶岳先生對台灣美學的看法。他認為台灣的創作者,大多模仿著日本、歐美風格,而那些風格的背景環境是林種單純、地表分明的溫帶氣候,並不屬於我們亞熱帶的美學觀,我們的美學應該有像雜木林般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而不是純粹、單一。對於他對台灣美學的看法,我表示贊同,台灣的氣候濕熱並不適合追求像歐洲一樣的香榭大道空間,也不適合為了防雪重量的斜屋頂,我們應該發展適合自己當地環境的建築美學。
劉國滄的曬藍圖是完美的修繕藝術,帶來2D與3D的交錯衝擊,也還原了當地的記憶,這次也參與了此計劃,在一個公共空間-巷弄中建立戶跟戶之間的聯繫,以承載著家的記憶的舊物去重新塑造一個大家熟悉場景,顯眼的黃色巷子更是引起了注意與話題。在此案例中,作品甚至與當地居民形成聯繫,不但實現當地阿婆的夢想,也讓我們看到藝術創作與人之間共創的情感延續。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M10210208 官孟穎

阮慶岳老師在演講的一開始,就拋出了一個問題,究竟在全球化的趨勢下,現代城市該何去何從?台灣相對於經濟強權的國家,可以說是弱勢族群,在全球化的浪潮,很容易被推著、被淹沒,阮慶岳老師一直在尋找台灣這個小系統是否有由下而上的可能,企圖在與大系統的角逐中尋求自身位置。
在回歸人的本位,阮慶岳老師強調城市建築應該貼近人群,當瞭解並滿足在地區民的希望、需求後,建築才有了意義,他邀請九位國內外建築師,在鳳山市進行建築行動藝術,那是一場由下而上的改造,是一場城市的轉型、現代化、在地化、國際化與傳統文化的碰撞。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件作品-糞尿分離有機廁所,既原始又現代,與其說他有效地解決如廁需求,不如說它喚醒了使用者的環保意識,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延伸閱讀
台北村落之聲 現代之後?美好城市的憧憬 / 阮慶岳
http://www.urstaipei.net/archives/2723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林曉瑛老師演講心得 / M10210114 廖栢賢

很欽佩林曉瑛毅然而然的放器設計主管的位置,在從澳洲進修回來之後從工業設計轉入工藝設計的領域,因我從大學開始學工藝的手做所以知道這一條路很艱辛,工業設計是東西畫好後評估過後就可以生產出一個極為相似的東西,但是工藝不同,每一個步驟都是一個挑戰,最難的地方就是呈現一個與一開始設計實相同的東西,因為在整個手做的過程中變因太大,常常不是一十三克可以克服的了的。也很敢愾的聽到老師說的通路部分,確實台灣人民的水準還未到達歐美國家那種審美的水平,公司的採購也是以價格為第一優先的考量機准,所以在工藝的這一方面就吃了大虧,人力的經費遠遠比機器要來的昂貴的許多,所以很欽佩老師可以在這一行持續的繼續下去。

  另外一點,很喜歡林曉瑛朗師設計的邀月杯,一看就知道不是一個工藝家會去做的,整個把手的部份跳脫的傳統實用的部分,造型獨特而且精緻,又有深厚的文化意涵涵養在其中,去YII特展中看到救隊特特別喜愛。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10210114廖栢賢

  感謝王俊隆老師對於TEA PARTY的解說,之前就對於這個活動很感興趣,對於他的始末,還有媒合了這麼多人的團體所製造出來的效果,從這些東西裡沒有看到磨擦,每個人都像一個完美的齒輪滑順的轉動然後一同做出了這一個作品,不管式茶具還是茶師,裡頭最令外陶醉的是那張桌子,令人眼花撩亂的線條,琥珀色的茶慢慢的沿著渠道有一邊流到另外一邊,剛剛好的時間,剛剛的長度,水到渠成,表演落幕,讓我看到桌子的另外一種可能性,脫離了只是一個擺設,是一個時間的裝置,看完表演真的會想搬一張這樣的桌子回家擺。
  演講之中還有看到另外一件紅磚水泥的作品,讓我想起自己老家三合院的牆壁,一磚一瓦的,都是回憶的東西,看到老師把水泥柱直接削切打磨後變成一個容器希望傳承給自己的兒女,這種感覺真的很令人感動。
  另外很令人動容的是王俊隆老師的打拼歷程,經過被人家倒債,浮浮沉沉的到32歲一就沒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但他還是堅持他自己的理想,就算沒有錢還是努立的做著設計,實踐著自己的夢想。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M10110114 廖栢賢

從評論轉而投入策展的阮慶岳策展人,就算轉而是一個策展人,彈在他的文案其中一就可以看到評論人那中精闢入裡的文字,從小鳳山-大策展,他明確的指出台灣地理的多樣性,也因此吸收了許多外來的建築模式,但是許多都只是外觀的模仿而無實質的作用,這讓我想到現今我們許多的建築,豪華而壯麗,確很多都是不需要的裝飾與多餘的設計,打著皇宮般的規模,確是浪費了社會大眾的資源。這又可以跟阮慶岳策展人再921帶著大家一起做的組合屋,那些富麗堂皇的建築裡頭的意義卻是乏善可陳。

  而最後阮慶岳策展人也提到對於設計師的感想,這讓我想起范振能老師上課常說的一句話,老師說:設計師一個沒有技術的人。很不能再同意這一句話,所以怎麼樣可以不再超越技術前做出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做法就是一個設計師必須去動腦去跨越的戒線了。

阮慶岳先生/M10110212 官佩萱

[ CITY AWAKENING ]

這是一個記錄九位國內外建築師,在全球化趨勢下,如何從下而上的找出城市的定位的工作坊,可以說是一個探討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工作坊。

工作坊主軸為為城市作出善意且具有喚醒效果的計畫。創作的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議題思考 →都市分析→行動→民眾參與→介入城市→喚醒社會意識。

選擇鳳山主要是因為這個地方屬於熱帶氣候,事實上台灣屬於熱帶及亞熱帶氣候,但是台灣多數的設計師或民眾較喜愛模仿溫帶國家的思維、服裝、審美等,希望以鳳山的氣候特性自然而然的讓設計師們能夠反思。阮老師注意到幾個有趣的場所,其一是鳳林廣場,鳳山幾乎可以說是四季如春的地方,依照這裡炎熱的氣候,民眾幾乎都會躲着太陽,但鳳林廣場卻設計成露天廣場,可以說是沒有躲避太陽的功能,因此造成功能性與設計上的衝突性,也因此引起阮老師的興趣。另外周邊的中華路及緊鄰鳳林廣場的小宮廟也是阮老師注意到的場所,宮廟是地方性小系統的信仰、意見領袖的重要元素。另外被選中的是鄰近的中華路,因為台灣幾乎每一個縣市都有這條路,除此之外,它幾乎都呈現較熱鬧的街道樣貌,而比較每一個縣市的中華路,幾乎都長得大同小異,是個相當有趣的現象。


[ 謝英俊老師 ]

謝英俊老師嘗試將資本主義的商業化、金錢等城市中常見的元素抽離,單純的由使用者的需求和當地素材為出發點。老師提供了幾個謝英俊先生的實作案例,與我們一般看到的建築案例相當不同,都是由當地居民的需求為主要設計概念,材料則盡可能地抽離「購買」行為,採用當地取材及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取得。而在這個工作坊,謝英俊老師的作品是一個「不用沖水的」公共廁所,考量到廁所沖水耗費了許多的水資源。

這是一個用最簡單但實際,也最貼近民眾生活的計畫,很讓人感動,同時也提醒了常常坐在電腦前做設計的我們,可以思考什麼樣的設計可以幫助身邊的人以及我們的社會。






阮慶岳老師演講心得 / M10210206 邱元貞

這次的演講者,阮慶岳老師分享了許多關於城市計畫的案子,不同於產品和商業的設計,阮老師的幾個計畫都偏向探討人與城市之間的情感,也探討了在全世界以經變成一個單一的大系統,除了緊密相連,形貌也漸趨相同,在此之下,各個地方具有特色的小系統要如何維持,相當重要。他的展覽邀請了許多位不同的設計師,一同來呈現一個都市空間具有的多元性。並且重視民眾的參與、想喚醒社會意識,會仔細考慮要怎麼操作,才能跟當地民眾有對話性。 在城市的甦醒計劃中,阮老師邀請了打開聯合的劉國滄老師參與這項設計,劉國滄老師在台南海安路的創造了許多與古老房子對話的作品,最有名的便是藍晒圖這件作品,讓那個區塊成為台南一種獨特的與建築對話的空間,也帶動了台南子的老房子改建熱潮,在傳統與歷史中找到新的可能,與之共存。我本身便是台南人,台南這幾年整個城市的轉變我也稍為有體會,因為老房子改建而成的文創商家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也帶動了台南的觀光經濟,讓更多人發現台南這個富有古蹟的城市之美,也讓更多人懂得去珍惜,去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所擁有的事物,重新發現他們的美。


延伸閱讀
台南老屋專題 http://www.mottimes.com/cht/interview_detail.php?serial=91

阮慶岳老師演講心得 / M10210204 張嘉年

阮老師在城市的甦醒計劃中邀請到劉國滄老師參與這項計劃,劉老師將他擅長的手法帶進小巷,利用立體的回收物與平面繪圖,在2D與3D間轉換,並賦予一個非常鮮明的黃色色彩,最後他的作品證明了空間的改造活化的不僅是一條巷弄,更走進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與心境。
這讓我聯想到台南海安路的藍晒圖與正興街的佳佳旅店,也是因為劉老師治活了原本奄奄一息的建築物們,妝點原本人煙稀少的馬路與巷弄,進而帶動當地的經濟活動。我很敬佩劉老師的一點就是,他能利用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賦予它新的能量,就像藍晒圖與佳佳旅店等作品,在充滿了傳統、古老風味的台南街道裡,找到了共存、創新的方法,也讓大家看見了台南的更多可能性。

(分享)
劉國滄-打開聯合 http://www.oustudio.com.tw/team.html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209 吳亭葶


講者:阮慶岳
2012.12.27(五)

應李根在老師之邀,本次的演講者,阮慶岳老師,來跟我們談談關於「策展」這件事。雖說「策展人」這個詞近年被炒作得高調,但通常還是定位在統整的角色,但阮慶岳老師認為,策展人不必然不是創作者,整個展覽就可以是一次創作。

他與我們介紹了「城市的甦醒」(city Awakening)這個案子。這是2005年由實踐大學舉辦的國際建築工作營,由高雄鳳山與實踐大學建築系合作,為期一週,總共有九個國內外建築師、設計師參與。

阮老師的一個理念是,在全球化的狀況下,全世界已然變成一個單一的大系統,除了緊密相連,形貌也漸趨相同,在此之下,各個地方具有特色的小系統要如何維持,相當重要。像是此次選定的高雄鳳山,有座歷史悠久的西園宮,對當地居民來說是重要的心靈支柱,這就是一個小系統的信仰,在做藝術設計時這些小系統很重要,它就是當地的價值所在,如果各地都變得跟台北的信義計劃區一樣,那真是一場災難。

他也想在展覽中呈現一個都市空間具有的多元性,重視民眾的參與、想喚醒社會意識,會仔細考慮要怎麼操作,才能跟當地民眾有對話性。於是,這九位建築師、設計師,創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謝英俊的邵族家屋重建案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案例。現在的商品趨勢,是把東西做得越來越來複雜,產生排他性,迫使你全都必須購買,連以前製作起來很簡單的東西也是一樣。因此就算再基本的東西,都會產生買不買得起的問題。有感於原住民的弱勢,沒辦法貸款無法買房子,於是以建築師的身份,希望把蓋房子的技術簡單化,讓原住民們可以自己動手蓋房子。例如廁所,在山上沒辦法配置複雜的系統管線,所以「糞尿分離廁所」,就是考量到當地環境做出來的設計。不沖水,採用撒煤灰的方式除臭防蚊,再由居民每天清除,實際又環保。

另外我較有體會的是劉國滄的藍晒圖。雖然這並不是這個案子裡的作品,但今年暑假才到台南海安路親自走訪過一趟,所以特別有感觸,那時政府要拆毀藍晒圖的新聞喧騰一時,因此很多民眾在拆除前特地來訪。當時我只知道這是一個藝術家的創作,但對作品的背景並不清楚。原來當年海安路一帶,為了蓋規模龐大的地下商場,把路上的房子都拆除了,以一種強制粗暴的方式,結果商場沒做成,但上面的房子都拆光了,只留下這些房子被硬生生拆除成一半的痕跡。

繪製藍晒圖的這一棟房子就很典型。從被切開的痕跡裡,可以看得出這裡是原本梁柱的位置,另一側應該有扇窗戶,幾乎能想像得出以前有一個家庭就生活在這裡。藍晒圖是以前建築圖半手工的畫法,要用阿摩尼亞才能顯影出來,採用這樣的手法就像對消失事物的再次喚醒。想像這面牆曾經是一個完整的家,以這樣2D、3D交錯的視覺手法,讓不存在的東西存在,讓存在的東西不存在。

塚本由晴的作品是一顆充氣的樹,是幫居民實現「希望有棵樹可以乘涼」的城市夢想,所以就自己創造了一抹綠蔭,再加上鞦韆,可以邊盪著鞦韆邊唱歌。而施工忠昊的作品應該是最搞笑的了,在講述的過程裡,阮老師也不斷的強調那種趣味及荒謬感。正因為阮慶岳老師與這些建築師、設計師們各自對城市有不同的觀點、不同闡述,所以才讓這個案子能呈現如此的多樣性,個別來看是一個觀點,整體來看又是另一種觀點。使得整個展覽更成為一個超乎個案本身,更具深意的一次創作。



延伸閱讀:阮慶岳| TED x Taipei 2013:與大地和解
http://2013.tedxtaipei.com/speaker/roan-ching-yueh/

林建宏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1 王守裕

  印象中百貨公司的廣告似乎都是斗大的周年慶字體之類的形式,而這次林建宏先生帶來的作品顛覆了我對廣告的印象,在現在大部分的平面廣告都是靠電腦繪圖製作出來的,很難想像當時是利用攝影還有後製手法去製作一張張的廣告,甚至還有手工繪製的,看得出來製作的用心,相較於現在的廣告多了一份獨特的質感。

  林建宏先生也分享了他在大陸工作的經驗,說到現在台灣和大陸市場競爭力、財力間的差距,不難發現台灣的優勢、人才逐漸的流失,而近年來我們一直都在提的軟實力,真的有在發展嗎?似乎是要好好的審視思考,如何在未來競爭激烈的洪流中,有自己的特色和發展性。

林建宏先生演講心得/M10210106 趙亞紀

林建宏 設計師
給人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感覺,把自身的過去經驗毫無保留地的分享出來,並且是用一張張廣告作品的介紹還做整場演講的方式,雖然很直接,但也可以很針對設計上的思路去看出時代的轉變以及運用手法的演進!最後提到大陸的崛起對台灣業界的憂心!我覺得若與世界比就更要憂心了!真是針針見血!看海報更可以看到到中興百貨的興盛至終點時期的脈絡!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06 趙亞紀

tea party 設計講故事,用拍電影的格局講故事!
重新演繹傳統文化!讓人對傳統的文化有了新的想法!或許傳統文化的與時俱進是一種符合時代的感覺,讓人可以感受這個時代的人對於一個儀式不一樣的看法,設計就是如此沒有一定的定論,
或許在未來又會有全新的演繹方式!這不愧是設計的魅力吧!

阮慶岳教授演講心得 / M10210203 潘冠廷


個人心得

科技進步時空縮短的進步下,面對現今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下,身處熱帶與亞熱帶國家的台灣,在追逐一線先進國家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應該停下腳步去觀看台灣本身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如何在現代化與在地化取得平衡點?阮慶岳老師策展的主要目的是透過不同設計師的在地化設計提醒正在追逐先進國家的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取得平衡點。演講中提到的鳳林廣場即為一個活生生的案例。鳳林廣場的訴求是希望能夠提供在地鳳山人休閒聊天的場所,卻忽略了真實的鳳山是車子快速行駛往高雄的一個衛星城市。阮老師在演講中提到一個成功的策展,設計師的邀請就是左右其成功與否的關鍵,可以發現是兩個極端的走向,有謝英俊的務實操作設計,也有劉國滄的觀念藝術置入,替展覽添加不同元素與多樣化展覽的內容。其中以劉國滄的設計最為吸引我。在先進國家都市更新計劃下,我們是否該反思原本鄉土建築的價值何在?藍曬圖是一個很好的批判。在鳳山的案子裏頭也喚醒了觀者對於早期台灣應有的溫暖。台灣人仍然彬彬有禮,富有人情味,但是在激烈競爭的現今社會卻不若以往。透過作品的陳述,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得到反思便是成功的案例。更別提在有限的經費下能夠用觀念去勾勒出想表達的訊息,我想在資源有限、市場資金有限的台灣是非常需要如此的人才。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01 鄭宇婷

個人心得

       邱慶岳先生利用本身執行工作坊、展覽的經驗,從評論出生轉成策展人,與大家分享並表達自己對於台灣的狀態、人與人之間等的看法,提及著認為創作者與策展者的角色逐漸模糊的趨勢。透過他其中一個工作營的分享,於2005年城市甦醒中,對於他認為展覽應該要拉回現實,何不將展覽放入都市呢?不一定要在藝術空間下進行的想法很認同,從他的分享裡,可以看見許多創作者和當地人產生許多互動與對話,展覽不再只是一個靜態的展出,而是一個能夠引起當地或更多人思考的媒介。在這個城市甦醒下,中心思想是「全球化之下,單一化的大系統下,如何擁有自我的權利?大系統與個體的思考」,這也同時讓大家重新思考並和邱慶岳先生一起去探索,台灣的真狀態到底是什麼?非常印象他說到的「我們應該在我們的「熱帶」地區產生出我們的美學,現在我們大多深受溫帶地區的美學影響,單一化的美以為才是美,但我們實際是擁有各種木質,是混雜的,卻沒有發展出我們該有的特色與美學。」如同案例中高雄政府所傲稱的新建公園,水泥地與咖啡廳,卻只是模仿歐洲的感覺,卻忘記台灣夏日酷熱的天氣,這樣的建設一點都無法擁有像歐洲的浪漫。

       對於台灣的想法,邱慶岳更提到他的看法:「台灣是一個現代與非現代之間的模糊狀態:透天、廟…/線索、中華路(大馬路商店、晚上變成夜市),一個都市空間可以變成各種不同的功能,而非單一性的(對於台灣的街道),我們應該從「台灣的普遍性」找出台灣的特色,讓大家不管在哪裡拍照,都會知道這就是台灣,這才能產生深遠的現象,而非找到獨特性。」也在這過渡又多元的特色下,台灣的部分在地的建築師開始被國際間注意,這些人都沒有受過西方教育,形成非常有獨特的台灣風格,相比較於那些國際化的建築師來得更特別,例如謝英俊帶領居民自己動手蓋房子,讓複雜程序的房子建法變得更簡單,給予原住民可以輕鬆蓋防;劉國滄的都市客廳裡,讓我最引像深刻是黃色巷子的案例,透過這項作品開始與當地居民的阿婆形成關係,並且讓阿婆實現「蓋廟」的夢想,這樣和當地共創的感覺,才能真正讓作品延續在人們的心中或產生更多的影響。


延伸閱讀

領921災民蓋屋   台建築師美國得獎
http://tw.news.yahoo.com/%E9%A0%98921%E7%81%BD%E6%B0%91%E8%93%8B%E5%B1%8B-%E5%8F%B0%E5%BB%BA%E7%AF%89%E5%B8%AB%E7%BE%8E%E5%9C%8B%E5%BE%97%E7%8D%8E-034852189.html

阮慶岳建築師演講心得 / D9910201 王怡


個人心得:

       阮慶岳建築師於專題演講中介紹2005年10月7-14日於高雄縣鳳山市興仁里進行的「城市的甦醒」(City Awakening)國際工作營。參與的國內外建築師共9位;謝英俊、劉國滄、林聖峰、施工忠昊、英國的喬治‧羅維特 (George Lovett)、挪威的3RW (3RW Architects)、英國的麥可‧克羅斯 (Michael Cross)、日本的塚本由晴(Yoshimoto Tsukamoto)以及芬蘭的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

       阮老師提出大系統與小系統的觀念,更指出環境、氣候與文化的關係;「城市的甦醒」(City Awakening)國際工作營選在陽光普照的南台灣,鳳山市興仁里,居民的生活圍繞著宮廟,一個典型的南台灣都市環境,一開場的照片裡排排站的建築師們捻香祝禱,呈現出另一種大環境中的小環境。

       劉國滄建築師將巷子演繹為黃色的「都市客廳」;巷弄裡的椅子、物件透過清洗,再加上手工繪製出半虛假的透視物件裝置,似平面又立體,強化了視覺的超寫實性,黃色的「都市客廳」試圖批判私有建築空間與都市公共空間的壁壘分明。麥可‧克羅斯 (Michael Cross) 為解決鳳山室外的高溫,設計兩架可移動式大電扇,位路過的民眾納涼。都市公共空間的營造須對應在地的氣候、環境與生活文化,融入巷弄之中,體現在地人情味與溫度。而謝英俊建築師的「糞尿分離生態有機廁所」則既復古又符合環保的趨勢。

延伸閱讀:

1.阮慶岳,《城市的甦醒》,台北:麥浩斯,2006。
2.阮慶岳,〈藝術正在移動中〉,《表演藝術雜誌》,223期,2011 年,頁90。
3.阮慶岳,〈極簡建築洞見未來的生活形態〉,《表演藝術雜誌》,172期,2007年,頁56-58。
4.阮慶岳,〈希望文化部能更積極地與建築/城市美學作對話〉,《表演藝術雜誌》,234期,2012 年,頁71。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2 林浩翔

第一次接觸到「 Tea Party 」是在設計師周的時候,那個時候就對其形象趕到蠻好奇,而今天邀請到了王俊隆先生來解說關於「 Tea Party 」的種種內幕,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做為一個設計師兼 Rocker,王先生首先分享了他的經歷,其中我對於他浮浮沉沉的人生感到特別欽佩,一直沒有穩定收入、堅持玩團、甚至被倒債,我想我所體悟到的是「熱情」在人生的態度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尤其是充滿熱情的時候,會開始克服一些在別人眼中看似不可能的事,而其後的豐碩成果,也當然是個人所收成。

而「 Tea Party 」本身的設計案例,也讓人見識到做為一個台灣設計師,首先要能夠正視自己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背景,再者運用自己所學將其活化、發展;王先生與其他七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設計師、工藝家、音樂製作人、平面設計師等...交織出了熱情的火花。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形式,而是保留其精神作為再發展,其中的作品包羅萬象,像是有一件利用了紅磚+水泥的作品,使用的懷舊的素材與現代的表現語彙,其中的精神令人動容。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3 楊雅筑


阮老師這次分享了他以前工作營「城市的甦醒」中來自各國設計師的多件作品。其中有複雜,也有簡單而直接的。

我一直認為台灣是一個孤單的島國,或許是因為地理以及歷史上的孤立性,使得我們總是非常在乎別人的看法。在這個工作營中,有許多來自國外的設計師為台灣做設計,使得我們可以窺見他們對於這個地方究竟有什麼感覺。可惜多僅是停留在「很熱」、「巷子很小」這樣的印象。相較之下台灣的設計師作品似乎令我比較動容一些。

如劉國滄先生的作品「都市客廳」,訴說著都市的甦醒不是靠任何的設施,而是仰賴於居民的行動。而製作中的小插曲---大力支持的黃色阿嬤。更是讓整件作品讀來更有人情味。

而演講後的提問阮老師更提到自己尋找參展設計師的標準:第一是有實作能力,二則是有自己的思考邏輯,能清楚的講出自己的概念。他也無奈的提到,這兩類人加起來僅占了所有設計師的5%,期望自己不要成為那無法做出東西,也講不出個所以然的95%人!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2 林浩翔

這次阮先生的演講,讓我意識到建築生活文化間的息息相關,尤其是他分享的策展經驗,系統性的思考全球化浪潮下,台灣該如何在大系統之下尋找自己的定位,資本主義的跌代更新不停的推動城市向前走,但城市與建築其實不應該單純的為商業服務,而是應該要更貼近人群與社會的文化,其中像是小鳳山的展覽,邀請了數位不同的建築師,共同去表達對於台灣現今狀態的省思,其中有講到一點是關於台灣本身在地理位置上的「熱帶」是否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表達語彙與美感經驗,而不再是一昧的承襲的「溫帶」國家的美學思維。

阮先生同時也提及了其實就展覽本身的發展而言,現今的創作者與策展人的角色分界逐漸模糊,展覽空間與場域的關係也不斷的被辯證、交融,像是城市甦醒與小鳳山的策展分享,提到展覽不一定要在官化的藝術空間中,而是放在城市場域讓它自然的去發聲。在這些分享案例中,可以看見許多當地的對話因而產生,像這樣子的模糊狀態,或許才是展覽本身超脫於廟堂的一種方法。

我想之後在做設計時,會更去考量到作品本身與人群、地域的關係,在西方的思維教育之下,如何與自己本身的文化脈絡作對話與結合,是將來設計師所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3 楊雅筑



大二時在一堂產品設計課中初次見到王俊隆先生,當時他與我們分享了他用廢棄機車做成的作品「洛可可計畫」用原來我認為骯髒而廉價的材質,組合成了華麗而富裝飾風格的作品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相隔三年,他這次帶了新的作品「Tea Party」與我們分享。令人驚豔的是他將傳統茶藝,以現代的形式發揚,除去以往我們聽到茶藝,總覺得是老人坐在樹底下活動的印象。在王俊隆以及工作團隊的詮釋下,變的優雅而時尚。或許這可以讓我們思考,當我們真的想要保存某些我們認為很重要的文化或者是象徵時,是不是以吸引人的手法可以讓這樣的東西自然而然的被重視、傳承,而不是再開闢一個文化館,孤高的重複著那些乏人聽聞的故事。

而他提到夢想的重要性。
我猜想就讀設計系的我們,或大或小每個人心中對於這塊領域都是存有夢想的,否則怎麼能在日復一日的壓力、熬夜中,繼續堅持走這條路呢?



[延伸閱讀]

曾經展出洛可可計畫的特展訊息
「工藝‧科技Craft Science」特展
http://www.moc.gov.tw/images/epaper/20120316/epaper_01_04.html

Yii上對於這件作品的介紹
http://www.yiidesign.com/ch/info.php?id=51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1 王守裕

  阮慶岳先生現任教於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同時也是位小說家和建築師,這次以策展人的身分介紹了「全面啟動 – 小鳳山、大策展」這個展覽,在2005年時邀請了八位建築師和一位工業設計師來參與,地點在高雄鳳山的興仁里,從一開始的地點選定阮慶岳先生就提到台灣的地理位置處於熱帶與亞熱帶的地方,但很多的建築卻是在模仿其他國家的建築,雖有美觀但沒有實質的意義,而建築是該從氣候或是地形等因素去考量的,讓我想到以往看建築都只是在看他的外觀,沒有把這個建築物適不適合放在台灣這個點放入衡量,台灣的建築就該有台灣的文化特色。
  在阮慶岳先生介紹的建築師中,林英俊先生大概就是台灣的代表吧,在921地震後投入災區重建的工作,並且把建築這件事簡單化,讓災民也能夠協立的建造,材料也取自於竹子和木頭,親手建造的房子多了點親切,也能在之中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他在興仁里中也建構了一個生態有機廁所,把建築和環境給連結了起來。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1 王守裕

  「思考設計能不能有更多的負載。
思考一直都是設計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此次講者王俊隆先生就是個思考能力非常強的人,也是個敢做夢的人。
  在TEA PARTY得獎那一陣子似乎有在網路上看到相關的報導,就覺得是個很不錯的設計,但在聽完王俊隆先生的講解後更讓人對這件作品感到佩服,整個設計從全局觀點去發想,結合傢俱、織品、產品、音樂、服裝、視覺設計和舞者,從現有的茶文化抽離出來,重新思考茶葉的可能性和茶美學的主張,整個腳本的撰寫和將細節視覺化的程現,如此大膽的想像和規劃,正如他朋友所說的一句話:這次是視野勝出!」這句話說的真的貼切。
  在王俊隆先生所介紹的作品中,砌磚計劃和作繭計劃是我很喜歡的兩件,或許是小時候住在這種紅磚頭作堆砌而成房子裡的關係,對這件作品特別有感觸,將紅磚和水泥做成容器,再打磨的非常細緻,透過這樣的手法想把紅磚的記憶和觸感傳達給他的小孩知道,真是件富含意義的作品。而作繭計劃利用了蠶寶寶吐絲的特性將竹編的作品完成,完成的作品也別具美感。
  王俊隆先生的成長歷程大概就是一直的在追夢吧,完成了就再往下一個夢出發,如此堅定的信念,好像在提醒我們人生只有一次,不去追夢還要幹什麼呢?

李冠毅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1 王守裕

  一開始從李冠毅先生的外表來看還以為是個酷酷的人,再加上模特兒和藝人的出身感覺更有了距離感,沒想到實際上很謙遜和親切,並且把他自身的成功歸功在身邊朋友的幫忙。
  從他的人生故事中大部分都在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同結交新朋友累積人脈,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用自身的例子提醒我們在幫助人的同時也要看看自己的能力,每段故事中不難感受到李冠毅先生真摯的特質,也難怪他能結交到很多朋友。
  我們都有我的最愛資料夾,那麼你有沒有我不喜歡的資料夾呢?這是他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常常只看到蒐集事物美好的地方,卻很少從不喜歡的東西去找尋想法,探索自己的風格,如此特別的思維,也難怪李冠毅先生能將東西雜誌創辦得有聲有色。

林建宏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9 李雄傑

百貨公司的廣告想不到可以這麼的活,甚至從藝術的層面出發,跳脫以往廣告的意象,大膽地去玩攝影、拼貼......等等,有時更是傳達了一種想法、一種觀念或一種生活型態,現在的技術越來越精進,能做出來的效果比以往都還豐富和簡單,反而容易流於一種形式而忽略的最核心的精神。

林先生,儘管台灣市場小,仍然努力不懈,甚至以較低的成本呈現出許多令國外客戶為之間驗的高水準廣告,面臨大陸崛起的壓力,台灣在設計或在廣告上怎麼繼續發展,產生許多有趣或別有新意的作品,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和優勢,呈現出自己,相信台灣能找到出路。

王俊隆先生演講心得 /M10210119 李雄傑

設計師要先會做夢,再把夢想給實踐出來!王先生的故事性和畫面性很強烈,整個Tea Party像是個慢動作的近距離對焦的電影,畫面如此清晰又充滿詩意,具有整體性又兼具細節,我也想要有一個這樣的團隊,共同來創造前所未有的體驗。

抓住茶的精神而不是形式,時代在變,不必拘泥形式及方法,捨棄具象的代表東方的符號及既定茶的元素,把茶帶到一個新的領域,一個充滿現代感的茶文化,仍然保持著對天地的謙卑和尊敬,以茶會友的親切,我看見東方文化全新的一面和貼近現代生活的機會。

目前有在著手貓空旅遊的服務體驗設計,王先生帶來了全新的想法,很多的畫面,很多的儀式,貓空可以是個精彩的故事書,用一種全新的姿態。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5 徐笙洋



阮先生的工作主要是評論的工作,之後輾轉到策展的工作,其中很有印象的展覽是,展覽拉到現實,希望建築跟城市的背景結合的策展,在他策展的概念下,都使希望城市跟社會是有交流的。
其中最有印象的是,劉國滄,他利用現實與虛擬的邊界,挑戰觀者的視覺,真的讓我很震撼以及記憶猶新,再加上他的風格鮮明都會使用一個顏色來描述一個故事的產生。
施工中介,印象中是非常失控的日本藝術家,他做了許多刺激高雄社會的舉動,他用了很多貼紙只是因為施工中跟他名字很像,然後施工中介開始介入高雄的社會,再來,使用好幾個大聲公在重復循環的播放「我愛高雄」等友善字眼,我也覺得這有點想回應台灣人的熱情吧,之後更要拍成紀錄片,最後還希望有個路人可以跳水,這種天方夜譚的構思也太跳脫框架了。


最後,今天真的很開心聽到阮先生的演講,對於設計,回到初衷,瞭解脈絡,尋找設計的機會,這是我從今天的演講學到的東西。

阮慶岳先生演講心得/M10210102 卓思陽


『個人心得』

阮老師在演講中提到:屬於台灣的特色和那股氣息,台灣巷弄的景象和氛圍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像是透天建築,大樓外層層密密的鐵窗,從高處俯瞰一顆顆閃爍光芒的水塔。另外老師也講到,台灣許多鄉鎮的大馬路到了夜晚變身成為夜市,這正是台灣都市馬路最多元的個性,可以因應不同需要轉變成對應的機能。

老師的演講引發我思考,如何與這個地方,或者是與城市互動?我想到都市酵母,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如:陽台計畫、黃色椅子計畫、都市節慶的面孔等,發起了活動,讓人們來參與,過程中除了和人們彼此交流,更進一步的與城市中的事物接觸。

老師提到謝英俊,瞬間心中對這個人感到無限的尊敬,如何能像這些致力於社會的人們一樣,不斷的努力著,即使知道資源不夠,環境不好,卻還是持續做著,相信會有改變的一天?感謝老師,感謝這學期的講者,反思許多,獲益良多。



『延伸閱讀』
都市酵母-大稻城百年巡禮
http://www.cityyeast.com/passion_show.php?newstype_id2=34&news_id=574

都市酵母-黃色椅子計劃
http://www.cityyeast.com/passion_show.php?newstype_id2=34&news_id=182


阮慶岳建築演講心得 / 王怡D9910201
[個人心得]
阮慶岳建築於專題演講中介紹2005107-14日於高雄縣鳳山市興仁里進行的「城市的甦醒」(City Awakening)國際工作營。參與的國內外建築師共9位;謝英俊、劉國滄、林聖峰、施工忠昊、英國的喬治羅維特 (George Lovett)、挪威的3RW (3RW Architects)、英國的麥可克羅斯 (Michael Cross)、日本的塚本由晴 (Yoshimoto Tsukamoto)以及芬蘭的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
 
阮老師提出大系統與小系統的觀念,更指出環境、氣候與文化的關係;城市的甦醒」(City Awakening)國際工作營選在陽光普照的南台灣,鳳山市興仁里,居民的生活圍繞著宮廟,一個典型的南台灣都市環境,一開場的照片裡排排站的建築師們捻香祝禱,呈現出另一種大環境中的小環境。
 
劉國滄建築師將巷子演繹為黃色的「都市客廳」;巷弄裡的椅子、物件透過清洗,再加上手工繪製出半虛假的透視物件裝置,似平面又立體,強化了視覺的超寫實性,黃色的「都市客廳」試圖批判私有建築空間與都市公共空間的壁壘分明。麥可克羅斯 (Michael Cross) 為解決鳳山室外的高溫,設計兩架可移動式大電扇,為路過的民眾納涼。都市公共空間的營造須對應在地的氣候、環境與生活文化,融入巷弄之中,體現在地人情味與溫度。而謝英俊建築師的「糞尿分離生態有機廁所」則既復古又符合環保的趨勢。
 
[延伸閱讀]
阮慶岳,《城市的甦醒》,台北:麥浩斯,2006
阮慶岳,〈藝術正在移動中〉,《表演藝術雜誌》,223期,2011 年,頁90
阮慶岳,〈極簡建築洞見未來的生活形態〉,《表演藝術雜誌》,172期,2007年,頁56-58
阮慶岳,〈希望文化部能更積極地與建築/城市美學作對話〉,《表演藝術雜誌》,234期,2012 年,頁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