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曾御欽先生演講心得 / 曹心琪 M10110204

「作品名稱:有誰聽見了?」

我們竟然想歪了...。

曾先生進一步說明之後,才了解背後的意涵並且對作品有深刻的認同。

錄像方式的作品,在當代藝術中很常見,
藝術作品要說的話,是否能真正打進人們的心理,
一部份是來自觀者自身的經驗和記憶;當一旦有了連結,藝術家的語言便完整傳達。

曾先生認為,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是因為作品完全的和自己的過去和情感完整連結,
技法不是首要重點,題目和傳達的過程才是。

甚至,鼓勵學生要把所有的感情、情緒和各種記憶,都不要放過地發揮到極致,
極致的哭、極致的笑,趨近於細細咀嚼的程度,
然後,內化成為養分,進而昇華成藝術創作的題材。

接觸四年以上的設計教育,我們被塑造成要理性解決問題的人,
藝術家和設計師不同的是,拋出的過程,更是首要關注的事,

我想,適時地,我們也必須放開固有的思維,
試著像藝術家一般創作或思考,或許能有更多特別的亮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