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梁又照教授演講心得 / 蘇志昇D9510104

這次的演講,梁又照教授一如本課程以往所邀請到的講者一般,提到了許許多多很棒的議題;大自然與造物者、易變的法則與自然率、工業設計的定義、以及再一次的提到-跨領域的問題。
最近有機會參與了一場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暨規劃學院合作的工作營,目的是為了提升汐止居住品質,進而提出一系列的建議與規劃方案。MIT方面參與的有三位教授,包括建築系(http://architecture.mit.edu/)副教授 J. Meejin Yoon、Department of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都市研究與規畫http://dusp.mit.edu/)的教授Dennis Frenchman,以及建築暨規劃學院(http://sap.mit.edu/)的院長ADÈLE NAUDÉ SANTOS,與來自該學院不同系所的研究生10人。


說實話,我原本認為這樣的工作營是與我所學不同領域,因此抱著觀摩的心情參加,沒有想到經過短短的五天,從基地勘查、到小組間的brainstorming、討論、評圖、以及一次的草案發表,除了世界頂尖設計學院師生的做事方法與態度令人佩服之外,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們對不同領域所提出的意見與看法所給予的重視與尊重。這次工作營參與的台灣學生除了建築背景之外,尚有媒體傳達與工業設計領域,原本這兩個領域的師生都對自己能做出多少貢獻感到些許懷疑;但幾天下來,已經能看到大家熱衷的參與討論與製作。
除了工作營本身之外,MIT建築暨規劃學院的一些做法也是我覺得本土設計學院可以參考的;在MIT裡,除了一般的系所設置之外,尚有由教授所開設的studio,通常以教授的研究方向或專案為主,任何系所的學生都可以透過甄選自由參加,端視案子的需求,舉例來說,之前頗為人知的由SMART CITY小組所設計的都市用未來車、以及RoboScooter,現在的發展已經完成prototype的研發,現在需要的是營運的模式與獲利的方案、整個服務網絡之建立,所以現階段他們就會開始網羅有商業背景,與IT相關的學生參與,整個案子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而所有參與的人,都能掛名該項作品。這種做法,或許能解決梁教授所提:目前跨領域的困難,是在於仍保有著中國社會底下自掃門前雪的個性。

沒有留言: