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曾御欽先生演講團體心得/M10110105、M10110210、M10110M01、M10110206、M10110209、M10110120、M10110212

欽先生出生於觀念傳統的軍人家庭,從小就被訓練坐姿端正,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吃飯腰桿挺直,以碗就口;睡前要被四書五經給父母聽的軍人生活。並且被期許好好唸書,將來成為一位醫生。但他有不同的想法,他想要成為一名街頭畫家,於是經過長期與家人溝通及一些因緣際會之下,踏上了藝術創作的路。

講座的題目為《坐在奶奶的屍體旁》,如此命題是因為,”坐在奶奶的屍體旁“是演講者本人的親身經歷,加上當時正在閱讀《寂寞國的殺人》和《味增湯裡》兩本書,其書的內容和當下情境的融合,使他進入深沈的創作狀態中。

講座中播放了四個演講者的影像作品;多數是以小孩子和青少年為主角,主要反映作者在兒時和青少年時期的感受及心理狀態。

第一支影片《有誰聽見了?》;他找了許多小學生,讓他們面對鏡頭露出笑容,然後冷不防的在他們臉上潑上白色粘稠的液體,小孩子還是盡量要保持笑容。演講者在播放後闡述其創作概念: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境,都要微笑面對。這樣的頓悟是因為他在大學生活中遭遇挫折,在那段時間中,他常常浮現一個畫面;自己抓著小時候的自己,用力地他打巴掌,告訴他這句話: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境,都要微笑面對。

第二個作品是空無一人的校園裡,在夏日的午後一個裸着上身的小男孩躺在司令台上。這個作品是演講者在描述他小學時期因為身材關係常常受到同學的調侃,因此當時常常希望校園中只有他自己,而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向這樣躺在司令台上,沒有人會來干擾他。

第三個作品,一位母親在將一張張的便利貼,貼在小孩子身上,最後便利貼佈滿小孩子全身,幾乎看不到原本的肌膚。這也是反映同年心理狀態的一部作品。

第四個作品則是媽媽與孩子嬉戲,並且親吻孩子長達兩個鐘頭的過程,最後剪接成20分鐘的影片。

最後一個作品;是一名青少年在夜店中看著其他夥伴都醉倒的錄影。這個作品也是來自作者本身的親身經歷。主要傳達的想法是“年輕的身體是最不知畏懼的畏懼”,他贊同用年輕的身體去衝撞懷疑,即使受傷了也無所謂。

『Q&A作者回答』

在台灣,不論是藝術創作圈的生態環境,或是政府對於對藝術創作的支持,都讓他有一種失落感。當初入選參加德國雙年展和得到文件獎時,在國外受到的肯定和推崇,和國內對這件事的關注相比,落差相當大;在德國領文件獎時,主辦單位可以說是用貴賓級的待遇來招待他,對於他的作品給予高度的評價和推崇,讓他非常感動。而反觀台灣;幾乎很少媒體報導,也沒有專業的藝術類雜誌報導;甚至有許多藝術圈的前輩對此事表達嚴厲的批評和懷疑,讓他對這樣的環境有些失望。

另外,曾御欽先生仍用正向的態度鼓勵我們:藝術家的成就不會只是個人的成就,同時也是國家的成就。藝術家的作品在國際上得到肯定,可以成為國家的代表。國家與政府應該用多一些心力支持藝術創作,並且給予多一點的鼓勵和肯定;因為藝術也是讓外國人瞭解一個國家是一種途徑。『什麼樣的國家,成就出什麼樣子的藝術家』;娛樂事業和藝術成就是提高國家知名度重要途徑之一,南韓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


藝術作品唯有真正曝光,與觀眾互動,才能稱作作品完成。作品除了表達自己內心的狀態,與觀眾的聯結更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作者的心理狀態要如何才能與觀眾契合,產生共鳴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創作者要對自己殘酷,能夠直接去面對甚至揭開自己的心理狀態,又要對作品理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