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汪智偉先生演講心得 / 陳俊中 D10110103

從汪先生的例子裡可以看到台灣傳統企業,面對資源與市場在競爭更激烈的變化下,期望從開採、加工、設計到販售,形成“一條龍”式的服務價值鏈。擺脫珠寶大盤商與通路在珠寶產業的控制力量,避免成為華麗產業背後的礦工苦力。但行銷畢竟對傳統企業來說是門新學問,設計究竟是為市場服務的行銷手段,還是呈現出設計師藝術心靈的美感凝珠?個人覺得在汪先生的演講介紹中,蠻多部分都在辯思這個癥結,也從許多案例中輕描淡寫帶出市場與自我,甚至是長輩的拉鋸戰,相信台灣大部分的設計師都有類似的經驗,每個設計案裡總是參雜自己的理念、客戶的意見,及老闆(主管)的想法,許多時候公司內的其他利害關係人也會參與提供設計的意見,設計師如何拿捏心中的準繩,是一大考驗。

除了設計之外,汪先生的演講很大一部分也在談Branding,意思是品牌形塑的過程。包含了品牌意函、故事、識別等,同一時間也積極透過設計來與市場對話,讓消費者感知到品牌力量的升起,如其介紹2012的全新設計款,這個概念就是以時尚界常用的年系新款手法定期推陳出新,達到刺激消費的目地。

紅色在中華文化裡象徵喜氣,但曾幾何時,珊瑚被認為是較陳舊的珠寶材質,反觀同類型的鑽石、有色寶石、翡翠,甚至是玉,在國際企業的經營下,愈發成為不可替代的珍寶及奢華的象徵,也亟待有心人士投入熱情經營,尤其台灣擁有絕佳的珊瑚採收海域,更應該保握難得的稀世天然資源,讓效益在台灣設計師手中發光大,避免成為只能販賣原料的礦工苦力,為國際珠寶企業抬轎。

<延伸閱讀>
在汪先生演講中提到的Anna Hu是近年來響叮噹的台灣珠寶設計師兼企業負責人,在其珠寶大盤商父親的資助下,成為全球珠寶設計新星,於YouTube上有「文茜世界周報」對其的介紹專訪,值得一看。


www.youtube.com/watch?v=HxTsnPDmtf8

<現場提問>
汪先生提到因世代的開採,珊瑚已經不容易採到好的大型物件,那針對自然資源逐漸枯竭,是否有好的對策?這個問題在世界的珠寶企業都有可能發生,但因為汪先生的公司是只以珊瑚為主,以其他寶石替代的比率很低,所以又會特別敏感,這是提問的原因。汪先談到保育的重要,同時避免過量開採,可保有長久的原料來源。但個人認為,畢竟珊瑚到頭來與其他寶石不同的是,只要有點耐心,珊瑚會重新在適當的海洋地點中累成,成為不會枯竭的金礦,永遠都會下蛋的金雞母,看來,真是不錯的選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