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慶岳先生這次以一個相當有趣的議題,如何在這個全球化的衝擊之下看見在地性的文化,並以鳳山興仁里為範圍策劃了一場展覽,在他的概念裡總是用大系統與小系統來相對譬喻在這個全球各地的文化,更訴說了地球因地處不同的氣候帶,而延伸出溫帶文化或是熱帶文化,這是一個讓我相當訝異的想法,在有趣之中也是第一次聽到如此的發現,不禁讓我回想前幾次的演講,講師們來自四面八方,有來自澳洲的多媒體設計師,也有去過法國的雜誌創辦人,在過去有許多想法式鼓勵我們盡量向國外探索,要在台灣遠眺更寬廣的領域,但當阮慶岳先生以台灣應屬於亞熱帶文化的時候,再回頭看看台灣這塊土地在過去幾百年孕育出的文化,其中的美跟那些溫帶國家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有著我們深根台灣的小系統,卻也有外來西方溫帶文化的系統結合,但而這樣的小系統追尋著大系統的概念,真的是無法避免或是必經過程?就好像主流流行音樂和地下樂團,沒有誰對誰錯,當然外與內都有不同的眼界,阮慶岳先生便是向內的文化守護者,其實這樣的角色也很重要,在我們向外尋求不同文化與融合的時候,還有這麼一群人回歸著我們本土的文化,想讓更多人知道當我們視野朝著遠方的時候,腳下踩的還是那塊原本屬於我們台灣的土地。
然而,阮慶岳先生也不是工設背景,以號招建築設計的設計師們在興仁里策展的創舉,也讓我不興讚嘆,就像阮先生說的一般民眾如果要去觀看一場傳統式建築設計展覽的話,大多數的群眾會顯得對建築的陌生與不了解,但如果透過像是這樣在生活居住的空間,且創作的題材元素也不一定是我們以往想像中的建築模型,而是我們生活中的能夠觸及的元件,並在這個鄰里的角落讓我們去發現與感動,這才是真實的體會。也從他口中介紹的九組創作作品中看到不同設計師感觸的創作理念與創作形式,每組其中都有著值得我們省思的議題,有趣的是也從他們策展準備的過程中,看到台灣設計師與國外設計師的創作能量與想法,而最終,這些都會回歸到我們鳳山人民的記憶裡,並喚起他們意識。
而聽過這次的策展活動讓我思考著也許我們也能靠著我們微薄的能力,在台灣的某個角落,築起一塊小舞台或是小宇宙,那天我們也能找訴說著我們這世代的議題,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想法,而設計師在創作不論是產品或是其他,不都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美好,如果一場展覽可以喚起更多人的想法與意識,讓更多人能更省思我們所提倡的議題,並回歸到讓我們自己生活更加美好的途徑,那何嘗不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