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曾御欽先生演講心得 / D10110103 陳俊中

一值懷疑複雜的人生是否為創作的原動力。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創作的高峰,以及出現千古絕唱的作品往往是在不得志或被貶官至遠方的時期,在對現實不滿足的同時,將內心的澎湃洶湧化為創作。曾先生出身於軍人與老師的家庭中,可以想像生活中充滿著規矩、規矩、規矩,但緊縮的彈簧最後是否反彈的更高?這點從曾先生提到其姊後來開設酒吧,從輕鬆的口吻中可能也略有同感。後來求學過程從轉換科系到受到同學排擠,讓人不免連想是藝術家性格造成複雜的人生,還是複雜的人生造就了藝術家性格,是想,古之蘇東坡如果狗腿一點、圓滑一點、事故一點也許也不至被多次貶官至遙遠的海南島,今之曾先生也許也不會在獲得至高榮耀同時卻無人報導。是不是藝術家都有一點自傲、有一點憤世嫉俗、在主觀與客觀上都對大眾有點距離?最後曾先生提到他的原點是“坐在奶奶的屍體旁邊”,在守靈的同時,從書中與環境某種奇妙呼應而得到啟發,但我認為那次機會應該算是一個重要觸發,從真實的感官體驗裡把曾先生心中某個特質給強化,強到無法壓抑那種洶湧的黑暗悸動,只好透過藝術創作來宣洩。就這一下子,轉身成了藝術家。

觀看的第一個作品是對小朋友噴優酪乳,也是最喜歡的作品(雖然才看了幾個作品),個人覺得最有趣的部分是被噴到後所引發的真實內在反應,不管事前是懼怕、無奈、嬉戲,或故作鎮定,事後的喜怒哀樂都是最純真最沒有心機的表現,就像是藝術一般純粹。噴,只是刻意讓心靈建立起武裝,噴完也就是鬆懈的一刻最精采,想笑、想逃、想哭都很純粹。後續幾個錄像,包含親親、貼標籤、青少年等也都頗具涵義,值得深入思考。

[問題提問]
問:前幾個錄像都是用兒童做主角,是否是因為對兒童某些特質具有藝術層次的想法?
答:其實以兒童為主角的錄像是只有早期的作品,後來因為一些問題就沒有繼續了,最近的作品都是一青少年為主。過程中對付兒童其實還好,最麻煩的是與家長的溝通,過去曾經想要找幼稚園合作拍攝錄像,整個台北都沒有一家願意,最後在雲林才找到一家同意試試看。小朋友主要是比較簡單,想像跟拍出來的東西不會差太多。

[延伸閱讀]
錄像藝術對我們一般人來說,不像畫作、雕像藝術那樣熟悉,是近代因攝影技術與器材發展而產生的新興藝術領域,甚至到近代電腦數位影像技術的導入,讓錄像藝術來到更豐富與多元的創作階段,就像是連續的超現實畫作。而部分錄像則與感測技術結合,讓錄像能夠與觀看者產收互動,讓藝術不再只是獨白,而更增添了共創的概念,真正讓藝術“感染”到一般觀眾。要徹底了解錄像藝術的前世今生,還是要透過完整的書籍來介紹,例如:錄像藝術啟示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