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設計講座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林曉瑛老師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面對一層不變的滑鼠設計模式她決心離開辦公室離開每日每日同樣的工作模式
澳洲求學後,聽著他開始走訪台灣各地的角落,尋找台灣傳統工藝技術,讓設計與工藝合作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我印象深刻。欣賞的不單只是那些作品,更是她那精彩的生活,巧妙建立起情感橋樑,這是大多設計師所不尊重的一塊。
情面。
這一塊或許在商業可有可無,但她卻是無比珍貴及無假的。
歌手在舞台上享受的同時,是否有尊重在背後辛勤支稱的樂手,決定一個歌手的最終價值與否。
然而
林曉瑛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橋樑,讓工藝跟設計結合,而且彼此都保有更多的發展性,更多的市場可能性,在新的產品誕生時,也讓傳統工藝得以被注意,被重視,被保留。
她的設計,開拓了願景



陳玉勳導演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陳導演在演講中述說著自己的生長過程,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走上了倒驗這條路,過程中自爆曾被李安說過試假文青,而他也承認年輕時的作品,有點為附新詞強說愁之感,拍攝作品以廣告居多,其中包含廣為人知的"張均雅小妹妹"這則強烈喜感的廣告。
被稱為喜劇導演並不是他的本意,走一步算一步,這是他給人的感覺,利用現有的環境,資源,盡力做能做的事,但是沒想到這樣的一部本土話電影,導演竟然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所謂天龍人。
人生就像一場戲,覺得之所以他會想講的他的人生,是因為所有的靈感,都是來自於他的生活經驗吧,培養說故事的能力,導演說著。用心去感受身邊的每一個事物,體驗心的生活,那將會是所有的靈感來源。




吳牧青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批判性思考和批判文章在東方文化裡是件少有出現的事物,中國人講輩分,講情面禮貌。所以大部分的人很少去觸碰這一塊,一方面怕得罪人,因為上過梁老師批判互動設計的課程,發覺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於言上的差異,英文的CRITICLE翻譯成批判,讓人會覺得有點貶意的感覺,像在罵人或批評人似的,但評論只是以中立不帶情緒的立場,去提出問題所在。
或許東方人不是缺乏批判的精神,而是該多學會接受被批判這件事,有人發現問題,才能使世界更為進步,我想只要在態度跟用字上是誠懇的,大多數人都是可以接受批判這件事,畢竟有缺點有錯能改是個好事,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往更高處的地方爬。



張紹芹馬國慶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腦波研究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很神祕的一塊,研究顯示大腦至今能然有很多區塊是沒有被開發的,連愛因斯坦的大腦也只使用了不到一半,雖然演講內容不是很懂,不過有兩個區塊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當試驗同學戴上貓耳朵進行算術測驗,貓耳進然沒有發出任何反應,緣由在於受測者是本系同學,推斷類似如此的藝術家人們,所運用的思考模式都是直覺,也就是受測者並未真實計算,而是靠一種本能反映去應答算術問題。
而當我們進行著設計創作時,是否也常常屬於這種本能反映而非思考,這對設計會有什麼影響,是好事壞呢。
再者是腦波研究套入韓國國手的訓練課程裡,東方體系有所謂的禪宗,可所謂禪的意境,到底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藉由科學稍稍給了一個解答,讓每個選手可以確切知道在什麼樣的心境下,是處於一個最佳狀態,進而練習如此心境,套入至比賽中,發揮最大的實力。




易安妮女士演講心得 / M10210304 陳威霖

藉由外國人看台灣,發覺平常所習以為常的,外別人眼裡是如此的特別,所謂旁觀者清,有時會需要外人來提醒,才會了解自身的處境。
易安妮女士深深的愛上台灣的各種文化,會後回國後又來台灣,想在台灣生活,演講時也穿著中國風的傳統服飾。
演講內容是比較少接觸的互動設計,不過發覺他所分享的那些案例裡面,大多都是利用光影,也就是打光和投影技術所做出來的,這也是後來許多投影技術會快速革新的一個原因吧,因為人們想做出,想看到,更令人驚艷的光影效果。

演講結束後易安妮女士請我們上台拍張照,為祖國社會議題加油,這點真的另人感動且印象深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